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阮家咖啡
旅行回家后第一杯阮家咖啡入口,方觉得身心都在,也才再次体会到独家配方的好。虽没绿豆黄配,但新鲜蛋黄酥也可凑合,续杯了。台北比南京、杭州都热,但空气要好很多。每个城市都有好及不好之处,如每个人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心存善意则处处皆顺;心生怨气则人人皆逆。祝福博友们时常看到人、事、物之美。
有些博友说搜不到配方,就再公开一次,阮家咖啡:Kona圆豆、肯亚AA、哥斯达黎加、黄金曼特宁四种生豆以1:1:1:2烘焙至第二爆响,烟刚冒开,豆色泽深但不能出油(或刚出油)紧急下豆冷却。由于Kona经常缺货,我已改用耶加雪啡。烘好一周内是最佳赏味期。我第一次公开配方时,有人评“无聊”,好心还招骂!
我从小就喝咖啡,但并不懂滋味,只觉那是大人饮料,代表有见识,所以想学。一直以咖啡提神并不讲究的,直到有人送我一只布袋滤杯,另一人送我一包快过期的咖啡粉。当打开真空包装冲第一杯时,我的味蕾被唤醒了,第二天再冲时却香醇全失。原来久放的咖啡粉和空气一接触会立刻变质。于是,我下工夫开始研究。
为了研究有方,我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咖啡书全读了,并花钱报名学了“精选咖啡6堂课”。最后亲自到生豆进口商兼烘焙厂实际了解以求究竟。就这样开始自己配豆烘焙。结论是:没有一种生豆是完美的,上上之豆也需下豆去配,才会圆满;没有一种煮法是超群的,各有优劣。但豆的新鲜、粉的粗细、水的比例可要严守。
午饭后出门淘了十张黑胶唱片并买了绿豆黄,现正坐在土耳其木椅上享受两者。我的第一台浓缩咖啡机La Pavoni是那年从威尼斯一路经瑞士、法国、美国、日本扛回台北市的,只为它好看又是110V电压,中国台湾能用。这台手动压水的机器煮出来的Espresso真够劲儿,但实在麻烦,就换了半自动机器。要好看又好用,真难!
出远门时,我通常都会带着半磅阮家咖啡豆、Bodum手摇磨豆机及加压壶。此类产品不下四十种,我却偏爱此款,因为看起来就像艺术品。好看跟好用存在一种奇妙的关系,依我的经验,实用的必定美观,而美观的却大多不实用。这两件东西既实用又美观,又不需电力,只要有沸水,就能提供给我一杯香醇又回甘的咖啡。
我的第二台浓缩咖啡机是半自动的,除了不能磨豆,一切便利,还能打奶泡。物超所值,价格比好磨豆机还便宜,两者合买不到人民币2000元,却可让最挑剔的人满意。机器是日本设计中国台湾制造的,还没坏过。尽管现在我常用的是全自动咖啡机,但偶尔也会用它来调剂一下,烧出来的咖啡很有个性,香醇中带着狂野。
这台全自动的浓缩咖啡机是瑞士制的,品质可靠,服务特好,打电话技师就来。消费不光是买产品,还得考虑售后服务。台湾气候潮湿,咖啡豆容易受潮,超过一星期不用就会黏住齿轮,让机器停摆,出门旅行前要记得把槽内的豆子用完。我们一家三口都喝咖啡,半磅豆子一周用完,杯杯新鲜,周周都能闻到烘咖啡香。
我用过四种咖啡烘豆机。第一台是美国制,小小的,品质极佳。可是每回只能烘三杯分量,太麻烦。有次滚烫的玻璃槽不小心碰到水,立刻龟裂。第二台是韩国制,很快就不灵光了,无法加热到第二爆,烘出来的豆子酸涩。这架中国台湾制的可好了,烘好还能自动冷却,效果跟营业用的大机器差不多,此刻它正在飘香呢!
