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最后的岁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在想什么

    190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摩根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依旧每年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待在国外,有时也会延长到半年,他在伦敦、巴黎、罗马或威尼斯等着名城市之间来回穿梭,有时会在某个地方停留几日。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喜欢热闹,不管在何地,他都喜欢身边有一帮人热热闹闹的,直到岁数大了,这习惯也没改变。也难怪,人越老了,就越是害怕寂寞孤独,就算是摩根这样的富豪也不例外。

    他接触的还是那些王室贵族,名流显贵。他经常组织一些聚会,邀请上流社会的人士参加,不过他自己却很少参与热烈的讨论,他常常在其他人高谈阔论的时候独自抽烟、聆听或者打盹儿。

    在美国的时候,摩根就公开表示自己将隐退。他很少去华尔街23号的办公室,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消磨在他的图书馆里,他把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地交给了年轻的合伙人,他的儿子杰克——小J.P.摩根——那时即将升任高级合伙人了,他有查尔斯·斯蒂尔曼做资深参谋,有前途光明而又年轻有为的亨利·F.戴维森做伙伴。摩根给他们足够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去经营,即便有一些失误,也并不责怪229他们,人都要有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年轻人尤其如此,如果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就很难成长起来,更不用说接他的班了。

    他的继承人都很优秀,他们继续他的事业,接连又收购了几家大公司,摩根甚至对他的儿子说:“看来,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整个地球买下来。”

    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他常常会陷入思考。有时他会坐在欧洲旅店豪华套间的扶手椅上,他的狮子狗蜷成一团紧紧依偎着他。他一动不动地坐着,仿佛陷入沉思中,人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是在想他那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辉煌与危机,也许是在思考他那庞大的金融帝国最终会走向何方,或者在想着他捐给大都会博物馆的那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给美国人们带来的艺术享受。他依旧痴迷于艺术品收集,有时候,他会自己出门去收集,当他看好一些东西的时候,他会用令商人窒息的语气问道:“这堆东西多少钱?”当商人陪着小心报出了六位数甚至七位数时,他只回答了一个字:“好。”

    他还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他常参加一些宗教活动,或者与罗马红衣主教交谈人生的意义,宗教的意义。对于像他这样的人来说,宗教是生活的一部分。他收藏有很多版本的《圣经》,他常坐在摩根图书馆里,听图书馆管理员贝尔·达·科斯塔·格林为他大声朗读《圣经》,他会对格林小姐说,如果有一天他不再相信《圣经》中的话,那他就不再相信任何事物了。

    “品行是首要的”

    1865年的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出现集中趋势。1873年、1884年、1893年三次经济危机,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破产。由于生产集中,在石油、采煤、榨油、烟草、糖等各部门都出现了垄断组织。20世纪初,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融合,形成财政资本,出现财政寡头。

    在永不满足的贪欲之下,托拉斯以极快的速度在美国发展起来,到1900年,美国有800多个托拉斯,工矿、铁路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托拉斯。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财团。这两大财团是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的两个典型。如果说它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也许毫不为过,就在本书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而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诞生的前10年里,它的影响又是微乎其微。

    “联合”、“垄断”、“兼并”、“合并”、“托拉斯”,这些刺痛美国人神经的字眼是伴随着工业生产而出现的,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创造了巨大的国民财富。对于摩根以及他的同事们来说,这些工业组织形式意义重大。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兴的大工业集团对劳工的压制与漠视,对于市场竞争的限制以及在金融领域和政治领域权力的集中,就像洪水猛兽一样,使这个民主国家受到严重的威胁。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时,司法部对摩根掌管下的北方信托公司提起诉讼并且取得胜利,这让人们看到《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并不是做样子的,美国民众看到了政府整顿托拉斯的决心。

    1908年的总统竞选,共和党候选人威廉·霍华德·塔夫脱获胜,入主白宫。塔夫脱原是一名律师,早年曾被大资本家誉为精通公司业务的名律师。他做过俄亥俄州高等法院的法官、菲律宾总督和陆军部长,持有保守的进步主义观点,一直支持罗斯福的政策。凭借老罗斯福的青睐和以洛克菲勒为首的工业家和金融资本家的支持,他才当选为美国总统。

