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的西南麓,有一口神奇的古井,井内有时会喷出如乳汁般莹白夺目的井水,用这种井水泡的茶格外清香可口,堪称当地一绝。
井内为什么会喷出“乳汁”呢?咱们一起到当地去了解一下吧。
一口神奇的古井
乳泉位于广西桂平市西南麓的西山景区内,这里风光旖旎,植被良好,树木茂密。在景区龙华寺右侧的一块突出山崖下,坐落着一口千年古井。井旁有一块白色的石碑,上面写着“乳泉”二字;在井的上方,悬挂着一块黑色木牌,木牌上用篆体书写的“乳泉古井”四个大字透露出一股神秘之气。
乳泉古井西边的崖壁上刻着一行字:泉边有石为吾友,客里逢人说此山。北面的崖壁上则写着:盘石茶芽咸称美味,深溪乳水众试皆甜。走进古井,只见井口圆圆的,直径大约有1米,井壁四周的石头呈灰褐色,上面长满了绿茵茵的苔藓。井深约1.4米,里面的水十分清澈。据说,井水常年维持在一个固定水位上,冬天从不枯竭,夏天也不溢出,而且泉水温度一年四季保持在25℃左右。清朝时期的《浔州府志》上有记载,称乳泉“冬不枯,夏不溢,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
井内喷出“乳汁”来乳泉井水平时清澈、透亮,与一般的井水毫无两样。但当它喷乳时,水便会变得像新鲜的乳汁般白洁晶莹。
喷乳现象发生时,井中先冒出一条条乳白色的水柱,白色泡沫自下而上冲出水面,再散开在清水中,清水顿时变成乳白色。此时俯瞰井底,只见白色“乳汁”源源不断地从井底潺潺溢出,如气雾状在井内弥漫扩散,并在井底形成一些美妙的图案:时而如观音佛像,时而像乌龟壳花纹,时而像树枝草叶……图案栩栩如生,瞬间万变。有时井水浓度极高,像凝乳般铺在井中,令人惊奇万分。
喷乳现象可遇而不可求,并且喷涌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一般持续两三个小时后,白色乳状液体便会慢慢消失,最后井水又恢复成原样,古井又变得清澈见底了。
据检测,乳泉水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用它泡茶茶香,酿酒酒醇。当地人长期用乳泉水泡西山茶,泡出的茶特别清香,被称为西山一绝。而用乳泉水酿制的“乳泉酒”,被称为“广西茅台”,特别醇厚甘美。此外,人们还用乳泉水煲汤、煮粥等,据说这样煲煮出来的汤粥尤其白浓,味道鲜美。
“喷乳”是菩萨显灵?
古井“喷乳”的奥秘何在呢?
在当地,流传着一个西山佛显圣的故事。传说西山佛本是一个财主,由于他乐善好施,经常接济穷人,因此得佛祖点化而成为菩萨。有一年,桂平大旱,数月滴雨不下,庄稼枯萎,人畜饮水困难。西山佛偶然到此,看到人间有难,于是化身为一个老者,在当地的一口枯井里作法,乳白色的甘泉从地下源源不断涌出,从而解救了一方百姓。为感谢他为人间送来甘露,当地人在乳泉旁边修建了寺庙供奉他。
除了这个故事,当地还流传着龙女为子送乳的传说: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小龙女爱上了人间的一个男青年,她瞒着龙王,偷偷溜到人间结婚,并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女。龙王闻知大怒,他派人将小龙女的一对小儿女抓走,囚禁在西山的一口枯井中,企图逼迫小龙女回到东海。小龙女并不屈服,为了让儿女不致饿死,她每晚来到枯井旁,将挤好的乳汁悄悄倒入井中,天长日久,井水便变成了乳汁。
古井“喷乳”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有人认为,泉水中冒出的乳白色物质其实是一些微小的气泡,就像平时喝汽水冒泡一样,当大量微小气泡聚集在一起时,引起光线折射,人们从井口看下去,就会看到类似乳汁的白色物质了。
也有人根据乳泉水中含有大量氡气和丰富矿物质这一事实,指出乳泉“喷乳”是氡气所致:当氡气随地下水喷出,速度很快,再加上泉水里饱含的矿物质经光线折射,就会使泉水变成乳白色,从而使得人们错误地认为井里喷出了“乳汁”。
对这两说法,亲眼见证过古井“喷乳”的人们都给予了否定。
而从现场拍的照片来看,井里的“乳汁”也绝不是光线玩弄的把戏,它们是实实在在的乳状物质。
岩石粉末溶解成“乳汁”?
“乳汁”会不会是地下水变异形成的呢?
大自然中,有些地下水确实具有颜色,如有的呈现黑色,有的呈现红色。这些地下水之所以有颜色,主要原因是水中含有某种离子成分或有较多悬浮物质、胶体物质。那么,乳泉中的“乳汁”是否也是这样呢?
据考证,古井周围分布着一种叫白岗岩的岩石。这种岩石属于花岗岩的一种,它一般呈现白色或灰白色,虽然质地比较坚硬,但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破碎,特别是在长期风吹日晒的作用下,这种岩石的地表部分会因风化而形成白色的高岭土。有人因此指出:大雨涝沱时,高岭土的细小颗粒被雨水冲刷,并溶解在水中,它们或汇入地表河流,或流入地下。由于地表河流水量大,高岭土溶解物并不明显,但井水水量有限,因而溶解物大量出现而形成“乳汁”。
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每次出现喷乳现象,都伴随着大雨天气,从某种程度上讲,大雨正是喷乳现象的诱因。不过,为何只有西山这一口井有喷乳现象,而附近其他地方的井却没有呢?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泉里喷出鱼儿来
在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风景区,有一个神奇的泉眼,这个泉眼里涌出的水清冽甘甜,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更神奇的是,每年农历谷雨前后,泉眼中便会争先恐后地喷出鱼儿来,最多时一天竟能喷出500多公斤活鱼。
泉眼里为何生长着大量鱼儿?它们又为什么会随泉水往外涌呢?
神奇的喷鱼泉
野三坡,是河北省有名的风景区,这里植被繁茂,野花妖娆,地下泉眼很多,随处可见清澈的泉水涌出来,汇成小溪流向远方。野三坡最着名的泉眼有4个:鱼谷洞泉、神鱼泉、神洞泉、神天泉。
这4个泉中,又以鱼谷洞泉最为有名,因为这个泉的泉眼能往外喷鱼。
鱼谷洞泉的泉口有水桶般粗细,泉水的流量约为每秒0.42立方米。站在泉边,只见泉水从一个形似乌龟头的地方涌出来,泛着白亮亮的水花流进水潭中。潭水清澈,里面的一块块石头清晰可见。泉水清冽,喝入口中有一股甘甜的味道。据专家测定,泉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可以说,这里的泉水就是最好的矿泉水。
仅从泉水来看,鱼谷洞泉算不上神奇,不过,每年的农历谷雨前后,这口泉便显示出了它神奇的一面:喷鱼!先是零星的鱼儿从泉眼中不停涌出,不一会儿,泉眼中的鱼越来越多,它们拍打着水花,拼命从洞中挤出来,大鱼蹦,小鱼跃,鱼儿们像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地被射向空中,跃落在面前的水潭中。在阳光照耀下,鱼儿雪白的肚腹闪闪发亮。此时再看水潭中,只见水里密密麻麻游动着一层鱼。
从泉眼中喷出的鱼儿,每尾重六七两,它们黑脊白肚,肉味鲜美,鱼骨坚硬,当地人称为“石口鱼”。喷鱼时间最长可以持续3个多小时,最多时一天竟能喷出500多公斤活鱼。每当此时,附近村民都兴高采烈,他们呼朋引伴,携筐背篓前往捕捞,使得泉边热闹非凡。
别有洞天的鱼谷洞
那么,这些鱼儿来自何方呢?
