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的武器前沿-未来的战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坦克大会战、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较量,在现代战争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

    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詹姆斯·邓尼根在评价武器的战斗机价值时,设单个步兵为1,机枪为3,反坦克导弹为300,自行榴弹炮为900,而坦克则高达1,200,雄踞地面武器之首,一枚反坦克导弹可能击毁一辆坦克,但它的综合战斗价值远远不及坦克。一门自行榴弹炮的火力可能比坦克大,但它的机动性和防护力仍然比不上坦克,其综合战斗价值自然略逊一筹。

    正是由于坦克将火力、机动力、装甲防护力集于一身,才使得坦克战场上称王称霸。因此,坦克的未来就是围绕如何提高这三大能力而展开的。

    研制中的坦克火炮口径已经越来越大,目前俄罗斯的新式坦克FST的火炮口径已经达到135毫米。美、英、法、德四国开始联合研制140毫米坦克炮,德国也进行了150毫米口径炮的研究工作。主炮口径增大的必然结果,将是自动装弹机的广泛运用,那时坦克乘员只有2~3人,整个坦克高度降低。

    在坦克上增加导弹也是一种办法,有些坦克,如俄罗斯的T-80U坦克火炮既能射炮弹,又能射导弹,它提高了火炮的射击距离和命中精度。既能打得远,又能打得准。这种“弹”、“炮”结合的方法使坦克炮成了“多面手”。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加速弹丸飞行的现代发射装置。这种炮弹没有弹壳,只有弹头,威力很大,一枚重50克的弹头就能穿透二十多毫米厚的装甲,如果将坦克火炮换成电磁炮,坦克的威力就可想而知了。虽然电磁炮目前还正处在研制阶段,但可以预言,它们会在不远的将来用于实战。

    激光炮也是坦克上有可能应用的一种,目前先进坦克上装有激光致盲武器,它利用激光使飞机、坦克上的驾驶员看不见而丧失战斗力,这种办法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采用新技术不断改善炮弹的性能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炮弹的速度。速度快了,弹丸的威力自然就会增强。

    火控系统是坦克炮的神经中枢,坦克威力再大,如果中枢神经控制不灵也是枉然。因此,火控系统性能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

    今后的主战坦克火控系统不但能够自动捕捉目标,还能自动与多个目标交战,它会首先确定对自身威胁最大的目标,然后告诉坦克火炮首先打哪一个,这些都是计算机的功劳。

    火控系统的完善使坦克乘员不再东张西望,紧张地搜索目标,确定距离,然后开炮。而是只要在坦克内看看荧光屏,按动电钮,就能完成从搜索目标到开炮的全过程。有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灵敏的火控系统,坦克炮弹会更快、更准地击毁目标。

    强健坦克的“心脏”——发动机,是提高坦克机动性能的关键,最新的坦克发动机功率已达到1500千瓦。

    动力传动装置和行动装置将会不断改进,坦克的越野性能、加速性能、转向灵活性能等,无异为坦克战场上纵横驰骋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坦克上开发运用电传运装置也是未来坦克发展的方,正像汽车和电车一样,那时的坦克发动机不再是直接输出动力而是发电,通过电动机再给坦克提供动力,这样做本身就可减少坦克的重量,提高机动性能,而且又为坦克安装电磁炮、电热炮、激光炮创造了条件。

    隐形坦克并不是看不见的坦克,它主要是对付雷达、红外线、热成像等现代侦察技术的。美国有F-117隐形飞机,英国有23型隐形护卫舰,德国有2000型隐形导弹艇,不久的将来,隐形坦克也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战场上发现隐形坦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坦克上涂上特殊的材料,不但可以使它根据周围的环境变化,像“变色龙”一样及时变化色彩,还能使雷达侦察不到它的存在。当坦克以闪电行动攻击敌人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惊呼,坦克仍然是攻势凌厉的地面兵器之王。

