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全国34家媒体共同举办了“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对中国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选美,十大最美海岛的评选就是其中一项。最终,西沙群岛以其独特的热带风光,赢得了最美十大海岛中的第一名。
游览指南
在距海南岛310千米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珊瑚礁林立,有8座环礁,1座台礁,1座暗滩,干出礁礁体面积共有1836.4平方千米,其中礁坪面积221.6平方千米,礁湖面积1614.8平方千米。环礁和台礁上发育的灰沙岛共有28座,此外东岛环礁还有1座名叫高尖石的早更新世火山角砾岩岛屿。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在中国南海诸岛中拥有岛屿最多,岛屿面积最大(永兴岛),海拔最高(石岛),为唯一胶结成岩的岩石岛(石岛为晚更新世沙丘岩)和唯一非生物成因岛屿(高尖石),且陆地总面积最大(8平方千米多)。
去西沙最佳时间是每年10月至次年8月,而6月至9月会刮台风和下大雨,海上波浪很大,船舶的行驶会受到很大影响,不适于旅游。
西沙群岛大致以东经112°为界,分为东、西两群,西群为永乐群岛,东群为宣德群岛。西群的永乐群岛包括北礁、永乐环礁、玉琢礁、华光礁、盘石屿等5座环礁和中建岛台礁,其中永环礁上有金银岛、筐仔沙洲、甘泉岛、珊瑚岛、全富岛、鸭公岛、银屿、银屿仔、咸舍屿、石屿、晋卿岛、琛航岛和广金岛等13个小岛,盘石屿环礁和中建岛台礁的礁坪上各有1座小岛。东群的宣德群岛包括宣德环礁、东岛环礁、浪花礁等3座环礁和1座暗礁(篙煮滩),其中宣德环礁有西沙洲、赵述岛、北岛、中岛、南岛、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东新沙洲、西新沙洲、永兴岛和石岛等12个小岛,东岛环礁有东岛和高尖石2个小岛。
宣德群岛中的宣德环礁和东岛环礁发育不完整,只有少部分礁坪。在西沙礁坪发育较完整的环礁中,永乐环礁是面积最大的一个,且岛屿众多,礁湖内有大片浅水区域,渔业资源丰富,是西沙重要的渔业基地和渔民居住地。
永兴岛
永兴岛地处西沙群岛中部,是典型的热带风光,椰树成行,风光旖旎。由于位置优越,现为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办事处岛上办公所在地,每月“琼沙3号”补给船到达永兴岛的时候,全岛人都会去码头卸鸡、鸭、猪、蔬菜、邮件等物资,可以说岛上像过节一样,人们都很高兴。岛上的中心在北京路,这里建有银行、医院、粮站、邮局、小超市、水产、中国移动公司等办公楼。人行道旁是整齐的椰树,树下有碧绿的草坪,环境相当整洁。
永兴岛
北京路上有我国最南端的邮局,那里盖的邮戳非常珍贵。最好在去永兴岛的船上就写好几封信,一到永兴岛就去邮局寄,这样第二天补给船会带走信,如果错过这趟船,就要再等一个月才能被寄走了。这种信的纪念意义不言而喻。
涠洲岛
岛上建有大型机场一座和两座5000吨级泊位的码头,建有渔业补给基地。西北距榆林港337千米,到清澜港344千米,是连接海南岛到西南中沙群岛的主要航道。
石岛位于永兴岛东北约1000米处,与永兴岛同处在一个礁盘上,其间有一石砌通道,低潮时可行驶汽车。石岛岛形不规则,因树木稀少、岩石裸露而得名。岛四周海蚀现象保存清晰,岩溶地貌明显,地面起伏。岛上岩石陡峻,奇石嵯峨,岩洞千姿百态,美景如画。尤其“鹰嘴崖”、“虎头岩”峭壁突起,直指苍穹,崖下惊涛拍岸,白浪滔天,异常壮观,是游人留影、驻足的好去处。石岛面积不大,仅0.08平方千米,但海拔15.9米,为南海诸岛中个头最高的,也是游客欣赏海上风光的瞭望台。夜幕降临,月光如洗,游人还可到崖边观赏海底鹅卵石和游动其间的鱼,斑纹美丽的贝壳、海螺、海洋小动物躯壳等千奇百怪、异彩纷呈。海水清澈,海底生物历历在目,令游人爱不释手。
赵述岛
位于永兴岛的西南方,两岛相距15千米,是七连屿中的一个岛,呈琵琶形,东、北、南三面有海滩岩;岛上遍布草海桐等植物,绿树葱葱。西部有灯塔、瓦房和蓄水池。1935年公布名称为“树岛”。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时改为“赵述岛”,是纪念明太祖遣使者赵述至三佛齐国而命名。我国海南渔民通称为“船暗岛”或“船晚岛”,意即天黑了船只可来此岛避风。岛上热带自然风光独具一格,这里的海水晶莹透明,沙滩绵白细洁,比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沙滩还要洁白。这里的海水是如此的清澈幽蓝,以致整个海面看起南沙群岛来就像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的绸缎在舒展运动,置身在这蓝蓝的浓色中间,陶醉的感受不禁油然而生。
在水中还可以看到一簇簇的珊瑚像盛开的鲜花一样美丽,有金黄色的鹿角珊瑚、雪白的葵花珊瑚和鲜艳的红珊瑚。五光十色的鱼儿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景象很奇异。在小岛上观看日落非常好,晚霞映满天空,大海一片苍茫,归巢的鸟儿从夕阳边飞过,波涛拍打着崖岸,这种意境令人沉醉。
赵述岛的迷人风光
东岛
