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亚投行”-俄罗斯智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正确的秩序

    Matthew P.Goodman[153]

    原文标题:The Right Order

    文章框架:金砖国家银行的建立;金砖国家银行对全球治理的好处以及管理不当会造成的后果;金砖国家未来的目标;中国也应该注意亚投行可能存在的治理和运营问题。

    观点摘要:

    1.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发展已经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上个月,这五个新兴经济体国家推出了一个新的开发银行,即金砖国家银行,它结合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点。同时,中国提出建设亚投行(AIIB),使之能与亚洲开发银行(ADB)相抗衡。这些举措标志着70年前成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全球经济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制度挑战。中国提出这项措施的用意很明确。近几年发达国家已经破坏了它们作为负责任的经济利益相关者的信誉,而且它们并没有完全适应新兴大国的崛起。但是这些新型机构会为全球治理做出多少实质性的改进,目前尚不清楚。

    2.乍一看,我们很难把新设立的金砖国家银行放在眼里。这五个创始成员国因为一个巧妙的缩写和一个共同的愿望走到一起,共同设立了金砖国家银行。这五个国家在经济实力、政治取向以及地缘战略利益方面存在差异。然而,比起该银行所面临的发展挑战来说,最初投资的100亿美元只是杯水车薪。

    3.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状况十分不满,包括近年来反复出现的金融危机,以及发达国家在现有的机构中(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新兴经济体实现投票权份额再分配的改革一再推迟。此外,如果管理得当,金砖国家银行可以为全球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然而,它也可能会破坏全球制度体系。在过去的七年中,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为金砖国家的经济利益服务。

    4.44个国家的代表于1944年7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他们大部分来自北美和欧洲。此次会议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建立一个以制度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这有助于防止过去30年的混乱和破坏再次发生。二是重建欧洲和亚洲的战后经济,并为全球长期繁荣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代表们创设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促进宏观经济合作,防止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加强对世界银行重建和发展的监督。

    5.金砖国家银行的创始成员国想让自己成为全球事务的领导者,它们要寻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值得肯定的是,金砖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愿是颇受欢迎的。世界银行估计,截至202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1万亿美元来建设基础设施。如果中国和其他成功的新兴经济体可以与贫穷国家分享它们的发展经验,这将会是一项全球性的福利。

    6.中国提出的一体化制度也存在类似的治理和运营问题。的确,北京方面应该特别重视这些新制度安排的成本和收益。

    7.同时,金砖国家银行也给美国、欧洲和东亚的发达国家敲响了警钟。它们应该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避免金融和财政危机的再次出现,并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进行权力分享做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说服美国国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制度。但同时,发达国家也应该提醒金砖国家,现有的多边秩序已经为它们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编号:20140811A155

    一个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

    Yves Tiberghien;王勇[154]

    原文标题:A Chance to Mend China-Japan Relations

    文章框架:过去两年里中日关系的情况;日本“安倍经济学”遇到的障碍;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中日两国各自的外交活动及其紧张局势;中日应努力改善双方关系。

    观点摘要:

    1.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日本的关系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两个大国正处于转型阶段,这一不可逃避的事实使局势更加紧张。

    2.如果中日两国领导人能够抓住机会,他们可以把双方关系转化为经济资本。继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与习近平于7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秘密会议之后,两国的外交部部长王毅和岸田文雄最近在东盟地区论坛中会晤,就中日关系进行了讨论。

    3.日本的“安倍经济学”改革遇到了财政和结构方面的阻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终可能会进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但是中日韩三边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以及中日两国的进一步合作,可以使经济获得直接增长。日本、中国和韩国可以在东亚经济治理中扮演一个创新性的角色,也可以在二十国集团中发挥其作用。

    4.什么因素会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十年中,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将共同推动整个亚洲经济的发展。日本和中国现在已经公开推出了各自的经济项目。为了表示对由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的不满,今年下半年,中国计划建立亚投行。最近,金砖国家决定创建新开发银行,总部设在上海,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其竞争对手是由七国集团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有助于两国共同促进该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5.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能源、原材料、安全运输车道和海外市场(尤其是高速列车、电力、IT和电子产品等)这些领域的紧张竞争中。习近平与俄罗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积极外交活动,以及安倍的环球访问反映出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日益强烈的不安。对对方意图的误解,以及国内民众的强硬态度都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两国许多民众都表示支持东盟首脑会议(日本有65%的民众表示支持,中国有53%的民众表示支持),日本和中国的领导人应该把握当前的机会进行沟通和交流。

    6.作为中日两国改善关系的重要一步,安倍不应该再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也需要对另一个关键问题做出实际可行的安排,即存在争议的钓鱼岛问题。

    7.就中国和日本目前的国内环境而言,这些想法似乎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们有理由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如果中日领导人选择一起努力,关注共同利益,他们就可能迎来一个新的双赢关系,与此同时世界也将极大地受益。

    编号:20140915A15501

    中印间相互战略权重日益加深

    Peter Drysdale[155]

    原文标题:China and India's Growing Strategic Weight

    文章框架:习近平出访印度以及莫迪的愿景;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印度的人口增长;印度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将面临的问题;莫迪总理忽视的一些问题;中印共同解决边境问题;中国邀请印度参加APEC峰会并加入亚投行。

    观点摘要:

    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本周访问印度。印度新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强调,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莫迪在担任总理期间的雄心是对印度停滞不前的经济进行改革,并承诺将从根本上加速其经济增长。

    2.双方庞大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潜力(特别是印度的)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成为亚洲强国的中心。在过去的20年里,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三倍。就购买力平价(PPP)而言,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中国的经济可能会超过美国。高盛集团的一项调查表明,到2043年,印度的经济将超过美国。作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人口大国,印度的人口将在20年内超过中国。尽管如此,印度将可能仍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落后于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除非它可以摆脱那些过时的发展策略和官僚文化惯性的束缚。

    3.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贫困人口,超过8.4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2美元,甚至还有4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25美元。到2050年,印度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它将面临城市化、基础设施、就业、饮用水以及食物供应不足等多重挑战。

    4.印度及其亚洲邻国将如何发展?中国会向印度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印度的崛起将为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中国是印度恢复增长的威胁,还是会为印度提供摆脱经济持续脆弱处境的途径呢?这些问题被莫迪总理抛在了脑后。

    5.印度将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连同日本、韩国和其他国际投资者的投资),从而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赢得发展机会。

    6.印度与中国在亚洲更加深入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同时面临人口的增长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贸易与投资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必然会同印度及其亚洲伙伴形成竞争。

    7.本周,盖普塔(印度裔美国学者)审视了莫迪和习近平就如何解决多年存在的边界问题进行的周旋。经过四年的犹豫,印度已经签署了一揽子交易计划,盖普塔说:“从广义上来说,中国的责任是引导谈判取得成功。”

    8.其他的重要举措可能会被视为一个新的区域合作的开始。习近平主席称,他将邀请莫迪总理出席11月于北京举行的APEC峰会——尽管印度还不是APEC成员。中国目前正在建设亚投行,同时也将邀请印度加入。

    编号:20140915A15502

    奥巴马谈论亚洲的再平衡:其立足点在哪儿?