    主动装甲

    目前的主战坦克大多披挂有反应装甲,这种装甲成方盒状,当弹丸打在装甲上,它会爆炸。靠爆炸力推开的钢板来干扰、分散破甲弹,起到防护主装甲板的作用。这种反应式装甲已不是只挨打了,它还能还手,但它仍不算是主动装甲。

    真正的主动装甲,各国正在研究中。过去坦克的装甲,不管什么型式,都只是被动地挨炮弹打的。能不能争取主动呢?即在炮弹未打到装甲之前,就让它自我爆炸呢?有人就想出了制造电磁效应装甲。这种防护装甲的内侧安装有电子或电磁遥感起爆器,依靠它的作用,便可在装甲板的安全防护距离外,自动破坏或引炸飞来的火箭和炮弹。按此原理,也可以用来对付地面各种反坦克地雷。从而保证装甲不被击破。有的人还设想出一种“空心装药式爆炸装甲”这种装甲里设置了许多小型空心装药元件,在打来的导弹或炮弹碰到炮塔上的金属触件的瞬间,自动接通空心装药的起爆电路,炸药立即爆炸,生成强大的射流,这种射流在装甲周围形成了一道屏障,破坏了飞来的导弹或炮弹,使任何武器难以损坏装甲。

    铰接式坦克

    由两个独立部分铰接而成,乘员都位于前舱内,火炮位于前舱上方,可全方位旋转。发动机和炮弹位于舱内。由于乘员和炮弹隔离,乘员生存性高。该车机动性好,但结构复杂、成本高。瑞典的UDES-20反坦克战车就是采用这种方案,该车车长,座舱可以开起,以便观察。

    顶置火炮式坦克

    瑞典UDES-19就是这种坦克,火炮顶置在能旋转的炮架上,炮弹位于后部独立的弹舱中,通过输弹机构将炮弹逐发从车体后部旋转到与炮闩对正位置装弹。该型坦克乘员在车体中的位置可以固定,也可以采取部分乘员随暗炮塔旋转的方法。还可将火炮顶置在不仅可以旋转,而且可升降的炮架上。装弹时火炮需要降下并回到原始位置,由自动装弹机装弹后,再升起并旋转到发射方向。

    一些国家竞相在主战坦克底盘上发展顶置火炮式坦克,美国的一种坦克试验台架样车,是在M1主战坦克的底盘上安装顶置炮,其炮尾有小型无人炮塔保护,炮尾在炮塔内俯仰。

    德国、英国等国家在发展下一代主战坦克的方案中考虑用顶置火炮式坦克。美国还在轻型坦克底盘上研制了装甲火炮系统,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顶置火炮式坦克。这种坦克,乘员3人,战斗全重约19吨,单位功率26马力/吨。装有可旋转360度的105毫米火炮,采用自动装弹机构,射速10发/分钟。火炮下面的吊篮位于车体内,车长和炮长在吊篮中,可随火炮旋转,车长位于炮长右侧。该车顶部可安装履盖车体的伞状装甲,上面还可装反应式装甲,以加强顶部防护。为了防地雷,驾驶室和战斗室底部均为双层装甲。该车的战场生存概率与M1主战坦克基本相当。

    取消传统炮塔的坦克,尤其是顶置火炮式坦克,具有一些独到的优点:由于火炮顶置并将乘员安置在车体内,可采用乘员、弹药隔舱化结构,使乘员更加安全。

    外置火炮与裂缝炮塔

    俄罗斯在1992年8月第二届“沙漠安全”国际武器装备展览会上,展出了一种闻所未闻的“PT-5”高级坦克。

    P-5高级坦克是俄罗斯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式坦克。所谓高级坦克,系统一种体现一定时期最高技术成就,独具创造性的高技术坦克。PT-5坦克的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外置火炮与裂缝炮塔坦克。

    未来的坦克会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大家也许会不出它们。除了以上介绍的新坦克外,还有美国的“BLACK-3”坦克等。它们代表着坦克今后的发展方向。