这是我为造型而买的咖啡机,不煮,光看着也舒服。它不需电就能煮出Espresso,将两只像翅膀的把手往上提就可以提供气压,多巧妙的设计!只需备沸水、咖啡粉,煮出来的油脂也很漂亮,唯一的缺点是咖啡不够热。如果先把杯子烫过,就能改善多多。据说这是登山客最爱的机器,可是我觉得它太重了,爬小山丘还可以。
这是咖啡发烧友梦想的机器,设计人为它取名“Dream”。该公司是西班牙人A. Ascaso于1962年所创,机器外壳至今仍维持手工打造。我虽不常用,可是把它放在家里最显眼之处——厨房与餐厅过道的矮桌。连人在客厅也能远远看到它,望着它,仿佛已闻到了咖啡香。内人希望这是我买的最后一台。我可不敢答应她。
爱喝咖啡的人会喜欢买各式咖啡杯,在不同气氛下使用。我的杯子倒不多,家里最常用的这一组设计得真好,杯盘都可以挂着,盘子中间的圆洞刚好可以嵌住杯底,而且一提就走,摆在哪儿都很吸眼,收纳又方便。这就是既实用又美观的例子。这家丹麦厂商Bodum也出过浓缩咖啡机,可惜已停产,我得找找二手的。
我在很多方面都很节省,衣服鞋子便宜又少,吃的方面也特别简单。咖啡机与黑胶唱盘比较多,是因为我从嗜好进入了研究状态,前者让我能更理解咖啡豆的精华,后者让我能更体会黑胶唱片潜在的细节。什么事都要有节制,我从不借贷去满足嗜好。倒是年轻时,为了买Leica相机和Leitz放大机,都标了会。这是创作。
前一阵子教儿子烘焙咖啡豆,第一次成功使他大意,接连两次失败后,我又示范了一次,并告知:除了观色闻香听音之外,还要注意第二次爆豆声的间隙,差个几秒就不能烘成不酸不苦、甘醇的咖啡豆了。我指出他失败的原因是烘到只差一口气,儿子笑言:这么形容好像咖啡要死了。我说:是要活过来,只要吐出气来!
回复@咖啡人家:看来你比我讲究。我曾一度爱中烘焙的豆子,但家人、朋友都嫌酸,所以渐渐加深。我不能光顾自己口味,任何事都不宜太偏,必须妥协才行。我求豆以新鲜且货源稳定为重,我也知配豆有更好的选择,但我碰到对味的即喊停,不再穷追下去。这是尺度问题,任何事都需要界限,无止境便会迷失了。
6、摄影与设计
差一点儿赶不上往花莲的火车,穿上慈济志工服,我便是证严法师身旁的摄影师。明天将有贵宾来访,我得做好记录,这个任务不容差错,也不能爱怎么拍就怎么拍。事件的重点绝不能错过,摄影师的功力只能用来强调事件的意义,而非凸显创作手法。这是尊重对象的表现,并非失去个人风格。放空自己,才能装得更多。
安单在静思精舍,这儿的作息极规律,六点晚斋后就没事了,趁机回复博友:我有M2、M4、M6三款Leica相机,前两架不曾有故障,但新的送修过两次。德国工艺也没往日考究,所以对这牌子的数码机已没兴趣,无从和它厂作比较。机器与人也需投缘,喜欢、顺手就好。倒是现在的相机都是消耗品,以前的用三代还很好。
回复:我一直到三年前才用数码相机,是Nikon单反。替慈济所拍的两千多卷35mm底片,已全捐给静思精舍的史料库典藏,我只留下一百多张20mm×24mm的一套纸基相纸精选及所有印样。由于胶卷越来越贵又缺货,我不得不换成数码相机替证严法师留影,只偶尔用胶卷相机来怀旧。但我仍做暗房工作,因为有太多底片不曾放过。
回复:我用数码相机拍当然也会看屏幕,但绝不拍一下看一下,而是等事件过后才集中回看,若失败就认了。虽然一张好照片是“老天给的礼物”,没接好也会摔坏的,但知道失败在哪处也是收获。寇德卡曾将失败之作贴满一面墙检讨。自我教育很重要,样片上好坏之作并存,正有此用,但数码相机的失败之作全被删了。
昨天下午的摄影工作,还真做到了从头到尾未检视屏幕,因为根本喘不过气来。海峡两岸的官员陈云林先生与江丙坤先生至静思精舍拜会证严法师后,到静思堂参观慈济志业博览会,并于感恩堂向媒体记者致意。师父送别贵宾时,下起大雨来,海峡两岸同胞在伞阵中遮雨同行,那一幕真有风雨中生信心之象征意义啊!