    塔夫脱是一个典型的保守派。老罗斯福很善于处理各种关系,他巧妙地把自己和摩根这样的华尔街大银行家的关系隐蔽起来。虽然老罗斯福从一上台开始就对摩根旗下的垄断公司开刀,但那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是为了阻碍国内反垄断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他圆滑的处世手段使他在共和党中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能游刃有余地调和党内互相敌对的分子。相比于老罗斯福,塔夫脱的手段显然嫩了一些,他认为他不必对像摩根这样的人隐瞒什么,他要打击垄断组织,那他就会下手。

    但塔夫脱性格中有一个弱点,就是优柔寡断,缺乏老道,事事总是要跟国会领袖商议。不久,他便处于共和党内“反对派”的敌对包围之中。塔夫脱完全不打算和共和党的保守派作对,因为这班人是像摩根这样资本家的真正代表者,而他就是依靠大资本的支持的。在塔夫脱总统任内的头两年,共和党“反对派”如众议院议长甘农和参议院的老板阿德里治均势力大涨。他们公然蔑视民主制度,对争取自己的正当要求的民众表示仇恨。

    塔夫脱完全依附于反对派的领袖的行为,引起了共和党人中以拉福莱特为首的集团的愤慨,这一集团代表中西部反抗金融资本压迫的农民。他们有时和各农业州的民主党人联合,结成反对派集团。

    1909年,针对《潘恩-阿德里治关税法》的问题,共和党内两大集团发生了第一次火拼。当时现行的海关税率助长了托拉斯的进一步发展,使垄断资本家大发其财。保护税率使托拉斯得以任意抬高物价,广大的人民群众极端不满,因为他们被迫按垄断价格来购买工业品。代表西部农业各州的共和党人要求降低海关税率。在竞选时,塔夫脱曾表示能够适当降低关税,减低税率。因为包括塔夫脱在内的共和党领袖知道得很清楚,他们如果不走降低关税这条路,就会失掉城乡工人和中小资产阶级的大量选票。

    塔夫脱在其第一次致国会的咨文中说,共和党必须履行其诺言,对垄断组织提起调查。在190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中,摩根属下的美国钢铁公司收购田纳西煤铁公司事件再次被拿出来说事,摩根遭到了政府的指控。虽然摩根胜诉了,但他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但是国会依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手,到1912年,又进行了一次调查,代表国会起诉的是普若委员会,对摩根家族的这场调查也被称为“金钱信任调查”。

    对于经历过大江大浪的摩根来说,这场调查还不足以使他在出席普若委员会听证会的前夜辗转难眠,这个时候,他的几个合并企业出了麻烦。他出面组建了一个铁路公司,垄断几家公司和几条大型铁路,但实际运营的结果很不好,这个铁路公司濒临破产。他在1902年组织了一个国际商船海员管理公司,这个公司遭到了英国人的抵制,其股票根本没卖出去,更为严重的是,1912年4月14日,白星公司那艘号称20世纪最豪华的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大西洋撞上了冰山,这次震惊世界的海难造成了1500多人死亡。因为这件事摩根遭到了政治和道义上的双重危机。

    从1912年3月起,普若委员会开始着手调查摩根对银行业和信贷业推进的“托拉斯化”。塞缪尔·昂特迈耶为主控律师,此人不仅是一位有经验的法人律师,而且一直对“金钱托拉斯”进行尖锐的批判。即便是像摩根这样的银行霸主,他也会不留情面地予以抨击。

    1912年10月上旬,摩根来到华盛顿出席听证会,接受质询。这一次,委员会想知道,在1904年罗斯福竞选总统过程中,摩根捐赠了10万美元,那么,在1907年大恐慌时期总统批准美国钢铁公司收购田纳西煤铁公司,是不是和这件事有关。摩根坚决地予以否定。75岁的摩根对竞选捐款的听证会充满了恐惧。

    紧接着的11月,共和党内罗斯福所领导的进步派和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所领导的保守派分道扬镳,加上民众对托拉斯的憎恨,种种机缘促使伍德罗·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当时,在国会参众两院都是民主党占多数席位。这位博士总统一上台就代表民主党宣称要进行改革,并立即向垄断寡头开战,他指责西奥多·罗斯福同以摩根为代表的垄断组织相互勾结,承诺将恢复自由竞争。他的计划被称为“新自由计划”。

