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匈奴的附汉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幸福的呼韩邪单于

    昭君出塞

    犯我强汉虽远必诛,汉将陈汤和甘延寿西伐郅支单于一战得胜,郅支单于命丧康居国郅支城。

    远在漠北单于庭的呼韩邪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是又惊又喜。

    喜的是,郅支单于原本是呼韩邪的亲哥哥,郅支单于被呼韩邪一手扶持上去,却忘恩负义,与呼韩邪手足相残。如今,呼韩邪最强悍的敌人郅支单于身首异处,匈奴自握衍鞮单于以来二十多年的内讧、动乱也随之结束,逐渐恢复了统一。此后,匈奴帝国就完全在呼韩邪的掌握中,他终于可以安心经营匈奴的政局了。

    惊的是,呼韩邪没想到汉朝经历连年战乱,国力步人萧条,竟然还有实力发动远征。原本,呼韩邪北归匈奴单于庭后,还想降服西域的那些小国。现在看来,呼韩邪已经不可能与汉朝争夺西域,弄不好还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呼韩邪刚刚滋生出的一点野心,一下就被汉朝远征西匈奴的举动湮没了。

    一番深思熟虑后,呼韩邪感觉到为今之计只有继续向汉朝称臣才是万全之策。

    自从呼韩邪单于北归之后,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没去朝见汉朝天子了。

    呼韩邪作为汉朝的臣子,有点说不过去。

    公元前34年,呼韩邪单于上书汉元帝,说他本来应该经常朝见天子的,也十分愿意去朝见。可是,以前他盘踞在西域,万一去了汉朝,郅支单于突然派兵袭击,就难以周旋,因此才这么多年没敢离开漠北。如今,郅支单于已经死了,他作为汉朝臣子,应该尽快入朝拜见天子,庆祝胜利。

    公元前33年,呼韩邪第二次来到长安,朝见了汉朝天子汉元帝。

    汉元帝非常高兴,带领群臣百官一起接见了呼韩邪,还赏赐了呼韩邪大量的钱财米粮。

    呼韩邪见风使舵,提出跟汉朝恢复和亲的要求,还表示愿意做汉朝的女婿。

    、    汉元帝一口答应下来,挑选了五位宫女让呼韩邪挑选。

    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就在这五位宫女中。

    王昭君本名王嫱,是一位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才女,而且有闭月羞花之貌。

    早在公元前36年,汉元帝在全国范围内大选秀女,王昭君有机会入了宫。    ’

    汉元帝派人选了很多秀女,可是他没时间一个挨一个去看,就让画师把秀女们的样子画下来,以便他随时欣赏。

    秀女们得知这个消息,纷纷贿赂画师,希望画师把她们画得美一些,以期得到皇上的青睐。王昭君是个心高气傲的美女,她不屑向画师毛延寿行贿,于是毛延寿一气之下故意把王昭君画得很丑。就这样,皇上始终没有宠幸王昭君,王昭君在冷宫住了好几年。

    当王昭君听说皇帝要选人出塞和亲后,自己一琢磨,嫁给匈奴单于也不错啊,就算不能像历史上的解忧公主和冯夫人那样出名,也比独守空房要好吧。于是,王昭君壮着胆子应招了。

    呼韩邪一见到王昭君,就被迷得魂不守舍,连忙跟汉元帝说要迎娶王昭君。

    汉元帝根本没见过王昭君的庐山真面,自认为王昭君也不过是一个相貌平平的普通秀女,就一口答应了呼韩邪的请求。

    直到呼韩邪准备离开长安,汉元帝亲自去送行,汉元帝这才见到了王昭君。

    真是倾国倾城、天下无双的美女啊!汉元帝见到王昭君后,不禁垂涎三尺。但是,王昭君已经许配给了呼韩邪,汉元帝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反悔呢,只好忍痛割爱了。

    呼韩邪走后,汉元帝立即派人去调查,为什么像王昭君这样的美女,他竟然没从秀女画中看到过。调查结果出来后,汉元帝才知道是画师毛延寿故意将王昭君画丑,汉元帝一怒之下立即下令斩首了毛延寿。

    王昭君早跟着呼韩邪走了,汉元帝也只能杀毛延寿泄愤,别无他法了。

    王昭君在呼韩邪的带领下,一路过潼关、渡黄河、经五原郡,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来到匈奴境内的大草原后,王昭君这才领略到天下竟然还有如此美丽的风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如此美妙的地方生活,人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呼韩邪迎娶了王昭君这个大美女,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特意给王昭君起了个“宁胡阏氏”的名号,意思是匈奴从此步人了安宁时期。

    呼韩邪抱得美人归,他是否应该向汉朝表示感谢呢?