昨天中午在学生餐厅遇见上学期修我课的学生,她说:“上课时老师的眼睛是发亮的,怎么此刻无神,是不是最近很累?”任何人在无私付出而燃烧自己时,生命是正在发光发热的;而当一个人被贪念及欲望炽燃时,是面露凶相的。而我饿昏了正在用餐,就是个凡人。没想到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永远是台上的样子。
刚由宜兰大学回到台北,看到《人与土地》的一张照片被当成纪念碑竖立在图书馆前,并且刻有我的笔迹:摄影让我找到根,使我在这片土地上产生实在的认同感;观看之道让我成长,使我体会所有人类息息相关,理当互助互爱、共荣共存的道理。这是我一辈子在走的路,而我所有的摄影作品正是回家路上一步步的脚印。
有博友问:拍照和摄影有何差别?对我而言,拍照是用眼看,摄影是用心看。拍照是替自己留纪念,摄影是为时代做见证。拍照是休闲与娱乐,摄影是化刹那为永恒。拍照是提供视觉美感,摄影是生命的感动。拍照是家庭相簿的珍贵回忆,摄影是整个时代的共同乡愁。拍照是让自己开心满足,摄影是让别人珍惜怀念。
换个话题吧。有一博友问:“做一个常感悟的人,有时会曲高和寡。你也有过寂寞的一段吧。”是的,不被理解之时就有寂寞之感。人人都会有被误解之时,重要的是如何处之。先反省?还是先辩解?最好的方法是换个角度看事情,想想别人为何会误解。总之,先别动气也别丧气,事情就会顺。我非完人,时时会犯错。
这辈子最舒服的理发经验发生在今天。每周坐一回779号公交车,横溪站正好是“成美理发店”门口,每回由车上看下去,总会被这半世纪的老店吸引,师傅白发苍苍,顾客年纪比他还大。今天真忍不住下车进去理了发。人人都是一部经,光看光听就有数不完的精彩故事,而这个故事也将在“读人·读景”中细说。
今天我倒像刚学会拍照不久,有任务在身生怕失手。一个人在三峡与新店交界处的山中,站在唯一的路桥上等779号公交车南弯道处现身。算准时间但也在太阳下等了15分钟,结果车子入境的几秒内我还是没拍好。倒是在下一班车内捕捉到差强人意的乘客画面,这是为我即将上报的新专栏“读人·读景”所拍的配图。
今早由三峡回新店的779公交车,我中途下车补拍昨天没拍好的画面,结果俯瞰车子入境的镜头成功了。下班车来我刚上车,对面驶来回程的779,我一手拿票卡一手举相机,将驾驶座的司机特写当前景,交错而过的公交车是背景。这才是好照片,出乎意料又在掌握之中的瞬间,而司机的开怀大笑更是精神所在!
有博友@程霖0725问: “学摄影,自学或到影楼当助理好吗?”这要看跟的师傅是谁而定。我倒建议去找一部电影看,三原光寻编导的《乡村照相馆》可以给任何有志此行的人一个好答案。每学期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我就是放这部片子,所有关于摄影本质、创作态度、生命价值、父子代沟等问题都呈现了,祝福!
回复@Joiii周艾:街拍完全要视现场情况,以不让对象感到受打扰或侵犯为要。在一定距离外取景不会让人觉得受扰,但太靠近就会被认为有企图。我要靠近对象时,会老远就向他展开笑容,按过快门再鞠个躬。对方通常都会感受到我的善意,若是感觉对象不愿被拍,我宁可放弃,因为我的拍摄原则是尊重对象。
午后雷阵雨方歇,我坐在新店地铁站外的一具公共艺术上,人人都拿它当椅凳。作者肯定开心,自己的心血不但能看也能用。来早了半个小时,779公交车司机在驾驶座上睡觉。两周没去三峡了,想念那社区宽敞的人行道。在那儿散步真有点儿像在西班牙小镇的广场,想想也挺有趣,我把到仓库找资料拿书也当成了度假。
入夜时,三峡老街在大雨中浮现出往日的幽情,我问了三户店家,没人知道当年的画像铺是哪间。忽然间一个胖胖的小女生撑伞走过,街景竟比电视播的广告片还像广告。我左手打伞右手拍照,淋湿了半身。拱廊的另一头,一位游客偷偷在拍我,是认出我是谁呢,还是我也像个广告片中的角色……我要将此写入“读人·读景”中。
乌云在上细雨在下,今天看来不易晴了。在榻榻米上一宿,有如他乡醒来。观想异地,神便云游,直至咖啡入口才返回三峡。这儿少来,却很多情,空屋摆上旧家具、老照片、藏书和资料,再添上几盏灯,吊上戏服,便是别出一格的设计。我的生活痕迹全在此,舍不得扔的东西,未完成的心愿,是一堆待拼的七巧板。
于校园晨走时突降大雨,一位妇人急奔而去。打伞的我想让她遮避都追不上,直至她跑不动了,我才赶上前为之挡雨。北大特区的所有住户都是都市移民,这儿本是一片果林,种橘子的叫“柑园”、种桃的叫“桃子脚”。所有住户都爱惜大环境,敦亲睦邻。我是看着这儿由荒地变成全台最有规划的社区,祈永葆现况。
入秋,三峡仓库可就舒适了。没装空调,只在天花板上安吊扇,真热起来还是不管用。而此刻,不必开它,也好看。五点起床没去晨走,好好地保养了两张皮沙发,上油、搓揉。有时按步骤做好每件小事,才知道以前以为做到的尽头之处,其实尚有待改善。今天,可把柯布西埃的那把躺椅的每条扣带、每条弹簧都给上油了!
