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史话-普洱景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人文景观

    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1951年元旦前夕,中共普洱地委在普洱(现宁洱)召开全区26个民族参加的普洱区(辖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沧源佤族自治县)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为表达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共同愿望,党政军领导人与各族代表按佤族习俗举行剽牛仪式,同喝咒水,立下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碑上刻有誓词和48位代表用各族文字写下的签名。此碑现立于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园内。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茅区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距普洱城区29公里,是“中国茶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景区内有普洱茶博物馆、村村寨寨、嘉烩坊、普洱茶制作坊、茶祖殿、品鉴园、采茶区、问茶楼、闲怡居9个景点,系统介绍了普洱茶的起源演化、种植生产、民族源流、加工包装、历史文化、收藏营销、烹制品鉴。游客可在景区里充分体验观茶、采茶、制茶、品茶、斗茶、饮茶、鉴茶、敬茶、拜茶、购茶等众多乐趣。整个景观山峦起伏,青山相连,绿色袭眼,茶树满地,香飘满园,集中体现了景区的6大特点,即最大规模的普洱茶主题公园、普洱茶资源种类最齐全、普洱茶标本最丰富、普洱茶联匾诗画最集中、茶艺茶俗茶道最精湛、普洱茶文化底蕴最深厚。这是集采风写生、体验分享、考察研究、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等多功能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墨江县北回归线标志园

    北回归线标志园位于墨江县城,因北回归线从县城穿过而得名。北回归线标志园是一个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人文景观,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整个景区由回归之门、太阳之路、夸父追日、石环、超越、日月交辉、窥阳孔及北回归线穿过的18个国家吉祥物标识馆、双子星广场、天文馆、石阵广场、哈尼取火台等12个景点组成,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北回归线纪念性景观,也是云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它用直观的天文地理知识和美丽的哈尼神话传说,诠释了人类对自然、生命、太阳的理解,也表现了人类对宇宙、天体、地理的探索。每年的夏至(6月21日或22日)正午,可以看到一年一次的“立竿不见影”的自然现象。

    思茅区洗马河、梅子湖公园

    洗马河、梅子湖公园位于思茅城郊,是思茅区最早建立的两个公园,也是思茅人心中永远的一首诗。相传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南征,深入不毛之地,屯兵平坝之边的河畔,士兵纷纷用清澈的泉水洗刷战马。当洗刷诸葛亮的坐骑时,瘴气袭来,蚊虫叮咬,白马染病而终。诸葛亮心中牵挂它,故将该河命名为洗马河,该平坝也因思念隆中茅庐而被称为思茅。

    梅子湖是因拦截梅子河,筑坝蓄水而成的人工湖。虽然园中没有思茅人喜爱、回味的梅子,但是清亮的湖水、湖边的野鸭、茂密的思茅松、林中的亚洲象、傍晚的鹭鸶、清晨的群鸟等,则成为思茅的靓丽风景。

    西盟县佤族文化旅游区

    西盟是我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西盟佤山是世界佤族文化保护区,位于普洱市西南部,距离普洱城区200多公里。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神秘的勐梭龙潭、永克落园、司岗里部落、龙摩爷圣地、木依吉神谷、佛殿山三佛祖遗址等人文痕迹。制陶、乐器、绘画、织染、歌舞、祭祀等活动是当今人们认识人类社会童年的依据。所以,阿佤人也被称为“东方印第安人”,整个佤山保护区则被誉为“阿佤文化的好莱坞、人类发展的活化石、历史文明的博物馆”。随着《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歌声,佤山各族儿女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世人也开始认识到了西盟生态和谐的自然风光、原始公平的价值理念、古朴豪爽的地方性格。

    澜沧县拉祜风情园

    澜沧拉祜风情园位于县城北郊一公里处,占地面积300余亩,水面近100亩,园内植被茂密,湖水清澈,风光秀丽,园内有独特的民族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展演。拉祜风情园以展示拉祜族历史、拉祜族文学艺术和拉祜族传统为主,主要有拉祜族历史文化风俗博物馆、葫芦塔、拉祜族少年群雕、拉祜广场、村寨、天然温泉游泳馆、园林式中央花园、风情园林等景点。其中,矗立在拉祜风情园中心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解放澜沧和保卫边疆牺牲的英烈们而修建的,是澜沧县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中的水库大操场是原驻澜沧部队的练兵场,也曾是1988年“11·6大地震”中直升机的停机坪,现在则是节日集会游玩的好地方。每年春节、中秋节、国庆节,都有几万人在这里聚集,欢度节日,平时则是城区居民打陀螺、放风筝、散步的理想之地。

