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指南
长江,是亚洲的第一长河,全长约6300千米。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尼罗河,排名第三。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干流流经全国11个省级行政区,从西至东依次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
长江流经的地区,由于人文和地理的原因,各流段有不同的名称。她的正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的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东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通天河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流后,向东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从此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的长江干流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黄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湖泊。
俯瞰长江
长江沿岸共有29个城市,拥有120个4A级景点,这些地区的历史久远,融合了流域文化、都市文化、民族文化、三峡文化、革命历史文化及宗教文化,人文气息浓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长江的源头有三江源;在四川、云南段有金沙江、虎跳峡;在重庆段有三峡、小三峡,还可以看山城夜景;在湖北段有宜昌的三峡大坝、荆州古城、三国赤壁遗址,武汉的黄鹤楼、东湖;在湖南段有洞庭湖、岳阳楼;在江西段有庐山、鄱阳湖;在安徽段有马鞍山的采石矶,长江南岸的九华山、黄山、太平湖;在江苏段有南京长江大桥、中山陵、古城墙、金山寺、瘦西湖;在上海段有长江口、外滩等,这些都是乘船而下在沿岸就能领略的,可以说,如果游遍长江沿岸,就游遍了大半个中国。
山城重庆
重庆地处中国的西南,古称江州,后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重庆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云轻雾重,又称“雾都”。重庆市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由此形成绮丽的夜景,故有“不览夜景,未到重庆”的说法。重庆的著名景点有:石云山、钓鱼城、枇杷山、浮图关、缙云山、四面山、南北温泉、大足石刻、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林园、孔园等。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距重庆市区120千米处的大足县境内,始凿于初唐,历经五代,到两宋时,造像达到鼎盛时期,后明清时期皆有造像延续。大足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内容丰富,雕刻技艺精湛,巧妙地将力学、采光、透视等科学原理与造像内容和山形地貌相结合,被誉为“唐宋石刻艺术的圣殿”。现存雕刻造像4600多尊,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顶山摩崖造像
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位于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170多千米。丰都鬼城名山原名“平都山”,因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更名。相传,汉代有阴长生、王方平两人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唐代有人误将“阴”、“王”两姓连缀为“阴王”,名山逐渐被传说附会为阴间之王所居之地,即演变成鬼都了。后随之陆续建起了许多与“阴曹地府”相关的寺庙殿宇,这里渐渐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鬼城”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的“鬼城庙会”游人如织,“阴天子娶亲”、“钟馗嫁妹”、“鬼国乐舞”等民俗表演惊奇谐趣,令人叹为观止。
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范成大、陆游等相继来此参观游览,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句,故白帝城又有“诗城”的美誉。这里古迹众多,如武侯祠、观星亭、明良殿等。“火烧连营七百里”、“白帝城托孤”等传说,更增添了白帝城的名气。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千米,其中峡谷段90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峡谷地段:瞿塘峡(白帝城至黛溪)、巫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西陵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三峡两岸峭崖壁立,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
神农溪
神农溪地处长江以北,发源于湖北省西部边陲的神农架,流经巴东县境内,在巫峡东口附近注入长江。神农溪流经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三个峡谷,每段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其中特别吸引人的是乘“豌豆角”(一种小木船)漂流。神农溪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浅滩等。神农溪溪水碧澈,除“三色泉”外,几乎见不到一缕混水。溪底遍布五色石,如花似锦。
古城荆州
荆州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境内的长江北岸,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荆州古城北据汉沔,南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更是古代文人骚客的会聚之地。“闻听三国事,每到荆州”,提起荆州,人们便会想起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和“关公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古城荆州更以其神秘的历史过往,吸引着无数游人到此旅游。
江城武汉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为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这里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大重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春秋战国时期,武汉是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三国时为吴国的领地,著名的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武汉的主要景点有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归元寺、古琴台等。