在三峡,我的早餐都是在竹街广场的露天咖啡座上享用鲜果杂粮堡。我会将仓库搬来实是缘分,一位学生说服她父亲请我做室内设计,我一来就喜欢上了,结果竟比陈家还早迁入。我的奇想:以米芾的拓片当柜面,钱选的山水画当壁纸、花卉工笔当窗帘,终于实现。陈家很满意,但我觉得他们挑的家具没能融入意境。
真巧,就在写完上则微博时,陈家夫妇经过,邀我到他家小坐。我又正好带着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回新店可传图。他们越住越满意,我也越看越喜欢,连原先觉得不够搭的家具,也顺眼了。我的仓库在他家的同栋楼下,完全没装潢,只把旧仓库的东西重新摆过,倒也有另类风格。我有不少室内设计构想,只待机缘实现。
陈府设计1:我19岁时就设计过咖啡屋,这算是第二次帮别人设计。陈府格局方正,唯一的缺点是开门就面对一堵墙。我用一幅画把缺点化为优点,将此画沿着墙壁做90度转弯,延伸至另一面墙,使之成为整个房间的灵魂。翻阅许多中国古画后,决定用钱选的山水画,因为他用了别人不太敢用的青色,看来既古老又现代。
陈府设计2:门边窄道镶镜面,空间顿时开阔。我将米芾的拓片框在此柜上,就成了我所能想象的最优雅的鞋柜。人人不在意之处,反而最需用心。好的设计应该让人意外,那才表示心思用对方向。拓片乃河南友人相赠,我喜欢极了,但还是割爱。也许有人会认为,翻拍一下输图就行了,但我觉得,要用就用最好的。
陈府设计3:我只选了钱选这幅山水画的局部,因比例与墙面不符,故特请专精电脑的朋友帮我后期制作。左边拉门打开可通往厨房,关上就是一气呵成的大图。这个角落是餐厅,FLOS吊灯与我新店家的一模一样。餐桌椅是我陪陈氏伉俪一起去挑的,本来觉得可以再找更适配的,但现在却愈看愈顺眼。他们眼光还是不错的。
陈府设计4:钱选的花卉局部图,我将之输在窗帘布上,真是典雅啊!这套沙发茶几可贵了,但陈家主人非买不可,因为是亲戚开的店。本来我的构想是沙发后放一排竹子盆景,可是大家都说竹子在室内养不活。陈太太去三峡老街市场买了一株旅人蕉,本来一直放在窗边日照,但为了摄影,还是挪到这个位置最好看。
陈府设计5:我一直觉得,要将中国传统元素用在日常生活得格外用心,以避免不伦不类。用得恰到好处,就能让传统活过来。换言之,就是要重新理解传统的内涵。钱选的这幅花卉图用在窗帘上,全开或半开,开一扇或开两扇都有不同的韵味。当然,下个设计我就不会重复此构想了,因为抄袭自己跟抄袭别人一样无聊。
陈府设计6:陈家本来想安个佛堂,我建议以此幅观音图代替。这是我所见过最动人的青白瓷观音像,原作藏于法国巴黎的Guimet博物馆,是元朝作品,产于景德镇。实物才56厘米,放大之后,每个细节都耐人寻味。Guimet博物馆曾在1999年5月于台北历史博物馆举行过中国陶瓷特展,名为“如雪·如冰·如影”,此像即为其中之一。
7、音乐与心律
听完令狐托夏男带来的礼物——柯恩新黑胶唱片Old Ideas,再放1966年的名电影《希腊左巴》的原声音乐带,追想柯恩在小岛上的生活。接着又想到首次和《生活月刊》同仁见面的情景,而此刻夏男和马岭正在台湾海边采访陈传兴,明后天又要忙“云门舞集”的别册。再过两天,我就要去广州的方所书店作场讲座,这一切都有缘分在牵线。
回到家,喝杯咖啡配块蛋糕止饥,放上唱片打开微博。很累时,音乐极具精神按摩效果。J. Handy的萨克斯风、A. A. Khan的萨罗德琴、Dr. L. Subramaniam的小提琴、S. Kane的塔布拉琴、M. Johnson的坦普拉琴五重奏专辑Rainbow是我最喜爱的新爵士,印度古乐器与西方乐器搭配,东西融合,古今呼应,令我神往。多谢他们!