    Scott Snyder[156]

    原文标题:Obama's Rebalance to Asia in His Own Words: Where Does It Stand?

    文章框架: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发表有关亚太“再平衡”政策的演讲;此次演讲的主要内容;美国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所面临的问题。

    观点摘要:

    1.最近,奥巴马总统访问了亚洲,出席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年度会议、东亚峰会(EAS)以及G20会议。在即将结束对布里斯班的访问时,奥巴马发表了有关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演讲,这是奥巴马继三年前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演讲之后就这一问题发表的第二次演讲。奥巴马总统围绕这一主题的两次重要演讲为评估美国政府实施这一政策取得的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标准。我从这两篇演讲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各项基本目标与美国以往的亚洲政策目标是一致的,重点都是围绕共享安全、共享繁荣以及承诺在亚洲推进人权。奥巴马政府可以名正言顺地深化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以及菲律宾的同盟关系,并加强与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以及印度的伙伴关系。美国军事力量在亚洲的现代化已取得了缓慢但稳定的进展。

    (2)美国重申了海上安全、海上交通的自由以及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等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中国采取行动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事实,那么奥巴马政府所说的就是空话。东亚峰会作为维护其成员国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个机构,它的能力仍然有限。显然,这方面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3)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经济共同增长这一方面,此项政策取得的进步仍然很少。奥巴马声称,“美国投入的人力比所有发达经济体合起来投入的还要多”,这些经济体是以经济增长率这一指标与美国抗衡的。中国7.5%的缓慢增长率仍然是美国的两倍。此外,美国重新平衡亚洲的经济支柱完全在于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TPP)。而现在,中国似乎更加支持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这一概念(由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美国官员提倡)。

    (4)奥巴马政府认为,再平衡“不仅仅是美国为亚洲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也是美国与亚太地区一同为世界做更多事情”。事实上,奥巴马政府此次在北京出席会议的主要成就是促使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例如在气候变化、埃博拉危机以及合作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等问题上。

    (5)一些澳大利亚评论员攻击了奥巴马在布里斯班讲话中所提到的气候变化政策,因为这与艾伯特政府的观点不一致。但是,如果将奥巴马此次在布里斯班的演讲与他三年前在堪培拉所做的演讲做一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不是奥巴马的政策改变了,而是艾伯特政府的政策与其前任领导人的政策相比改变了。尽管美国和澳大利亚在这一政策上存在分歧,但是两国之间的安全合作越来越密切。

    (6)美国追求“与中国形成建设性关系”,而且欢迎“中国持续不断的和平、繁荣和稳定,以及鼓励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一个负责任的角色”。美国对中国提出的新举措(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所做的回应同时考验了美国接受中国崛起这一事实的能力,以及中国的新举措到底是遵守还是将会挑战国际惯例和治理标准。

    2.那么,亚太“再平衡”的立足点是什么?奥巴马在澳大利亚的两次演讲中的结论是一致的,这使得这一平衡政策真实可信。但是,这一政策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并不仅仅取决于奥巴马政府对这一政策的持续承诺,也将取决于美国下一届总统在亚洲和全球环境中进行再平衡的能力,这无疑会给美国领导层带来了新的甚至更加困难的挑战。

    编号:20141124A155

    是时候认真对待亚洲的区域机构建设了

    Kuniko Ashizawa[157]

    原文标题:Time to Get Serious about Regional Institution-Building in Asia

    文章框架:专家应该对区域机构建设进行冷静分析;亚洲的区域机构在制度上是非常薄弱落后的;区域机构建设的局限性及其解决方法;新出现的机构已经开始破坏区域凝聚力;区域机构建设的质的变化;美国及其亚洲盟国应该对区域机构建设采用的方法;强大的、包容性的区域性机构是实现亚洲稳定的关键。

    观点摘要:

    1.对于华盛顿的许多研究亚洲问题的专家来说,11月是今年最忙的一个月,因为这个月是奥巴马总统对亚洲访问的高峰期,包括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和在缅甸内比都举行的东亚峰会(EAS)。在峰会前,专家们讨论了在双边会谈中谁会遇到谁,身处困境的奥巴马总统是否能够说服亚洲国家接受有关美国在这个区域的“再平衡”政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东道主将如何表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强国,从这些高级双边会议中会取得哪些具体成就。明显的是,这些讨论没有对区域性机构作为重要外交平台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一个冷静的分析:区域机构在一个经济不断增长的地区中应该承担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如何将这些不同的分组工作变得更加具有连贯性?是否可能通过巩固自己来帮助塑造一个新兴的区域秩序,从而确保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2.到目前为止,亚洲的区域机构在制度构建上是非常薄弱落后的。亚洲国家一直以来既没有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改变或重塑的能力,因此成员国的行为在很多人的眼中仅仅是“脱口秀”。因此,区域机构的角色变成了所谓的新兴区域中一个相对无关紧要的,或者可以补充的角色。亚洲国家对区域机构制度建设的关注是有限的,并且是断断续续的,甚至是在外交政策的短期政策需求驱使下才会对其有所关注。而且,美国主要是通过美国和东南亚关系来看待区域机构制度问题。虽然在过去的20年中,已有的区域机构运行得非常好,但是区域机构建立的局限性需要被重新考虑。

    3.首先,新出现的机构已经开始破坏区域凝聚力。中国主动给亚投行500亿美元,这一举措很显然是打算与美国和日本竞争,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已经加入该银行。北京在早些时候的决定推动了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会议(CI-CA)的发展,并将朝鲜、三个东南亚国家与中亚、南亚和西亚国家联系在一起。日本是后冷战时期区域机构的早期支持者,并越来越忙于升级与东盟的关系以及建立三方和其他小范围的组织。美国支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不包括中国),也可以被视为这个总体趋势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亚洲地区的区域机构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地区性机构本身成为竞争和冲突的来源,偏离了迄今为止微不足道但无害的“脱口秀”。其次,虽然变化很小,但是区域机构建设有本质上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是积极的。2010年,13个亚洲国家——10个东盟成员国、中国、日本以及韩国——建立了一个多边储备库,资金达2400亿美元,这一被命名为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的协议,是用来帮助管理区域金融危机。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第一次为亚洲地区区域机构建设引进了贷款决策加权投票过程。另外,东盟最终在2008年颁布了《东盟宪章》,这是其成员之间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大部分地区以及辅助地区性的区域机构现在都配备了正式的秘书处。2011年在首尔成立的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促进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协商机制。这些进展表明亚洲区域机构建设已经开始接纳正式的以及制度化的机制,并用于区域管理和决策制定。

