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干部网络培训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关于“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要求,网络培训正在发展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微课程”近几年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微终端”、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微学习”、各门户学习网站不断推出“微视频”等各种技术和观念的影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工作者所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质进展。结合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工作发展现状,把微课程建设引入到培训领域,初步研究和探讨干部网络培训微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愈发重要。

    一、干部教育网络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总体情况

    干部教育网络培训的建设与运行模式脱胎于传统高校网络学院,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而有规模的干部网络培训始于2004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2个省级行政学院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干部网络培训。网络培训的开展,为广大干部提供了更多接受培训、享受优秀师资的机会。同时,通过对几个地方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了解,北京、上海和四川等地的干部网络培训平台注册学员数均已超过5万人,且已超过或接近国内一般高校的注册学员数。干部网络培训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

    (二)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国内开展干部网络培训的机构,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组织教学。一是联合有关部门开设网络专题培训班,如国家行政学院人民公仆网曾开设“可持续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网络培训班。此类培训学员结业时,由教学组织部门给予一定形式的培训认证。二是作为干部能力提升的渠道之一,要求特定范围的干部,在特定期限内完成特定量的网络学习任务。目前这种方式是全国干部网络培训平台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三是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

    (三)课件展现形式

    从全国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干部网络培训平台来看,其课件来源不论是统一购买、自主制作还是合作开发,基本都是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展现,或是授课过程的还原,或是参加会议的演讲,或是演播室录制的视频,经过简单剪辑后,再同步配上计算机课件,通过网络培训平台进行展示。虽然来源不同,但展现形式无一例外。以国家行政学院人民公仆网和在线课堂学习平台为例,截至发稿前共上传课程31000讲,全部为授课视频流,视频时长平均约1.5小时/讲,[23]其他网络培训平台课件情况大致相同。

    (四)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干部网络培训平台的使用情况与大家的期望值相比,有很大差距,除了各单位在平台运作、教学组织和班次管理等方面存在认识上和推进上的差距外,作为学习主体的各级干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大多停留在被迫完成学习任务的阶段。原因多种多样,但课程资源的组织和制作不当是首要原因。一是没有厘清网络培训和课堂授课的关系。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在形式上应更活泼、信息上应更明了、内容上应更强调知识点推送,而不是课堂授课的翻版。二是课件展现形式过于单调,课程视频时长过长。据了解,目前干部网络学习课程视频持续时长大部分在1小时左右,过长的视频课程使学习者,特别是各级干部难以集中精力和时间学习。三是信息点过于分散。在一个较长时间的视频课件中,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讲授外围信息和背景知识,进行实证举例,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点比较分散,难以捕获。四是过分依赖计算机终端,无法实现移动学习。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以大段视频为主的课件资源只能通过计算机播放,无法通过现有的智能手机收看。

    二、微课程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在美国传统教育中兴起的“微型课程”概念。[24]“微型课程”又称为短期课程、专题课程或模块课程,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小容量的学习单元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英文说法为“Mini Course”和“Mini Class”。据文献研究,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1993年所提出的60秒课程。[25]60秒课程的设计初衷主要应用在非正式学习中,作为课程学习的辅助。他将60秒课程设计成三部分:概念引入、概念解读和生活实例。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每一个60秒课程都是完整、独立、短小和内容高度提炼的。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教授提出了“Micro Lecture”的概念,国内有专家将其翻译成“微课程”,自此打开了我国对微课程理念的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关于微课程的概念,我国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解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李玉平老师认为,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因此,对于微课程的理解,视角不同,给出的解释也不同。这里认为,微课程应是一种适应现代技术发展,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细化设计的长度在10分钟左右的内容精、容量小、不易切割的新型课程形态。

    (二)主要特点

    “微”特征,具有学习内容精炼、短小、高效的显著特征。“微”手段,更适宜移动终端学习,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微”环境,提供微学习的有效条件,可在具备基本技术条件的任意空间和时间内进行泛在学习。“微”目标,具有微学习的微课化、专题化属性,微课程知识关联体系与学习目标相呼应。

    (三)国内外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得益于智能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大众对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接受和对微课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微课程在实践领域发展迅速。目前比较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有“可汗学院”[26]“TED视频”[27]和“佛山微课”[28]。“可汗学院”是由印度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汉Salman Khan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旨在向世界各地的网络学习者提供免费的高品质学习服务。目前可汗在线学习网站的微型教学视频包括数学、科学、经济和人文等学科,总计3000多门。“TED视频”近几年来在知识界、科技界、媒体界,甚至政治领域都有较大影响力,TED的微视频基本都不超过18分钟,包括艺术、科学、政治、社会、科技和人文历史等诸多话题,邀请各方面的知名人士演讲,至今视频数量已超过1200讲,吸引了超过数亿人次在线观看。“佛山微课”源于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的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短课”征集评审活动,共征集到1700讲优质规范的教师“短课”参赛作品,内容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学形式丰富,微课类型多样,主要来自对原有教学资源的重新编辑,使其符合“短课”的特点。