夕阳直射入窗,淡水河和海面映出霞光,久别了,观音山!音响播着从沈阳淘回来的CD,是海顿的“小提琴协奏曲”。录音极佳,仿佛首次听到般令我惊艳。小提琴手Katrin Scholz也从未听说过,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几年来,我特迷海顿,抄一段画家Silva的话结尾:“我之所以喜欢海顿的音乐,是它合我的心律。”夕阳落海,真合。
好久没听到如此揪心肝的声音了,这是今午才买到的一张二手黑胶唱片,贴着“罕见”标签两倍价。不曾知悉的女声乐家Teresa Berganza唱了四首Basque民谣,真把人给撼动了。记得法国友人曾告诉我:“科西嘉人和巴斯克人天天闹独立,最凶悍的民族竟然也最会唱歌!”歌声勾起我在他乡的游历,朋友们别后可好?
雨来了,淡水河随观音山遁走不见。换上Telemann中的《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音与景共鸣。屋后靠山,再大的雨也见苍翠,有时水打树梢如打击乐章,时急时缓煞有节奏,此刻只微微发声,仅像排练。周四下午的时光对我而言最是浪漫,一人幽处山林放眼平川,聆听音乐、大自然的呼吸和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何等的幸福!
刚被告知台湾版的《人与土地》《台北谣言》下周要第二次印刷,真是意外。才发行两周而已,这个好消息在周四下午得知,更是醉人。雨持续不断,音乐也是,此刻是Cat Stevens的Sad Lisa。初听此歌时我还未摄影,如今这位歌手已转为慈善家,我们在印尼大海啸募款晚会时还打了个照面,他在台上唱《破晓时分》,我在台下拍他。
正在扫地,屋外响起鸟叫,起先只是几声,顷刻后,山中及前林的鸟全被吵醒啼晨。我放下扫把,坐在窗前行文。能比鸟早起床的感觉真妙,夜色由深化浅,万籁由寂转鸣。而身同景在,心同音游的领会无言可喻。这时,绝对不能放CD或黑胶,只能倾听自然的大声无音。雨轻飘飘地落着,天弱微微地亮起,写完继续扫地了。
碧潭水面一抹水雾,堤上美食街霓灯乍亮,驻唱歌手五音欠全。东岸和美山有LED闪烁,一会儿打成赤壁枫红,片刻又像荒山杂林。和内人结斋后于岸道徐徐行走,能过这样平淡的日子而品出滋味来真是福报。近家处,原本静默的太太突然展颜欢笑:能有今日,一切都要感恩你的促成。其实每个人的幸福全因他人,无他即无我。
雨大到收伞间就能把人淋透,还好巴士上的乘客除我之外只有两位退休妇人。她们在前座互约何时到那间全台最棒的咖啡屋喝下午茶,言语间可知是高收入者,其中一人在美国,中国台湾、上海都有房子,飞来飞去。她的一句话“我可足足上了30年班,我喜欢做事但就是不爱家事”。令我为之可惜,不爱做家事的人无法真正爱家。
雨停了,得以打开窗户让山风穿堂而过。刚看完由沈阳淘回来的DVD,关于南非女诗人Ingrid Jonker在种族隔离时的亲情、爱情与创作之间的纠缠。才女薄命,32岁投海自尽,曼德拉在全球瞩目的就职演说上朗诵其诗而使之成名。
海面天际竟然映出霞光,离日落尚早呢。空气干了,景物清爽,观音山巍峨,蝴蝶于窗前飞上飞下,这是音乐时光。葡萄牙女歌手Silvia Perez Cruz和Ravid Goldschmid以手拍打类似飞碟的自制乐器,还真合此刻。太阳由云缝露脸,女音退去,拍打声急促;女音再扬,拍打慢下。阴阳进退迎合。天放光日将尽,最美。
一艘货轮由台北港驶出,晚霞成了它的航道,许是航向神州,是广州、上海还是大连?我才回来不久,又在想念大陆诸友了。这音乐挺长,不知名乐队Pentatonic的作品,像是由两个锅盖相合奏出。此时叮叮咚咚,由急趋缓,仿佛催我该休息了。在最末的女音催眠声中止,曲终人未散,我还在想念这些日子对我鼓励有加的博友。
我爱吃地瓜,虽不易买到上品,但不好吃的用来观赏也值。将地瓜搁在水盘中,长出来的叶子生气蓬勃,直至瓜体养分失尽,尚能绿上数日。物命之耐及其延展性令人自叹不如,地瓜离土不知几周,遇水又活过来,而且替室内添了生机。我吃地瓜会用刀叉,以标准西餐礼仪进食,简单食物慎重待之,价值感完全提升。