    4.鉴于这些新发展,美国及其亚洲盟国应该对区域机构建设采取什么措施呢?新的措施应该围绕一个简单的原则,即区域机构不应该导致或加剧亚洲国家之间的分歧。需要更精密的思维和远见来阻止可能导致分裂的区域性机构。例如,如果美国和日本在亚洲开发银行的管理方面给予了北京更大的份额,那么亚投行的困境可能是可以避免的。新的措施还需要逐步巩固各种区域框架以实现更连贯的和实质性的区域机制。虽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以上建议为区域建设进一步的制度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开始的理由。强大的区域性机构以及有效的多边程序将使由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来主导决策变得十分困难。

    5.由此看来,美国及其盟友应尽快完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从而使协议默认模板扩展到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更具地区广泛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在东亚地区甚至亚太地区的地位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美国更积极地参与区域机构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其亚洲“再平衡”战略。强大的和包容性的区域机构是实现亚洲稳定的关键,而美国正面临着多重挑战。

    编号:20141208A155

    印度洋上的中国潜艇和印度反潜战争

    Felix K.Chang[158]

    原文标题:Chinese Submarines and Indian ASW in the Indian Ocean

    文章框架:中国潜艇进入印度洋;印度与越南进行军事合作;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印度为应对威胁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面临的问题;印度也要兼顾其西部地区。

    观点摘要:

    1.如何应对印度洋上的中国潜艇已经成为印度的一个现实问题。2013年12月,中国宣布,其核攻击潜艇将在未来两个月将在印度洋上航行。当时,很多人认为这相对来说不太可能发生。9月19日,中国的一艘宋级柴电攻击潜艇及其925型潜艇支援舰在去亚丁湾执行国际反海盗任务前,停靠在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加油,并进行机组恢复。

    2.中国潜艇频繁进入印度洋,加剧了印度对中国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担忧。令印度更加不安的是,斯里兰卡竟然准备欢迎那些潜艇,尽管这是印度的专用地。科伦坡否认了印度的疑虑,它认为中国的潜艇与今年进入斯里兰卡的其他230艘外国军舰相比没有什么不同。许多印度观察家将这一行为看作斯里兰卡已决定拉拢中国的标志。一些人甚至认为,斯里兰卡违反了印度与斯里兰卡于1987年签订的和平协议,协议表明科伦坡同意其港口将“不可在有损印度利益的情况下,提供给任何国家做军事用途”。

    3.印度已经成为越南的主要军事培训合作伙伴,并为越南的军舰提供零部件,协助训练越南的潜艇作战水手。事实上,印度和越南在几天前还签署了一项协议,以确保双方可以进行更紧密的军事合作。

    4.印度评论员经常指出,中国在该地区的所有基础设施项目可统称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设施(中国潜艇停靠于此)便是其中的一个项目。今年,中国针对其在该地区所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两周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为这一倡议投资400亿美元,并为新的亚投行贡献数十亿美元。两者的目的都是在东南亚发展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毫无疑问,中国潜艇在印度洋的活动将使该地区的情况复杂化。为了减少中国柴电攻击潜艇带来的威胁,印度海军可能会加快对中国潜艇支援舰和区域港口的监控。印度海军已经开始为应对各种威胁做准备。但近年来,印度发生了一系列海军事故,如2013年8月一艘基洛级潜艇发生爆炸,造成18名船员死亡。与此同时,海军继续延迟其采购新战舰并改装现有战舰的计划。2005~2010年,152项改装项目中有113项被延误,其中许多项目是用作进行反潜战(ASW)的作战平台,而这些平台是用于搜索和探测敌方潜艇的。

    6.印度海军于2008年年底开始升级其远程海上舰队,这是极为重要的。当时,海军参谋部部长梅塔解释说,我们需要更好地“认知海洋领域、提高网络中心操作能力”来应对中国海军的崛起。这种应对方法体现在印度从美国购买了12架P-8 I海洋反潜巡逻机。P-8 I为印度海军提供了反潜传感器套件和武器。其速度也非常快,它的巡航速度为每小时100英里,超过了目前印度海上舰队的速度。

    7.印度的地理位置为中国潜艇从其华南基地直接进入印度洋提供了机会,特别是亚龙湾。当然,印度海军将会对这些海峡通道进行监控。

    8.然而,印度海军也必须兼顾其西侧区域。随着美国在阿富汗逐步撤军,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最近,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巴杰瓦(Asim Bajwa)说:“巴基斯坦将中国的敌人视作自己的敌人。”虽然他的此番评论是针对中国的新疆武装分子,但这也使得印度大跌眼镜。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长期存在冲突。中国潜艇可能将巴基斯坦港口作为其基地,巴基斯坦或将出动5艘法国制造的阿戈斯塔级柴油动力攻击潜艇来支持中国,因此,印度海军还必须做好反潜战准备来对此进行反击。

    9.考虑到这些战略因素,我们可以判断,印度需要大量远程航空物资以备在印度洋进行反潜战。我们可以估计,印度海军至少要成立两个反潜屏障巡逻队,分别部署在东部和西部边境,以及为保证护航任务顺利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

    10.没有人敢说,海洋反潜战会很容易或者耗资较少。亚洲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已经开始迫使印度重新评估其资源储备,这些资源将用作维持其在印度洋上的海军地位。鉴于中国军事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印度需要更加迅速地调动这些资源。

    编号:20141209A155

    中国的亚投行面临挑战

    孙云[159]

    原文标题:China's AIIB Challenges

    文章框架:中国提出建立亚投行;亚投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外界对它的讨论;中国创设的一个贷款模式;亚投行引发的两点启示;中国是亚投行的最大股东,但是不具有最终决策权;亚投行的多边性质;必须采用严格的制度法规来对亚投行进行管理;亚投行的筹款模式目前还没有确定。

    观点摘要:

    1.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期间提出建立亚投行以来,中国就致力于在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做出努力,以确保这一金融机构的成功建立。中国已将各国加入亚投行的截止时间延迟到2015年3月31日,现在又有6个国家希望加入亚投行,这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和韩国。从外界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所进行的讨论来看,多数分析家已经将焦点集中在亚投行的外部影响上,如亚投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挑战、中国利用亚投行实现其战略利益的愿望以及围绕亚投行所产生的外交冲突。然而,亚投行运营所带来的内部挑战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2.对中国来说,亚投行的身份存在问题。中国早期曾强调“亚洲基础设施市场存在8万亿美元的资金短缺”,这表明设立亚投行是有必要的。准备填补这一资金缺口的理由保证了亚投行的合理性,特别是它在亚洲欠发达国家中的合理性。但是,中国也强调亚投行必须是一个多边商业银行,而不是发展援助机构。许多分析家对亚投行将如何平衡基础设施项目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与获得相应回报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很多疑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存在资金周转期较长、利率低和潜在的浪费和腐败等问题。