让咱们顺着泉水涌出的方向去找一找吧。通过寻找,你会发现:与鱼谷洞泉相通的,是一个叫“鱼谷洞”的洞穴,也就是说,鱼谷洞就是泉水的源头。
鱼谷洞的洞口位于野三坡景区的半山腰,它已经探明的长度达1800多米,几乎穿过了整座山的腹部。这个洞穴一共有5层,里面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洞底还有石花、云盆、鹅管、地质遗迹等景观。洞中有一条若隐若现的地下河,它在洞中各处静静流淌。鱼谷洞泉的泉眼,就是这条地下河的一个出口。因此可以肯定:鱼谷洞泉喷出的鱼儿,就来自于这个洞穴的地下河中。
不过,平常时间鱼谷洞内却看不到一条鱼儿的身影,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因为洞内结构十分复杂,大大小小的洞穴特别多,而地下河隐在深黑的洞穴中,鱼儿们得以在这里藏身,所以进洞游览,你根本看不到一条鱼的影子。
你可能会问:洞穴中一般食物很匮乏,这么多鱼儿靠吃什么维生呢?是呀,洞穴中的水一般很清澈,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没有食物供给,鱼儿别说长大,连生存都不太可能。鱼谷洞内的这些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鱼是龙王三太子带来的?
据民间传说,远古时候,野三坡一带大旱,数月滴雨不下,玉帝命南海龙王的三太子前去野三坡降雨解旱。三太子飞到这里兴云施雨时,见旱情严重,民不聊生,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多降了10毫米的雨量。玉帝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即命天兵天将把三太子拿下,关押在鱼谷洞里受罚。三太子的部下——鱼兵们不忍离开主人,于是也跟着来到了这里,因此,鱼谷洞里的鱼儿相当多。
虽然这只是传说,但鱼谷洞的鱼儿确实大有来历。据专家考察,鱼谷洞泉中喷出的这种鱼,学名叫“多鳞铲颌鱼”,这种鱼只产于海河、渭河、淮河及长江上游,目前数量极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野三坡境内,有一条河叫拒马河,这条河长年奔流不息,而它正是海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专家分析,鱼谷洞内的地下河很可能是与拒马河连在一起的,它在某个隐秘的地方与拒马河相连,于是河中的鱼儿便顺着水道游到洞中来了。
不过,它们又为何要在谷雨时节,从那个窄小的泉眼里喷出来呢?
喷鱼的秘密
原来,鱼谷洞内的地下河由于受冷热气候的影响不大,水温变化不明显,因此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冬天不管外面如何寒冷,洞内水温始终能保持在10℃以上,这就为怕冷的鱼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庇护所”。当冬天来临,外面气温大幅下降时,多鳞铲颌鱼便顺着水道游到洞中来避寒,因此洞中的地下河中积攒了大量的鱼儿。
第二天春天,天气好转,气温开始回升,特别是到了谷雨前后,春江水暖,正是鱼儿觅食繁殖的好季节,于是洞内地下河中的鱼便集体游出来活动。它们中的一部分由通道的进口重新游到河里,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忘记了“回头”,于是顺着通道一直往前游到泉眼的出口,最终从泉口喷了出来。
野三坡鱼谷洞泉的喷鱼现象在世界都比较罕见,不过,这一奇观也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鱼谷洞内水位下降严重,喷鱼奇观从此绝迹。进入20世纪末,当地开始大力投资保护生态资源,景区森林覆盖率和水土保持率逐年上升,鱼谷洞水位也以每年10余厘米的速度增长,于是在时隔10多年后,鱼谷洞泉再现喷鱼景观——这一事实说明,生态保护对整个自然界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沙漠鱼儿从何来
鱼儿在沙漠里欢蹦乱跳?别开玩笑了,沙漠滴雨不下,水源绝迹,寸草不生,怎么会有鱼儿生存呢?
可在地球上,还真有这么一片沙漠,它就是巴西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那里上千个湖泊镶嵌在片片沙丘之间,好像一颗颗蓝色的珍珠。一群群银光闪闪的鱼儿在“珍珠”中游来游去,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梦幻般的感觉。
沙漠湖泊是怎么形成的?那些鱼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寸草不生的沙漠
飞机向巴西北部的海滨飞去。这天真是一个好日子,天空晴朗,阳光灿烂,舷窗下,蔚蓝色的大海一览无余。咦,海岸边怎么有一条白色的飘带呢?
这条飘带,就是赫赫有名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它位于巴西马拉尼奥州境内。这是一片临近海边的沙漠,白色的沙丘从海岸边向内陆扩张,一直延伸了50千米左右,构成了一片面积上百平方千米的沙漠。从空中俯瞰,连绵起伏的沙丘仿佛一条长长的白色飘带,又好似一张晾晒在海边的白床单。
这张“床单”是怎么形成的呢?要知道,巴西的热带雨林面积居全球第一,拥有的淡水资源占世界30%,它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潮湿和最多雨的国家之一。而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周围都是热带雨林,茂密的雨林潮湿多雨,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很大。和热带雨林一样,沙漠地区的降雨量高得惊人。每年,大量的雨云都会在这里倾泻下1600毫米的雨量,比撒哈拉沙漠地区多了足足300倍!按照沙漠的定义,只有年平均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地区才能叫沙漠。所以,严格地说,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并不属于沙漠。
但奇怪的是,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和其他干旱沙漠一样寸草不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神奇的沙漠湖泊
丰沛的降雨量,为何没有把这片只有300多平方千米的沙漠变成雨林呢?
原因就是那些看上去白得晶莹耀眼的沙子。这些沙子原本是一些白色的石头,它们在河水和海水长年累月的冲刷下,逐渐变成了沙粒,并被大风刮到沙漠里“定居”下来。据科学家考察,这种沙粒十分粗糙,几乎没有保水性能,而且无法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所以,沙漠里虽然降雨丰沛,但植物们都不肯来这里“安家”,即使有鸟儿将植物种子偶然遗落在此,那些种子也无法萌芽。
沙漠里虽然寸草不生,但不可思议的是,每当雨季来临,在一座座沙丘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个深蓝色的湖泊。这些湖泊有大有小,大的可达90多米长,近3米深;小的也有10多米长,1米多深。据统计,这些湖泊有近千个之多,它们与白色的沙丘相映成趣,远远看去,蓝白相间,淡雅素洁,仿佛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有时一阵大风吹过,沙粒四处滚动,湖面碧波荡漾。白色的沙,蓝色的水,让你不知道是置身沙漠之中,还是身处海边沙滩之上。游人至此,大都会到湖中去畅游一番。而到那里游泳,你不用担心别人和你抢游泳池,因为漫山遍野都是游泳池。
这些如珍珠般的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呢?
