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夸父逐日、纪昌学射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出自《列子·汤问》,其中还有一则故事叫《薛谭学讴》就和这首诗有关。
有个叫薛谭的人跟一个叫秦青的人学习唱歌,学了一段时间,薛谭感觉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就和师傅秦青道别。秦青也不挽留,就把薛谭送到城外并给他唱了一首送行歌。歌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很惭愧自己学艺不精,于是请求留下继续学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诗,用的“响遏行云”这个词,就出自这个故事,其描写唱歌的功力可谓了得,能把云都唱停了!这还不算完,秦青后面还讲了韩娥的故事。她一唱歌,那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有这么强大的功力。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可以玩味的东西,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总能演绎出许多色彩缤纷的道理。东汉有个叫马融的经学大家,写过一篇《长笛赋》,一只笛子,吹奏一曲,在他看来都是那么有学问。我把这种东西看成一种生活方式,古人对大自然和人生有着非常精微的体会和领悟,应该说,比现在人浮躁的生活要高级。马融说笛子是“荡涤邪志,纳之雅正”的东西,仅就这样的一个定位,怕是内在修养不好的人,就很难达到吹笛的至高境界。
东晋有个参加过淝水之战的将军叫桓伊,他不仅善战,还是吹笛子的高手。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最早是笛子演奏的,就是桓伊的作品。现在这首曲子被改编为古琴、古筝,甚至还有钢琴曲,随便找来听听都让人屏息入静。
赵嘏的这首诗,是听到有人吹笛子而作的。诗中引用了上面所说到的典故,应该是赵嘏闻笛入耳入心的一次荡涤历程,“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我们也挤点儿时间去听听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