    3.中国创设了一个“基础设施资源”双边贷款模式,受援国利用这一模式来偿还中国的贷款。由于这一模式存在争议,并受到了广泛批评,所以在亚投行使用它是非常不明智的,而且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风险。

    4.亚投行引发的两点思考。第一,中国声称亚投行能够“填补亚洲基础设施市场资金空缺”,而实际上亚投行可以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亚投行的贷款可能不像受惠国政府所预期的那样慷慨。

    5.此外,中国官员已经意识到,即使中国是亚投行的最大股东,中国要主宰亚投行的决策也是不可能的。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亚投行将会设立一个三层管理结构:理事会、董事会以及行长或银行管理层。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将选出非常驻董事会成员,这些成员将决定预算和项目。即使中国在亚投行的董事会成员比其他国家多,它也将无法支配亚投行的决策过程。

    6.亚投行的多边性质已经在协商建立亚投行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明显。第二届亚投行首席谈判会议于2015年1月下旬在孟买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和印度财政部部长助理夏尔马主持。而亚投行筹备组现阶段主要是由中国官员组成。据了解,亚投行的最终领导层人员配备将体现国际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7.事实上,一些中国分析人士指出,要发展亚投行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其决策过程比预期的更加麻烦。相比之下,通过丝绸之路基金这类渠道来实现双边贷款则更加容易,也可以更快地实施,而且更利于中国的政策利益。制定亚投行的标准和规章制度是另一个两难困境,即不得不在坚持高标准和做出实际决定之间徘徊。中国已经承诺,亚投行将比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提供更有效的资金,但中国也认识到,要满足各种实际需求,就必须采取高质量的制度法规。高标准以及有力的监督和管理是一个良好信用评级的前提条件,它决定了亚投行国际筹资的可行性(亚洲开发银行是AAA评级)。

    8.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亚投行的筹款模式目前还没有确定。在早期阶段,中国可以利用其外汇储备或发行特殊国债来筹资,但是其他成员国没有同样的金融灵活性。有人推测,中国可能会给一些成员国贷款,以满足它们最初的支出需求。而银行内贷款、公私伙伴关系(PPP)和亚洲大型私人储蓄都被视为未来的融资选择,但是它们缺乏有力的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体系,这会严重抑制银行的短期运营能力。

    9.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中国将继续支持亚投行,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它可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使国际经济秩序“民主化”,使中国的投资组合多样化,同时也能促进出口,提升中国领导人的威望。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观察家,都应该对亚投行有一个更为现实的评估。

    编号:20150311A15501

    美国盟友纷纷加入亚投行,美国是时候寻求与中国合作

    Christine Lin[160]

    原文标题:As Allies Pivot to China's Asia Bank, It is time for US to Seek Partnership with China

    文章框架:对战略、政治、安全和经济顾问研究所(ISPSW)的介绍;很多国家陆续加入亚投行;分析人士对其他国家加入亚投行的看法;奥巴马不应该强迫其盟友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选择;美国应该尽可能地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观点摘要:

    1.在这个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世界政治、生态、社会和文化都不断发生改变,这不仅为各国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企业和政界的决策者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那些资历较高的专家的建议。战略、政治、安全和经济顾问研究所(ISPSW)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包括战略分析、安全顾问、执行辅导以及跨文化交际。其出版物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以及安全防御。

    2.美国的欧洲、中东和亚洲盟友无视美国对其加入亚投行的警告,纷纷打破美国的束缚,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投行,这一机构可能会成为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的竞争对手。据《金融时报》报道,当英国于一周前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时,奥巴马政府严厉斥责了“伦敦几乎没有咨询美国”就决定加入亚投行的行为。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紧随英国之后申请加入。亚投行现有成员国27个,瑞士、卢森堡、韩国和澳大利亚也准备加入。

    3.有分析人士说,欧洲支持中国主导的国际银行,标志着欧洲对奥巴马领导下的全球舞台逐渐失去了信心。“欧洲人对美国的领导失去信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愿意成为亚投行的成员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中东的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曼等也签署了加入亚投行的协议。其他分析人士称,美国对其盟友施压以抵制亚投行的行为并不妥当。戴维·悉尼是大西洋理事会的研究员同时也是美国国务院前高级官员,他指出,“美国的政治思想是,如果我们不是主角,我们就不应该成为亚投行的一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4.亚投行其中一个成员国的外交官说:“事实是该地区没有人希望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但是,奥巴马政府对亚投行有敌对情绪。华盛顿方面正在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的盟友正在犹豫是否要加入这一以美国为主导的组织,因为它并未包括拥有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

    5.事实上,多年来美国一直敦促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在2014年8月的一次采访中,奥巴马总统称中国总是“搭便车”,即中国没能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现在,当中国朝这个方向努力时,奥巴马又试图予以抵制,但失败了。中国正日益成为一个地区利益相关者,并在中东地区加强了与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的联系。

    6.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曾于2005年创造了“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这一术语,他也批评了奥巴马政府在亚投行问题上的做法是“在政策和执行上都犯了错误”。考虑到世界银行定期与外部金融机构如伊斯兰和阿拉伯基金进行合作,佐利克说,“如果我还在世界银行,我会试图与亚投行成为合作伙伴”。

    编号:201503A15501

    中国经济在何方?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Galia Lavi[161]

    原文标题:Whither the Chinese economy? The 2015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文章框架: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亚投行赢得了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支持;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措施。

    观点摘要:

    1.世界各国都处于财政困难时期,中国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政府目前关注的问题有经济减速、房地产泡沫以及官员贪污腐败等。近日,中国政府出台了两项措施,使得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可能会逐渐衰退。第一项是将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降为7%,相比2014年7.4%的增长率有所降低;另一项则是在短时间内,再次调低利率。不少经济学家对今年7%的增长目标仍持悲观态度,建议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对此,中国政府出面做出回应。2015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约3000名代表出席了立法部门的年度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们讨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并且拟定了草案,以实现中国经济预期的增长目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他强调,中国经济正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近几年的高增长率已不再适合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常态的框架下,中国将努力调整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因此,经济增长将会稳中向好,并且中国政府拥有足够多的方法,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除了经济的增长,李克强总理还指出其他增长目标,包括将财政赤字提高到1.62万亿元,占GDP的2.3%(同比增长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3%左右,失业率维持在4%以及进出口量总额增长6%左右。此外,政府已经在减少污染物方面制定了目标。

