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是花园-于少辉(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村庄是棵大树,亲情是棵大树,时间也是棵大树。一切都有根有脉,有主干有枝叶,逐渐叠加,分杈,相隔,变成株株大树,整片森林。

    程本也是棵树,一棵既走得出,也走得回的树。白天黑夜,随时随地,只要想走。

    以前并非这样的,但说的是现在。所以说的现在,因为人活的是现在。

    程本的现在很好,比当年的少辉伯父好,比老屯走出去的都好,是一份最好的现在。当然有人的现在,比程本不知好多少倍。比如千万的上面有亿,亿的上面有十亿,十亿的上面有数十亿。此类的歪理,翠珍常挂在嘴边,后来传进程本的耳朵里。程本很生气。好与不好,不能那样比,也不是那样的比。白菜不能跟厕所比,厕所不能跟道路比,柱子不能跟永良比。翠珍再若不明白,便没办法了。这女厮其实比谁都明白的,所以并不出头,至多背后说说。女人老到这份儿上,又总是忿忿,又觉着知青了不起,就由她说吧,程本不怪乎。

    由她说,并不是怕比。县城以及省城混迹这多年,有土地有事业有房产,有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候选资格,若是比,就算比城里还城里。不信祖宗三代世袭城市的,谁又如他了。于少辉的两个哥哥,当初有少辉伯父的庇护,傍近县级的太子党了,结果又怎样。往农村比也不怕。平日在城里逍遥,隔三岔五回来,享受房子、土地、鲜菜,还有土笨鸡。农村到这种程度,国外叫度假,干部叫下乡,领导叫考察,学生叫旅游,情人叫私奔。搁在程本这里,叫做庄园,或者农场。

    农场与庄园,是程本部分的现在,或者现在的部分。

    决定修路的事,是当做全村的事情来办的。不顶着全村的名义,不顶着建设新农村的名义,想张罗也张罗不起来。可大家只看到这一点,看不到程本若不张罗,事情同样不能成。否则全乡这么多的村屯,为什么只在老屯张罗起来?明摆着的事情。只是好事临到头上,大家并不特别喜悦。别说修厕修路,就是每家白盖三间房子,只要人人有份,喜悦就从眉梢跑到了尾椎骨。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毛主席说的。其实一个人做好事不是不难,而是难,很难。

    村民们议论纷纷。大意是顶着这样的名,有多少财政拨款,程本从中赚了多少钱。谁也不知道,说了也不信。这些村民就不明白,即便有财政拨款,顶多是配套资金,大部分的资金,需靠乡里村里想办法。当然不想办法也可以,不想办法也没人逼着乡里村里,乡里村里也没逼着各户村民。问题是乡里村里的工作,不应是被动或受动,而应是主动。别的乡里有的,本乡里要有,别的乡里没有的,本乡里也要有。先进或者典型是抢出来的。可是乡里村里从哪里统筹,责任田里,或者各家各户摊派?过去可以,现在不可能了。不仅农业税取消,种地都给补钱了。想立个名目,统筹点钱款,没等你讲,手机拨出去了,电话打过去了,纪检监察的赶来了。如此钱从哪里来,又不是一笔小数。程本可以说应运而生,应时而生。

    就得说人家程本境界高,致富不忘家乡,否则有那些钱,去澳洲旅游好不好,去俄罗斯找小姐好不好,或者哪里也不去,待在家里吃海鲜好不好。当然程本得了痛风,海鲜吃不了的。只是打个比方。话再说回来,凭什么人家大公无私,政府领导都不能这样要求,这样要求了,都会急了眼。村民们总是这样,凡事想让他们说个好,太不容易。尤其程本这样的士绅(于少辉心中的称呼),原来一块土里混的,忽然出息成了救世主,偏又愿意回来晃荡,不注意拉开距离,结果是,晃花了村民们的眼,晃乱了村民们的心。

