此去经年诗阡陌-插花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邵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宋真宗时生人,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到宋神宗时去世,这段时间恰好是北宋全盛时期,也只有在那样的时代才有可能造就邵雍这样的人物。邵雍的人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30岁之前博览群书,刻苦学习,本来也是要考取功名的。30岁之后,闭门读书做学问。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提出自己的一套认识世界和宇宙的理论,主要体现在《皇极经世》这本书里。他发展了周易理论,并提出了创新性的学说。

    就我看来,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一个目睹了北宋初期辉煌的学者,一个不图名利的学者,一个有创新的学者,一个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学者。

    邵雍之所以能够一生志于学,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澶渊之盟”以后,为宋朝带来几十年的和平,其政治、经济、文化均有长足发展,有这样一种做学问的土壤。况且,宋朝尊重文人,保护文人的政策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可以说他是目睹了北宋初期辉煌的人,是个不图功名利禄的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写的《全球通史》第十六章“传统的儒家文明”篇首引用了邵雍的一段话:“我幸福,因为我是人,而不是动物;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是中国人,而不是蛮族人;我幸福,因为我生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洛阳。”我当时看到很是感慨。

    《周易》作为中国的典籍已经有几千年了,从孔子开始著《十翼》,给《周易》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开始,《周易》在正统领域使用的东西不外乎方法论,历代每个人有自己的解释,比如和邵雍同时代的程颐有《伊川易传》、苏轼有《东坡易传》、朱熹有《周易本义》,都是解释周易并且谈自己的认识的。只有邵雍是使用周易,发展了周易,使周易的外延不断扩展的。所以我说邵雍在《周易》发展方面的地位是特殊的,是有创新的学者。

    邵雍是把道家的东西和《周易》进行了结合,衍生出自己的理论。多年前我在旧书摊买到一本邵雍的《皇极经世》,读了几遍,还是很难体会精髓。看来还是需要有相关知识储备才行。想想邵雍当年可是整天和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在一起讨论问题,不是宰相就是顶级学者的,想来邵雍之说应该是有根基的。所以我说邵雍是需要发扬光大的学者。

    说说这首诗吧。这首诗从诗的内容看是写在邵雍晚年的,历经四任皇帝,已六十花甲,历经了四朝的国富民安,看着酒杯里映照出来自己插花的面容(那时男人也鬓角插花),自己身体硬朗无疾,在这芳菲的时节和花影之中,不喝几杯小酒怎么能体会到幸福。

    说句实话,我很佩服,也很羡慕邵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