    2.李克强在报告中称,中国必须按照“四个全面”的原则行事,“四个全面”体现了党在经济复苏、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以及从严治党方面的承诺。为了确保稳定增长,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政府部门将继续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并且鼓励市民买一套住房甚至两套,以期房地产市场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另外,政府部门将继续采取“开放”战略,借此开放更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已开放上海自由贸易区),并且将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特殊的财政服务。

    3.在银行方面,尽管中国一再否认,但是亚投行仍被视为世界银行(WB)的竞争者。并且外界认为,中国是在以此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尽管美国对盟友不断施压,亚投行还是赢得了英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等国的支持。3月31日,以色列也递交了加入亚投行的申请,不仅如此,澳大利亚也正在考虑加入亚投行。

    4.中国政府正努力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工农业的发展。最近推出的“互联网+”项目,就是旨在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优化商业模式并促进经济增长。李克强总理还提到了“中国制造”战略。为此,中国将会制订一个为期三年的计划,主要鼓励在高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在机器人、火车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方面。这两个计划都在大力强调创新和效率的重要性。为此,政府部门计划消除市场障碍,以提升竞争力。另外,李克强总理还承诺加强知识产权(IPR)保护。在国际领域,中国政府打算继续发展区域经济,并通过“一带一路”计划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计划始于2013年,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44亿人口,其经济总量预计高达21万亿美元。该项目有望大幅拓展中国国际贸易,并扩大中国经济在亚洲、欧洲甚至在非洲的影响力。

    5.李克强总理在大会上表示,将通过制定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外,他指出,政府部门必须严厉打击官僚作风,继续深化税收、融资、投资等方面的改革,从而刺激市场发展并促进创业。在演讲的最后,他总结道,实现中国经济预计增长目标将有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一个是在党成立一百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北京方面能够成功克服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吗?在过去几十年里,尽管任务艰巨,但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克服困难的能力。中国政府不会给企业施加过多的压力,相反,它会大力促进企业部门的发展。中国政府的能力以及资本是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关键所在,而增长和创新将有可能推动中国继续向前发展。

    编号:20150402A155

    中国利用多米诺骨牌战术推进基础设施银行

    John Sinclair[162]

    原文标题:China's Domino Tactics Boost Infrastructure Bank

    文章框架:中国使欧洲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各国之间争夺全球影响力的战争一直持续发生的原因;创设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投行的创设;美国阻止其亚洲盟友加入亚投行;美国在处理问题时选择斗争而非合作。

    观点摘要:

    1.中国正在寻求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超级大国。在一个星期之内,中国已经使欧洲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此举粉碎了美国政府努力游说别国以阻止它们加入亚投行的企图,多米诺骨牌迅速倒塌。上周,英国加入了亚投行,比起与美国的友好关系,英国更注重其商业利益和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判断。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动力源于它渴望与亚洲的经济合作伙伴进行良好的沟通。而且,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傲慢态度对英国来说也起到了反作用。

    2.多年来,自从西方公认了新兴经济体国家,如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几个国家(这些国家集团在大多数情况下比G7集团更加强大)是全球大国之后,各国之间争夺全球影响力的战争一直没有间断。早期的战场一直在全球金融领域。金砖国家要求西方承认它们在拯救世界方面的核心作用。它们要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具有较高地位,而这些机构仍然由西方主导。

    3.去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遭到了挫败,他们失去了耐心,进而改变计划,创造了一个全球金融机构的竞争对手。金砖国家峰会在巴西举行,它们模仿世界银行,创设了一个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并设立了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基金,这是一个迷你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会将俄罗斯从当下的西方制裁困境中解救出来。

    4.中国想要的更多:不仅要坐拥数万亿美元的债券,而且还要成为亚洲大规模基础设施融资的媒介。去年10月,中国创设了亚投行,这将会给由日本和美国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ADB)带来严重的威胁。

    5.第一波加入亚投行的国家是21个中等规模的亚洲经济体,如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美国凭借其对亚洲的“再平衡”战略阻止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加入亚投行。美国再次发现自己强迫其亚洲朋友卷入了一场没有必要的斗争中(这一次是经济斗争,而不是军事斗争)。欧洲受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之后,美国在亚洲的这些关键盟友接下来也会受到影响吗?没有人想要为了这个颇受欢迎的银行与自己的朋友打架。

    6.目前的紧张局势可能导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成为另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7.我们所看到的是一股正在塑造未来世界的力量。我们并不是在谈论G20伙伴关系,现在是中美两国正在进行掰手腕比赛。两国在处理最基本的问题,如全球变暖和广泛的不平等问题时,选择了斗争,而不是合作。这就可能会带来很多附带损害。人们肯定想知道今天的美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竟然会在和平问题上选择制造冲突。美国这样的行为不仅针对中国及其倡导的亚投行,而且也针对伊朗和乌克兰。

    编号:20150402A15501

    中美之间误解的起源

    邓峥晖[163]

    原文标题:The Origins of Mispercep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文章框架:中美关系的双面性;美国采取政策遏制中国;美国对中国的误解;中国是否欢迎美国在亚洲的存在;中美应该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以寻求共同进步。

    观点摘要:

    1.中国的保守派观察家们往往高估了中国因素在美国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美国外交政策的每个方面都旨在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忽视积极的部分,我们很容易得出否定的结论。中美关系有很多积极的发展趋势:中美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安全领域的互动增多,两军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如中国参与环太平洋军事演习。如果美国是在遏制中国,这些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2.在亚太地区,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并考虑本国政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美国的政策是为任何可能威胁到美国在亚太地区地位的不确定因素做好准备。这并不是否认中国与美国外交政策之间的联系。美国无意遏制中国,但其对华政策看上去却是在遏制中国。这不利于美国在这一地区发挥优势。

    3.随着中国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增强,美国正在加强其反介入和区域封锁的能力,以确保在危机时刻可以自由行动。如果中国的许多邻国邀请美国更多地参与到该地区的事务中,美国必须履行承诺,即它有能力维持世界稳定。如果中国的行为被认为是以消极的方式挑战地区秩序,那么美国将会对中国进行遏制。

    4.美国也有误解,它认为中国在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将美国赶出亚洲。许多人认为,中国谈到“和平崛起”,只是因为它还没有能力将美国赶出亚洲。习近平主席于去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ICA)上呼吁“亚洲国家自己维护亚洲安全”。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已经表明现在是时候把美国赶出亚洲了。