千湖形成之谜
原来,这些湖泊是上天赐予大地的精美礼物:每年雨季一到,沙漠就会像周围的雨林一样,被无穷无尽的大雨笼罩。1600毫米的雨量在短短数月内从天而降,雨水很快填满了沙粒之间的空隙,并在一座座沙丘之间汇集起来,于是一个个美丽的蓝湖便出现了。
由于蒸发效应,这些蓝色的湖都是咸水湖,湖水又苦又咸。
不过,在这些湖里,你可以看到一群群的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快乐。此外,如果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看到笨头笨脑的龟,以及忽开忽合的蚌在湖边晒太阳。
除了鱼儿,沙丘周边还居住着人类。在沙丘中有两座小绿洲,有90名当地的居民,住在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庄里。他们住在棕榈叶为房顶的土屋中,与沙丘一样,随季节不同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旱季里,人们从沙丘附近的海滨旱化森林中,采集毛瑞榈和巴西棕榈的纤维,同时,他们养鸡和牛羊,种植木薯、大豆和腰果;雨季来临,难以种植作物时,村民们便前往海边,住在海滩上的渔棚里靠捕鱼为生。他们把腌制和风干的大西洋大海鲢卖给商贩,再由商贩运到城里去卖。
鱼儿来自何方
沙漠里的蓝色湖泊虽然美丽,但它们就像匆匆过客,来得快,去得也快。
每年雨季结束之后,可怕的旱季便随之来临了。在赤道阳光、高温和风的共同作用下,蓝湖里的水被一点一点地蒸发掉,水面下降的速度可达每月1米。很快,这些美丽的湖泊便逐渐“瘦身”,甚至完全干涸了。
蓝湖干涸之后,活蹦乱跳的鱼儿和乌龟、蚌一起,从沙漠中神秘消失了。直到第二年雨季来临,蓝湖重新出现时,这些可爱的精灵才又出现在湖水中。它们就像从没离开过蓝湖一样,让人感到十分神奇。
这些鱼儿来自何方?还有,它们如何在湖水干涸的情况下“传宗接代”呢?
每年的1月至6月,雨季来临时,蓝湖一个接一地在沙漠中出现。7月,当地的雨量达到最大,持续不停的暴雨使得沙漠旁边的内格罗河水猛涨。河水漫进沙漠,将一个个蓝湖连成一片汪洋。于是,河中的鱼儿和乌龟、蚌一起,顺着河水游进了蓝湖中。河水退去后,它们来不及退走,只得在湖中“定居”下来。在湖中,它们以其他鱼类或沙中的昆虫幼体为食。
不过,根据科学家观察,除了每年内格罗河定期“输送”的鱼儿外,蓝湖中的“土着居民”从没离开过蓝湖,它们凭借超凡的本领躲避炎热和干涸。如一种南美牙鱼,就能在旱季来临时钻入泥浆之中冬眠,等到雨季来临时,它们再钻出来生儿育女。而更多的鱼儿则是采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本领适应严酷的大自然:旱季来临之前,它们会产下很多卵,并把这些卵深深埋到沙子下面,来年雨季一到,湖水重新充盈时,卵便孵化成小鱼,湖里又是生机盎然——尽管这些鱼儿会在旱季中缺水死亡,但却保证了后代的繁衍。
天鹅眷恋的地方
体态优雅,形体优美,古往今来,天鹅都是美丽、纯真与善良的化身,而着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更是让它们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一片沙漠让这种高贵的禽鸟眷恋不已,每年的春秋季节,它们都会回到这片沙漠里来“度假”。
这片沙漠,便是位于中国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美丽的天鹅们为何喜欢这片沙漠?难道这里也有属于它们的天鹅湖吗?
天鹅的“度假胜地”
快来看啊,这个湖泊里有许多天鹅,它们引吭高歌,舞姿翩翩。咦,这是什么湖呢?还用说吗?这当然就是天鹅湖了。
腾格里沙漠面积达
42700平方千米,其中沙丘面积占71%。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片大沙漠的深处,却分布着400多个原生态湖泊。这些湖泊的“年龄”都在千万年以上。在浩瀚如海的大漠里,它们仿佛是上帝派来的精灵,为这里留下了生命的足迹。这些湖泊半数以上有积水,有些湖泊还是淡水湖。在蒸发量远远大过降雨量的沙漠里,它们如何历经千万年而不干涸呢?经过专家勘探,发现湖泊的中心都有泉眼。正是这些泉眼源源不断往外涌水,才使得湖泊得以生机勃勃。
在这些湖泊之中,有一个天鹅们最喜欢去的“度假胜地”,它就是腾格里沙漠的眼睛——天鹅湖。
天鹅湖地处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四周沙丘起伏,沙涛滚滚。而天鹅湖就像一个婴儿,安安静静地躺在大沙漠里。
这个像飘带一般狭长的湖泊,是沙漠中的天然淡水湖泊。
湖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湖边长满了一丛丛沙枣树,湖周围则是一地的马莲草。每年的3月,春回大地,艳阳高照,天鹅湖千万株马莲草竞相开放,鲜花遍野,浓香扑鼻。此时,成千上万的鸟儿飞来了,它们中有舞姿翩翩的天鹅,有呱呱乱叫的野鸭,有成双成对的鸳鸯……置身其中,你很难想象这是大漠之中的景象。
把这里比喻成天鹅们的“度假胜地”十分贴切,因为它们只把这里当成了一个来去匆匆的驿站: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天鹅们在湖中待上一两个月,5月一到,“假期”结束,它们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待到9月秋高气爽时,它们又会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度假”,同样,一个月后,它们又玩起了“失踪”。
这个沙漠中的湖泊,为何成了天鹅们的“度假胜地”呢?天鹅,是一种冬候鸟,它们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每年3、4月份间,它们大群地从南方飞向北方,在我国北部边疆地区生儿育女。一般来说,雌天鹅会在5月产卵繁殖。一过10月,它们便会结队南迁,到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
从腾格里沙漠所处的位置来说,这个地方正好处于天鹅们南来北往的中转线上:3月,它们从南方飞回北方老家,路过天鹅湖时,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便降落下来“享受”。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它们不得不离开天鹅湖,飞到纬度更高的地方去。秋天,北方天气渐凉,天鹅开始南迁,它们飞到这里时,同样会降落下来“享受”一番,直到气温降低才不得不离开。
不过,腾格里沙漠有400多个湖泊,天鹅们为何独独选中了天鹅湖呢?