    三、微课程对干部教育网络培训的适用性

    微课程虽然在国内刚刚起步发展,但考虑到微课程的特点,其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这里有两个案例可做辅证:一是上面提到的TED视频,由于短小精干、内容前沿、信息集中,吸引了全球观众观看;二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即时通信工具——微信,内置的公共账号正是基于微学习的理念,主动推送学习内容,吸引了众多订阅者眼球。参考上述案例,结合干部培训特点,我们可从中提炼出微课程对干部教育网络培训的适用性。

    (一)手段适用性

    微学习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和智能手机来学习,而移动工具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时可以不受地理空间的约束。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工学矛盾,而微课程学习恰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花很短的时间,或学习一个知识点,或了解一个案例,或阅读一篇小文章,来实现能力的提升。

    (二)内容适用性

    微课程的最大特点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微”上,即课程视频短小精干,讲授内容快速切入,信息点集中展示,让学习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作为学习者的各级干部,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很难抽出一段很长的时间进行专题学习,他们所需要的就是精准、高效的信息投放,能够快速掌握和了解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三)体系适用性

    发展微学习和微课程,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培训基础,而国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开展干部网络培训方面已具备了一定条件,基本形成了“网下为主、网上为辅”的培训格局。下一步,应将微学习纳入到培训体系中,逐步建立“以面对面授课为主的课堂学习+以视频讲授为主的WEB学习+以微课程学习为主的APP学习”相结合的干部培训体系,三者的定位是:课堂上深入学习,WEB上补充学习,微课程上快餐式学习。

    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微课程群

    干部教育培训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强调现实性,但也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微课程虽然具有“微”特点,但课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众多微课程共同形成一个“微课程群”,[29]他们属于某个学科类别、某个主题模块或者某门课程。学习者可系统学习某个学科下,或者某个大主题下的所有微课程,也可有针对性地只选学几门微课程。因此,在策划微课程建设时,要遵从一定的学科或科目分类,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对整个微课程群进行系统设计,而不只是单独考虑某一微课程的建设。在考虑每门微课程的独立性时,要考虑其与上层知识模块的逻辑关系。

    开展干部网络培训微课程学习,首先要做的是梳理现有教学科目,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干部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分类,建立符合各地实情的“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微课程群”。其次以微课程群为指导,进一步设计、开发和部署微课程。以国家行政学院为例,已于2009年建成了部署在互联网上、面向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的“人民公仆网”在线学习平台,平台上的课程资源按照9个一级分类、31个二级分类的条目进行管理。[30]我们在设计微课程群时,既可参照人民公仆网的资源分类条目,也可根据需要另行设计,总之,要有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据此,再设计开发具体微课程,一个微课程也包括若干个“微元素”,如微视频、微讲义、微阅读等。此外,分属不同条目或主题下的微课程还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组合成“微专题”,开展专题化培训。经过上述过程,可初步建立一个“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微课程群”。

    当然,在一个大的条目下可以包含许多微课程(群),微课程之间可以有内在逻辑,但是不应该存在显式内容依赖。举例来说,有三个微课程分别是“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它们同属于“行政法”大主题,但每个微课程又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彼此间在内容上是松耦合的关系。

    五、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微课程体系建设发展路径

    在干部教育网络培训的改革实践和资源建设的探索中,微课程建设需要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体系架构和建构策略。同时要积极稳妥实施,不贪大、不冒进,不给微课程太多使命,先让它以“学习快餐”的形式出现,触动学习者心灵,再逐步发展。在微课程建设伊始,要遵循一定原则,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推动微课程向规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要考虑微课程体系建设与传统网络教学的关联,微课程本身也是网络培训的一部分,要在已有网络培训的基础上发展微课程。

    (一)确定微课程标准

    建设微课程体系,首先要确定微课程标准,即微课程的媒体规格。而标准的确定既要满足微课程的特征,又要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微课程标准的制定可以参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程教学比赛评审规则》,[31]再做些适当的改进。可以包括如下几条:一是微视频时长不宜超过10分钟,要做到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等。二是配合微视频,要提供微讲义和微阅读,微讲义与微视频呼应,不超过10张,微阅读可作为延伸材料,不超过800字。微讲义和微阅读是干部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三是应注明微课程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使用对象等信息,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所学内容的具体属性。