庐山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以南,临鄱阳湖,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庐山的名胜古迹有:瀑布、白鹿洞书院、小天池、望江亭、五老峰、谷帘泉等。庐山尤以盛夏时节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千米,保护范围面积174平方千米。九华山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流交织其中。九华山处处有景,可谓“移步换景”。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云海、晚霞、佛光等天象奇观,令人流连忘返。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最终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黄山风光秀丽迷人,可以说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七十二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于一身,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黄山迎客松
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的横额。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光华亭、流徽榭、美龄宫、音乐台、行健亭、议政亭、仰止亭、永丰社等。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内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初建时称“泽心寺”,亦称“龙游寺”。自唐以来,人们称其为“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的格局打破了我国大多数寺庙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寺门西开,正对长江,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金山寺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迦兰殿、画藏楼、观澜堂、镇江楼、海岳楼、永安堂等。千年古刹金山寺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长江流域范围宽广,物产和饮食文化极为丰富,如川菜、湘菜、鄂菜、徽菜、苏菜、沪菜等著名的菜系都是在长江的滋育下发展起来的。沿途城市的主要物产和特色食品有:
青海省玉树县的冬虫夏草、川贝、黄芪、大黄、羌活、雪莲等野生植物。
四川省攀枝花市的芒果、香蕉、木瓜等热带水果;四川省宜宾市的五粮液酒。
重庆市的江津广柑、长寿沙田柚、苍溪雪梨、城口磨盘柿等水果和重庆火锅、泉水鸡、五香牛肉干、涪陵榨菜、合川桃片等食品。
湖北省宜昌市的五峰名茶、土家腊肉、宜昌柑橘等;湖北省荆州市的八宝饭、鱼糕等;湖北省武汉市的鸭脖子、周黑鸭等;湖北省黄冈市的板栗、茶叶、甜柿、桔梗、茯苓等。
湖南省岳阳市的洞庭鱼、龟蛇酒、屈原醇酒、君山银针茶、洞庭春茶、平江酱干等。
江苏省扬州市的双黄鸭蛋、酱菜、秦邮董糖等;江苏省江阴市的马蹄酥、黑杜酒;江苏省南京市的盐水鸭、板鸭、香肚等。
上海市的水蜜桃、枫泾丁蹄、梨膏糖、浦东鸡、凤尾鱼罐头、银鱼等。
雄奇的长江三峡
绮丽雄伟的长江三峡包括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使得这驰名中外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峦叠嶂、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这里的溶洞,形态各异、神秘莫测……
长江三峡两岸异峰突起,江流湍急,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心杰作。峡区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令人憧憬,雄伟壮观的风光令人感叹。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迁客骚人都对长江三峡的壮丽风光和风土人情赞不绝口,更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寥寥数语,就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高耸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潭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无不令人神往。
无论是瞿塘峡之“雄”,还是巫峡之“秀”,抑或是西陵峡之“险”,古往今来的旅人游客都对其进行过赞美与歌颂。首先来看雄伟的瞿塘峡:
瞿塘峡,又名夔峡,在三峡中最短、最窄,气势和景色最为雄奇壮观。对瞿塘峡的赞美,唐代诗人杜甫在《长江》一诗中有这样的描述: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瞿塘峡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瞿塘峡夹江峭壁,江宽不过百米,最窄处仅几十米。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山势之外,瞿塘水势“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水急涛吼,蔚为大观。所以杜甫说“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对瞿塘峡山水之“雄”的描写,清代诗人何明礼写得更为贴切:“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领略了雄伟的瞿塘峡的风采,接下来看巫峡的秀丽。
巫峡巫峡又名大峡,峡内幽深奇秀,两岸峰峦挺秀,飞瀑悬泻于峭壁。峡中江回路转,船行其间,颇有“曲水通幽”之感。巫峡内著名的有三台八景十二峰等景点:三台为楚阳台、授书台、斩龙台;八景为南陵春晓、夕阳返照、宁河晚渡、青溪渔钓、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女观贞石、朝云暮雨;十二峰为圣泉峰、登龙峰、朝云峰、神女峰、松峦峰、飞凤峰、翠屏峰、聚鹤峰、净云峰、起云峰、上升峰、聚仙峰。
对巫山的赞美,唐代诗人孟郊在《巫山曲》中是这样描绘的: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巫峡之中最享盛名的要算巫山十二峰了。有诗句“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巫山巍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为证。巫山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云雨中的青峰绝壁,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巫山云雨之妙,唐代诗人元稹进行过如此精彩的描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的云雨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游览了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再加之西陵峡的“险”,才能算是完美地鉴赏了长江三峡的雄奇。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而得名。西陵峡的主要景观,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西陵峡为三峡最险处,滩多水急,礁石林立。
西陵峡
唐代诗人杨炯在《西陵峡》一诗中有这样的描述: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西陵峡两岸峰峦叠秀,飞瀑流泉,满山黛色,风光无限。船出西陵峡南津关,视野豁然开阔,两岸平野万顷,“极目楚天舒”,别是一番情趣。
长江三峡是神州山水中的瑰宝,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三峡之美,最直观地表现在山水的起承转合之间。大峡谷则集中了自然之美的所有形态,自然生态的所有美的形态和质感,都在大峡谷得到完美的呈现。