    知恩图报

    呼韩邪单于跟他的亲哥哥郅支单于不一样,他是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汉朝帮呼韩邪平定了匈奴叛乱,还帮他铲除了他最大的敌人郅支单于,现在又把美艳绝伦的王昭君嫁给他,他打心眼里感激汉朝,想为汉朝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于是,呼韩邪就上书汉元帝,说他很想把匈奴各部迁移到上谷至敦煌一带的汉朝边境上,以便维持汉朝边境的安宁,更愿意让匈奴的子孙后代把这项义务继承下去。呼韩邪还说,希望汉元帝能明白他的一番苦心,把守卫边塞的汉军撤走,让这些汉军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守护汉朝边塞的重任交给匈奴人就可以了。

    汉元帝看了呼韩邪的书信,感到很欣慰,认为没有白眷顾这位匈奴单于。

    汉元帝把呼韩邪的建议交给朝廷大臣们讨论,大部分大臣都认为呼韩邪的做法很好。呼韩邪享受了汉朝那么多的恩惠,为汉朝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嘛。

    只有一个人提出了反对意见,那就是对边境问题了如指掌的侯应。

    汉元帝很纳闷,就问:“侯应啊,大家都认为呼韩邪单于的做法很棒,你为什么反对呢?”

    侯应立即说了一大堆话,大致意思是,让匈奴人镇守汉朝边境将后患无穷,主要有以下十个理由。

    第一,汉朝边境上道路曲折、山谷连绵,如果撤销了边境上的汉军,匈奴或者其他蛮夷就会轻易地出入汉境。边境上一些老人说过,匈奴丢失阴山后,没有了天然屏蔽,都伤心得哭了。

    第二,现在汉朝实力强大,皇上胸怀宽广,像苍天一样庇护匈奴。可是,匈奴在弱小的时候,就向汉朝求饶,一旦匈奴强大了,就会暴露出凶残的本性,反咬汉朝一口。因此,汉朝应该居安思危,时刻提防匈奴倒戈。

    第三,当今汉朝法条森严,尚且有人作奸犯科。以匈奴那种野心勃勃的性格,谁能保证他们不会胡作非为呢?

    第四,汉军在边境防守,不止是为了防备匈奴反戈,也是为了防备其他藩国对汉朝进行骚扰。

    第五,汉朝边境上的一些官吏经常贪图小利,去掠夺藩国的人民和财物,想必藩国的人们早已心生怨恨。万一藩国发动叛变,汉朝在边境上又没有驻军把守,那只能任人宰割。

    第六,过去有很多边境上的士卒都留在了匈奴,如果他们的子孙生活贫困了,肯定会大批向匈奴迁徙。

    第七,边境一带有很多人生活很贫苦,而他们经常听说匈奴那里有好吃好住。如果没有汉军的把守,这些人肯定会投靠匈奴。

    第八,很多犯法的人都想逃出汉境,跑到匈奴那里去避难。

    第九,边境上修建了很多城墙、亭台,如果汉军不去把守,这些屏障就会逐渐崩溃。一旦边境出现战事,而防御工事又不能瞬间修好,那汉朝将受到严重打击。

    第十,匈奴代替汉军把守边塞,必定自认为对汉朝有大恩,就会不断地向汉朝请求赏赐。如果汉朝对匈奴的赏赐不到位,必然遭到匈奴的报复,后果将不堪设想。

    侯应的这一番话,顿时让汉元帝如梦初醒,汉元帝马上对大臣们说:

    “你们以后谁都不要谈论撤走边境守军的事情了,我自有主张。”

    随后,汉元帝派人对呼韩邪传达口谕说,你希望汉军撤掉边境防御,由匈奴来接替,这确实是一个具有久远意义的计划,我非常的赞赏。可是,汉朝四面八方都有驻军,这不单是为了防备敌人的进攻,也是为了防备汉朝的不法之徒逃到外面胡作非为。你提出的请求我绝不怀疑,但是我也不能让汉朝的那些不法之徒跑到匈奴去为非作歹啊。因此,我不能答应你的请求,还请见谅。

    呼韩邪看到了汉元帝的口谕,立即心领神会,赶紧写信向汉元帝道歉说,我一时糊涂提出了这种请求,真是太不应该了。皇上你深谋远虑,我望尘莫及。这件事到此为止,皇上不要再挂念了。

    不久,汉元帝驾崩,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

    汉朝君王换新主,这对汉匈之间的关系会不会产生影响呢?

