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注意到我作品中的一些变化:过去是极其自信的形象,现在不那么自信了,有些犹豫了。也许真的如此。过了这么久,会有变化。或许是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再无法像过去那样简单。那种非白即黑的判断会越来越少。面临一个事物,会觉得有各种可能性。这等于我们常常说的“年龄不饶人”。二三十岁在大学里发言,语速很快,极其流畅,废话很少,也有激情。而今讲得很慢,讲了这一句不想讲下一句。人脑跟电脑一样,随着碎片太多,空间少了,影响运转。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子里会想到事物的许多方面,觉得一切远没有那么简单。这就阻挡了流畅的表达。如果只是强调一个方面,听起来很痛快很干脆,实际上却是片面的。问题原本就很复杂,知道得越多,就越是谨慎。
使用文字越久对文字的功能越是了解,会小心许多。像中医一样,年轻医生开药方较快,一挥而就。老中医胡子长到胸口了,做得很慢,加一味减一味反复琢磨。他做了一辈子,深知药性。作家写了上千万字以后,对文字的掌控会很严格,改来改去,写得很慢。他知道词性好比药性,容易走偏。我们平常讲“是药三分毒”,不是说吃了以后把人毒死,而是走偏的药性。所有的句子、词汇也都是有毒的,要慎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