长江三峡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彩。长江三峡,孕育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留下了许多诗圣文豪千古传诵的诗章,留存的许多名胜古迹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库区的“水华”
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立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三峡水库自建立以来,库区次级河流受干流水位顶托的影响,回水段水流缓慢,几乎成为死水。“流水不腐”的效应失去以后,氮、磷等物质大量聚集到回水区,这些物质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使得许多自养型的藻类水生生物大量快速繁殖,水生态平衡被破坏,出现“水华”现象。“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调查结果表明,爆发“水华”的藻类主要有甲藻、硅藻、绿藻及隐藻。“水华”发生时,水体一般呈蓝色或绿色,并出现散发着腥臭味的浮沫。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三峡水库初次蓄水后,“水华”现象就长期存在。在三峡库区重庆段23条支流中,大多数在每年的5~10月都会不同程度地暴发“水华”。
“水华”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水体的富营养化。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三峡库区,主要污染物为面源污染。这些污染,包括来自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流失,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污染,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不少的高污染化工企业,正悄然流向三峡库区城市。有的地方政府为了留住企业,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若罔闻,甚至弄虚作假,强行让其过关,希望借此发展当地的地方经济。
例如,主要生产黄磷、工业磷酸、三聚磷酸钠等化工产品的公司搬迁后,搬到靠近长江主流的高阳镇白沙河村(现更名为昭君村)。2009年3月,记者来到时,工厂正在进行生产作业,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弥漫在整个峡谷里。昭君村村民告诉记者,自从化工厂建成后,几乎每天都是浓烟滚滚,空气污浊了,茶叶没人要了,水变得浑浊,河里的鱼也死得差不多了。
类似的化工项目,还正在三峡库区大肆扩张。参与三峡工程环保论证的环境学家认为,不该在三峡库区建设化工厂。因为大量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加上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等排入水库中,致使水库中的氮、磷、钾等含量上升,使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大量繁殖,进而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水华”现象便随之产生。淡水富营养化后,“水华”会频繁出现,而且面积会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三峡库区的“水华”
第二,水流速度的减缓。
三峡工程的修建对有效减少洪涝灾害、避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三峡成库后库区的水位上升,使得之前流动的河流变成“湖泊”,几近静止的湖泊的水流速度大幅减缓,几乎不再流动,进而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承受力逐步降低,库区的水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另外,三峡水库建成后,大量泥沙沉积,水质变清,有利于水生植物,特别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导致藻类的生长繁殖加速,引起“水华”的产生。
“水华”现象造成的最大危害是:
一、日常生活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重庆主城区在长江、嘉陵江的取水口共有28处,这28处取自上游的水质总体上都在III类标准,水质堪忧。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富营养化水体被禁止作为饮用水源。在三峡库区城市湖北省宜昌市等地,考虑到人们的健康,饮用水的采集也都不选择长江或长江支流。尽管如此,三峡水库作为中国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库,一旦全面富营养化,其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二、影响人类的健康。
经研究发现,导致“水华”暴发的部分藻类,还会分泌释放出藻毒素。最常见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肝脏致癌剂,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严重时可使人罹患疾病。即使对其进行加热煮沸和常规的饮水消毒处理,其毒素也不能被破坏,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危害可想而知。
三、导致鱼类产量逐渐下降,甚至会使大量的鱼类死亡。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另外,“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的氧气,并且会大量挤占鱼类易消化藻类的生存空间,进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四、会降低水生植物的多样性。
“水华”发生后,大量的浮沫和带状物会恶化水的通风及光照条件,抑制了库区中浮游植物有益种类的生长繁殖,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使许多丝状藻和浮游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死亡。
发生“水华”时,水体的指标常常超出水中浮游植物的忍受限度,从而会引起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例如,“水华”白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水体的pH上升到10左右,超过浮游植物的忍受限度而使浮游植物死亡。
五、影响景观,并伴有难闻的臭味。
虽然发生“水华”时,藻类的生长速度很快,但由于水中的营养盐被用尽,它们也会很快死亡的。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并会上升至水面而形成一层绿色的黏状物,使水体产生严重的臭味。另外,大量黏状物质的漂浮,会影响水库的景观。
总而言之,“水华”问题是影响三峡水库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必须尽快解决的,只有这样,三峡水库才能真正地为社会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积极治理,共同关注
三峡工程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历时10多年建设,目前已经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但其近几年所面临的“水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经过科学家、环境学家等有关专家学者几年的考察研究,已经初步探明了“水华”发生的一些机理。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全面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经过多年的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环境保护基础比较薄弱,环保投入有限,库区仍然面临着库区废水达标率低,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水体污染趋势加重的问题。