    §§§第二节后呼韩邪单于时代

    续娶昭君

    公元前32年,王昭君给呼韩邪生了个大胖儿子,名为伊屠智牙师。这个大胖儿子长大后很有出息,当上了匈奴右日逐王,后来更进封左贤王,成为单于庭的政治核心人物。

    可惜的是,王昭君没跟呼韩邪生活几年,呼韩邪就病死了。

    公元前3 1年,呼韩邪大阏氏的儿子雕陶莫皋立为单于,称为复株累若鞮单于。

    自呼韩邪单于降汉以后,匈奴对汉朝礼节耳濡目染,逐渐有所效仿。

    匈奴人“孝”为若鞮,雕陶莫皋为向汉朝致敬,就开始自称为复株累若地单于。

    不过,匈奴根深蒂固的习俗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按照匈奴的习俗,复株累单于应该续娶王昭君。王昭君很难接受这种习俗,便向当时的汉朝天子汉成帝请求回归汉朝。

    汉成帝认为,女人出嫁了就要入乡随俗,没有答应王昭君的请求。没办法,王昭君只好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给他生了两个女儿。长女云公主,嫁给了匈奴贵族须卜氏,称为须卜居次云;小女嫁匈奴贵族当于氏,称为当于居次。

    公元前27年,复株累若鞔单于上书汉成帝,希望在明年正月去朝拜他。

    次年,复株累单于来到长安朝见了汉成帝。汉成帝感到很高兴,赏赐给复株累单于锦绣缯帛两万匹、粗丝棉两万斤。

    从这开始直到公元前20年,汉匈两国之间一直保持亲密的关系,从未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公元前20年,复株累若鞮单于病逝,他的弟弟且糜胥继位,称为搜谐若鞮单于。

    搜谐若地单于继位后,派遣儿子左祝都韩王啕留斯侯人侍汉朝,以且莫车为左贤王。

    公元前12年冬,搜谐若鞮单于打算参加次年正月的汉朝朝见,率随行人员从匈奴出发,还没有走到汉朝边境就得病死了。且莫车继单于位,称为车牙若鞮单于。

    车牙若鞮单于又派遣儿子右于涂仇掸王乌夷当入侍汉朝,以囊知牙斯为左贤王。

    公元前8年,车牙若鞮单于在位四年后病死,囊知牙斯继立,称为乌珠留若冁单于。

    乌珠留若鞮单于立弟弟乐为左贤王,乐即呼韩邪单于大阏氏的四子。

    以呼韩邪第五阏氏子舆为右贤王。派遣儿子右股奴王乌鞮牙斯入侍汉朝。

    至此,呼韩邪的儿子们遵守约定,依次将单于之位传给了弟弟。这些呼韩邪的儿子们,都顺从地在继位之初派儿子去长安侍奉汉朝天子,与汉朝谨慎相处,同时也把匈奴的平安稳定传给了继承人。

    汉匈和平相处是天大的好事,但这种格局会发生改变吗?这种和平又能维持多久呢?

    割地事件

    乌珠留若地单于继位后,汉成帝为表示汉朝对匈奴的关爱,特意派出中郎将夏侯藩和副校尉韩容前去出使匈奴祝贺。

    两位将军将要动身时,骠骑大将军王根忽然找到夏侯藩,说有要事商议。

    这位王根,是历史上著名叛贼王莽的叔父,他这人花花肠子挺多,经常给人出歪点子。

    王根跟夏侯藩交情不错,一见面就开门见山了。王根说,我听说匈奴有块地盛产一种奇异的木材,经加工后可以制成上等箭杆。这块地与汉境毗邻,直到张掖郡。如果汉朝能够得到这块地,那么汉朝既可以收到开疆拓土的实惠,又可以让边境变得富庶、强大。夏大人此次前去匈奴,务必把这件事转告给匈奴单于。事成之后,皇上肯定会大大嘉赏你。

    夏侯藩正愁汉匈和平相处,没有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机会,而这件事一旦办成,肯定有机会加官进爵,便满口答应了。

    夏侯藩到达匈奴,拜见了乌珠留若鞮单于后,马上就对乌珠留单于说:“我来的时候,看到匈奴有块地毗邻汉境,直到张掖郡。如果单于肯将这块地割让给汉朝,肯定会得到汉朝天子更大的恩惠。”

    自古以来,匈奴人就把土地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冒顿时期,骏马可舍、妃子可杀,唯独不能割让半分土地。

    乌珠留单于实在想不到汉朝会向匈奴索要土地,就问:“这是汉朝天子的意思,还是你自己的想法呢?”