    景东县卫城遗址

    景东卫城遗址位于景东第一中学,是云南省仅存的四座明代卫城遗址之一,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东卫城原有东南西北四门,城墙依山而建,周长5公里,墙高6米,宽3米。经过多次战乱后,目前保存完好的仅有南门门堡及南部城墙,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据载,卫城修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是景东傣族土司俄陶的住宅。后麓川土司叛乱,发兵景东,俄陶土司战败,逃往大理,奏请朝廷出兵。明朝政府派出精兵,收复景东,俄陶让出住宅,明军屯兵于此,故得名卫城。

    墨江县碧溪古镇

    碧溪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东可进玉溪、昆明,北可走楚雄、大理、丽江,南可下普洱、思茅。碧溪原名碧朔,是明朝恭顺州州政府所在地,也是普洱市保存较完整的古镇之一。古镇有南北纵横、东西贯通的两条青石板街道,将古镇分为四个城区,四周曾筑有城墙,建有东、西、南、北四门,呈十字形结构。镇内民居以四合院为主,有“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以及“一颗印”等类型。所有民居大门统一朝街,门窗梁柱雕花镂空,造型庄重优美,防水、防旱、防盗见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黄益秋三进院、黄正本宅、张鹏光宅、黄正元宅等,这些宅院的木构件长期与空气、自然光接触,表面沧桑、古朴,极具艺术和历史韵味。碧溪古镇人杰地灵,曾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其中就有“庾氏三雄”,即有“光复英雄、护国将军”之称的庾恩旸,曾任昆明市市长、创办“重九”香烟的庾恩锡,曾任云南省参议员的庾恩荣。2005年,碧溪古镇被列为云南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

    孟连县娜允古镇

    娜允古镇位于孟连县城西北部,东临南垒河,背靠金山,坐北朝南,是元、明、清、民国四个时期孟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也是孟连傣族统治集团的所在地。娜允,傣语为“内城”之意。从1289年傣王罕罢法在孟连建娜允傣城到1949年最后一任土司刀派洪交出官印,共历28任土司,历时660年。娜允古镇从建城开始,整个布局就以宣抚司署为中心,周围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上、中、下三城及芒方岗和芒方冒两寨。上城是土司和家奴的居住区,中城是宣抚司署官员的居住地,下城是宣抚司署议事庭长和头人的住所,芒方岗和芒方冒是为土司及警卫直接提供打猎、养马、豢象等服务的村寨。2001年,娜允古镇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被列为云南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镇之一,同年被评为十大魅力名镇之一,2008年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宁洱县磨黑古镇

    磨黑古镇距离宁洱县城约30公里,是茶马古道通往省城的重要驿站之一。磨黑为傣语,“磨”为井,“黑”为盐,磨黑意为“盐井”之意,曾是云南省的第二大盐矿。磨黑盐矿丰富,民国时期以盐巴交易为主,成为滇南的商业中心;磨黑革命历史悠久,20世纪40年代云集了众多的共产党人,传颂马克思主义,是普洱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小延安”之称;磨黑人才辈出,远有磨黑人的小九妹——金花杨丽坤,近有全国劳模张培英。磨黑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磨黑中学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跑马转角楼和新政街15号、312号是当地著名的典型民居,水晶宫、杨丽坤故居是来访客人的必到之地。

    景东县响水古村

    响水古村位于景东县文井镇,距离县城13公里,占地面积约为一平方公里,保存有清朝末期所建的景东民居,以梁家大院为代表,既有典型的本土银生民居风貌,又有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建筑风格。由于受破坏程度相对较小,响水古村的道路至今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原貌,且存在一定数量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古民居,传统街巷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目前普洱市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

    镇沅县河西村

    河西村位于镇沅县古城乡,距离县城57公里。这里夏季气温高,是镇沅“三大火炉”之一。河西村的居民多为哈尼族卡多支系,文化颇有特色,喜爱荡秋千、打陀螺、射弩、踩高跷等体育活动。民间舞蹈有扭鼓舞、大鼓舞、阿迷车、色尼尼、三跺脚、蹬歌、羊厮打、苍蝇搓脚、小白鱼翻身等。传统建筑是蘑菇房,现已被汉式建筑所取代。河西村的重要节日有十月年节、火把节、祭竜节等。十月年节是纪念天王伟执的生日,确切时间是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火把节的确切时间不一,一般定在农历六月的某一天,当卜卦为村寨的吉祥日之时,就是火把节之日。祭竜节又称为祭寨神林、寨神树,是河西哈尼人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时间一般定在十月年节后的本村寨第一个最吉祥的日子。