调查显示,在三峡库区建设的多个污水处理厂,根本就没有除氮脱磷的技术,这或许是三峡库区“水华”肆意生长的原因之一。
有关专家指出,国家为三峡水环境保护投入巨资修建污水处理厂,然而效果有限。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总投资392.2亿元,在库区及其上游建成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50座,垃圾处理场40座。由于是国家出绝大多数的费用,很多地方不顾实际情况的需要,肆意扩大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建成以后才知道运行经费要污水处理厂自收自支,因此,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都几乎没有运行。有关人士透露:“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年到库区去检查时发现,有接近70%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有运行,或者只是偶尔运行。”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建立检测预警机制,实时对污水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或是对库区内的水源状况进行定期的抽查评定,将国家的污染防治规划落到实处,真正为库区“水华”的改善治理把好关。
三峡库区上游某地排放的污水第二,加强污染源的控制,努力减少污水的直接排入。
经调查发现,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只进行过简易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7%,大部分垃圾是沿岸堆放,这样极易掉入江中,污染江水。而工业固体废物多数就地堆积,部分直接排入江河。大量的船舶将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长江,污染水质,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据环保部门测算,重庆市的各类运输船舶每年产生垃圾4.2万吨,生活污水1500多万吨,含油废水100多万吨。这些污水,只有约1%经过处理……此外,库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到10%。库区次级河流污染严重,56%的河段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的要求。同时,重庆主城区、涪陵区、万州区等城市江段已经形成岸边污染带。
面对如此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和景象,长江沿岸各地政府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有效、可行性高的方案,管理和号召当地人民、当地工厂、过往船只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爱护长江。必要的地区可加大对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对江水的污染问题。
第三,采用水库调度的办法来加强水的波动、变动。
藻类得以大量繁殖的条件之一就是水体的不流动,因而可以采用水库调度的办法来加强水的波动、变动,破坏藻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此达到减缓或是控制藻类的生长繁殖。
第四,抑制藻类的生长。
针对大量藻类的快速繁殖,可以通过生态操控的办法抑制藻类的生长。比如,通过生态操纵的办法,在水中放置吃这些藻类的鱼类,以此对藻类进行控制。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进行,因为大量吃藻类的鱼类的入江,会增加水中的氧气需求量,在缺氧的环境下,会对江中原来的鱼类生存构成威胁,而且还会破坏生态平衡。
第五,退耕还林,增加长江流域的水源涵养。
由于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其中库区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1.7%。长江流域大量的天然林遭到砍伐,涵养水源功能呈明显下降趋势,进而保土拦沙能力也会下降。由于多年来对草地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方式,退化的草地已达750万公顷,沙化草地已达5万公顷。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河流年径流量减少。另外,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陡坡的垦殖现象十分普遍,仅库区坡耕地就占耕地面积的74.3%,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造成大量的面源污染进入江河,加剧了水污染。
三峡库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近几十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库区的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污染,如今,全面保护、综合治理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迫在眉睫。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相关部门应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力度,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对水源的浪费及污染。
随着库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的安置,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污染防治措施,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排污量还将大量增加,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会继续存在,将会对三峡库区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量大面广,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鉴于三峡库区的特殊性,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按照三峡电站的受益省市和长江上、中、下游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三峡库区污水、垃圾项目的运行进行补偿,确保建成项目能正常运行,切实改善三峡库区的水污染问题。
三峡库区所贮存的水资源是我国的主要战略资源,解决好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问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保护环境能力的差异,需要由国家加以引导,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调控手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以及半封闭水体,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水质问题仍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共同关注,以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献计献策,为三峡库区的环境改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