阳光照亮了书房的每一个角落,最抢眼的是悬在墙上的巴赫瓷像。两个落架子上没放几本书,全被黑胶唱片给占满了。年岁渐长,视力虽降,听力却还管用。于是音乐时间愈长,阅读时间愈少。不常PO图(Post的缩写,指把照片放到网上),是因为目前我只拍证严法师与慈济志工们,平时不带相机的。而此刻光线之美,让人不拍也难,所以两个画面上传分享。
我的大部分黑胶唱片都曾放在山上潮湿的老家十年,结果发霉,差一点儿当垃圾扔掉,后来都亲手洗过吹干,封套擦净晒过,破损黏合,一一救活。为了这批收藏,我每天早起两个小时,站在暗房水槽旁,一天工作四五个小时,足足三个多月不曾间断,从此我又从CD回到LP世界。所以,收藏多少并非重点,而是收藏给了你什么生命启示。
我省吃穿重视听,不好的书、电影、音乐立刻搁下,绝不多浪费时间心神;而粗食只要新鲜、布衣只要干净,天天重复不腻。我现在在“周胖子饺子馆”吃素蒸饺、小米粥及一碟小菜,美味之至。这小馆有半个世纪历史,打从初到台北就在西门町吃过,搬到新店,它也迁来,所卖食物、店内装潢如同当年,在此用餐如回到过去。
今天都在干粗活儿,拖书回家后开始擦地抹桌椅、洗床单被套,到顶楼阳台拉绳披晒,有时这也是一种调剂与放松。果真,事毕就写出了两则“南都”专栏。结束一天的工作,浇浇窗台的盆栽花草时,由卧房远眺北方,观音山竟清晰如同我在关渡山居所见。今日空气之透、光线之明,让我有如同时分身于台北盆地的南北两端。
昨晚睡得可好,醒来即发生了轻微地震。碧潭及新店溪水混浊如泥,和前几天的清澈宛如两河。山上的土石已饱含水分了,希望暴雨别来。这个时代这个星球其实脆弱得很,平时的荣景在天灾人祸下顷时崩坍,拥有的一切瞬间化为乌有。有形的物说没就没,倒是无形的精神、情感仍会传递下去,影响一代又一代。
有些音乐是要牵线才会接触的。三十多年前,一位如三毛般爱流浪的女子,带回一张Oregon的黑胶唱片Out Of The Woods,使周遭朋友都迷上。我现正在听这张专辑。三毛的文章我没读过,她没出道前差一点儿成为朋友的太太。那位朋友真迷人,台湾的几位才女都爱过他,可惜没留下好作品,而爱他的人也是。人生真如戏。
Domenico Cimarosa(1749—1801)这位音乐家少有人注意,我是从一张法国音乐博物馆收藏的古乐器演奏选曲中得知此君的。在巴赫、拉摩之后,他的旋律最能紧攫我心,实是神品,于是我睁大眼睛到二手店找到他的《羽管键琴奏鸣曲32首》。特别的日子听罕见曲目,喝舍不得喝的茶,然后准备出门享用一餐美食。茶真是太好了!
Giuseppe Tartini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奏Sonata No7En La Mineur真是好听,缠绵悱恻到令人忘了盛夏只觉入秋。我已连听两遍,打算再听一回。关渡山居的音箱是360度的,音场特佳,仿佛那音场就在眼前。只觉小提手Pierre Amoyal、大提手Susan Moses就在家中为我演奏。阳光渐渐入屋了,再一个时辰渐至最美。
Madeleine Peyroux的歌声令人陶醉,美国蓝调和法国香颂加在一起,成了21世纪的新爵士。我独自听音乐时,常有至喜之感,这正如悟道的境界。说到至喜,前几天看到的印度电影《阿卡巴大帝》中,有一段苏菲派的旋转舞及颂歌,那真是人与神沟通的仪式。入定有不同方法,游泳漫走也算,只要你忘了在干吗!
双簧管、双小提琴、大提琴的四重奏以Ray Still、Itzhak Perlman、Pinchas Zukerman的组合最令人倾倒,这张EMI于1981年录制的黑胶唱片,真是难得的佳作。有莫扎特、史塔密兹、巴赫及万哈尔的罕见曲目,四位演奏家正是礼让、成就别人的典范。我爱三或四重奏曲,完全感受到缩小自己正是最好的存在的证明!
有些音乐适合某种情境聆听,有些则任何心情皆宜,除了怒气上头之外。Alfredo Campoli拉小提琴、Daphne Ibbott弹钢琴所合奏的Pablo de Sarasate的“八首西班牙舞曲”正是喜时听能加喜,哀时听能疗伤,乐时听会随之起舞的好盘。很可惜,我只收藏了这一张Campoli黑胶,也许这是最佳之作,若有更好的,那就是天籁了!