独特的天鹅湖生态
关于天鹅湖的来历,当地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山区里,住着一个年轻的猎人。有一天,猎人到山上打猎时,发现一只火红色的狐狼叼着一只白天鹅,从他面前飞快地跑了过去。猎人连发几箭,但都被狐狼躲了过去。为了逃避追击,狐狼还一头跑进了荒无人烟的沙漠里。要不要追上去?猎人犹豫了一下,最终被白天鹅凄厉的叫声所打动,于是他紧跟着追进了沙漠。一连追了三天三夜,猎人终于追上了狐狼。他杀死狐狼,救下了白天鹅,并将它带回家里治伤。10天之后,白天鹅伤愈起飞,它飞到沙漠上空,它带回家里治伤。10天之后,白天鹅伤愈起飞,它飞到沙漠上空,回头望着猎人,流下了依依不舍的泪珠——这些泪珠汇聚成湖,
这便是今天的天鹅湖,而每年的春秋季节,白天鹅都会带着兄弟姐妹们来探望猎人,并在湖里玩耍嬉戏。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其实,天鹅湖与其他的湖泊一样,都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残留湖。千万年前,腾格里沙漠所在的地区还是海洋的一部分。后来海洋退去,陆地露出地面,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这里逐渐变成了沙漠。不过,一些地方由于有地下泉眼,湖泊得以存留了下来。
天鹅湖之所以成为天鹅们的“天堂”,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天鹅湖的水域较为宽阔。和沙漠里的数百个湖泊相比,天鹅湖的面积算得上十分宽阔。它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约3.2平方千米。这么宽的水域,对喜欢群居的天鹅来说,是一处上好的“别墅”。再加上“别墅”周围草木繁茂,生态环境优美,天鹅们求之不得,于是纷纷选择了这里。
其二,天鹅湖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天鹅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食的禽鸟,一个地方要吸引它们留下来,必须具备丰富的水生植物。天鹅湖是天然的淡水湖泊,这是它与其他沙漠湖泊的最大区别。即使与天鹅湖相媲美的邻居——月亮湖,其湖水也是一半淡,一半咸,而天鹅湖的湖水全为淡水。优良的水质,再加上充足的光照,使得水生植物们在湖里“安居乐业”,茂盛生长。因此,从食物供应来说,天鹅们当然会选择天鹅湖了。至于天鹅湖的湖水为何都是淡水,有人分析,这可能是因为湖泊下的泉眼出水量较大,当出水量和蒸发量大致相当时,湖水位就不会因蒸发而降低,淡水的性质也就保持下来了。
物为食的禽鸟,一个地方要吸引它们留下来,必须具备丰富的水生植物。天鹅湖是天然的淡水湖泊,这是它与其他沙漠湖泊的最大区别。即使与天鹅湖相媲美的邻居——月亮湖,其湖水也是一半淡,一半咸,而天鹅湖的湖水全为淡水。优良的水质,再加上充足的光照,使得水生植物们在湖里“安居乐业”,茂盛生长。因此,从食物供应来说,天鹅们当然会选择天鹅湖了。
至于天鹅湖的湖水为何都是淡水,有人分析,这可能是因为湖泊下的泉眼出水量较大,当出水量和蒸发量大致相当时,湖水位就不会因蒸发而降低,淡水的性质也就保持下来了。
神秘的猎塔湖怪
在四川省九龙县城附近的山上,有一个叫猎塔湖的高山湖泊,多年来,湖中频频出现怪物。一批又一批的猎奇者为此不远千里来到九龙县,争相目睹怪物,并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那么,湖中怪物究竟是什么?它是不是人们传说中的水怪呢?
水怪的传说
九龙县是青藏高原东侧的一个高原小县。猎塔湖所在的景区距县城约35千米,景区特点为原始、古朴、神奇、神秘。
猎塔湖是景区内众多湖泊中的一个。站在湖边的高地上,可以将整个湖面一览无余。湖水清澈、明净,看上去深不可测,加上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更给人一种万丈深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寻常的湖泊,却屡屡出现不可思议的怪物。
猎塔湖里有水怪的传说,在九龙县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在该县一个叫吉日寺的喇嘛庙里,保存有一本千年流传下来的藏经,经书上赫然记载猎塔湖里有宝物。至于是什么宝物,经书里没有说明,也没有过多的描述。然而,正是这一记载,激起了人们探索的激情和寻宝发财的欲望。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猎塔湖寻宝和探秘,但谁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宝物。他们中的一些人,倒是遇到了谜一样的水怪,并感受到了极大的恐惧。
众说纷纭的水中怪物
湖中的水怪虽然千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但真正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却是在近几十年。
过去,猎塔湖一带由于沟壑密集,森林茂密,平时鲜有人来。1994年的一天,有个当地人偶然来到猎塔湖边采摘蘑菇。正当他收获甚丰时,突然之间,湖面上天气突变,随着一声巨响,一个神秘怪物从湖中忽然出现。据他讲述,那怪物长得像远古时代的恐龙,模样十分可怕。几天后,好奇的人们在他的带领下来到湖边,结果在浅滩上发现了一些牦牛尸体。“这地方没有出现过大型野生肉食动物,牦牛肯定是被水怪吃了!”人们惊骇不已,相互转告,于是水怪的传说不胫而走。
此后,一批又一批的猎奇者来到猎塔湖,都想一睹水怪的真实面目。1998年,有个当地人在猎塔湖边苦苦守候,终于用摄像机拍摄到了一个神秘现象:平静清澈的湖中突然出现浪花,浪花像车轮一样,让水逆时针方向旋转,而旋涡底下好像有生物在移动。几分钟之后,这一现象消失,整个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段录像流传出去后,猎塔湖声名鹊起,前来探索水怪者络绎不绝。但水怪仿佛在与人们作怪,能看到它的人寥寥无几。
2004年6月,两个村民在湖边休息时,突然间大风骤起,黑云堆集,湖中传来一阵巨大的响声。一个村民闻声看去,只见湖中掀起了阵阵巨浪,转瞬之间,湖面上突然钻出了一个奇怪的动物。惊慌失措之下,两个村民只看到怪物头长近2米,远远看去像条大蟒蛇。片刻之后,怪物便沉入水中不见了。
时隔一年之后的8月,有个本地画家在猎塔湖写生时,也看到了传说中的水怪:当时天气突变,狂风大作,他看到湖中出现了一个将近20米长的神秘怪兽,怪兽头上似乎还长有一个冠子,它在水中旋转翻腾,激起了阵阵大浪……
水怪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
众多目击者的叙述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奇怪现象:每次水怪出现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伴随着天气的剧烈变化。
难道湖面上天气的变化和水怪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
会不会是像当地人所说的那样,水怪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呢?带着这些疑问,有关专家经过深入考察,终于揭开了水怪的神秘面纱。
原来,猎塔湖中出现的水怪,其实是天气和地形原因共同造就的,它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而这种天气现象的形成和出现,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和地利之便。
天时,指猎塔湖所在的地区天气十分复杂。猎塔湖的海拔约4300米,这里是典型的高原高山气候,天气复杂多变,冰雹、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随时都会发生,特别是夏季,天气更是变幻无常。炎炎烈日一遮,大风四起,雨雪很快就会从天而降——复杂多变的天气,可以说是水怪现身的必要条件。
地利,指猎塔湖所处的地形环境十分独特。猎塔湖三面环山,且每一面山都有很深的沟壑,山头和沟壑均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猎塔湖在三面山的环抱之下,就如一个婴孩安详地睡卧在簸箕之中。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水怪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环境。
有了天时地利之便,那么水怪是如何形成的呢?
水怪形成的秘密
原来,白天猎塔湖在炽热阳光的照射下,湖水表面温度渐渐升高,使靠近湖面的热空气不断上升,并与高处的冷空气相遇,冷暖空气一交汇,很快就形成了降雨降雪现象。而且由于下面温度高,上面温度低,大气层很不稳定,极易出现强烈的对流天气,使得空气呈现剧烈上升现象。
猎塔湖上之所以会出现旋风,这是由于西侧山谷中不断有横向风吹来,当这股横风与湖面上的对流空气相遇时,就有可能使空气旋转起来。如果旋风较大,就会带动湖水转动,看起来就像一条巨大的鱼在游动。若湖面上出现的旋风不断增强,就会因为旋风中心气压减小而把湖水吸向空中,从而出现另一个奇观——水龙卷。
众多目击者看到的水怪各不相同,乃是因为当时的旋风强度不同:旋风较弱,目击者便只能看到湖面上出现旋涡,疑似水怪在湖底兴风作浪;如旋风较强,将湖水吸到空中形成水龙卷,目击者在当时的恐慌心理影响下,便会看到类似蟒蛇、恐龙等十分恐怖的水怪了。
铜山湖魔影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有一个叫铜山湖的大水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湖中频频出现水怪的魔影,扰得当地人惊恐不安。
这个水怪长什么模样?它到底是什么生物呢?