    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精确制导武器、武装直升机的出现,对坦克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抵御这种威胁,坦克就必须以家族成员的集体力量战胜对手。

    “长颈鹿”战车

    近年来,军事专家们设计了一种既反坦克又可反直升机的“长颈鹿”式两用战车,它的“脖子”伸直时,高度可达15米,“鹿”头上装有先进的武器系统和观瞄装置,它能一次发射4枚导弹,威力很大。

    “鹿”身上披挂着特殊材料制成的装甲,还涂有像鹿皮一样花斑的迷彩,具有较好的防护性能和伪装效果。

    长颈鹿个子高,而且是优秀的长跑选手,它奔跑的速度达50千米/小时,而“长颈鹿”战车的行驶速度使长颈鹿也望尘莫及。

    “长颈鹿”式战车,凭借“脖子”长的优势,选择山岳从林地隐蔽发射阵地,专门对付对己方坦克或直升机,是主战坦克的好帮手,它昂起“头”来发射,可摧毁现代化的武装直升机。“鹿”头上装有四枚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它低头发射时,可击穿任何坦克装甲。

    装甲弹药补给车

    现代武器系统要在战斗中最大限度地发扬火力,必然要有足够的弹药和军需携带量。

    当前,主战坦克的弹药补充是通过炮塔完成的,装载速度较慢,步兵战车的弹药储存和补给方法也需要改进,以适应战斗行动的需要。为解决战斗车辆快速补给弹药问题,各发达国家都在研究战时快速补给弹药的方法。装甲兵部队的弹药补给通常在野外通过乘员舱进行,武器和乘员都暴露在外面,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和乘员特别容易遭到各种兵器的射击和核、生、化武器的袭击。

    一个未来发展装甲弹药补给车的计划,将解决未来装甲兵部队的弹药补给问题。该发展计划是把炮弹快速从弹药补给车上装载到坦克上,而乘员不需下车,既方便快捷,又很安全。

    相信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坦克这一陆战之王,必将在未来战争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给坦克插上翅膀

    为坦克插上翅膀,使其如虎添翼,向来为人们所憧憬。空地坦克就是西方近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种薪概念认为,把直升机的运输性能与地面战斗车辆的战斗性能合二为一,也就是说,把直升机的战役机动性与坦克的战术机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是坦克装甲战斗车辆的发展方向;

    按照这种设想制成的空地坦克,既能像直升机那样:陕速远距离机动,少受甚至不受复杂地形的限制,又能像坦克那样固守阵地,抗击敌装甲部队的进攻。这样,空地坦克将把直升机和坦克的长处兼收并蓄,同时摒除了两者的短处。

    在20世纪60年代,反坦克导弹对坦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又一次激起了对坦克进行重新设计的热潮。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的联邦德国提出了超高机动性思想,要求按此思想制成的超高机动性能的履带式坦克的最高越野时速高达60~90千米。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坦克的越野机动性和灵活性,使之能采取规避动作,对付当时飞行速度还比较低的反坦克导弹。联邦德国陆军中负责部队作战编制;武器装备及后勤保障等研究工作的部门,根据超高机动性思想,联想到直升机,提出了“飞行坦克”的概念。飞行坦克就是一种具有直升机战役机动性的战斗车辆。后来,由于复合装甲问世,坦克对破甲弹的防护力有了显著增强,又一次证明了坦克仍有很强的生命力。此后,超高机动性思想以及超高机动性履带式坦克的实验流产,“飞行坦克”的概念也随之销声匿迹。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陆军准将理查德·辛普金在飞行坦克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主战飞车”的概念。辛普金认为,“主战飞车”是一种全性能直升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全是可行的。因为直升机的起飞重量和载荷已分别达到10吨和2吨,符合主战飞车的要求。当时美国正在实施的两项研究计划。也有利于主战飞车的发展。一项计划是利用共轴反转双旋翼系统,以减小旋翼直径并取消尾翼。另一项计划是利用小型单一操机杆代替用来实施航向控制和其他诸多操纵装置。