    夏侯藩说:“汉朝天子也有这个意思。不过,我这全是为单于着想,单于若肯抓住这个割地的机会,肯定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乌珠留单于说:“你说的这块地是匈奴温偶王居住地,我也不了解这块地对汉朝有什么用处,请让我先派人去打听一下吧。”

    不久,乌珠留单于了解到了那块地的情况,就对夏侯藩说:“自我父王呼韩邪单于以来到我继位,已经传了五代单于,这期间汉朝从没向匈奴提出过类似要求,况且匈奴温偶王及其部属全依赖那块地生产的木材来过活,汉朝地大物博,何必为了区区一块地强人所难呢?”

    夏侯藩情知多说无益,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夏侯藩刚走,乌珠留单于就派使者到长安质问汉成帝。

    汉成帝觉得这件事弄得他很没面子,只好装作无事人,诏回复乌珠留单于说:“夏侯藩这家伙假传我的旨意,向单于求地,我本应该以欺君之罪判他死刑。不过,汉朝现在正是大赦时期,我姑且把他贬为济南太守,让他不敢再出入匈奴。”

    乌珠留单于心知再纠缠下去也徒劳无益,只好作罢。

    质子事件

    公元前7年,乌珠留单于的大儿子乌辊牙斯病死,汉朝失去了匈奴人质。于是,乌珠留单于又派小儿子左于赊仇掸王稽留昆到长安做质子。

    大儿子死了,乌珠留单于感到很心痛,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汉朝更是祸不单行。

    公元前6年,汉成帝驾崩,他没有儿子,只好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做了太子,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

    汉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同性恋,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

    公元前5年,乌孙国见汉哀帝昏庸无能,无暇顾及西域,又见乌珠留单于仍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就趁机骑兵攻打匈奴西部地区,掠夺了不少财物,满载而归。

    乌孙国向来是匈奴的眼中钉,乌珠留单于对乌孙的侵袭事件尤为愤怒,于是发兵五千还击乌孙国。

    乌孙国的军队根本不懂作战,只会趁火打劫,结果被匈奴兵一击而溃。匈奴从乌孙国抢走了一千来人和万余头牲畜,不仅捞回了本儿,还赚了不少。

    这下轮到乌孙国害怕了,匈奴作战能力竟然如此强悍,真是个惹不起的主。为了避免再遭涂炭,乌孙国国王赶紧派自己的儿子到匈奴为质子,以期改善两国关系。

    乌珠留单于是个喜欢夜郎自大的人,见乌孙国向匈奴示弱,就欣然答应了乌孙国王的请求,收下了乌孙国质子,并把这件事上奏汉哀帝进行炫耀。

    汉哀帝虽然无能,但是并不傻。他看了乌珠留单于的奏章,顿时怒从心生,好你个乌珠留,匈奴早已是汉朝属国,乌孙国跟匈奴的地位一样,你匈奴怎么可以接受乌孙国的质子呢?这不是违背汉匈盟约么?

    汉哀帝气不过,马上派使者到匈奴责备乌珠留。

    为了博得汉哀帝的好感,乌珠留上书汉哀帝,希望参加公元前2年正月的汉朝朝会。

    这个时候,汉哀帝患上了重病,有大臣说,匈奴居住在北方,气势压人,不利于汉朝。每当有匈奴单于前来觐见,汉朝皇帝就会邪气压身,说不定还有性命之虞。

    这个大臣还举出了例子,如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朝汉,两年之后,汉亶帝崩。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二次到长安觐见汉元帝,不久汉元帝崩。

    汉哀帝一听,老天,要我的命,这可不行啊。可是,考虑到汉匈两国的关系,汉哀帝最后还是牙关一咬,同意了乌珠留单于的请求。

    可是,乌珠留单于还没做好朝汉的准备,就生了一场大病,只好延期一年。

    汉哀帝知道这件事后,心里感到很是安慰。乌珠留都生病了,哪还有气势压住我呢,看来那位大臣说的话是多余了。

    公元前1年,乌珠留单于病况好转,带着一般人来长安朝见汉哀帝。

    可能那位大臣说得确实在理,乌珠留单于朝拜哀帝后不久,汉哀帝就驾崩了。

    因为新即位的汉平帝年纪太小,所以太皇太后便暂时临朝称制。大臣王莽则任大司马,独揽朝中大权,为他日后篡位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新莽的对匈政策

    四条新约

    公元2年,车师后王姑句忽然来到了匈奴,请求乌珠留单于收留。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车师后国有一条新道直通玉门关,如果汉军开通了这条道路,就可以很便利地往来西域。镇守西域的汉朝校尉徐普就跟车师后王姑句说要打通这条道路,可是姑句不答应,徐普一怒之下就囚禁了姑句。