    摩根真正悲惨的日子来了。1912年12月16日下午两点钟,摩根再次来到华盛顿出席听证会。出席在国会山举行的听证会的有政治家、律师、职员、记者等,摩根在他的儿子杰克、女儿路易莎的陪同下走了进来,随同的还有他在华尔街银行的两位年轻的合伙人——托马斯·拉蒙特和亨利·戴维森以及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几位律师。当摩根走进会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

    摩根已经明显地老了,他已经75岁了,他头发稀疏而且全白了,他拄着红木拐杖缓缓地走了进来。

    作证开始了,是一些例行提问。调查的结果得知,摩根家族控制的企业有300多家,涉及银行、保险、铁路、交通、运输、生产制造等各个领域。

    这场听证会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因为听证委员会的成员要去国会开会,因此,听证会将不得不暂时中断。

    第二天上午9点钟,摩根继续接受质询。在对竞争与垄断这个问题作回答时,摩根显得思路清晰。

    昂特迈耶问:“您反对竞争,对吗?”

    摩根意外地说:“不,我一点儿都不反对竞争……”

    对于这次作证,对于那些复杂的涉及垄断和竞争的话题,摩根的回答都非常巧妙,有时候,他装作老眼昏花,记忆力下降,同时又表现得非常认真,仿佛要尽最大的可能回答提问,让对方以及所有参加听证的人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但是,他身边的人都明白,他是个有着无比智慧的人,他对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都非常清楚,他只是不愿意回答,以便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午餐过后,听证会继续进行。

    昂特迈耶问:“您为什么要兼并大企业?”

    摩根回答:“那样做是对国家有利的,如果对国家利益有利,我就去做。”

    昂特迈耶问:“为什么是您兼并,而不是别人?”

    摩根回答:“由我掌握比由别人掌握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昂特迈耶问:“信贷是银行业务的基础,对吧?”

    “并不一定。信贷只是开展银行业务的一种证据,而并不是金钱本身。金钱也并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它是金子。”摩根问答。

    昂特迈耶问:“商业信贷难道不是主要以货币或财产抵押为基础的吗?”摩根回答:“不,先生,品行是首要的。”摩根说。

    昂特迈耶问:“排在货币或财产之前吗?”

    摩根坚定地回答:“排在任何东西之前。金钱买不到品行。”

    这段回答之后,摩根完美地结束了这次听证。“品行是首要的”,这是老摩根在国会山作证时说出的最着名的一句话,他的支持者们为此发出了欢呼声,美国的股市立即应声上扬。摩根再一次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一场危机。

    沉没的“泰坦尼克”

    1912年,威尔逊入主白宫,对于像摩根这样的大金融家来说,他们已经基本丧失了公众的信任,没有了以往的公信力。实际上,摩根已经老了,也许他想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他提议将自己的大量收藏品赠与或委托给大都会博物馆,遗憾的是,大都会博物馆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营建一座新大楼,以便放置那些珍贵的收藏品。

    更雪上加霜的是1912年4月15日凌晨,伴随着“泰坦尼克”的沉没海底,摩根更是遭到了沉重的打击。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

    从英国南安普敦港口起航,开始了它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一次十足的“悲剧之旅”。当时“泰坦尼克”号上载有乘客2224人,其中包括各界知名人士、精英,如创建着名的美国麦西百货公司的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和伊希多·施特劳斯以及该船的设计者安德鲁斯等。

    1912年4月14日晚上,“泰坦尼克”号航行到加拿大东岸纽芬兰附近的海面上时,与冰山遭遇碰撞,但人们一开始对它的“坚固”充满了自信。可是很快船舱进水,船体下沉,“永不沉没”的神话不堪一击。人们纷纷弃船逃生,但它预备的救生艇最多只能容纳1178人。在这次航海大灾难中,共有1513人丧生。

    “泰坦尼克”号豪华轮船就属于摩根投资重组的国际商船海员管理公司。两天后,是他75岁大寿,他在家人和好友的祝福声中怀着悲痛的心情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一个生日。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美国总统塔夫脱都对这场海难表示了哀悼之情。