    辛普金接着又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对主战飞车详加论述,例如主战飞车在暗夜与大雾条件下的机动问题、油耗问题、成本问题、战场生存力问题,武器选配问题以及部队编配问题等等。并逐项与主战坦克(如美国的M-1坦克等)作了分析对比。

    1983年2月,原北约中欧盟军司令、联邦德国陆军上将冯森格尔在一次讲演中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凭借现代技术生产出具有下列性能的主战飞车:最大航速300千米/小时左右;巡航距离600千米左右;武器系统载荷2吨左右;具有持续悬停能力。

    1992年2月,美国陆军退役上校弗兰茨,根据现代战。争战场流动性大。对机动性要求高等特点,并根据美国陆军对21世纪战场特点的预测及对装备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空地坦克的新概念。弗兰茨认为,陆军将凭借现代技术,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像海军和空军那样,成为技术密集型的军种。纵观战争史可见,机动性是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按代步工具来分,机动性有五级,即步行、骑马、乘车(轮式或履带式)、直升机、飞机。自60年代以来,各主要工业国家的陆军已陆续实现了机械化,故在机动性上并无太大的差别。目前,坦克装甲战斗车辆的越野机动性已到极限,受地形的限制颇大。

    有鉴于此,下一步应当是把直升机和坦克两者性能合二为一,把直升机的战役机动性与坦克的战术机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研制一种既能像直升机那样实施战役机动,又能像坦克那样固守阵地的“空地坦克”。现在,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如复合材料装甲,减少排烟的措施,传感器干扰设备,以及既能使未来战斗车辆减重又能使生存力增强的新技术等,都可为未来的空地坦克所用。

    这种空地坦克;全重10吨左右,可以全天候实施战略、战役和战术机动,复杂地形、恶劣天候等都不致于降低其作战效能。这种空地坦克将装有“凯芙拉”夹层装甲,可防子弹和炮弹破片。燃油效率高,时速可达500千米,行程(航程)1阗0千米。生产成本和使用费用相对较低。装有变革性的旋翼推进系统,不用旋翼也能在地面上运动。

    这种空地坦克综合了坦克、步兵战车和攻击直升机的特点,故可称之为主战型空地坦克。同时,通过采用可快速装拆的不同功能舱,空地战车可派生出一族车型,用于遂行不同的战斗任务。功能舱大致有以下几种:反装甲/防空武器系统舱;重型武器舱,使用火箭增程动能弹和燃料空气弹;载运人员和卫生救护舱;先进雷达和电子设备舱;工程设障舱;燃油、水、食品和弹药补给舱等。

    功能舱有装甲防护,若需要的话,还可增装复合材料装甲以增强防护力。一般来说,空地坦克本身的防护力强于功能舱的防护力。功能舱的更换可在数秒钟内完成。在实施战略机动时,功能舱可用运输机运输,而空地坦克可带一个燃油补给舱或在海上加油,直接飞往战区。用过的功能舱,如燃油或水补给舱,去掉自封装置后,即可作为掩蔽所或用来贮放物品。在地面上机动时,备用功能舱可由通用地面车辆运送。

    弗兰茨认为,装备空地坦克的部队将具有空前的机动能力,能够快速分散,快速集中,适时适地地达成突然性,取得绝对的兵力优势。

    未来的坦克是“纸老虎”吗?

    既然坦克炮不能无限加粗,除了改变火炮机理开发电炮之外,人们还想到通过提高坦克炮弹的威力,来提高坦克的火力。那么如何提高炮弹的威力呢?人们从导弹身上找到了思路,既然传统的火箭弹加上制导系统,威力就能变得如此惊人,那么,炮弹能不能也加上制导装置来提高威力呢?于是美制“红土地”制导炮弹率先出炉了。沿着这个思路,人们又开始把这种“打了不用管”的制导技术用于坦克炮弹。