    姑句担心性命不保,就想办法逃了出来,跑到了匈奴。

    匈奴向来重视在西域的统治权,乌珠留单于就把姑句安置在左谷蠡王所居地区。

    王莽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派使者来到匈奴责备乌珠留单于,说西域归属汉朝管辖,乌珠留收留姑句,应该放他回国。

    放回姑句,等于匈奴承认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权,乌珠留单于当然不答应,就说汉匈盟约中曾约定长城以南归汉朝所有,长城以北归匈奴所有。姑句是长城以北的车师后国人,我觉得可以收留。

    汉使反驳说,要不是汉朝对匈奴极力呵护,匈奴早就因内讧而灭亡了。汉朝的这个恩德,匈奴应该报答,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诸国都应归汉朝管辖。

    乌珠留单于怕伤了汉匈两国的和气,只好把姑句交付给使者,并请求放过姑句一马。

    汉使押解姑句回到长安,向王莽报告了乌珠留单于的意思。

    王莽大权在握,根本不把乌珠留单于放在眼里,哪里会听他的请求呢。

    王莽很快就把西域诸国的国王召集到长安,当众杀了姑句。

    这招跟杀鸡儆猴一样,那意思就是谁敢跟汉朝作对,就不会有好下场。西域诸国都是小国,全都惧怕汉朝,各国国王只好唯唯诺诺,表示对汉朝唯命是从。

    这件事过后,王莽认为匈奴过于傲慢,就拟定了一项新约来束缚匈奴。

    这项新约共四条,内容大致是:凡逃亡到匈奴的中国人,凡逃亡到匈奴的乌孙国人,凡投降匈奴的西域诸国佩带中国印信绶带者,凡投降匈奴的乌桓人,匈奴一律不准接纳。

    匈奴能够接受《四条新约》吗?王莽制定的对匈政策,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新旧单于玺

    新约颁布后,王莽觉得对匈奴的管制还不够,他做了一项划时代的决策:规定汉朝臣民和匈奴人都不能用两个字的名字,必须使用一个字。

    汉朝人的名字都比较简略,名字用一个字或两个字都无所谓,匈奴人的名字就复杂而绕口了,什么伊屠智牙师、曩知牙斯、须卜居次云,确实应该改一下。

    乌珠留单于也不敢违背王莽的规定,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知”,并下令匈奴臣民都把名字改简单了。

    此后,匈奴人的名字都没那么绕口,就算得上是王莽的功劳。不过,王莽是个重汉轻胡的人,很看不起少数民族。公元9年,王莽篡位成功,改国号为新,当上了皇帝。刚一登上皇位,王莽开始打压匈奴,派使者到匈奴收缴汉朝颁给乌珠留单于的印绶,再重新发放新印绶。

    乌珠留单于得到新印绶一看,上面的印文是“新匈奴单于章”,而原来的旧印绶的引文则是“匈奴单于玺”。

    引文变了,乌珠留单于在汉朝的身份就变了。按照原来的印文来说,乌珠留单于在汉朝的地位只在皇帝之下众臣之上,而现在的印文就表示他只是王莽朝中的一名普通臣子。

    乌珠留单于好歹是一国之君,哪能忍受这种委屈,就派使者到王莽那里索要旧印绶。可是,新朝皇帝王莽一口回绝了乌珠留的请求。

    通过这件事,王莽清楚地意识到,乌珠留单于对新朝很不服从,就决定找机会好好整治一下匈奴。

    公元10年,王莽派心腹甄丰出使车师后国。车师后王须置离得知这一消息后,害怕王莽有意为难,就打算归降匈奴。可是,须置离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差,他的计划被镇守在西域的新朝将领刀护知道了。刀护一不做二不休,把须置离杀了。    、

    须置离一死,车师后国人人自危。须置离的哥哥狐兰支害怕受到株连,就率领两千多部众和大批牲畜投降了匈奴。

    乌珠留单于本来就对王莽新政感到不满,就违背了王莽定下的四条新约,收留了狐兰支。

    王莽得知真相后勃然大怒,集结了30万大军,准备随后攻打匈奴。

    乌珠留单于早就料到王莽的图谋,干脆先下手为强,在边塞上布置了一万骑兵,蓄势待发。

    自此,汉匈之间的和平时期终于打破,王莽建立的新朝和匈奴开始进入对峙状态,汉匈之战一触即发。

    公元11年,王莽发动了对匈奴的攻击。他派中郎将蔺苞等人带领一万骑兵,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前往云中边塞,引诱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子孙们来长安受封。