铜山湖的魔影
铜山湖水库,当地人又称为宋家场水库,它建成于1969年。
湖水发源于伏牛山脉的白云山区,之后流经泌阳河、唐河入汉水,最后归入滔滔长江。由于湖区周围没有工业污染,湖水清澈明静,有人称“在水里游泳能从头看到脚”。良好的湖区生态环境,吸引了无数鸟儿来这里捕食,游人和钓鱼爱好者也来到这里,享受湖光山色的大自然美景。
然而,从1980年开始,水怪在这里现身后,铜山湖便蒙上了一层神秘恐怖的色彩。
1980年9月的一个夜晚,一名叫马海立的库区水产队职工独自划着木船,从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出发向岸边划去。当他划到前面一个叫仙人掌岛的地方时,忽然看到在明亮的月光下,有一个可怕的怪物趴在岸边:它头大如牛,看上去却像蛇的脑袋,上面还长有两只短角;扁平的嘴巴足有簸箕大,而鼻孔有核桃般大小;皮肤上面有铜钱般大小的灰色鳞片……怪物的身子看起来像一条大蛇,但不可思议的是它却长有两个爪子。
此后,人们又在库区频频与水怪不期而遇。1992年8月9日,几位钓鱼爱好者来到铜山湖钓鱼。为了钓到大鱼,他们选择了一处水深20多米的陡峭岸边下钩。静静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平静的水面突然掀起巨浪,一股浓烈的鱼腥味扑面而来。紧接着,水面冒出一个庞然大物,只见它鼻孔中喷出水柱,带爪的前肢扑打水面,张着簸箕般大小的嘴巴……几位钓鱼者吓得扔掉钓竿,没命地朝岸边跑去。1995年月10月25日下午,6个在此学习的学员课余到湖面上划船游玩,当船划到湖中心时,前方水面上突然有一黑色怪物出现,它露出水面的脊背有十几米长……几个人大惊失色,赶紧全力把船向岸边划去。2006年5月3日下午2点多,怪物在离岸边约100多米的湖面上公然现身,当时湖岸边有100多人观看。它露出脊背,看不到头尾,巨大的身体一拱一拱地往前游动。从水中的黑影来看,大家估计它的身长至少有20米。怪物这次出现的时间约有10分钟,它所过之处,水呼呼往外翻卷涌起约2米高的浪花。
水怪是大鱼吗
水怪频频出现,在当地被传得神乎其神。有人声称见过“水柱冲天,蛟龙游动”的场面,有人说见到湖面上有100余米的水怪魔影,还有人称见到了传说中的龙,有人甚至给水怪起了一个雅致的名称:“泌阳龙”。
那么,水怪到底是什么生物呢?有人认为,湖里的怪物有可能是大鱼。因为这个水库于1969年建成蓄水后,人们当年从长江中捕捞了一些鱼苗投放到湖里。这些鱼苗里有一种鱼叫青鱼,这种鱼野性比较强,生长的速度很快;另外还有一种当地人叫做“赶条”的鱼,这种鱼的头软而尖,据称能长到500多公斤。此外,后来人们还在湖里投放过中华鲟,它生长的速度也比较快。
铜山湖的水质和气候环境也很适合鱼类生长,这里的水质很好,再加上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每年雨季来临时,雨水汇聚成溪流到河里,挟带着大量营养物质沉积到铜山湖,从而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这里的鱼儿生长很快。遵循大鱼吃小鱼的规则,一些生存能力特强的鱼有可能会长到几十米长,体重达到几百公斤甚至上千公斤。
据湖区水产队的人讲,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产队职工曾从湖中捕捞过100多公斤的大鱼,因此不排除湖中还有更大的鱼存在。
不过,人们发现的怪物都长有两个爪子,而鱼不可能长有前肢。而且人们发现,自从水怪在湖里现身后,库区10公斤以上的大鱼逐渐减少,水产队布下的渔网也经常出现大洞,最大的破洞甚至可以通过汽车。
水里有巨鳄?
排除了大鱼的说法,有人提出,铜山湖里的水怪有可能是巨鳄。因为根据众多目击者提供的线索,湖里的怪物确实有点像鳄鱼。美国人曾经拍摄过一部叫《史前巨鳄》的电影,讲述的是在一个深山湖泊里,生活着一条史前遗留下来的巨大鳄鱼。这条巨鳄有几十米长,它不但能一口吞下一头小牛,而且还咬住探险家乘坐的直升机,险些让直升机坠落在湖中。
但铜山湖里的鳄鱼真能长到这么大吗?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生活着一种中国特有的鳄鱼,这就是有名的扬子鳄。铜山湖水库建好之初,当地人曾到武汉去购入了大量鱼苗,这些鱼苗之中,不排除挟带有鳄鱼苗。它们被投放到铜山湖里后,如鱼得水,在丰富的食物和没有天敌袭扰的环境中迅速成长,从而成了人们眼中看到的怪物。
可是,湖里究竟有没有巨鳄,谁都不敢下结论,而且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超过10米长的鳄鱼,美国电影《史前巨鳄》中的巨鳄只是人们虚构的一种怪物。
此外,也有人说湖里的怪物是中华鲟:生长于长江的中华鲟,汛期时逆洪水而上,经过汉水、泌阳河进入铜山湖,从而在湖里制造了水怪假象——这种说法也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铜山湖里的水怪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水母为何不蜇人
水母,是一种含有毒素,并且能蜇人的水生浮游动物,如果与成千上万只水母在一起游泳会怎样?你可能会说:那真是恐怖极了!
不过,在太平洋的帕劳群岛上,有一个水母湖,湖里生活着成千上万只水母,你和它们在一起游泳,保证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这么多的水母从哪里来?它们为何能与人和睦相处呢?
一个神奇的湖泊
如果乘坐飞机来到帕劳群岛,从空中俯瞰,水母湖与其他湖泊并没有多少区别,它在热带丛林的拱卫下,像一面平静的镜子。不过,人们来到水母湖,特别是下到湖中时,就能体会到别样的神奇了。
水母湖的湖水不足为奇,奇的是湖里漂浮着密密麻麻的水母。据称,在这里生活的水母数量已经超过了1千万只。它们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黄金水母和月光水母。如同它们的名字一样黄金水母的身上散发着淡淡的橘色光芒,而月光水母则是透明的。它们共同在水母湖里生活,构成了世界罕见的一大奇迹。
下到湖中游泳,你会触碰到一个个柔软的东西,它们轻轻抚过你的身体,动作是那么的轻柔与和善;潜入水中,只见数不胜数的“舞者”漂浮在水中,它们仿佛从湖底深处款款而来的仙子,舞姿轻盈,翩然若鸿。越往湖中心游,“舞者”越多。当它们从湖中渐渐漂浮到水面上时,整个湖面都布满了这种神奇的小动物,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大碗银耳汤。水母有大有小,
有的呈橘红色,有的呈透明的浅白色。大的水母,人们用双手都无法将它合拢,而小的水母,则像个小气泡般在水中慢慢升腾。
所有的水母都张开像降落伞一般的大头,在水中一鼓一鼓地游动,仿佛大规模空投的伞兵。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水母都与人为善,它们从不蜇人。
天神法术所为?