这是张有趣极了的唱片。简单的乐器加男高中低音、女高中低音混合而成的13人乐团,演唱16世纪民间曲调。到底是不是舞曲,我也没把握,只觉得充满了喜悦和幽默,让人也想手舞足蹈。封面的画妙透了,乐师不专心干活儿,却盯着维纳斯的裸身,而爱神只顾逗着她的宠物。此画可是鼎鼎大名的提香的杰作!
钓鱼岛事件令人忧心,悲剧往往是在擦枪走火下造成的,而且会一错再错,终难弥补。正在听的这首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情绪起伏极大,一阵苦恼、一声叹息,时而恐惧、时而激动,过一会儿又宁静平和下来。内心煎熬,激情与理性交战,唱片封面上“望雾的流浪者”,仿佛描绘了许多人的心境。画家是费里得里希。
舒伯特曾是我的最爱,在多愁善感的年少时期,我整天放着《死与少女》,且反复听第二乐章。这首曲子有很多版本,到目前为止,这张唱片是我的最爱。乐团当然是主因,但封面画作也让我爱不释手。画家是Gerhard Noach,在“火红六月”的局部,少女仿佛陷入永恒的沉睡。每次播放,我都如同进入了她的梦境。
收到《都市快报》的专访刊出,还附了《Lens视觉》杂志,谢谢!杭州人就是体贴,令我想再次造访。两篇文章都很好。有博友求我最爱的五十张唱片名单,说实在的,我还真狠不下心挑,要从一万多张收藏里选,难啊!请注意我的微博,上传的都是我的所爱,会陆续与博友分享。若要从众多的Keith Jarrett唱片中选一张,这就是!
不敢看电视,又想知道钓鱼岛的情况。心思不宁,唯有找几张黑胶唱片来拍一拍,转移注意力。这张唱片封面仅注明版权拥有者ARTIA,不知是谁的画作,但笔触愈看愈像达·芬奇。妇人神似年轻时的“蒙娜丽莎”,脸上浮着将为人母的慈爱,右手捧的花儿绽放,左手拈着的那一枝却即将枯萎,似乎等待着她的气息将之唤醒。
累极时,莫扎特的音乐总是可以去劳解忧。找出这张发霉、洗过的黑胶唱片,淡紫色的霉斑已渗入封套纤维里,使这幅仕女画更增雅趣。1966年的录音,钢琴家Ashkenazy。指挥家Kertesz虽然都正值壮年,但诠释手法却相当收敛,只想把音乐所有细腻之处都关照到,不求突显个人造诣,这样反而更放得开,且最耐听。
早晨的两杯咖啡之间,以茶定神。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被改编成钢琴独奏的首度录音,如秋阳射入书房,又如潺潺溪水流奔窗外。这张1982年发行的黑胶唱片,当年可是轰动一时。然而,因成功而顺势于次年推出的《第九交响曲》改编就失败了,我始终没耐心将之听完。有些事是不能硬干的,知行与知而不行,同样重要。
甜如蜜的音乐就如巧克力,有时令人想吃极了,这张CD中的15首钢琴独奏小品便是。昨天又买了一张。两年前,一位大陆友人来关渡山居晚餐,听着这张专辑,一时百感交集落泪,离开时我便以之相赠。这是我听过最传真的钢琴录音,尤其用RogersLS3/5小音箱播放,简直如同摸到史坦威琴。远方的友人,你也在听吗?
曾在微博提过这张新出的黑胶唱片。此刻重听并大致读了简介:位于冰岛的Silfra是北美与欧亚板块间的一条海沟,有着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蓝与绿。知道这个背景,就完全能理解Hilary Hahn的小提琴与Hauschka的钢琴对话。夕阳射入我的书房,我把唱片封套与小盆栽摆在地板的光与影之间,这不也是对话!
8、蔬菜素心
内人早晨从农家买回现摘的丝瓜、胡瓜,想中午就吃掉,因此没放入冰箱,直接往餐桌上的竹托盘一摆。瓜果混置,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妙趣。一长一胖的两瓜与酪梨、猕猴桃、桂圆、香蕉、苹果为伍,倒成了视觉焦点。配色构图皆不合美术常规,却既古怪又好看。这样的把戏,只有不按牌理出牌的内人搞得出来!