    匈奴右犁汗王咸及其儿子登和助不知就里,被蔺苞诱骗到了云中塞。

    匈奴右犁汗王咸一众人到了之后,蔺苞就对他们威逼利诱,说新朝皇帝册封咸为孝单于,封助为顺单于,分别赏赐黄金五百斤。但是,助是咸的儿子,得先去长安做人质。

    右犁汗王咸见此情况,知道王莽有意用这种办法分化匈奴,连儿子们的安危也顾不上了,赶紧借机逃回匈奴,把实情告诉了乌珠留单于。

    乌珠留单于听后义愤填膺,决定对王莽以牙还牙,就派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等人出兵云中郡益寿塞,大肆屠杀新朝官吏和平民。

    这一番杀掠并不解恨,乌珠留单于又传令匈奴各部,说汉匈朝的盟约已毁,各部均可伺机入侵中国边塞。

    一时间,汉朝边境上烽烟再起。匈奴骑兵多则万余人,少则百余人,一波接一波开始大肆侵袭汉境。雁门太守、朔方太守等均死于匈奴乱军中,而汉境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他们成为匈奴骑兵的俎上之肉,不但牲畜财产被匈奴人掠走,就连性命也难保。

    原本恢复富饶的汉境上,又一次出现了空虚衰败的现象。

    引燃战火的王莽能否收拾残局?他又将采取什么办法对抗匈奴?

    出征匈奴

    匈奴的侵袭行动,终于令王莽忍无可忍。他喝令蓄势待发的三十万军队带足一年的粮草,装备上精良的武器,从各自驻地向匈奴大举进发,把匈奴人赶到遥远的丁零去。

    就在王莽下发命令后,大将严尤劝谏说,目前中原地带遭受旱灾、连年饥荒,西北边境上更是苦难连连,此时出击匈奴并非最佳时机,大致有五个难处:第一,匈奴距离中原达千里,军队进发匈奴行动过慢,这就势必暴露行踪,让匈奴做好应战的准备。第二,受到国内旱灾的影响,军粮没那么容易准备充足,说不定大军未到匈奴境内,粮草就供应不上了。第三,每人带三百天的军粮,这么大的量需要牛马运输,而匈奴地带多沙尘,少牧草,牛马吃不到食物,就可能饿死,军粮也就无法按时供应了。

    第四,匈奴境内比较寒冷,将士们需要携带冬衣御寒,还要带着木炭取暖,这无疑又增加了行军的负担。第五,轻锐部队是我们的主力军,粮草辎重的运输会减少轻锐部队的数量,这样就不容易击垮匈奴。

    严尤最后建议说,既然皇上已经发令出兵,成命难以收回,那就只好让轻锐部队先出击匈奴,大军随后深入,跟匈奴速战速决,才能给匈奴造成重创。

    严尤的这番说辞确实说中了新朝军队的要害,但是旁观者清、当事者迷。王莽刚愎自用,根本不听严尤的建议,依然慢慢地调兵运粮,给匈奴留下了充足的作战准备。

    不过,乌珠留单于听说王莽发动大军攻打匈奴,也是心急如焚,竟然患上了重病。

    公元13年,乌珠留单于一命呜呼。这时,王昭君大女儿的丈夫须卜当已经回到匈奴,开始主政单于庭。

    须卜当传承了岳父呼韩邪单于的思想,是匈奴王庭中的主和派,他发现乌珠留单于的继承人舆生性好战,就改立性格乖巧的咸为单于。

    咸继位单于,称为乌累若辊单于,为了不让舆怨恨,就确认舆为继承人,封为左贤王。

    须卜当立咸为单于,是想让他改善与中原的关系。因此,须卜当就劝说乌累单于与王莽的新朝和亲。

    公元14年,须卜当派遣使者到新朝商谈和亲事宜,希望尽快化解与新朝的仇恨。

    王莽原本想给匈奴造成致命打击,没想到他集结三十万大军准备出击时,竟然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原来,王莽建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国力的效果,反而使社会更加动荡。不止是新朝出现动荡,就连边邻的一些西域属国也出现骚乱:西域焉耆国率先反叛,攻杀新朝的西域都护。句町国也趁机造反,攻打新朝边境的郡县。乌桓国因被新朝胁攻打匈奴,害怕遭受匈奴的报复,竟然投降了匈奴。高句丽国也发动叛变,向匈奴倒戈。

    这些情况让王莽焦头烂额,一时不知如何处理,也就无心调军遣将攻打匈奴了。

    正好,匈奴主动提出跟新朝和亲,王莽真是求之不得,立即让使者带上厚礼,去慰问匈奴。

    可是,这次汉匈和亲能成功吗?

