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史话-现代发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普洱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抓住国家桥头堡建设机遇,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1 思想变迁,催生观念嬗变

    一是始终突出解放思想这个先导。激励干部敢想敢闯敢干,坚决革除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豪感倍增,加快发展的信心十足,干事创业的激情高涨,呈现出人心思进、团结奋进、开拓前进的蓬勃局面。二是始终突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所为、有所不为,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思维定势,在产业培植、社会发展等工作中,紧密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三是始终突出资源大整合、改革大创新。率先在全省探索创造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矿业整合、水务改革、拉祜族苦聪人扶贫、“6·3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公路建设、城市建设、投融资等特色鲜明的普洱发展之路。四是始终突出大发展理念。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招商引进大企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不动摇,先后引进了天士力、康恩贝、星巴克、柏林、华夏、中坤、中国供销、汇源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普洱。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对外合作交流日益增强。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0.5亿美元增加到2.7亿美元,增长了5.3倍。

    2 破解发展瓶颈,奠定坚实根基

    始终突出夯实基础这个重点,千方百计增投资、上项目,一大批事关普洱发展转型升级的重点工程与项目先后建成或抓紧建设中,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磨思高速公路以及思澜、澜惠、宁景、永临、思江、澜西、小澜、澜阿、安普、旅游环线10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以哀牢山、无量山经济干线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县级公路、经济干线、农村公路逐步完善,公路通车里程从1.59万公里增加到1.92万公里。新平—临沧高速公路、玉溪—磨憨铁路(普洱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普洱绿三角机场建设如期开工。能源建设加快推进,糯扎渡水电站下闸蓄水,糯扎渡± 800千伏换流站、500千伏开关站开工建设进展顺利,石门坎、三江口水电站建成发电,普西桥、勐野江等电站建设步伐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重点水源工程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顺利实施,思茅菁门口、江城营盘山等水库竣工验收,景东青龙、镇沅新江等水库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全市村庄规划的实施和以昆曼大通道沿线为重点的新农村示范带建设,打造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3 曼妙环境,古韵合新声

    始终突出“天赐普洱、世界茶源”这个品牌,积极探索“盘活存量、集约利用、合理布局、向山延生、组团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品位、高品质、高品格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塑造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打造城市名片。普洱中心城区3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基本构成,东部教育区、南部旅游度假区、西部工业园区、北部行政文化区、中部商业区的功能格局基本形成,集聚功能、牵引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内、中、外旅游环线建成通车,北部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提升改造稳步推进,市文化中心、普洱学院、市职教中心、开元梅子湖温泉酒店、梅子湖栈道、观景台栈道、龙山栈道、湿地公园等建成使用。“森林普洱”建设成效明显,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湿地、路网等12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一个以生态生命景观系统支撑的妙曼城市呼之欲出,山花烂漫、野趣横生、树绿花红、光彩迷人的景象初显,普洱荣获“中国魅力城市”“最具中国创意名城”“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和“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城市”等称号,先后与北京市西城区、吉林省吉林市、法国利布尔纳市结为友好城市。城镇建设特色彰显,各县城建设掀起热潮,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彰显,惠民旅游小镇、哀牢小镇等特色城镇建设初显成效。

    4 以“特”制胜,建设富庶新茶城

    始终突出绿色发展这个理念,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加快骨干特色产业发展。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28%。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茶、林、电、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4亿元,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3%。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发展迅速,实现旅游总收入50.9亿元,增长72%,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景迈山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胜地”。高原骨干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完成136万亩生态茶园覆荫树种植,茶产业产值达47亿元,增长36.8%。咖啡产业呈现规模化、品质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建生态咖啡园20.8万亩,咖啡种植面积达65万亩,产量2.8万吨,居全国第一,被授予“中国咖啡之都”称号。烤烟产量达到127.9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15.2亿元。生物药业明显增快,蚕桑、橡胶、渔牧等产业健康发展。一、二、三产业比重由33.3:27.7:39调整为30.8:36.4:32.8,以绿色产业和精深加工为主导的特色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非公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0.7%。

    5 以民为本,提高民生福祉

    始终注重改善民生这个根本,突出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基础不断完善,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两基”工作通过国检,教育在普洱建设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日益显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疾病防治能力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6%。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普洱茶功效取得重大突破,《普洱茶典》被列为全国科普读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4%。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普洱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节庆活动蓬勃开展,培养了一批文化人才,创造了一批文化精品,成功推出了《虎妈》《阿佤山》等反映普洱题材的影视作品破茧成蝶。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全面开展,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扶贫开发扎实推进,解决了4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探索出了新的扶贫开发模式。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评选命名表彰了首届感动普洱十大人物、普洱市道德模范和普洱美德少年。

    6 社会和谐稳定,彰显普洱魅力人文

    始终突出稳定这个大局,以解决源头性、根本性突出问题为重点,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明显,以“为民服务五项制度”为核心的孟连经验和普洱“三五”群众工作法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全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普洱召开,孟连经验在全国推广。市、县、乡、村四级群众工作网络更加完善。平安创建扎实有效,促进和谐平安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更大成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果,人民群众满意度、安全感明显提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卓有成效,成功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纠纷,妥善处置了孟连“7·19事件”、原思茅交运集团部分职工聚集上访和江城橡胶利益矛盾纠纷。全市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逐年下降。依法治市工作稳步推进。“五五”普法全面完成,“六五”普法顺利展开。“平安普洱”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投入运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和禁毒工作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认真落实,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和谐。

    7 经济发展,普洱充满勃勃生机

    采取有力措施,开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366.9亿元,增长15.6%,增幅居全省第5位;完成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增长38.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9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产预算支出170.1亿元,分别增长21.9%和16.7%,收支绝对额均居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省第3位;外贸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增长29.1%,增幅居全省第7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2.9亿元,贷款余额326.4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8.4%,增幅分居全省第9位和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7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增长15.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5.7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一项项纪录连续刷新,一次次创举精彩纷呈,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开创了普洱特色之路,打造了普洱品牌,成就了普洱巨变,谱写了普洱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