    5.中国是否欢迎美国在亚洲的存在?让我们抛开这一疑问,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尊重和接受美国在亚洲的存在。这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美国的参与是否反映了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意愿,第二,在特定情况下美国是不是会与其中一些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其他国家呢?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一些亚洲国家的担忧,它们欢迎美国作为一股可靠的平衡力量参与亚洲事务。尽管美国最近的一些行为令人十分担忧,但是中国也承认美国曾对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6.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最近写道,在未来,中国和美国将会争夺高级合作伙伴。在这一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赶上美国,但中国已做出了初步努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其他举措,中国正试图在基础设施方面利用其优势(包括能力和资本)尽力解决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存在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缓解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这项明智的外交倡议旨在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并履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这也是中国在这一竞争中的优势。

    7.就中国而言,中国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正确对待美国政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自由民主制度中,美国的政客们面临着各种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国内各个机构、夸大的个人言论,甚至是国会审核通过的那些毫无实质意义的文件。此外,美国总统必须十分善于使用有限的政治资本。中国对此做出反应是很自然的,但是中国需要以不损害双边关系基础的方式予以回应。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过激行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8.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改变其对中国的政策也同样重要。具体地说,美国已经在经济领域接纳了中国,例如欢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9.美国排斥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对亚投行的建设进行抵制,这表明美国正在寻求一种没有中国参与的新规范。它针对的是经济领域的一体化,但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外交政策。最近,超过40个国家决定加入亚投行。

    10.另一个区域冲突领域是网络安全。去年,美国起诉5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网络上窃取机密,这一做法是不明智的。

    11.中国和美国应该学会相互信任。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提出为中美关系设定了一个底线。设定这个底线的目标是避免双方发生直接冲突。两国应学会防止冲突蔓延到其他领域,同时也应该学会寻找双方利益的共同点。

    编号:20150413A15501

    中国主导的新丝绸之路和亚投行前景如何?

    Mario Esteban; Miguel Otero-Iglesias[164]

    原文标题:What Are the Prospects for the New Chinese-led Silk Road and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文章框架:亚投行的简介;新丝绸之路倡议;对建立亚投行意义的分析;该项目的路线图;对亚投行的介绍;对中国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结论。

    观点摘要:

    1.主题:新丝绸之路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国际倡议。这一政策有许多分支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成立亚投行。我们将分析成立亚投行对欧洲可能产生的影响。

    2.摘要:中国正利用新丝绸之路倡议使其能够在欧亚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是一个利他主义的倡议,也不是一个援助计划。中国领导人认为,实施这一计划将有助于实现其国内外政策的一系列主要目标。但这一倡议会给欧盟带来风险。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正逐渐受到削弱,腐败和债务问题可能已经影响到巴尔干半岛、东欧、中东和中亚等敏感地区。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欧洲各国政府和社会要以一种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态度接受此项目,并予以帮助,从而确保它不仅成为一个纯粹的促进欧洲经济增长的渠道,而且同时也在其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3.分析:今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项目可以像新丝绸之路项目这样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这是广泛通信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将加强中国、欧亚大陆和非洲之间的互联互通。这一倡议在2013年年底提出,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项主要举措。前者是为了促进陆路的连通,后者则侧重于进一步建设海上航线。其他计划主要是对能源连接和信息高速公路进行升级。2014年10月,中国宣布创立亚投行,法定资本设为1000亿美元,这预示着国际金融体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希望利用这一计划来加强其与亚投行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该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并且很明显已经遇到了许多困难。

    4.项目路线图:新丝绸之路包括陆上和海上两个方面的多条路线,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路线相辅相成。海上航线已经得到一定发展,开始投入使用进行大量的贸易运输往来。陆上领域的重点是铁路。目前正在修建多条铁路线路以加强中国、中亚和欧盟之间的联系(无论是通过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还是通过伊朗和土耳其)。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这一宏大陆路走廊,将与其他南北走向的路线,如中国(新疆)—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的路线相辅相成。这些南北走廊将中国内地与沿海地区连接起来。其中有些线路已经开始运营。

    5.亚投行:在国际上存在一个广泛的共识,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不足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因此,有人指出这也是新丝绸之路发展的障碍。这一判断绝不新鲜,新丝绸之路应该采取一些金融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中国建立了丝绸之路基金。这一基金是由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其他机构(如亚投行、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共同出资、联合设立的。然而,要想该项目的可行性得到保证,这样的机制显然是不够的。国际专家认为,实现新丝绸之路要耗资21万亿美元,到2020年,亚投行需要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积累的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金就会相形见绌。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该计划不依赖捐款,而应该按照市场标准进行投资。从这个角度来看,预计各个国家、投资公司以及私人国际投资者将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为该项目融资。然而,在进行良性治理时,参与此项目的国家并不会完全发挥作用,因为它们会遇到高层腐败的问题。

    6.对中国的意义:从2014年下半年起,新丝绸之路的声望越来越高。新丝绸之路项目的实施至少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推动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鼓励出口,降低供应链风险,吸引国内投资。近年来,建筑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已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了数十亿美元。

    7.对欧洲的影响:新丝绸之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对欧洲的经济、地缘战略和地缘政治本质产生影响,其中,对经济的影响很可能是最明显的。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欧洲企业创造多重机会,并降低消费者的成本。这些机会的主要受益者是建设、运输和物流公司,它们将有机会获得新基础设施的合同。

    8.结论:新丝绸之路是具有潜力的项目,它表明中国准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编号:20150417A155

    亚投行,新的布雷顿森林时刻?中国大获全胜?

    王红英[165]

    原文标题: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 New Bretton Woods Moment? A Total Chinese Triumph?

    文章框架:筹建亚投行不是新的布雷顿森林时刻;中国并没有取得全面的胜利。

    观点摘要:

    1.尽管美国反对各国加入亚投行,但是许多国家对亚投行的热情回应令世界大为震惊。许多国家把中国主导的银行看作是新国际金融秩序的开始以及中国的胜利。亚投行并非是一个全新的布雷顿森林时刻。尽管这个新银行以及中国参与的其他金融机构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但是它们依然与这个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任何情况下,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亚投行对中国来说是外交上的胜利,对美国来说,则是外交政策上的失败。但是它并不一定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经济福利。为了可以更好地寻求海外资源、出口过剩产能以及管理对外资产,中国新的经济活动——包括亚投行——可能会进一步推迟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满足国家的迫切需求。2014年10月,中国政府和其他20个亚洲国家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建立一个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的银行,从而对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DB)的统计,2010~2020年,亚洲有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汇丰银行(HSBC)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2015~2030年,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估计需要11万亿美元。出乎许多国家的意料,包括中国也没有想到,亚投行会迅速获得热烈响应。中国政府为其他国家申请加入并成为该银行的创始成员国设定了最后期限,46个亚洲及亚洲以外的国家已经提交了申请。一些国家虽然没有赶上最后期限但是它们已经表达出在未来某个时刻加入亚投行的兴趣。3月初,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其决定加入亚投行,这一决定震惊了世界。作为回应,美国政府公开批评英国政府没有与美国磋商就做出这样的决定。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国家蜂拥而至申请加入亚投行,包括大多数美国的盟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美国在外交上的孤立使美国对新银行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没有之前那么强烈地反对亚投行了。美国前财政部部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评论道:“过去的这个月将会被人们记住,这是美国失去其全球经济体系主导地位的时刻。”