    虚情假意的和亲

    公元14年,新朝大臣王歙代表皇帝王莽来到匈奴与乌累单于商谈和亲事宜。

    然而,王歙此次前来,并非真的想让新朝和匈奴达成和亲之约,而是在王莽的授意下忽悠乌累单于。

    王歙对乌累单于说,早前你的大儿子在长安作为质子,现在已经病逝了,新朝皇帝又册封你的小儿子登为顺单于。顺单于在新朝生活得很好,皇帝对他照顾,请你放心吧。

    乌累单于一直在担心儿子们的安危,听说大儿子病逝,心里很是难过,但听到小儿子尚在人世,倒也有所安慰了。于是,就欣然答应与新朝和亲。

    王歙又对乌累单于说,先前新朝有臣子陈良、终带等人曾发动叛乱,逃到了匈奴,希望你现在把这两个人交给新朝来处置,新朝也将遣返你的小儿子回匈奴。言外之意就是,你不答应,我们就把你的小儿子杀了。

    乌累单于觉得这是一笔不错的交易,自己儿子的性命总比新朝叛臣的性命金贵,就答应了王歙的要求。

    于是,王歙就差人押解着陈良、终带等人返回了新朝。

    王莽见陈良、终带等人被押解回来,马上把他们杀了,以示惩处。随后,王莽就撤回了驻扎在边塞的三十万汉军,以便向匈奴表达和亲的诚意。

    乌累单于也遵守盟约,一切按照汉朝时的旧制行事。

    虽然新朝与匈奴正式和亲了,但乌累单于并没感到多少欢喜,他一直期盼着新朝送他的小儿子登回来。

    就在乌累单于满怀希冀的时候,一个噩耗突然传来——他的小儿子登早就被王莽杀害了。原来,在乌珠留单于当政时期,匈奴对新朝发动了几次侵袭,新朝边境守将从几名匈奴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兵领军人是登。后来,王莽派蔺苞用计诱骗现在的匈奴单于乌累及其儿子助和登来到新朝。

    可是,乌累却借机逃走了,留下两个儿子在新朝。王莽得知乌累逃跑后非常气愤,就把登杀了以泄私愤。

    乌累单于得知自己的小儿子竟然早被王莽杀了,真是怒火中烧,对王莽恨得咬牙切齿。好你个狠毒的王莽,想不到你如此两面三刀,比无赖还可耻!你杀了我的儿子,还来拿我的儿子说事。你等着瞧,这笔账我肯定要跟你算清楚。

    乌累单于马上出兵入侵新朝边境,大肆烧杀抢掠。同时,又派出使者,跟王莽索要登的尸体。

    王莽得知匈奴入侵,就派使者责问乌累单于为什么不守盟约。

    和亲毕竟是国家大事,乌累单于不想因自己的私事破坏大局,就搪塞说,竟然有这种事,我真的不清楚啊,大概是乌桓国的人跟匈奴的奸邪之徒狼狈为奸,才攻打了新朝边境。这就好比新朝也有奸佞之人,皇上不可能全部约束他们。现在我刚刚继位,哪敢对新朝怀有二心啊,还请新朝皇帝明察秋毫。

    见乌累单于这般答复,王莽心知杀掉乌累单于的儿子确实不对,派人把乌累单于儿子的尸骨运送到匈奴,还赔偿了大量财物。

    乌累单于见钱眼开,也就不再追究儿子被杀的事。不过,他也不想让新朝好过,就示意部下们时不时侵袭一下边塞。

    王莽对匈奴侵扰边塞的事也无法阻止,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匈奴与汉朝之间就这样在摩擦中继续实行着和亲政策。

    公元18年,乌累单于病死,左贤王舆继位,是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

    匈奴换了单于,这对新朝与匈奴的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第四节    冒顿再世——呼都而尸单于

    王莽身亡

    呼都而尸单于是个贪得无厌的人,他一上台就勒令部下不时侵袭新朝边塞,以此为要挟,向新朝索要财物。

    这个时候,王莽篡位留下的隐患大规模爆发了。新朝内有人民起义、绿林反叛,外有匈奴侵扰、西域叛变。王莽一时间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这可把王莽忙坏了,一面派兵镇压叛乱,一面准备迎战匈奴。

    不管做什么事,总得有人啊,王莽为了募集兵将,在全国范围内召集壮丁,连被叛死刑的罪犯也放出来充军。可王莽还是嫌人不够用,就下诏广招人才,只要能为他所用,管他男女老少,一概接受。

