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天等你-通往年的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坝子里要修公路,村主任号召大家捐款,李老汉不仅把他一生的积蓄都拿出来捐了,还天天跟着修路队义务挑沙灰、搬石头,整天累得腰酸背疼。大家都不明白一大把年纪的李老汉为啥这么积极。其实,这一切都要从五年前说起。

    五年前春节前夕,李老汉叫儿子回家过年。李老汉的儿子在北京打工,几经拼搏,在北京买了房买了车,还娶了个北京姑娘。那年腊月,李老汉的儿子在李老汉老两口的再三请求下,带着新婚的媳妇回家过年。

    儿子是开车回来的,一路风风光光,算是衣锦还乡。然而,李老汉的儿子只能把车开到乡集上,再往前开就动不了了。从乡集到坝子里,除了一条蜿蜒、逼仄的石板路外,没有其他路,这条石板路是坝子里通向外界唯一的路,路两旁是深深的水稻田。秋收后,坝里人家都没有放干田水,在田里养鸭子。

    车子不能开到家门口,只好在乡集上找个地方停下。李老汉老两口背着儿子儿媳妇的行李包,领着儿子儿媳妇上了石板路,往坝子里走。哪知道,这北京来的儿媳妇那双脚和别人不一样,她双脚刚踏上石板路,就一步三摇晃,晃一下就像遇见鬼似的叫一声,叫声惊得田里的鸭子“嘎嘎”地乱叫乱扑腾,也惊得李老汉老两口心尖子直打战。寒冬腊月,李老汉老两口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生怕如花似玉的儿媳妇掉进稻田去。没走出多远,儿媳妇气喘吁吁地坐下不肯走了,说这是什么鬼地方啊,连个路都没有,早知道就不来了。

    李老汉的儿子只好背着媳妇走。没想到,才走几步,与迎面来的一个人错身时,不小心“扑通”一声摔进稻田里,弄得满头满身都是泥水。儿媳妇趴在稻田里哭得稀里哗啦,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拉上来后,颤抖着身子,闹着要回北京。李老汉和老伴儿一个劲地赔礼道歉,好话说了一大堆,才把儿媳妇迎回家。

    第二天,天还没亮,儿媳妇就收拾东西,执意要回北京,任李老汉老两口怎么留都没留住。儿子启动车子时,李老汉怯怯地问,儿啊,明年回来不?儿子看看父亲,又凝视着那条石板路,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儿媳妇在一旁催促着,快走啊,这个鬼地方连条路都没有,我一分钟都不想待。儿子一踩油门,眨眼的工夫就从李老汉的视线里消失了,只留给李老汉一股烟雾。这个年,李老汉一家到底没团圆上。

    从那以后,李老汉的儿子儿媳妇就再没回来过。每到过年,李老汉明知儿子不会回来,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给儿子打电话,叫儿子回来过年。每次儿子都推诿着,不是说忙就说车票买不到。李老汉说那就开车回来,儿子说,开车回来?您老说得轻巧,车我倒是有,路呢?没有路我怎么回来?

    儿子说着一口字正腔圆的北京话,让李老汉听着好生陌生。李老汉想不明白,儿子能从这条石板路上走出去,难道就不能再从石板路上走回来吗?想不明白的李老汉心里就生出把石板路变成公路的梦想,他认为要想儿子儿媳妇再回来,只有把石板路变成公路。如今,这个梦想真的要实现了,李老汉能不全力以赴吗?

    腊月刚过,一条崭新的公路环绕在坝子里,像一根漂亮的绸缎,在坝子里熠熠生辉。公路已经正式通车,一些在外打工的人也陆续回来了。李老汉叼着烟锅子,来回走在这条宽敞的公路上,神态安详,一脸幸福,他看着公路上一辆辆驶过的车子,还有从外面回来的人。突然想起,这几个月忙着修公路没和儿子通电话,儿子还不知道坝子里修好了公路。

    李老汉打通儿子的电话,不等儿子出声,李老汉就急急慌慌地说,儿啊,坝子里修通公路了。今年回来过年吧,车子可以开到家门口了。带着你媳妇,还有我那没见过面的小孙子一起回来吧,我已经在厕所里装上城里人用的马桶,你妈做了蚕丝被,床单、被罩都换成新的,碗筷也是新的,你媳妇这次回来肯定能住习惯……

    李老汉话还没说完,儿子在电话那端打断,爸,我做生意赔了,车子卖了,没有车今年过年就不回来了,等有了车再回吧。李老汉两眼一黑,捏着话筒差点没倒下,稳了稳神后悠悠地说,不管咋样,过年回家吧,我和你妈等你们回来。李老汉说完,不等儿子再说什么,轻轻挂断电话。

    年三十这天,李老汉和老伴儿早早地煮好腊肉,蒸好年糕,只等儿子儿媳妇们一回来就可以吃团圆饭了。李老汉坐在门口,嘴里含着烟锅子,吐着烟雾,看着新修的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车子,听着起起落落的爆竹声问坐在身旁的老伴儿:

    腊肉煮好了吗?

    煮好了。

    年糕蒸熟了吗?

    早蒸熟了。在锅里温着。

    碗筷摆好了吗?

    摆好了,都是新的。

    ……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