水母,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它们一般都含有毒素,一旦不幸被它们蜇到,人的身上就会炙痛并出现红肿,如果被成千上万的水母同时蜇到,那肯定会痛不欲生,性命难保。但奇怪的是,水母湖的水母却从不蜇人,反倒是一些粗心的游客让它们受伤。
难道是这些水母不会蜇人了吗?还有,数量如此庞大的水母来自何方呢?
当地有一个传说:每当月圆之时,天神帕劳就会从天上下到人间,并到这个小岛的湖泊中洗浴。帕劳每次洗浴,都会从海中捞一些水母放到湖中,让这些小精灵替自己擦洗身子。天长日久,水母越来越多,它们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整个湖泊。有一次,帕劳又到湖中洗浴时,一只水母不小心蜇了他一下。帕劳十分恼怒,他使出法术,将水母们的刺连同毒素一起全部消除。从此之后,这个湖中的水母便再也不会蜇人了。
当然,这个传说只是人们的一种想象而已。
水母湖所在的帕劳群岛,位于菲律宾以东约800千米处。
帕劳群岛是一个很奇特的地方,它的水面时常波澜不兴,看上去十分平静安详。不过,这里却是台风的“老家”,不少台风从这里“诞生”,然后在漂泊中成长壮大。每年台风肆虐的季节,我们收听天气预报时,往往会听到“今年第几号台风生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这里的“菲律宾以东洋面”,很多时候便是指帕劳群岛地区。
有人据此推测,水母湖的水母不能蜇人,可能与台风的活动有关。因为要形成台风,最基本的条件是洋面海水的表面温度必须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而海水温度过高,水母就会不适应,甚至会因此大批死亡。为了活命,它们争先恐后地逃进了小岛的湖泊中。
由于长期在湖水中生活,它们的毒性渐渐消失了。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能使人信服,因为水母湖和大海之间并无水道相连,海洋中的水母不可能进入湖中。
地壳运动造就水母湖
要弄清这些水母的身份,必须先弄清水母湖是如何形成的。
科学家们在帕劳群岛上考察时发现:水母湖是帕劳群岛上的一个内陆湖泊,这里四面环山,与外面的水系完全隔绝。不过,在1.2万年以前,这里曾经是大海的一部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大约1.2万年前,海底地壳出现了剧烈运动,巨大的能量使得帕劳岛周围的海床逐渐升高,它们露出海面并成为岛屿的一部分。水母湖所在的海底凹地,也慢慢与外海隔绝,成为一个内陆咸水湖。新的湖泊诞生后,在炎炎烈日照射下,湖水不再像海水那样清澈湛蓝,而是呈现暗绿色。由于没有“外援”补充,湖内的养分日益减少。天长日久,许多遗留在湖内的海洋生物再也无法生存,它们随着养分的殆尽而逐渐消亡,只有一种低等的、靠少量微生物就可以存活的海洋生物——水母存活了下来。
湖中的水母,主要依靠海藻分泌的营养素维生,对此,水母湖有足够的食物供它们生长。水母们因此大量生儿育女,将整个湖泊据为己有,成为湖里真正的主人。
那么,水母不蜇人的原因是什么呢?
科学家进一步考察时发现,水母湖中的水母,不但不会蜇人,而且它们的体内也没有一般水母所拥有的毒素。科学家据此分析,因为没有天敌和危险,这些水母生活得逍遥自在,它们与生俱来的防御本领一点一点地退化。天长日久,这些“养尊处优”的家伙竟然“遗失”了老祖宗遗传给它们的“防身武器”——体内毒素,并且不会蜇人了。
美丽的生物通常都带有毒素,但帕劳群岛上的水母们却打破了这一自然界的铁律,水母湖也因此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毒水母。
当然,水母能在湖中大量繁殖,也与当地人对它们的“视而不见”有一定关系。因为海洋中能捕捉到各种海鲜,所以帕劳人对这些水母无丝毫侵扰,加上当地比较封闭,没有环境污染,所以水母们得以发展壮大。
人间瑶池“喊雨”之谜
深山峡谷中的一片湖面,时常被茫茫白雾笼罩,人若高声呐喊,转眼间雨点便从天而降,令人倍感神秘和怪异。因这里时常浓雾弥漫,景色美不胜收,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人间瑶池”。
破译自然密码·水中的秘密破译自然密码·水中的秘密这里为何时常浓雾漫漫?呼风唤雨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美丽的人间瑶池
在中国青藏高原的东侧,有一个叫宝兴的小县。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曾从宝兴县出发,翻越夹金山进入茫茫草地。宝兴县境内群山高耸,万壑林立,地形十分险要。而在群山之间,清清亮亮的宝兴河在峡谷间蜿蜒流淌,如一条银蛇穿行在群山之中。
溯河而上,汽车在山谷中前行,翻过一个很大的垭口后,眼前突然变得开阔起来:相向而行的两座大山之间,出现了一片较大的开阔地,而河流也在此迂回盘绕,呈现出更多的妩媚。
因峡谷出口处建有一个水电站,河流被拦腰截断,因此河水在这里囤积,形成了一个峡长的湖泊。湖面时常白雾缭绕,有时微风拂来,缕缕白雾随风飘逸,加上周围的如黛青山,泱泱绿水,其情其景宛如仙山瑶池。难怪人们将这里称为人间瑶池。奇怪的是,这里的雾非常多,不管是艳阳高照的晴天,还是霪雨纷飞的雨天,湖面上的雾从早至晚始终白茫茫一片。不过,与呼风唤雨的现象相比,缭绕的白雾尚不足为奇。
外地人来到人间瑶池,看到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象,都会忍不住下车欣赏一番,高兴者还会忍不住大声喊叫几声。每每此时,当地人便会站出来竭力劝阻,因为高声呐喊会招来滂沱大雨。
人间瑶池“呼风唤雨”的神奇现象,在当地早就有所记载。宝兴县隶属雅安(古称雅州)管辖,据《雅州博览》一书描述:“(宝兴)河面多雾,终日不散,人若嘶喊,风雨俱来。”而《雅安地名文化趣谈》一书中,也说此“喊雨”现象“似有鬼怪作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外地人来到湖边时,一般都不会相信“喊这里囤积,形成了一个峡长的湖泊。湖面时常白雾缭绕,有时微风拂来,缕缕白雾随风飘逸,加上周围的如黛青山,泱泱绿水,其情其景宛如仙山瑶池。难怪人们将这里称为人间瑶池。奇怪的是,这里的雾非常多,不管是艳阳高照的晴天,还是霪雨纷飞的雨天,湖面上的雾从早至晚始终白茫茫一片。不过,与呼风唤雨的现象相比,缭绕的白雾尚不足为奇。外地人来到人间瑶池,看到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象,都会忍不住下车欣赏一番,高兴者还会忍不住大声喊叫几声。每每此时,当地人便会站出来竭力劝阻,因为高声呐喊会招来滂沱大雨。人间瑶池“呼风唤雨”的神奇现象,在当地早就有所记载。宝兴县隶属雅安(古称雅州)管辖,据《雅州博览》一书描述:“(宝兴)河面多雾,终日不散,人若嘶喊,风雨俱来。”而《雅安地名文化趣谈》一书中,也说此“喊雨”现象“似有鬼怪作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外地人来到湖边时,一般都不会相信“喊雨”之说,他们停下汽车,站在湖边高声呐喊,都想验证天上会不会下雨。只见喊声过去不到两分钟,头顶上空的云雾很快聚集在一起。天空越来越黑,云层越来越厚,空中隐隐传来雷声。不一会儿,纷纷扬扬的雨丝从天而降。若是在夏天,有时高声呐喊,天上甚至会降下滂沱大雨,把人们淋得如落汤鸡一般。
那么,这种神奇的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和湖上的白雾之间有无必然联系呢?