    (二)建设微课程资源

    制定好微课程标准后,主要任务即是根据规划好的微课程群,开展微课程资源建设。特别要注意的是,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学习者特点和素材情况,进行微课程设计开发。要将“重点、难点、热点”等内容按照微目标设计,凸显主题和要点,形成精练的知识点和信息点,使学习者仅需短暂学习时间即可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要点,理解课程内容,提升认知能力。

    (三)搭建微课程学习平台

    微课程需要搭建平台进行管理,并通过平台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服务。学习者可以通过PC学习,但最适合的手段是利用移动终端学习。为此,需要建立“基于WEB方式管理为主的微课程学习管理系统+基于APP方式学习为主的微课程阅读系统”。其中WEB方式主要支撑PC学习和后台管理,APP方式主要用于干部学习者在线阅读微课程,包括微课程内嵌的微视频、微讲义和微阅读。考虑到微视频可能对网络速度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应具备离线阅读功能。

    (四)多种形式推送微课程

    微课程既具备传统教学课件的特性,可以用传统网络培训方法进行学习和管理;又具有自身的微特征,可以开展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即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短暂的空余时间开展学习活动。要根据干部网络培训实际情况,结合微学习特点,建立微课程资源推送系统。一是“主题推送”,平台管理者或教学组织者为学习者选择微课程,并主动推送给学习者;二是“私人定制”,学习者可以选择订阅感兴趣的微课程或微课程群,后台定期定向推送;三是“智能推送”,根据后台记录的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和内容依赖,智能化地为学习者推送相关微课程。

    六、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开展微课程学习的对策建议

    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和需求的学科谱系、课程体系、培训模式和教学方式。在传统领域开展微课程学习,既要遵循传统,找准定位,确保快速、无阻碍的推动微课程启动实施;又要紧盯时势,改革创新,力争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新的助力。

    (一)加强培训,提高对微课程学习的认识

    由于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特殊性,干部教育培训培训组织方总是以审慎的方式来对待新生事物。要提高大家对微课程的认识,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培训。培训组织者负责培训班次的组织管理,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程组织等有很大的话语权,要着重把微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他们沟通清楚,让他们了解和熟悉微课程。二是对授课教师的培训。教师是授课的主体和灵魂,对授课内容有独一无二的控制,要把微课程所涉及的微视频、微讲义、微阅读,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与教师做充分的沟通。三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让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微课程制作的标准和流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培训,逐步深化大家对微课程学习的认识。

    (二)优中选优,开展微课程制作和推广

    以“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和“精品课程评选”为抓手,通过对优秀讲稿和优秀课程的整理,率先开展微课程制作和推广。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的教师集体学习和精品课程评选活动,将学员评价比较高、课堂讲授效果好的课程选出来,对其讲义、视频和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制作,先行制作成微课程。同时,利用微信公众账号自身具备的功能,制作成“精品微课程”,供学习者学习使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收集反馈意见,完善微课程制作标准和展现方式。

    (三)构建微课群,提升课程影响力

    以“智慧学习”为核心,以现有网络培训平台为基础,逐步构建微课程群,提升微课程的影响力。实现微课程学习,首先要有课程量的积累。要以学科为脉,为各学科开发一定量的微课程;以专题为核,精选一些选题,围绕热点,组织开发微课程。有了量的积累,还要有展现平台。第一步,先在已有的在线学习平台上做综合展现,让学员通过PC能够了解和学习微视频课程资源。第二步,以学员为中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手机APP终端,为学员提供选择机制和教学内容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智慧学习的需求。

    (四)利用新机制,构建微课培训体系

    充分利用“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构建干部网络培训微课程体系。当前干部教育培训,需要开创面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培训模式。要用互联网思维升级传统线下干部教育培训和网络培训,变革传统培训格局,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多渠道提供培训接口,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无缝衔接的学习通道。今后一段时间,“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将有更多创新性的发展,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优势,整合资源,提供一定量级的微课程资源。要利用互联网的互动优势,完善干部培训监督和考核机制,将微课程学习纳入培训考核内容。要发挥互联网的通信优势,将学习变成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大力推广微课程学习。

    七、制约微课程发展的因素

    尽管微课程在干部教育网络培训领域有很强的适应性,也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从微课程的特点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性来看,还存在一些发展障碍。一是课程制作难度较大。微课程的研究制作是一个跨领域的合作,需要教学研究者、组织者、教师和技术开发人员共同参与,但是由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网络培训发展历史短、技术人员缺乏、从业人员教育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制约了微课程的开发制作。二是微课程研究理论滞后于应用实践,设计原则模糊,对于微课程在教学培训中的定位问题和所起作用,大家认识不一。三是微课程与以传统网络培训平台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二者有时互相排斥。

    总的来看,微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是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成人教育培训理念的,已经在实践和发展中初见成效。但随着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智能手机、通信技术、泛在学习的深入发展和影响,相信将来会有更为深入的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