    全体村民代表会议,据说乡党委书记要来的,可是因为公务繁忙,没能来成。乡党委书记没来,不等于不重视,也不等于没和程本洽谈。无非有些洽谈,挪到了乡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建立新农村示范点,既是全村的大事,更是全乡的大事,在全县要标名挂号!乡党委书记快把这话说滥了。当然,要的也是标名挂号。若不如此,建设的意义就要打起折扣。所以,修日字厕所的时候,县电视台上了条新闻。举办全乡农民篮球赛的时候,又邀请县电视台做的采访,程本对着摄像镜头讲了两句话,三秒钟。乡党委书记虽是没有露面,报道的是屯所属的村,村所属的乡,言外之意自是明确的。乡党委书记思维开放,敢趟步,也很敏锐。除了亲自联系县委宣传部,保证纸上有字,网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画面,大力宣传本乡的新农村试点,还特别提出宣传致富不忘家乡的程本,建议对新修好的街路,以程本的名字命名,比如程本胡同、爱乡小径、义士大道等等。乡党委书记在回馈程本的投资。不过程本婉拒了。不起这样的名字,谁不知道是程本修的路?起了这样的名字,二百来户人家,又能叫到哪里去?少辉伯父轰轰烈烈,如今坟头上香的有几人?人活的是现在,关注的是现在,享用的是现在。程本这样的想法,令党委书记重新刮目相看。

    至于回馈,当然要的,只是不是现在,也不是这样。

    对于会议的现场,于少辉记忆犹新。村民代表们都很开心,到处充满了笑声。那笑声让人想到,好久没开会了。

    村书记说,他受乡党委书记的委托讲话。乡党委书记何时委托他了,他何时学会了这套辞令?只有狐狸才这样说,狐假虎威就是这样来的。村书记在台上展望新农村建设的种种好处,除了那些显见的,还有意想不到的,其一是建成了新农村,媳妇好娶了。本屯的姑娘不愿意走,外屯的姑娘愿意来。在外打工的小伙子们,娶家里来的那些个小姐们也留得住。村书记有所指的,此前几个有能耐的小伙子,从城里领回来的媳妇,包括酒店服务员,和身份神秘的小姐,鲜骚劲儿一过,基本上跑了。跑到哪里,自然是城市。便是不跑的,也是小伙子们继续跟着回了城,跟跑的一样。就是说,农村再好也留不住人。就是说,农村还是不够好。可这回好了。

    于少辉在下面,听得心里不住感慨。真是好马长在腿上,好人长在嘴上。一个村里生活这么多年,谁怎么样,相互太了解了。村书记原是村部的伙食管理员,倒是不挥霍,可是私心太大,大队的机动田、自留地,都让他种了。一天到晚往兜子里划拉钱。不知道届满之后再次选举的结果,毕竟还需两年。民意上比较看好的是于少辉。一是他想干,二是他能干,三是还年轻。于少辉承认,算是比较客观的评价。为此,于少辉很谨慎,做人做事都不太冒尖。还有关键的,程本比较欣赏于少辉。因为这一点,村民们都知道,下任的村书记,于少辉胜算的可能性极大。也有另种说法,希望程本回来做村书记,而且可以兼任,实施遥控指挥。那么于少辉怎么办,村民们编排说,于少辉做常务,负责日常事务,兼向程本汇报。村民们相信,程本若做了书记,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贪占的情况。因为可以贪占的那点,还不够程本两顿饭钱的。程本当然也要逛窑子,找小姐,养情人,雇保镖(吸毒不行,基本原则不可逾越),不过人家花的是自己的钱!花自己赚的钱,老天都不看。而且可以设想的是,以程本的声名,当了村书记,从引进资金,到发展企业,到产业带动,都将给村里带来若干的意想不到的好处。这就好比嫁了一个富人,富人不仅用心,还肯负责任。因此村民的呼声很高,只怕程本不答应。不过只要没有明正拒绝,就可以有呼声。当不当是程本的事,选不选是村民们的事。况且程本的户口土地房产仍在老屯,就是说,程本既是一个选民,也是一个被海选的对象。

    退一步讲,倘若程本果真拒绝,并坚决推举于少辉上来,那么当名誉村长,或是新农村顾问总行吧。演艺界或者新闻界的一些名人不是到基层市县任职吗,怎见得程本就不可以?于少辉知道,这也是乡党委书记的意见。这位乡党委书记果真有魄力,除了做乡党委书记,还是县委委员。下一步乡镇继续合并,打算再把另外一个邻乡吸纳过来,那样他就可以按兵不动了。县里没有合适的位置。有合适的位置,就是副县长。当然进常委班子更好,这种情况他双手欢迎,绝不拒绝。因为这些可能性没有,他便宁肯保持现状。按照常规,调派到某些有影响的局办当然可能的,不过村民们都知道,不去是因为什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