动人的神话传说
在当地,流传有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远古时候,有一条小白龙在宝兴河里潜心修炼,他每天吞云吐雾,使得河面上云雾缭绕,景象煞是好看。有一天,一个仙女从宝兴河上空飞过时,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住了,她情不自禁地飞到河边,在河中畅游起来。从此之后,仙女每隔几天就到河中洗澡,并与小白龙产生了爱情。后来,他们的恋情被天帝知道了,天帝勃然大怒,派天兵天将把仙女捉回了天庭,并将小白龙肋骨打穿,用铁链锁后沉在河底,让其永远不得再见天日。失去心爱的恋人,小白龙悲愤难禁,虽然不能再上到河面,但他在水里耐心等候,只要一听到岸边有什么声响,他都以为是仙女回来了,于是便高兴得手舞足蹈,从而使得当地风雨大作。
除了这一神话传说,当地还有一个民间故事:古时候,有一只白色的梅花鹿常在夜深人静时,到宝兴河边饮水。有一天,一个猎人埋伏在河边,趁梅花鹿不注意时捕住了它。梅花鹿苦苦求情,并答应幻化成人形做猎人的妻子。两人成亲之后,猎人却并不珍惜,总是在酒醉后打骂梅花鹿。梅花鹿忍无可忍,趁猎人熟睡时跳入了滔滔宝兴河中。它一跳下去,河面上立刻升腾起袅袅雾气。猎人大怒追来,由于河面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于是他一边寻找,一边高声怒骂。骂声惹怒了天帝,天上大雨倾盆,猎人最后也被山洪卷入了深渊之中。自此之后,若有人在河边高声叫喊,天上就会降下倾盆大雨。
对“喊雨”这一现象的解释,有人提出过这样一种看法:湖底可能藏有水怪,它在水里不断运动,使得湖中水汽分子不断挥发,从而凝结成了茫茫白雾。岸边若有人呐喊,水怪受了惊吓,就会在湖中更剧烈地运动,湖中水汽分子挥发更迅速。当水汽十分饱和时,天上就会降下雨来。
从宝兴河有“喊雨”现象的这一段的湖面来看,由于山高峡深,有的地方水深数米甚至数十米,且水流平稳,有利于较大的水生动物藏身。但宝兴河水是由雪山积雪融化汇积而成,水温奇低,加上当地高寒的气候特征,根本不适合大型水生动物生长。
解密呼风唤雨
外地人驾车来到这一段湖面后,下车站在湖边,就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空气十分湿润:湖上一股股的白雾朝岸边涌来,使人的面上很快就有了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而衣服上也有一些潮湿。可以说,正是时常出现的浓雾,使得这里的空气经常处于饱和或半饱和状态,这为“喊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地形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周围的大山将这一段湖面围成了一个小小的盆地,一到夜间,周围的气流便下沉进入盆地,为降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即使没有人呐喊,这里也经常雨丝不断。
有了以上这些条件的存在,“喊雨”现象就很容易发生了:人高声呐喊后,声音在闭塞的盆地间来回激荡,使得空气中饱和或半饱和的水汽分子互相碰撞,这些碰撞后的水汽分子聚集在一起,迅速成长为小水滴,当空气浮力托不住这些小水滴时,降雨现象就发生了。这便是“人间瑶池”呼风唤雨的真正原因。
神奇火瀑布
一条火红色的瀑布,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从150多米高的山崖上奔流而下,其景象如火龙飞舞,看上去惊心动魄。
是瀑布在燃烧,还是火山爆发岩浆喷泻?让咱们一起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去见识一下这种神奇的大自然景观吧!
一条神奇的瀑布
这条神奇的瀑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内。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占地3081平方千米,它建成于1890年。这个原生态的公园以峡谷、瀑布、千年美洲松闻名于世。来到这里,你可以领略大峡谷的幽深与美丽,可以欣赏白练般飞泻直下的瀑布,可以仰望高耸入云的千年巨松。可以说,公园内处处是美景,步步是生机,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大自然的野性与乐趣。
不过,公园内最大的神奇之处,还是那条在山崖间狂泻飞舞的火瀑。
火瀑也叫马尾瀑布,顾名思义,这个瀑布的形状如一条马尾,它坐落在一块名叫酋长岩的巨大山岩上。观看火瀑的最佳时间是傍晚,游客在夕阳的余晖中来到酋长岩旁边的山崖下,隔着很远,便能听到瀑布发出的响声。但此时只闻轰鸣,不见瀑布。于是人们不由自主加快脚步,在树林尽头,迫不及待地扒开树叶,只见一条金灿灿的瀑布挂在山腰,眼前“火花”四溢,金光闪烁,仿若一条金色长龙在山崖上攀爬。在夜幕的侵染下,周围的岩石呈现出模糊的灰黑色,但火瀑却是那么的明亮而耀眼,远远望去,似乎一道火焰在山岩间燃烧,又好像火红的熔岩在喷发流泻,让人不禁怀疑上面的山顶即将出现火山爆发的可怕场景。
火瀑的真实面目
火瀑真的是熔岩在喷发流泻吗?