东岛风光东岛位于西沙群岛东侧,距永兴岛44千米,由上升的礁岩和珊瑚、贝壳、沙体复合组成,是西沙群岛第二大岛。平均海拔4~5米。岛上不同群落、不同生态的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茂密,有连片的抗风桐、海岸桐树林,有花坛状的银毛树灌木丛、马齿苋等草本植物和水芫花岩生植被,植被密度达70%以上,有“海上林海”之誉。林中栖息着十几万只海鸟,其中以白腹红脚鲣鸟最珍贵,被列为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设立了海鸟自然保护区。这里还有以野草和抗风桐叶为食物的野黄牛数十头,与鲣鸟一道受到保护。登上东岛,可以观赏到大群海鸟早出晚归时那遮天蔽日、蔚为奇观的特殊景象和白鲣鸟群栖树上像一簇簇盛开的腊梅花似的迷人场面。海鸟不畏人,任游人与其合影,共享“海鸟天堂”的乐趣。东岛又有“地名化石”之称,岛名的变迁颇有历史特色。清末李准巡海时,以粤督张人骏之籍贯命名为“丰润岛”;1935年公布名称为“林康岛”;1947年为纪念16世纪末在菲律宾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起义领导人潘和五而改名为“和五岛”。1983年我国正式公布标准地名时改为“东岛”。
澎湖列岛
中建岛
中建岛是西沙群岛的第三大岛,距永兴岛139千米,面积1.2平方千米,四周礁盘宽广,边缘为礁脊环绕,中部为浅水内礁坪,覆盖洁白的珊瑚沙,人工造林繁茂,盛产海龟、海螺、海鸟,故有“螺岛”和“海龟摇篮”美称。
南麂岛
中建岛的岛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政府派“中建号”军舰接收西沙群岛而起的。岛近岸海域有美国的商船一艘,已有几十年历史,岛上还有炮楼一座。中建岛原为荒岛,被称为“南海戈壁”。20世纪80年代,驻岛解放军部队从海南岛运来土壤和树苗,大力植树造林,把它变成了“南海绿洲”。因此,想来南中国海看红色基地生态景观,读西沙的历史,接受思想教育,西沙群岛是首选。
中建岛荒岛变绿洲
银屿
银屿位于一座新月形礁盘上,岛上覆盖珊瑚沙,中部如浅碟状,常年有海鸥群集,有黑枕鸥、凤头燕鸥、乌燕鸥等鸟类,素有“海鸥王国”之称。
庙岛列岛
除此以外,还有“海鸟乐园”北岛,“海龟乐园”中岛、南岛,“珊瑚花园”羚羊礁和具有特殊地貌和生态的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西新沙洲、三峙仔、全富岛、鸭公岛等10余座海岛,自然风光也极具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可开发的项目还有冲浪、赛艇、海泳、沐浴、滑沙、海上娱乐等等;旅游方式有游览观光、考察探险和海水浴、日光浴、空气浴等类型。
银屿
琛航岛
琛航岛上建有革命烈士陵园琛航岛是纪念清末到此的“琛航舰”而得名。它也是中部凹陷,四周沙堤包绕的岛屿,呈弯曲三角形,面积约0.43平方千米。岛中部平坦,四周砾堤包绕着的浅湖有两个,岛中部挖有水井,但不能饮用。目前浅湖已填平,但是部分仍有积水,夏天为蚊虫滋生场所,湖区鸟粪层厚,松软易陷。因为包绕泻湖的堤围是由珊瑚砾所成,透水性强,故涨潮时,海水可渗入浅湖中,使湖水变咸。今天湖边砾堤仍然低矮,高度才2米,特大台风即可掀起巨浪,打开砾堤,形成缺口。岛西北角和东北角曾有渔民建立小石庙2座,今已拆去。但由西北小庙中供奉的明龙泉窑观音像,可知明代已有渔民来此捕鱼。
普陀山岛岛中部的两个浅湖,在西的较大,呈圆形,直径约200多米,在东的较小,呈长形,长约80米,二者为一低沙堤所分隔。环岛沙堤以东南方为最高大,共有3到8条,且由沙堤渐变为砾堤,条数较多,但短而时断时续。沙堤上的植被以羊角树群为主,茂密难以穿越,低地井边有渔民种下的椰子树一株,高20米。羊角林中有藤本植物攀援其上,如海滨牵牛花等。
珊瑚岛
珊瑚岛因珊瑚多而得名,岛形略方,近椭圆,面积0.31平方千米。清宣统元年(1909年)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珊瑚极多,命名珊瑚岛。中国渔民向称老粗岛、老粗峙。位于南海珊瑚岛西南2海里,是目前我国最南端的省级文物保护遗址。
大嵛山岛
珊瑚岛四周沙滩上灌木发育,鸟粪层也多,为永乐群岛最丰磷矿岛之一。鸟粪层的存在表示昔日这里林木众多。岛上还有人工种植的木麻黄、椰树等,中部有水井一口,在椰树旁,水甘清可饮,而西部井水受鸟粪污染,有臭味,不能饮用。
珊瑚岛早为我国人民所开发,今天在岛上各处均有清代瓷器发现,且多日常用器,如青釉瓷碗、杯等。建筑物有小庙一间,在岛西南端,为1934年珠海潭门渔民们建立,内有石神像一具。该岛由于地理位置良好,又有井水,故每为外人觊觎,1938年为法国人占领,其后,又被日本攻占。1947年1月,法国海军部队又在本岛登陆,经我方抗议才撤走。1956年4月,越南又占领该岛,直到1974年1月,我国才夺回该岛。
珊瑚岛风光目前岛上有气象台、航道码头等。本岛的地理位置、水道和井泉均为全永乐群岛最好的,水域水产也很丰富。珊瑚岛至少有三十名解放军官兵驻守。
甘泉岛
甘泉岛,面积仅0.3平方千米,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60米,高8米,呈椭圆形,我国渔民称“圆峙”、“圆岛”,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
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中部低地有淡水井两口,其泉水甘甜可饮用,即称“已得淡水,食之甚甘,掘地不过丈余耳,余尝之,果甚甘美,即以名甘泉岛,勒石竖桅,挂旗为纪念焉”,因此命名“甘泉岛”。