    美军对这种坦克炮弹特别用心,已提出了6种弹药方案:第一种是坦克发射的精确制导追击炮弹,供坦克作为辅助武器使用;第二种是灵巧的远射程导弹;第三种是灵巧的攻顶多用途炮弹;第四种是发射后不用管的炮弹;第五种是瞄准线制导穿甲弹;第六种是瞄准线/超视线穿甲炮弹或导弹。未来坦克主要武器和其弹药方案的最终选择结果,将会对坦克的发展和21世纪装甲兵作战方法产生重大影响。美军对导制炮弹的需求之所以迫切,就是与其未来作战理论分不开的。按照其最新的作战理论,美军侦察小队通常在主力部队前方5~10公里的范围内活动。目前,美军侦察小队配备的车辆已由M3骑兵战车换成了不带武器的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结果使侦察小队失去了攻击敌目标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陆军计划将攻击敌目标的任务交给前线的坦克来完成。但是目前美军坦克炮弹射程无法有效控制这个范围,于是,美国陆军开始研制“特姆”增程坦克制导弹药,目的就是为,了使坦克能有效地控制战场空间,支援侦察小队活动。按照设计,“特姆”炮弹的直射距离可以达到6千米远。间接射击时,攻击距离大于8千米。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平均时间为85秒。

    目前雷西昂公司、波音公司、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3支开发队伍都完成了各自的“特姆”炮弹的初步设计。其中雷西昂公司设计的“特姆”炮弹采用半主动激光、红外和毫米波雷达相结合的多模式导引头;爆炸型战斗部;XM780改进型引信以及可自由转动的尾翼。

    波音公司与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联手设计的“特姆”炮弹为攻顶型弹药,采用半主动激光/毫米波雷达双模导引头,战斗部为破片型。

    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自行设计的“特姆”炮弹以长杆穿甲弹为基础,采用双模导引头制导。

    美国陆军将选定一家公司进行方案定义和降低风险阶段的研究;并在2001年底开始为期3年的研究、制造与开发;预计到2010年首批“特姆”炮弹将装备部队。特姆”炮弹的单价为25万美元。

    可以设想,在未来的战场上,地面侦察系统和其他侦察平台上的观察者探测到并最终确定要攻击的目标后,便发出开火请求。营火力支援单元接收到信息后,通过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处理这一请求,同时利用为“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提供的接口接收“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提供的坦克的位置及其状况、武器的角度以及弹药的数量(“特姆”弹一般占弹药总数的20%)等信息。“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并结合目标位置和距离,选择最利于实施攻击的坦克,然后向该坦克下达开火的命令,并告知前方观察者。接下来,虽然“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仍在继续监视作战,但已将作战控制权交给了前方的坦克和观察者。坦克向观察者发出任务修正命令,要求对目标进行校正,观察者再次向目标发射激光,然后将修正后的信息直接发送给坦克。坦克收到信息后发射“特姆”炮弹,并以激光告警信息的形式,再次向观察者发出任务修正命令,此后观察者需要向目标发射激光进行指示。以上步骤以递减计数的形式显示在“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的显示屏上,这可以使侦察小队在攻击目标的最后几秒钟内发射激光指示目标,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最后由观察者将战斗损伤评估和结束任务报告发给坦克和火力支援单元。

    随着数字化部队的出现,观察者最终将与坦克之间将直接通过“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进行相互交流。火力请求显示将改用激光脉冲重复频率的方式出现在显示器上,以保证指示器和“特姆”炮弹的导引头能设定在同一频率值上。另外,为了能够使用“特姆”炮弹,M1A1D坦克将从2006年开始进行改进,安装“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系统”。由于M1A2坦克已安装了“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因此M1A2只需改变一下软件系统即可使用“特姆”制导炮弹。

    随着上述各种性能优异的新概念坦克的大量问世,必将彻底改变未来战争的战场影观。在可预见的未来,坦克作为“陆战之王”美誉不仅不会失色,反尔会以前所未有的快速机动力和无坚不摧的强大突击力继续主宰着陆上战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