非也!如果你克服恐惧心理,走到火瀑下面,一粒粒细小的水滴很快便会洒到你头上、身上,阵阵冰凉的感觉立时传遍全身,再看脚下,瀑布汇成的水潭清澈见底。咦,原来看似火焰一般的瀑布,流淌的却是再平常不过的清水,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火瀑飞泻而下的并不是熔岩,也不是火花,而是山顶上融化的积雪:雪水从几百米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与傍晚的阳光相遇,两者巧妙结合,便形成了一条如火般燃烧的瀑布。
要形成火瀑,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这条瀑布的水量要足够丰富,也就是说,要有大量的雪水从山崖上飞泻而下,才能形成壮观的瀑布,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其次,天气要足够好,特别是傍晚时分,天空万里无云,并且要有太阳光照射;第三,要在特定的时间段。火瀑出现的时间一般都在傍晚,即当地时间下午5点半左右。此时夕阳西下,万物被拉长了影子,周围的山岩在夜色侵染下变成了灰黑色,在西沉的太阳照射下,整条瀑布都被阳光的余晖染成了金黄色——远远看上去,就仿佛火山熔岩在燃烧。此外,要看到火瀑,你还必须得找准恰当的位置,因为并不是每个角度看过去,瀑布都能“燃烧”。只有站在合适的地方,通过恰当的角度看过去,才能看到一条流光溢彩的“燃烧”瀑布。
火瀑的神奇景观吸引了不少摄影家前往该地区,旧金山一名28岁的摄影师阿诺在这里守候了很长时间,成功地从谷底拍到了这些神奇照片。他说,如果水流足够多,天空足够晴朗,落日就会在瀑布上形成一个角度,使瀑布闪闪发光,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位置,毕竟这样绝佳的条件实在难得他还向大家推荐火瀑:“这个瀑布真的值得你来观看,首先,你很难分辨出这是瀑布。随着夕阳西下,瀑布会逐渐变得金黄,然后突然像岩浆一样闪亮。很多人问我从山顶倾泻下来到底是不是岩浆。一些人甚至问我这是不是真的。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这完完全全是真的。”
火瀑一年只出现数天
火瀑这样的奇观每年只出现短短几天,而且通常都发生在2月份,这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火瀑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曾经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打猎,过着平静而简朴的生活。有一天,大山突然震动起来,紧接着一条火龙从山顶直飞出来,滚烫的熔岩四处流淌,森林在燃烧,动物在奔逃,人们面临家园被毁、生活无着的悲惨境遇。为了降伏火龙,拯救族人,酋长毅然站出来,他背着巨大的弓箭,朝火龙盘踞的山顶走去……一番大战后,火龙被杀死,化成了一条瀑布在山间流淌。而酋长也筋疲力尽,身负重伤,他死后,身体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这便是酋长岩。据说,每年的2月,酋长的灵魂都会再现,当他出现时,人们便能看到那条被降伏的火龙在山崖间挣扎,这便是火瀑的来历。
传说毕竟是传说,火瀑之所以只在2月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出现,是因为这个瀑布是依靠山上的雪山融水为源:山上的积雪一般在每年的12月和1月融化,到2月时,瀑布的水流量最大,再加上合适的太阳角度只出现在每年2月的晴天傍晚,因此,火瀑一般都在这个时间段出现。2月一过,积雪完全融化,缺少水源补充,无法形成瀑布,火瀑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为火瀑存在的时间很短,所以历史上这里曾出现过伪造火瀑的怪事:19世纪70年代,这里的一家酒店老板为了吸引顾客,曾把大量树皮燃烧的余烬从附近的悬崖推下,创造了火光四射的瀑布,从而使马尾瀑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火瀑布。1968年,公园管理当局颁布了禁令,才使得这一人为制造火瀑的行为得到了遏制。
世界上最清澈的湖泊
世界上最清澈的湖泊在哪里?针对这个问题,你可能会举出一长串湖泊的名字,诸如中国九寨沟、俄罗斯贝加尔湖、北美洲五大湖等。这些湖泊确实水质清澈,美丽迷人,不过,它们都称不上是世界第一。
世界上最清澈的湖泊,是一个叫火口湖的湖泊,虽然它毫不起眼,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下最清之地。
仙境般的火口湖
火口湖位于美国俄勒冈州西南部的喀斯特山脉中,这是一个圆环状的湖泊,它长约10千米,宽约9千米,面积约54平方千米。湖周围是高150~600米的悬崖峭壁,这些峭壁可真陡啊,而且顶上常常覆盖着积雪。从外形来看,火口湖仿佛就是一个婴儿,而周围山崖犹如一只摇篮,它安详地躺卧在“摇篮”中,自得其乐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火口湖的湖中央,有一座脊背隆起、长着长长“嘴巴”的小岛,它的“长嘴”几乎伸到了湖岸边,看上去像一只远古的长颈龙正在湖里戏水。小岛和湖的岸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林,使得这里的景色看上去清静优美,仿佛世外仙境一般。
这里的湖水是蓝色的,这个颜色比天空的蓝色更蓝,也更纯净,整个湖看上去就像一块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为什么水的颜色如此之蓝呢?原来,水里含有矿物质,就像中国九寨沟的水一样,因为矿物质含量高,因此水看起来显得很蓝。不过,火口湖的水比九寨沟的还要蓝。很多时候,蓝天倒映在湖里,就像一小滴墨水融进墨水瓶里一样,两者很快融合在一起了,所以,在火口湖里你很难被湛蓝的天空吸引——你的眼睛里,
只有那蓝得深邃、蓝得发亮的一湖碧水。
小心翼翼地下到湖边,掬起一捧湖水,水的蓝色不见了,在你手心里的是纯净得几乎没有一点杂质的清水。水的温度很低,凉凉的——这里的水温从来没有超过13℃。也许是应了那句“水至清则无鱼”的中国古话吧,火口湖里的水生动物很少,只有一些少得可怜的冷水鱼在湖里安家,它们在这里过着苦行僧般的孤独生活。
湖水为何如此清澈
火口湖的水十分纯净,据检测,这里的水除了矿物质外,几乎不含其他任何杂质,它称得上是地球上最纯净的水。你可能会问:这里的水为何如此清澈呢?
这得从它的水源说起。世界上的很多湖泊,都是由河水汇聚而成的,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杂质,这些杂质沉淀在湖中,就会使水的纯净度变差。而火口湖四周都是悬崖峭壁,与外界几乎没什么联系,它的水源补充,就来自于那些峭壁上的积雪。雪水融化后,便顺着陡坡慢慢流到湖中。大家都知道,雪水是最纯净的水,因此由雪水汇聚而成的火口湖也就显得很纯净了。
不过,与火口湖一样,世界上有很多湖泊也是由雪水汇聚而成的,像中国青藏高原上的纳木错,以及长白山的天池等,就是由高山积雪融化形成的大湖。这些湖泊的形成原理与火口湖类似,但它们的水为何没有火口湖的纯净呢?据专家分析,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火口湖的湖水太深了。火口湖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它的湖水特别深,最深的地方达594米,这个深度在美国湖泊中排名第一位,在世界湖泊中排名第九位。专家分析,这么深的湖水本身就像一个过滤器,即使有一点杂质也会沉入到几百米深处,并且不会轻易浮到水面上来影响水质。第二个原因,是火口湖地区的气候相对稳定,这里很少有大风天气,因此也就很少出现那种风沙满天飞的情形——这种稳定的气候,不会使四周的尘沙被吹到湖里去,从而维持了湖水的纯净度。
火山造就了一切
形状奇特而景色奇美的火口湖,与其周围的美丽景观一起,组成了美国着名的火口湖国家公园。公园内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然而,来这里的游客很难相信,这些奇异美丽的景象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但事实是,正是火山爆发造就了这一奇迹。
火口湖所在的地区,有一座休眠火山,这就是玛扎马火山。这座目前仍在呼呼大睡的火山在7700多年前曾经爆发过一次,火口湖就是在这次大爆发中“诞生”的。咱们不妨穿越时空去看看那次大爆发:大约7700年前的一天,沉睡中的玛扎马火山突然发出惊天动地的轰响,随即,一股烟云冲天而起,直上云霄。火山口不断扩大,并喷吐出红红的熔岩。火山喷发停止后,熔岩冷却封住了火山底,形成了一个巨大“弹坑”,这就是火口湖的雏形。时间一年年过去,四周山上的积雪融化后,流进了这个“弹坑”中,而雨水也从天上落下来,汇聚在这里。久而久之,“弹坑”被水填满,火山口内聚积了降雨及融化的雪水,于是,一个美国境内最深的美丽湖泊形成了。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还记得火口湖中央的那座小岛吗?它可不是天外飞仙,也不是愚公移山移来的,而是从湖底“长”出来的。据专家推测,在火口湖形成之后,湖底下面的火山口又出现过一次小爆发,炽热的岩浆冲破地壳,从湖底不断涌出来,与水发生激烈冲突,冷却后便堆积在湖底。随着岩浆越涌越多,堆积物终于从湖底探出脑袋,从而形成了湖上的这座小岛。
因为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灰堆积在附近,所以火口湖周围的土壤十分肥沃,长满了大量植被。有这么得天独厚的宜居之地,动物们当然不肯放过。如果你来到这里,肯定会与麋鹿、黑熊、大耳黑尾鹿等动物们不期而遇,因为这里就是它们世代生活的家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