甘泉岛1974年3月和1975年的两次考古调查中,曾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沙堤内侧深一丈处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考古专家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一处我国唐宋时期渔民建造的砖墙小庙1座,珊瑚石垒砌的小庙多达13座;出土了50多件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其中有唐代青釉陶双耳罐、卷沿罐,宋代青白釉瓶、四系小罐、青釉碗、划花大碗、莲花纹大碗、突唇碗、粉盒等瓷器皿,其质地、林进屿、南碇岛款式与花色和先前广州西村窑址出土的相仿。另外还出土了铁刀、铁凿等生产工具,收集到几件唐代炊具铁锅残片、宋代泥质灰褐陶擂钵残片和几枚宋、明代铜币等遗物。由此,考古专家推断:最早利用岛上淡水的是唐代的先民,使用这些器物的主人也是西沙群岛最早的居民,他们或许就是广东内地迁去的移民。
1994年,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考古人员在西沙文物普查时,特地在遗址旁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这是中国在南中国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
金银岛
金银岛长约1275米,宽560米,四周沙堤比中部要高2米,中部洼地形成泻湖,有井数口,水可饮用。沙堤带以东端为广大,且呈尖嘴状向东伸延。金银岛实为一小环礁西面礁盘上的一个沙岛,在岛东南有两个小沙洲,西南有3个小沙洲。这个小环礁中部有一浅湖,隔着浅湖,东北面礁盘上还有4个沙洲。浅湖并不像羚羊礁那样呈封闭状态,而是有缺在西南面,缺口可入小舟及帆船。低潮时,礁盘水浅,人们可以行走其间。大潮时沙洲每被淹没,因而树木不生,只长耐咸水草。树木只出现在金银岛上,白避霜花与竿海桐丛生,茂密非常,故本岛鸟粪丰富。岛上人工植的海棠树已很高大,树下有水井,井水可供饮用,但味不甘。
金银岛开发历史很早。在岛上发现有元代青釉龙泉窑瓷盘,明代的青花大盘、青白釉盆、青花凤纹盘等,清代的花碗、青花龙纹罐等文物,岛上还有渔民建造的小庙。
西沙群岛上栖息着鸟类40多种,素称“鸟的天堂”。最有趣的是鲣鸟,它会在大海中给渔船导航,于是渔民们称鲣鸟为“导航鸟”。西沙群岛是中国主要热带渔场,那里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四百余种。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海藻等。
另外,当地的青口螺和油炸海鲤鱼都是上等的美味。
最美不过西沙
西沙群岛拥有热带风情特色的岛屿风光,那造型奇特、陡峭壮观的珊瑚礁林,更是诉说着千万年的风光。一位记者的《西沙群岛,梦中的神秘乐园》,为我们诠释了最美不过西沙的道理。
有一片领土,在古代被称为“千里长沙”,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它有着美丽的热带岛屿风景:茂密的乔木林、碧蓝的大海、陡峭壮观的珊瑚礁林,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这么美丽的地方,它是哪里?不用迟疑,它就是美丽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180海里处,与东沙、中沙、南沙群岛组成中国最南端的疆土,它从东北向西南方向伸展。在长250千米、宽约150千米的海域里,由32座岛屿、8座环礁、1座台礁和1座独立的暗礁组成。虽然与满族神职人员萨满的乐器“西沙”(汉译“摇铃”或“腰铃”)同名而无关联,岛群却正像一颗颗美丽的摇铃,镶嵌在海南岛东南的海面上。
西沙群岛岛屿,东面为宣德群岛,由北岛、石岛和永兴岛等7个岛屿组成;西面是永乐群岛,由金银、中建、珊瑚等8个岛屿组成。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岛屿附近海域的水温年变化小……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西沙群岛奇特的景观。由于地处国土边境,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西沙的旅游资源只能有限制性地开发。只有通过西沙工委以及军方的审核,取得上岛证才有资格登陆,而对外开放的上岛证一年中限额只有一百张,这更加显出能够去西沙探梦的弥足珍贵。
对于久居内陆的人来说,西沙是真正的海上仙岛。由于远离大陆,长久以来人迹罕至,这使得西沙有保存完好的海洋生态系统。岛屿四周的海水十分洁净,最高能见度达到40米。于是在这晶莹剔透的海水中有一个你平生难得见到的神秘空间:一丛丛、一簇簇的珊瑚像盛开的鲜花覆满整个海底,金黄、雪白、鲜红……色调各异。傍晚,红彤彤的晚霞铺满半边天,海水鲜红闪亮,归巢鸟儿的鸣叫声和着轻轻拍岸的涛声传入耳中,汇成美丽的风景画,这样独有的西沙日落,会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正因为如此,在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新浪网举办的2006“中国三十个最值得探险胜地”大型网络评选活动中,风光旖旎的西沙群岛入选由国内权威科学家、探险家组成的评委团共同推选出的50个中国探险胜地的候选名单,并参与最后的角逐。
有着典型热带岛屿风光的西沙群岛,岛上生长着众多的热带乔木和灌木。在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永兴岛,约2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上椰树成行,仅百年以上树龄的就有1000多棵。在岛的西部有一片被称为“西沙将军林”的椰林,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00多位将军先后栽种的,每一棵上刻着栽种者的名字。西沙军事要塞的印记同样留存在岛上的两座纪念碑亭中的碑石上。一为“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另一碑是1991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立的“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碑上详尽叙写了西沙、南沙、中沙、东沙群岛的历史沿革、疆域面积等,背面则刻有《中国南海诸岛图》。