真没想到丈母娘的菲佣珍妮包的水饺已得北方人真传,皮擀得薄而Q,高丽菜、粉丝、豆干之馅美味极了。内人下锅前,我勉为其难说认了,心想:外国人哪能做中国菜。珍妮侍候丈母娘已9年,主仆如亲人,看来已学了一手好厨艺,回国足以开家中餐馆。祝福她。所爱的三六九小吃之雪菜水饺虽已歇业,现有了替代。
内人在厨房准备午餐食材,突然跑来叫我,说番茄好漂亮,赶快来看!果然,流理台的刀架旁,阳光跟影子的图案烘托,使这两只便宜蔬果如艺术品般令人惊艳。那么饱满、成熟,颜色好像要流出来一样。最好的艺术品也难达到的境界,大自然轻易就显示出来了。内人中午要做番茄四季豆意大利面,可惜我吃不到。
菲佣珍妮做的鲜笋毛豆烤麸完全得到丈母娘的真传,装得满满的一盒便当,被我们一家三口吃得精光。晚餐主食是内人下的杂菜面,也吃到见锅底。美食不必多金、丰盛,过量容易腻,略微不足才叫人回味再三。把食材本味发挥到极致就是美食,地瓜蒸得刚好,白煮蛋熟到还软,粥熬至不稠不稀,皆是佳肴。
今日晚餐极简。内人把冰箱的一碗剩饭用洋葱、蒜苗和鸡蛋炒一炒,加味噌、黑胡椒调味,最后撒上一小把生菜。上桌时,我说先拍个照,好吃就发微博,不好吃就算了,要诚实。结果很可口。没有汤,喝白开水,芭蕉香甜。厨房小餐桌是我们一家三口最常共聚之处,桌面是西洋棋盘,我们虽不会下棋,但爱它好看。
收到《时代周报》的催稿信息,赶紧赶回新店家挑照片。下午茶时间,本来咖啡要配绿豆黄,却被内人拦下,要我尝尝她试做的面包布丁。土司皮加鲜奶、鸡蛋、香草精、肉桂粉、葡萄干烤,然后冰镇,淋蜂蜜。看起来有专业烘焙的卖相,味道也还不错。她很满意解决了不爱吃的面包皮,说下回要做放洋葱、蘑菇的咸布丁。
内人说,你中午吃面,晚上就吃饭吧!端上桌的是南瓜、土豆、红萝卜和青椒咖喱饭,蒜苗花提味。味道不错。吃素的好处就是碗盘特别好洗。文旦是我两天前晨走时买的,那是在一辆小卡车流动水果摊,在那儿买从没失望过。文旦上贴有“40年老树”小标签,果真汁多肉细,甘美极了!再见到肯定要多买几个,以候中秋。
我们家的早餐很丰盛,现煮豆浆必备,土司、可颂、贝果和乡村面包换着吃,有时蒸馒头。通常还会有一杯综合果汁,今天还没上桌就喝掉了,所以不在画面中。酪梨番茄沙拉容易做,加盐、胡椒、橄榄油、罗勒就行。不同食物拼在一块,真是幅美丽的图画。内人说,我若是把她的料理拍得好看,她就会做得更来劲。
刻意少吃,所以晚餐就只从冰箱取出两粒百香果、一小块西班牙烘蛋。这又是内人的杰作,洋葱垫底,铺土豆、蘑菇片和碎蒜苗,蛋汁淹过馅料,190摄氏度烤到焦黄,翻面装盘,很漂亮。冷的也很好吃。学校开学了,内人明天将与我同上关渡山居,做顿好饭,晚上与老友夫妇共享。我又有照片可拍了。请博友们期待。
回到新店,补发关渡山居照片(1):前天晚上请老友夫妇来共进晚餐,摆餐具向来由我负责,对我来说,这乐趣可大了。
补发关渡山居照片(2):玉米饼蘸莎莎酱开胃(番茄、洋葱、蒜头、芫荽、盐、胡椒一起打碎);香烤节瓜番茄(撒黑胡椒和盐,淋橄榄油,190摄氏度烤15~20分钟);蘑菇乳酪盅(第一次做,不成功,所以没拍)。一整个大圆乡村面包都吃光了,吃不下别的,因此跳过意大利面,吃文旦。柚子皮被老友带回家泡脚。
补发关渡山居照片(3):昨天上课很累,还好有可口的晚餐让我恢复元气。这是内人前晚本来要做的意大利面,再加一道西兰花菜浓汤,美味极了。老友这次没吃到,亏大了!
补发关渡山居照片(4):我自己一个人在这儿吃早餐,通常只是一杯牛奶,两片土司,但也觉得满足。内人若是在,那可就丰盛了,像今天,还有煎蛋、生菜、洋葱炒土豆、鲜苹果。
社区地下室就是大润发超市,我们家吃的用的穿的大多是卖场平价品,但用心烹饪就可享受贵族水平。我们饮食并不完全西化,冰箱有什么就做什么,倒是请朋友来家小聚,内人喜欢做西餐,气氛有助谈心。大卖场的烘焙师傅是换班调制,逢上贝果、可颂品质特别好,我们就常吃。最近的全麦土司超棒,一整条才台币49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