    澜沧县芒景村

    芒景村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西邻西双版纳州,东邻缅甸,距县城60公里。芒景居民以布朗族为主,村寨依山而建,民房为传统干栏式吊脚楼,布局错落有致,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至今芒景村还保留着完整的传统山寨、民风民俗、生活方式以及布朗族先民的遗址,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布朗族山寨。芒景村群山环抱,山峦叠翠,山川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间云雾缭绕,山下云海茫茫,空气里富含负氧离子,非常适宜种植茶树。目前,芒景村仍保留着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古茶园,面积多达1.6万亩。此外,还保留着100多平方公里的亚热带森林。因此,芒景村历来是普洱市以普洱古茶、民族山寨、天然氧吧为特征的旅游观光、科学研究、采风写真、休闲度假、分享体验的重要区域,是普洱市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澜沧县老达保村

    老达保村位于澜沧县酒井乡,距县城6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这里是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的传承地之一,也是拉祜族原生态、无伴奏多声部合唱的乡村音乐歌舞之乡。老达保村的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可参加歌舞表演的人员多达200人,且人人都会弹吉他;男人会吹芦笙,跳芦笙舞,妇女擅长摆舞,演唱歌曲。以《快乐拉祜》《打猎歌》为代表的多声部合唱,表现力极为丰富,被誉为东方乡村音乐。2005年,老达保村组建了雅厄艺术团,将100多名可以参加演出的骨干人员吸纳为演职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演出,宣传拉祜文化,堪称本土最红的音乐组合。2006年,老达保村寨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两名村民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现老达保村已被批准为云南省特色旅游村。

    宁洱县那柯里村

    那柯里村位于宁洱县同心乡,距县城16公里,距普洱市城区24公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云南省第二首《小河淌水》——《马帮情歌》”的诞生地。“那柯里”为傣语,“那”即“田”,“柯”即“桥”,“里”即“好”,“那柯里”就是“桥旁边的好田好地”之意。相传那柯里原称马哭里,每次马帮经过,必须涉水趟过村中的小河,马驮重负,头马行走到此,面对清亮的河水,都会留下伤心的泪水,故得名。马锅头视马如命,见此情形,多次上书官府,官府终于遂了马帮心愿,修筑了风雨桥,马哭里也就此更名为“那柯里”。至今那柯里还保留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马店客栈、风雨桥、马灯、马槽等历史遗物,同时修建了河道自然景观、古道陈列馆、水车拉风箱、千锤打马掌、驿站广场、洗马台、碾碓房、马掌提情岛、古道流溪、马跳石、竹桥、寨门和石心树、连心桥等17个景点和基础设施。2005年,那柯里被宁洱县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城县整董村

    整董村位于江城县整董镇,距县城59公里,与西双版纳的景洪市和勐腊县连在一起,是西双版纳(十二块坝子)之一,傣语意为“发现了一个平整的地方”。整董村寨隐于苍翠幽静的竹林丛中,傣族群众几乎全都居住在傣族特有的传统民居里,最为集中的村寨是连在一起的漫贺井、漫贺、漫乱宰,虽然是三个寨子,却户户相连,家家相通。所以,2013年,整董傣族传统民居建筑群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850年的贺井塔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在傣族的佛塔中尚未发现与此相同类型的,当属珍贵文物。中整一碗神水、大河边傣族民俗村、大河边瀑布、温泉、漫贺井三寨民俗村、巨榕成林等景观,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西盟县博航村

    博航村位于勐梭镇,距西盟新县城约10公里,是连接临沧和西双版纳的纽带。博航村是佤族文化浓郁的原始自然村落,居民均为佤族,民风纯朴,民间传统习俗保存较为完整,村民们多能即席而歌,即兴起舞。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有佤族民居、木鼓房、剽牛桩、鬼林等,自然景观有岩峰叠翠、云霞雾霭、日出夕照、佤山梯田、佤山云海等。