在距离永兴岛东南四五十海里的小岛上,有一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素有美名“鸟的天堂”。岛上栖息着多达50种鸟类,内陆难得一见的鲣鸟、乌燕鸥、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和暗缘乡眼等在这里成群栖息,在整个树林上空,海鸟成千上万终日盘旋飞翔,千鸣万啭,自成奇观。
西沙群岛还是我国主要热带渔场,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400余种,盛产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鲣鱼、飞鱼、鲨鱼、石斑鱼等海洋美味。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等几十种,其中名贵特产不乏“海龟之王”名号的棱皮龟、“海参之王”的梅花参,以及世界最著名的珍珠:南珠、宝贝、麒麟等十几种。
如果你认为这些数不清的珍宝仅仅满足了人的观赏欲,那么西沙钓鱼和潜水是让你与西沙亲密接触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无论是坐在岸边垂钓还是搭乘渔民的船只出海,都不会让你空手而返,美丽的西沙会有慷慨的馈赠送上。据称,甚至船一边开,一边就会有鱼上钩,钓到一米多长的大鱼更是常有的事。潜水则能看到、更能摸到难得一见的海底景观,与五光十色的鱼儿共舞,在珊瑚丛中游弋而过,此惬意平生又能有几回?
但作为“探险胜地”,美丽西沙“胜”已至此,“险”又在何处?原来西沙属军事管制地,没有专门客运船只,只能乘坐每月往返海南岛与永兴岛的补给船“琼沙3号”,或租用清澜港的渔船前往,航行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而海上风浪较近海汹涌数倍,作用于旅行者则表现为晕船的严重身体不适。对此,旅友们要注意做好抗晕的准备工作。根据去过西沙的旅友们亲身经历调查表明,最舒适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药品抗晕,其中有旅友介绍服用一种叫飞赛乐的抗晕药后效果不错,感觉很舒服。服用后十五分钟内产生抵抗眩晕的能力,持续时间久且不会使人有昏睡、乏力之感,从而轻松化“晕”为“怡”。
西沙群岛的美丽,用言语无法尽述。但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那么请一定要去西沙,它带给你的绝对是心灵的震撼。当你离开大陆,一直向南,海水缓缓由湛蓝变成碧绿,映入眼帘的只有纯净世界,那一刻,你情不自禁地庆幸,西沙之旅此行不虚矣。
海岛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程的加快,全国海岛开发持续升温。然而,由于我国海岛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规范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尚不健全,导致海岛开发的自主性、随意性较大,破坏海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屡见不鲜。再者,由于海岛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在发展海岛旅游的过程中,不注重对海岛生态环境的保护,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任意丢弃不可降解的物质,就会严重威胁到海岛的生态安全。
当前海岛旅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海岛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海岛经济效益开发不够,海岛生态环境亟须改善。
海岛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海岛管理是传统陆地管理方式的延伸。海洋产业及海岛开发管理部门都根据各自的需要从事海岛开发、规划和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综合管理,难以实现海岛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法制建设在海岛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保证海岛管理体系形成和完善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海岛的法规,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且大多数是单项法规,基本上是陆地法规的延伸。同时很多海岛地区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倾向,不利于我国海岛开发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海岛资源属国家所有,具有经济学意义的价值。长期以来,在海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实际上执行的是资源无价或低价使用的政策。虽然通过改革加强了海岛资源的所有权管理,但是适应开发趋势的海岛资源管理机制仍未完全建立,资源遭受破坏以及浪费等问题仍比较严重。