    3.各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吁很早就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初,鉴于当时不稳定的汇率制度,法国和美国的财政官员呼吁召开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但这并没有成为现实。虽然旧体系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弊病,但由于改革缺乏动力,新体系并没有形成。

    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相关的决策者和学者再次将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提上议程。例如在2008年10月,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呼吁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有许多人表示希望建立新的全球金融架构,这些新架构将拥有更好的金融监管法规,新兴经济体也将在其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然而金融秩序并没有发生过任何根本性的改变。二十国集团(G20)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场所,但它在危机治理方面并没有发挥出人们预想中的作用。

    5.今天,中国发起创建了亚投行,并会在之前设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会意味着新国际金融秩序的开始和一个真正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开始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不可能通过一个单一的事件来建立。亚投行的建立似乎是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这仅仅是中国在最近十多年参与区域金融合作的一个最新事件。中国日益积极地发起小多边金融机构,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最近设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都是中国主导的区域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设立的背后通常体现了亚洲国家的一些常见的想法:对西方国家的不信任和抱怨,希望通过互助实现本国发展,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想法大都来自中国和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也反映了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中,亚洲各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应对表现的失望。

    6.亚投行的治理结构与具体运作流程和规则尚未确定,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还没有得到充分施展能力的机会,我们需要时间来观察这些金融机构是否会成功。中国方面称将遵循开放、包容、透明、负责和公平的原则来设计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和运营政策,充分借鉴现有小多边开发银行好的做法,同时也要避免它们走过的弯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中国方面还强调亚投行将力求杜绝腐败,制定注重环保的政策。

    7.一些评论家认为中国主导的金融机构最终将会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而美元的主导地位是现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征。但在短期内,这些小多边金融机构,包括亚投行业务的开展仍将以美元为主。毕竟这些机构的设立是因为中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也有其他迹象表明,中国还没有准备好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已经从现有的经济秩序中得到了好处。

    8.亚投行和其他新的金融机构的建立对现有金融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愿望推动着中国在“小多边金融外交”中采取的行动日益增多。尽管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所谓的“话语权”改革依旧进展缓慢,但是在其他领域也出现了变化迹象。世界银行于2014年10月成立了一个新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将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金。2014年11月于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议程的重大问题。但是,总的来说,亚投行和中国对外金融政策的其他新举措,并非旨在推翻现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9.从表面来看,亚投行的成立是中国对抗美国的一大胜利。尽管美国不断反对,但仍有许多国家加入了这个新银行。正如上面提到的,对美国来说,这是外交上的一大惨败,这也使美国许多政府官员感到尴尬。这也表明了美国在世界各国尤其在其盟友中的影响力日渐下降,凸显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失利。然而,这也不一定表明亚投行的成立对于中国而言就是大获全胜。21世纪以来,在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开始变得愈发激进。中国想要获得能源、原材料,并且出口其过剩产能,提升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都与中国的投资与出口型经济模式密不可分。中国大部分能源都消耗在城市建设和制造业方面。产能之所以过剩是由于中国在生产行业投资巨大,而人民消费相对较低。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大部分都用于购买收益很低的美国国债,这将导致中国出现高存款、低消费的现象。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挑战。中国的美元资产积累将导致中国损失巨额资金。十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呼吁改变发展模式——向国内消费型经济转型。这也需要财政部门进行改革,实现汇率和利率的自由化,并且给予社会福利更多的重视。尽管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会采取一些措施,但是由于既得利益方的强大政治阻碍,整个改革进程步伐缓慢。由于缺乏基本的结构性改变,中国政府选择通过促进海外资产的多样化来解决现有模式中存在的产能过剩、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等问题。中国政府新出台的政策使国内企业在海外进行投资的申请流程不再那么冗杂。截至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政府也设立了一系列的主权财富基金,以寻求在海外进行投资的机遇。多边金融机构如亚投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都是其总体战略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中国最近发起的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基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由此看来,亚投行为中国更广泛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短期的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银行的确能够帮助中国出口其过剩产能,优化中国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也可以很好地帮助中国延缓其经济转型中必要的结构改革。这将为中国政府以及一些企业带来利益,但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以及其民众的福祉来说,并不一定有益。

    10.亚投行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目前,世界各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权力结构以及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政治力量表示不满。而美国也发现自身在其主导的世界中的影响力日益衰减,势必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基于以上原因,亚投行从更长远的意义来说,并不是中国大获全胜。

    编号:201504A15501

    亚洲开发银行的大胆举措对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意义

    Nancy Birdsall; Scott Morris; Enrique Rueda-Sabater[166]

    原文标题:The ADB's Bold Move and What It Can Mean for the MDBs

    文章框架:亚洲开发银行制订的财务重组计划;重组计划对其他多边开发机构的意义。

    观点摘要:

    1.近几个月,有50多个国家纷纷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引起了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广泛关注。亚投行的创立为现有国际金融管理以及全球开发政策注入了新活力。然而,亚洲开发银行正在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可能会不利于这个新兴多边开发银行的发展。

    2.中国创立亚投行是为了调动更多的公共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同样,亚洲开发银行(ADB)去年提出了一项财务重组计划,以增加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上周,亚洲开发银行的各大股东聚集在巴库召开年度会议,商讨该计划,以确保其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

    3.为什么亚洲开发银行的财务重组非常有用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它又将如何作为未来改革的开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新兴的亚投行已经给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例如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增添了许多忧虑。如果要确保这些现有多边开发银行能够继续维持其地位,那么采取一系列大胆创新的计划将会显得很有必要。

    4.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提议,亚洲开发基金(类似于联合国的国际开发协会,旨在为亚洲一些贫穷国家提供优惠待遇)将与亚洲开发银行中的普通资金、非优惠贷款融合起来,通过增强银行的资本基础,进一步提升该银行为中等收入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提供贷款的能力,同时,也将会给许多低收入国家(如越南、孟加拉国等)提供更多的资本来源。

    5.基于对亚洲开发银行提议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该提议视为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深化改革的开端。该提议将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主要是带来了以下三个机会:(1)重新审视国家、地区以及全球在金融活动方面保持平衡的机会;(2)重新界定银行的出借条件及标准的机会;(3)更好地了解银行的借款者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开发银行也将会利用这三个机会促使财务重组更有效地进行。