    墨江县新抚岩画

    新抚岩画由鸡卦石、朝山庙和彭炳文仓房的岩画组成,自北向南,呈一线式分布,散布于海拔1400~1900米之间的崖壁上。鸡卦石岩画位于新塘村大梁子小组的红石岩山梁上部,面积4平方米,用白色矿物颜料绘成,画面可以看到35个人物、2只动物。朝山庙岩画位于平掌村四甲河小组草山岩子下方,面积约20平方米,用红色矿物颜料绘成,可以辨认的图案有人物13个、动物2只。彭炳文仓房岩画位于平掌村冬瓜树小组机树岩子中上部,面积约为16平方米,用红色的矿物颜料绘成,图案有人物30个、动物2只。新抚岩画与广西左江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同属一个时期,填补了普洱市岩画的空白,并以稚拙、质朴、简约的艺术特色,赢得了一定的历史和艺术地位。

    莱阳河森林公园

    莱阳河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思茅城区东南部,地处热带与亚热带结合部,距普洱市城区37公里,因莱阳河贯穿东西而得名。这里是北回归线上中国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园内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动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园区内乔木达80多种,动物200余种,其中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树蕨等,以及热带植物海芋、野芭蕉、冬叶及附生植物麒麟叶、鸟巢蕨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野牛、蜂猴、灰叶猴、金猫等。目前,公园已经开发出茶马古道遗迹、兰花谷、黄竹林箐、玉生田、莱阳河科考中心观景台等景点,建起了龙潭度假村、天壁度假村和树上人家度假村,其中斑鸠坡茶马古道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1992年莱阳河被国家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又经批准在公园内建立思茅国际狩猎场。

    2 自然景观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哀牢山脉中北段,海拔在2080 ~3165.9米之间,总面积5.036万公顷,隶属于云南省景东县、镇沅县、新平县、楚雄市、双柏县5县市管辖。哀牢山保存了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结构最为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孕育繁衍了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目前发现的高等植物种类约15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水青树、野荔枝等14种;高等动物种类有4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长臂猿、短尾猴、绿孔雀等20多种。哀牢山不仅是地质地貌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也是云南省东、西部的气候分界线。位于景东县城60公里,海拔2506米的杜鹃湖,是罕见的高海拔人工湖泊,因四周生长着红黄白各色杜鹃花而得名。杜鹃湖水澄碧如玉,湖边树木枝丛垂吊水中,微风吹过婆娑起舞,婀娜多姿,俨然一幅山水鸟兽图。1986年,哀牢山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积大不可丈量之意”而得名。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938公顷,主要保护南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物,隶属于云南省景东县、南涧县两县管辖。目前保护区已知高等植物有257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豆杉、长蕊木兰、水青树、景东翅子树、云南榧木等;已知陆栖脊椎动物有46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冠长臂猿、熊猴、灰叶猴、虎、云豹、绿孔雀等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等42种。虽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不足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但保留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因而可以说,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是一座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是“动植物王国的缩影”。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辖区基本涵盖了整座无量山的核心资源,区域内的高山、瀑布、溪流、峡谷、动植物、溶洞、古茶树、自然村落、民风民俗等旅游资源组合极好,《天龙八部》中的无量山奇山美景又提升了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因此,建设无量剑湖、大寨子黑冠长臂猿观测站、公平观景点、漫湾昔掌瀑布、乌龟坝瀑布群等景点是开发自然保护区的重点。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位于景谷县城西南,是全国唯一的思茅松原始林自然保护区,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653公顷。保护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茫茫林海郁郁葱葱,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区内思茅松生长迅速,林木高大通直,林下杂草、灌木发达,林中鸟语花香。森林中栖息着蜂猴、长尾花叶猴、水鹿、豹子、绿孔雀、金丝猴、白鹇、蟒蛇、麂子等数百种野生动物,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绿孔雀等数10种。山顶有可观威远江自然保护区全貌的瞭望台;位于益智乡昔俄社的大尖山顶,存有124公顷的柬埔寨龙血树,这是全世界发现的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龙血树野生群落。

    孟连竜山自然保护区

    竜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孟连县城郊,面积为54公顷。1972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首次在竜山发现了小花龙血树的原始群落分布,1986年被公布为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小花龙血树。保护区内共有小花龙血树2833株,有近150亩的小花龙血树纯林,树高一般在15米左右,最高达25米,直径一般为40~80厘米,最大的达108厘米。小花龙血树可制作血竭,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分布极窄,濒于灭绝,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目前竜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小花龙血树分布最多、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小花龙血树纯林,被称为“全国之冠、孟连一绝”。