    海难事件发生后,摩根一心投入到处理海难的善后工作。多年来,摩根苦心经营的航运托拉斯已经遭遇惨败,这不仅是经营上的,更是道义上的。当这场大灾难发生的时候,船上大多数官员和船员都在拼命救助妇女和儿童,直到自己的生命沉入海底。而国际商船海员管理公司主席兼白星航运公司主席布鲁斯·伊梅斯却跳上了一艘救生艇自己逃生了。美国参议院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国会铁了心要把事件的责任推到伊梅斯身上。直到今天,“泰坦尼克”号还充满了众多的疑点,还有那么多的不解之谜,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在整个近代史中都无法找到一个像这样残酷的事件。公众要求伊梅斯献出生命以安慰那些亡灵,可是,可耻的伊梅斯竟然还想继续担任公司总裁,就在1912年秋,摩根和他的合伙人将他除名了。

    1912年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的12月,摩根被传唤至华盛顿向普若委员会作证,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问询,他认为那是一种耻辱,本来他挽救了1907年的危机,使国家金融稳定下来,而现在,他却成了被调查的对象,他的心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1913年1月7日,普若委员会的调查结束两周后,摩根就带着紧张的心情去了国外旅行,先到了欧洲,又去了埃及。到埃及的时候,他的健康已经很不好了,身体极度虚弱。2月的时候,他似乎无法坚持下去了,他自己很绝望,他安排萨特利到埃及帮助路易莎,杰克希望能到埃及去看望父亲,他的父亲则通过路易莎提醒杰克:“纽约那边需要你,许多事务都掌握在你的手中啊!”这等于是把家族的权力赋予了儿子杰克,但同时也把儿子挡在了千里之外。

    2月14日,摩根病重的消息传来,纽约股票价格暴跌。报纸上全是有关摩根的动态报道。

    3月的时候,摩根已经非常瘦弱了,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国家,中途,他又去了罗马,而这时,他的身体状况更加糟糕。

    1913年3月30日的晚上,摩根变得神志不清。他向他的女儿女婿断断续续地说了好多话,他向他们讲述他在哈特福德的日子,那是摩根家族崛起的地方,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他们又把它带到了整个世界,摩根一家始终对那里有着特殊的感情。最后,他用尽气力说:“我就要爬上山顶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开口说话。

    第二天——1913年3月31日,星期一中午12点零4分,他安静地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就像他的“泰坦尼克”永远沉入了冰冷的海底。

    再过几天,他就要过76岁生日了。

    皮尔庞特·摩根的遗体被运回了纽约,4月14日,在圣·乔治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最终被葬在了家乡哈特福德市,和他的祖父、父亲相伴在一起。

    他有多富

    其实,在皮尔庞特·摩根生前,人们就试图了解摩根的个人财产到底有多少。人们都知道,在美国,他是和包括洛克菲勒等人在内的少数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在金融界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他在钢铁、铁路运输、保险、航运等重要的部门都拥有巨大的股份,每年的红利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憎恨摩根,把他当做垄断的最大推手,并认为他靠着这种方式掠取了那些本来应该属于大多数人的财富,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财产一定是不可计数的。

    特别是在他去世之后,人们更迫切地想知道他的个人财产到底有多少。那些新闻媒体也发出了大大的问号:“他有多富?”

    这个很多人心中都想知道的疑问终于有了一个答案,可是这个答案太出人意料了:摩根的财富不足1亿美元。经过周密的调查,1916年,摩根的财产最终被澄清,他在美国银行的利息、有价证券和不动产总价值约为5800万美元,他的艺术收藏品价值2000万美元,此外,他在英格兰还留下价值250万美元的财产。财产价值总计约为8000万美元,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的12亿美元。

    除了艺术收藏品,他的遗产估价为6000万美元,这些财产根据他的遗愿,分给了他的妻子儿女,他的许多亲属、朋友及其家庭成员也获得了小额馈赠,J.P.摩根公司的每一个职员都获得了相当于一年薪水的赠与。还有一些组织、教堂都得到了他的眷顾。当然,包括艺术收藏品在内的总价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财产,他都留给了他的儿子杰克。

