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还是程颢先生的诗,我就想在上篇评说《定性论》的基础上,再说说《识仁篇》,这样,程颢先生最著名的两篇学术文章在这里就都学习了。于是去读《识仁篇》,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本想通过吸收和消化,可以用最为简单直接的语言把《识仁篇》里要表达的东西概括出来,但这次我遇到了困难。
困难是这样的,从文章的一开始我就在心里问为什么是这个和那个,并等着看到后面可以有个恍然大悟的惊喜。可是他不断说,我不断问,眼看就看完了,最后我也没能搞清楚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对于程颢先生《识仁篇》的评价,其中有一条我是看明白了,说以前董仲舒特不好,他居然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而且藐视老百姓是“斗箕”,说这样的人呀,你就别和他说仁义道德,说了他也听不懂,也不会做。而程颢先生说,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可以教化的,都是需要学仁的。从这一点上看,程颢先生的观点更具平等意味,相比董仲舒是进步的。
见过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那时,我们一定会同情弱者,都希望对面的强者多些仁义,别造孽。今天见到反过来耍腻歪的,格外让人无奈又疲惫,面对一个既不占理,又没实力的人,与你争吵还真是无奈。我真想知道程颢所说的仁怎么推及给他们?此时,我倒觉得董仲舒说的也没错,有些人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和他说明白什么叫仁的。如果把仁看作是水,它一定是往下流的,一层一层往下流,流到的讲仁,流不到的讲不成。
来看诗吧,还是诗般的优美。诗人在月陂堤岸东走西游,悠然四顾,他知道一切要顺其自然,还提倡一切由内心体会,对照的双方是对立面,同时又是统一体,不用计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