海岛经济效益开发不够
在我国,海岛地区的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利、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导致海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规模较小,发展速度慢,国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临近大陆地区。且大部分海岛开发程度不高,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经济效益低。
另外,海岛的产业布局也不甚合理。海岛产业的形成和分布受资源和技术影响较大。对于单个海岛来说,由于特有的资源、经济和环境条件,决定了其在区域经济分工中的角色各不相同。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海岛经济主要以渔业为主,辅以少数的种植业。在现有商品经济条件下,有些海岛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单纯追求短期效益,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例如,在自然环境优美适于发展旅游业的海岛从事填海、围垦以及挖沙等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阻碍了海岛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海岛生态环境亟须改善
海岛淡水资源紧张,周围海域污染严重。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大部分海岛都以大气降水为淡水主要来源,水资源贫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淤泥、淡水养殖、海水倒灌等因素导致水质恶化,加剧了海岛淡水资源的紧张。
海岛的生物资源也面临严重威胁。海岛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是由于人类对海岛生物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等原因,海岛生物资源正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严重的威胁。
在海岛旅游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些围、填海工程改变了海岛周围海域的自然环境。涉及开发利用的海岛,为了便于登岛或其他用途通常修建一些围、填海项目,可能改变原有海流体系和水动力条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变化,更有甚者造成海岛灭失。
走生态旅游之路
为了使海岛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海岛的自然风光,海岛旅游必须走生态旅游的道路。生态旅游是基于自然的、可持续的旅游,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海岛生态旅游以保护海岛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这样不会破坏自然,使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海岛自然风光的美丽,同时还会使海岛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海岛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海岛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外海岛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制定其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永续利用原则。“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2.保护性开发原则。要使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针对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应体现总的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促进保护工作。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有绝对否决权。