    摩根生前还收集了大量的艺术收藏品,其中有很多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他最想把其中的绝大多数珍品都捐给他所钟爱的大都会博物馆,他是那种对他的国家抱着强烈感情的人,他认为他获得了那样巨大的财富,他有责任把这些人类最好的文化遗产保留下来,让一代一代的美国人享用欣赏这些美好的东西,在整体上提升美国的文化品质,不能让欧洲人看不起美国人只有金钱没有文化。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摩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安排专门的人,为他的收藏品打包、转运等,他非常关心他这些收藏品的未来和命运。

    遗憾的是,当这些收藏品被运到美国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却不能给这些收藏品提供妥善的场所,他一度失望、沮丧,他知道,也许在他的有生之年这个问题都不会解决了,他希望他的儿子,也就是他的继承人能够很好地处理。

    摩根去世后,杰克继承了这些珍贵的收藏品,他把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还有一部分被转卖或捐给了其他机构。大多数着名的收藏品令人遗憾地在20世纪末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摩根一生中的确赚了很多钱,但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多,对于金钱,他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家族的传统,金钱在需要用的时候就要用,不必把积累财富作为唯一的目的。而且他一生追求奢侈生活,他在世的时候就把大部分的钱都花掉了,仅用做慈善的花费就不可计数。他的前辈们就很善于利用金钱,而且在临近去世的时候,所有金钱也都处理得差不多了,一方面使后代拥有了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巧妙合理地避免大额的遗产税的产生。这是摩根家族最精明的地方。

    我们知道了,摩根的财产总计还不到1个亿,而到1913年,美国另一个大富豪、“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的资产价值已近十亿美元。据说,当洛克菲勒得知摩根的个人净资产时,竟遗憾地摇摇头说:“我甚至觉得他不算是富人。”

    1913年的春天,摩根永远地离去了。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备受争议,甚至遭到各种谩骂和诋毁,这一切都源于他在那些关键领域里进行的兼并重组,使那些关键部门都在他的垄断之下,他获取了巨额财富,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却下降了。特别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经济危机,人们更把危机归结为华尔街的贪婪,而摩根就被认为是华尔街的代表,是社会的寄生虫,只知道追求财富而不创造任何财富。这种观点直到今天还存在着,我们知道2008年的美国金融海啸,人们就把华尔街视为贪婪的产物,一时间,华尔街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摩根的时代,华尔街就已经遭到人们的痛恨,这不是摩根个人所能左右得了。在他刚入行的时候,他曾经做过一次黄金投机生意,为此他遭到了他的父亲老摩根的痛斥,从此,他再也没有做过黄金投机。事实上,那些专事黄金投机生意的人最后都栽倒了,他们为自己的丑陋行为付出了代价。

    尽管摩根本人没有参加这样的投机活动,但人们还是忍不住把怒气撒到摩根身上。比如,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就有不少人认为是摩根制造了那场大恐慌,目的是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获取竞争对手的财产,他被指责为阴谋家、撒谎者,人们对他的抨击一轮比一轮更加猛烈。实际上,摩根真的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为此,他还几次三番地被调查,出席听证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作为一个一流的金融家,他所遭到的攻击,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但是所有的一切他都扛过来了。他看上去性格开朗,喜欢热闹,喜欢旅行,喜欢一大帮人围在身边,可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他一辈子都在和抑郁症作斗争,即使在最热闹的人群里,他也总是一个人躲在一边玩他的单人纸牌游戏,也许正是借着纸牌游戏,他在排遣自己内心那股不可抑止的抑郁情绪。实际上,他一辈子也没有做到荣辱皆忘,波澜不惊,他总是受到各种情绪的困扰,他的健康状况也不能使他充分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实际上,他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当摩根去世以后,人们对他似乎宽容了,社会各界都在悼念他,一致称颂他“质朴、诚实和坚毅正直”的品格,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称赞他“诚恳而且真实”,更多的人则赞美他的智慧和勇气。

    他的生前和身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反差是如此巨大,而且充满矛盾。他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有时候,他自己也会深陷在自己制造的巨大矛盾中不能自拔。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应该怎样评价他呢?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零一种评价,但也许他给拿破仑的评价更适合他自己:“当这一切最终被完成的时候,也只有到那个时候,对拿破仑一生及其动机的公正的判断,才能真正做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