    墨江西歧桫椤自然保护区

    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泗南江乡,距离墨江县城110公里,面积达6222公顷。桫椤又称“树蕨”,起源距今3.6亿年,是唯一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观赏、药用价值。桫椤曾经在地球上分布很广,茎叶中含有大量淀粉,适合恐龙享用,因而有“恐龙食物”的称誉。后来地球气候逐渐干燥和寒冷,桫椤濒临灭绝,仅幸存于尚具有古代气候特征的少数热带、亚热带地区,现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墨江桫椤集中成片生长,仅在西歧村就存活有6万余株桫椤,共1万多亩。据统计,墨江桫椤树干有的高达10多米、叶片有2米多长,胸径在10厘米以上的桫椤就有10万余株,最粗的胸径达30多厘米,是难得的天然优良中华桫椤野生种质“基因库”。2001年,云南省在此设立了省级桫椤自然保护区。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1996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澜沧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及野牛、野象等,隶属思茅区、澜沧县管辖,面积达32.5万亩。据调查,糯扎渡具有从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征,河谷稀疏灌木草丛和暖热性稀疏灌木草丛是该保护区特有的植被类型,保护区内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具有明显的植被倒置现象。这里有极为罕见的物种,如大花香荚兰、蔓生山珊瑚、滇韭等,数量稀少,甚至仅能看见个别植株。近来,保护区内相继发现了云南植被新的纪录类型——榆绿木林以及云南热区河谷植被新的纪录类型——江边刺葵群落。

    镇沅千家寨风景名胜区

    千家寨风景区位于镇沅县东北。据记载,哀牢山彝族农民领袖李文学联合各族农民5000余人,聚集天生营,誓师起义,并安营扎寨,反抗清廷,因而得名“千家寨”。镇沅千家寨风景名胜区的海拔在2000~3137米之间,总面积44平方公里。景区由千家寨、弯河、者东三个片区和恩乐—水塘游览线等49个景点组成,核心景点有野生茶王树、千家寨古战场遗址、千家寨大小吊水瀑布、飞来寺等。据专家考证,野生茶王树高18.5米,树龄有2700多年,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最大、最老的野生茶树。至于飞来寺,则相传建寺时,因山高路陡,房屋的木梁一直无法运上山,然而却在一夜之间木梁已飞到建庙处,故得名。该寺建成于明朝,因其历史悠久,善男信女仍然络绎不绝。千家寨群山起伏,林海茫茫,古树参天,沿途的风景是千家寨的魅力所在,大小吊水两个瀑布挂在山口,嘟噜河一直陪伴着进入密林深处,水流裹夹着水雾,顺着山势,层层跌落。山中奇峰怪石矗立,林间古树野藤蔽日,路上枯叶野花散落,朽木长满绿色地衣。其山雄、其水美、其林幽、其物奇,1996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孟连腊福大黑山风景名胜区

    腊福大黑山位于勐马乡中缅边界,距孟连县城41公里处,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景区以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景观为主体,以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及边贸口岸风貌为衬托,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生物多样性特点突出;景区内植被丰富、种类繁多、野生动物丰富;山林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按国内旅游度假气候指标评价,大黑山有最佳疗养日176天,春秋日341天,优于昆明、大理、庐山等地。整个景区由北向南,由低至高分布了腊福水库、拉祜山寨、活化石桫椤林、杨梅园、杜鹃园、竹类园、千亩木多依园等30个景点,是游玩观光、休闲度假、探险狩猎的好地方。1993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宁洱风景名胜区

    宁洱风景名胜区位于宁洱县境内,核心面积64平方公里。宁洱原名普洱,1383年定名,哈尼语为“水边的寨子”之意。1729年,清朝在此设普洱府;1735年,置宁洱县,意为“安宁的普洱”。宁洱风景名胜区由天壁山、松山、白草地三个片区和小黑江游览线等20个景点组成。著名景点有挺拔秀丽的天壁山、神奇迷离的太乙溶洞群、茫茫苍苍的松山林海、德安原始森林群落、白草地原始茶树林、古茶盐驿道遗址和哈尼、彝、拉祜等民族文化风情,以及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文化节。如今宁洱风景名胜区是滇南风景旅游圈的精品景区之一,是旅游观光和研究茶文化、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区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