3.特色性原则。海岛生态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4.协调性原则。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既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以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海岛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这个效益不仅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必须高度地协调统一。而当三者出现矛盾时,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一切为指导原则,即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上述两种效益。实际上,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时,其经济效益肯定也是相当可观的。
海岛生态旅游中的具体环保内容
由于海岛的面积有限,水资源贫匮、历史文化单一,所以它们的环境系统十分脆弱,自我恢复能力很低,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是无法逆转的,而进行治理成本会非常高。因此,在开展海岛旅游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以下具体对象进行保护:
1.对环境容量的把握。海岛生态旅游开发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承载力,以此为标准来控制游客量,避免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2.对土壤、地貌和风光的保护。旅游开发要以保护海岛为第一要务,不得随意改造海岛地形、建造地基深的高楼,不得破坏海岛原有风光,应充分利用岛上原有的景观和风光风貌设计生态旅游的项目和设施。
3.对岛上环境卫生的保护。旅游会带来一定的垃圾危害,因此要多设置垃圾箱,还要制定规章,防止游客乱扔垃圾。
4.对岛上生物的保护。海岛由于特殊的位置和适宜的环境,适合许多生物生长,形成了独特的海岛生物圈。因此,发展旅游的同时要注重对海岛生物的保护。
5.对海岛文化风情的保护。岛上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居室建筑、婚俗传统、音乐体育、待客礼仪等等。这些文化因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对外来的游客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但是旅游开发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海岛文化,因此环境保护还包括对海岛文化环境的保护。
海岛生态旅游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海岛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各种相关法律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这方面要多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具体地,在开展海岛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海岛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应对海岛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应建立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海岛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2.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海岛生态旅游会不会对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要保护海岛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因此,开发海岛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其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海岛生态环境资源的现象。
3.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海岛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内容。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全方位地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
4.加强海岛生态旅游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海岛生态旅游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海岛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其生态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