    6.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提议下,各大股东应当考虑为财务重组制定更加严密的管理模式,使其能够避免银行曾经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麻烦,优化银行高层的治理,提升决策的透明度,优化现有资源的管理方式。这样也可以化解融资者之间的矛盾,并且可以为出现的紧急情况提供一个健全的解决方案。

    7.亚洲开发基金正在创造一个机会,可以改变越来越困难的“二进制”优惠方案。面对越来越微妙的融资需求,现有方案开始变得越来越死板。为优惠条件制定一套多样化的指导方案,可以提高各国(包括中等收入国家)实现脱贫目标的能力。

    8.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财务重组计划本身就有很多好处,它可以为管理方式中额外的以及互补的变革创造更多的空间。同时可以加强银行的管理,并确保银行可以从财务重组中获利。此计划预示着亚洲开发银行将利用一系列创新方案提供更多资金,提升该机构满足亚洲地区融资需求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刺激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但愿亚洲开发银行的各大股东能够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改革势头,成为各大多边开发机构改革的模板,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管理。

    编号:20150504A155

    俄罗斯铁路技术:会是东南亚的新选择吗?

    吴尚苏[167]

    原文标题:Russia's Railroad Technology: New Source for Southeast Asia?

    文章框架:俄罗斯与印度尼西亚以及越南在铁路建设方面达成协议;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急需建设铁路系统来缓解公路运输压力;莫斯科规模巨大的铁路产业。

    观点摘要:

    1.俄罗斯与印度尼西亚以及越南在铁路建设方面达成协议,表明俄罗斯可以满足东南亚日益增长的陆路交通运输需求。然而,一些技术方面的因素使俄罗斯的竞争力较弱,尤其是在东南亚准备开通高速列车之际。

    2.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必须满足日益增长的陆路运输需求,包括铁路运输需求。大多数东盟国家正在为实现铁路系统现代化而奋斗。大多数东盟国家由于公路系统负荷较重,以及汽车的燃油率相对较低,经常发生交通堵塞,这凸显出了铁路系统的重要性。由于大多数东盟国家几乎都没有铁路部门,所以从外界获取火车和铁路技术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它们主要的技术提供国是中国和日本,欧洲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3.自2003年俄罗斯重建铁路系统以来,它经常与周边国家签署铁路建设项目合同。俄罗斯铁路公司(RZD)属于国有合资公司,它于2012年与加里曼丹签署了一项协议,将修建一条长达183公里的铁路线,主要负责运输加里曼丹的煤炭。2014年此铁路线又延长了60公里。2015年4月,河内同意该公司在越南南部修建一条铁路线。

    4.俄罗斯拥有规模巨大的铁路产业,该产业生产各种各样的柴油和电力机车、火车以及其他车辆。俄罗斯的铁路产业吸引了诸多欧洲公司的投资,如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

    5.然而,俄罗斯进入东南亚铁路市场仍将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首先,大多数俄罗斯的火车都有一个独特的宽仪表轨道,为1.520米,这远远超过在东盟国家十分流行的1米或者1.067米的窄规格轨道。考虑到火车的尺寸以及轴的重量各不相同,东盟国家不可能直接采用俄罗斯铁路标准。而且对俄罗斯来说,修建更窄的铁轨将需要额外的成本,也无法保证质量。虽然冷战时期苏联为越南提供了窄规格火车头,但是用新技术处理窄轨列车将仍然是一个挑战。

    其次,铁路项目通常会涉及大量的财政预算,因此,政府的财政支持是极为重要的。俄罗斯由于受到经济制裁以及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无法出口铁路产品和技术。同时,由于俄罗斯存在一些政治和经济问题,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都不太可能与俄罗斯进行合作。与中国宽松的融资条件相比,俄罗斯的交易条件并不是那么诱人。

    最后,东盟国家似乎更喜欢高速铁路客运系统。虽然俄罗斯本土的客运列车时速每小时可达160公里甚至200公里,但是它没有自己的高速铁路客运系统,所以与区域国家的发展需求不能完全匹配。

    6.可见,俄罗斯未来对东南亚铁路市场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编号:20150506A155

    印度总理莫迪在与中国关系中扭转局势

    Harsh V Pant[168]

    原文标题:India's Modi Turns the Tables on China

    文章框架:印度总理莫迪访华的意义;中印双方共同做出的努力;莫迪此次访华期间所做的声明;中印双方的边境冲突;中巴经济走廊的介绍;中印在各领域的合作。

    观点摘要:

    1.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为期三天的中国之行具有象征意义,而且氛围十分融洽,但这并没有消除两国之间长达数十年的边界争端以及对双方战略目标的相互猜疑。莫迪与习近平此次坦率的交谈表明,尽管两国之间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合作,但是印度仍然对中国保持警惕,并将通过与其他大国建立紧密关系来实施其平衡中国的政策。

    2.莫迪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包括外部空间、民用核合作、技能发展、扩大教育交流等方面。双方还决定在两军总部之间设立热线,共同维护边境和平。印度还决定给来印度的中国游客授予电子签证。多年来,印度的政治领导人曾前往中国说了一些中国人爱听的话,但莫迪改变了这一切,他公开强调“中国需要重新考虑其阻止两国实现伙伴关系的那些政策”,并“建议中国站在两国关系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双方的关系”。

    3.莫迪访华期间发表的联合声明主要围绕“打造双方战略信任势在必行”这一议题。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莫迪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美化中印合作,而是指出需要解决边境争端,以“确保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不会成为彼此的担忧”。

    4.最近几周,中国承诺为中巴经济走廊投资460亿美元,这一举动巩固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这条走廊位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和中国新疆之间,作为中国雄心勃勃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一部分,它将穿越克什米尔有争议的领土。

    5.莫迪正在寻求扩大与中国合作的基础。莫迪在访华期间谈到了中国的投资者,他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印度的“变革之风”。他认为,如果印度要完全实现其发展愿景,那么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就极其重要。中国承诺,未来五年将在印度投资200多亿美元。在莫迪访问期间双方还签署了其他协议,这些协议表明,中国可能在可再生能源项目、金融、教育、铁路和港口方面投资100亿美元。

    6.虽然印度已经决定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但是印度不愿意加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举动限制了中印之间的经济合作。印度企业一直未能进入中国的药品、互联网技术以及农业等领域的核心市场。因此,双方的贸易赤字还在不断扩大。

    7.几十年来,印度和中国领导人一直十分重视双方的文化联系,但莫迪是首位与中国在共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建立双边关系的领导人。莫迪强调佛教的重要性,并热衷于建立普通印度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联系。印度决定为中国游客授予电子签证,这一措施旨在提升两国人民的交往互信。

    编号:20150603A155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