    于是,各种自称人才的人纷至沓来。人多嘴杂,为了得到重视,这些人才们极尽吹嘘之能事,有的人说可以不用船就能渡河;有的人说只要服食药物,军队就不必携带军粮了;有的人说可以一日飞行万里,去侦察匈奴。

    王莽病急乱投医,全都收下了这些人。可是,一试验才知道,他们都只会耍嘴皮子功夫,真本事一点也没有。

    以王莽的性格,谁敢欺骗他,他就让谁粉身碎骨。可这么多人,总不能都杀了吧。当务之急,是要先解除匈奴这个大患。于是,王莽也就不计较这些人耍不耍嘴皮,一概充军,准备迎击匈奴。

    然而,自呼韩邪单于归汉以来,匈奴内外均比较安定,得到了充足的时间养精蓄锐,实力逐渐强大起来。

    王莽也心知靠武力根本不能彻底瓦解匈奴,就故技重施,又上演了一场离间计。

    公元19年,呼都而尸单于派须卜当的儿子大且渠奢,王昭君外甥醯椟王一起到长安进贡,希望得到王莽的赏赐。

    王莽一看时机来了,就立须卜当为匈奴须卜单于,并派大军辅佐他回匈奴即位。这样一来,匈奴有两个单于了,势必会争得不可开交,接着是内讧,然后是互相残杀,最后逐步瓦解。王莽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他想用离间计直接摧毁匈奴。

    为了催化匈奴尽快发生内讧,王莽特意命将军严尤与廉丹率军入匈奴诛杀呼都而尸单于,并扬言要另立须卜当单于。

    然而,严尤认为这不是好办法,他说,新朝现在内患横生,哪还有精力和时间顾及匈奴,应该先平定内患,等新朝恢复生气后,再处理匈奴的事情。

    王莽听后勃然大怒,立即罢免了严尤,出兵之事也不了了之。

    公元21年,王莽继续实行离间计,调兵遣将去攻打匈奴,拥立须卜当为单于。

    须卜当很清楚王莽的计谋,但又无力化解,竟然忧心如焚,抑郁而死。

    老子死了还有儿子,王莽又准备立须卜当的儿子奢为匈奴单于,寻找机会分化匈奴。

    然而,王莽还没完成他的计谋,就被新朝发生的暴乱缠住了,无奈之下,王莽只得先平定暴乱。

    公元23年,王莽死于乱军之中,须卜当的儿子奢也跟着他步人了黄泉路。同年九月,绿林军拥立西汉皇族刘玄为汉更始帝。

    刘玄对匈奴持什么态度?汉匈的关系会好转吗?

    自比冒顿

    为了缓解汉匈之间的矛盾,刘玄派使者继续跟匈奴请求和亲,还给呼都而尸单于带来了与汉朝旧制相同的单于玺和绶带。

    可是,呼都而尸单于根本不买账。匈奴王庭中的主和派须卜当已经死了,现在是主战派当权。在主战派的鼓动下,呼都而尸单于竟然想效法先祖冒顿单于,妄想让汉朝向匈奴纳贡。

    呼都而尸单于傲慢地对汉朝使者说:“汉匈本是兄弟之邦,地位也是一样的。当年匈奴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不得已才向汉朝称臣。可是,汉朝被王莽篡位,引起天下骚乱,匈奴则多次帮助汉朝攻打王莽。现在汉室复兴,匈奴有很大功劳,因此汉朝应该报答匈奴,向匈奴入贡。”

    汉朝使者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返回。没想到他们来到京城长安时,长安城头已经易帜。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都洛阳,建元建武,国号汉,史称东汉。

    刘秀刚刚复汉,主要精力都用在平定内乱上了,无暇顾及匈奴。

    两年后,公元27年,东汉稍微安宁了,刘秀就派遣使者带着美女、缯彩贿赂匈奴呼都而尸单于,建立和亲关系。

    呼都而尸单于认为刘秀无力出击匈奴,就变本加厉,便派遣左地南将军率七八千骑兵攻击汉塞。

    为了边境安宁,刘秀只好再派人出使匈奴,强调和亲事宜。

    呼都而尸单于对国礼倒挺在行,也派使者到汉朝人贡,但对汉塞的军事侵袭却没有丝毫减少。

    刘秀感到很无奈,只有又派使者带着大批财物收拢匈奴,希望买来边塞和平。呼都而尸单于毫不客气地收下财物,依然对汉朝保持着傲慢无礼的态度。

    为此,刘秀也感到很无奈,可是东汉国力虚弱,无力跟匈奴硬拼,只好忍气吞声。

    东汉示弱,匈奴傲慢,这种格局一直保持了很多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