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2学年(1962年9月至1963年7月),我有幸聆听了黄昆先生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固体物理学”。
当时听课时,我感到黄先生讲的内容不仅引人入胜并且都能听懂,记笔记也不费劲,但是课后复习时,却觉得还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在做进一步学习后,觉得又明白了许多问,因此,“固体物理”成为那年我最有兴趣和最盼望上的课。
最近,我惊喜地发现了黄先生当年考我们的期终考试试卷和我的听课笔记。
笔记中的内容与黄先生在1966年排版、1979年出版的《固体物理学》一书几乎完全一致,但是,我记录的黄先生讲的“绪论”在书中基本上没有反映。
“绪论”部分的内容是:
“固体物理学”讲的是现代固体物理学,是讲深入到微观结构的认识,固体物理学主要是本世纪发展起来,而其基础在本世纪初已打下,如矿物学,用对称性作为鉴别矿物的标志,很早就被注意,并将对称性理论发展到很抽象,因此,当时虽未观察到原子,但已推测到原子具有规则的排,如金属学,冶金有久远的历史,结合冶金技术引申出相变等一些问,如电磁学,是上世纪最重大的发展,其中一些内容,如磁学研究的物质磁性、铁磁性现象,还有电学现象,也为固体物理打下基础。
本世纪初,固体电子论是个重要发展,以后X光衍射提供了直接观察的工具,由此进一步开展了结合能的研究;还有固体中原子运动也结合热学提出来了。
量子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在新基础上研究了电子,同时,半导体的开始利用,促进了研究半导体(如金属电子论)。当时磁学也有重要发展,由于低温发展,在这方面有重要新发展,如绝热退,金属方面,也有新发展,如固体中位错、缺陷等。
最近一个时期固体物理发展特,半导体发展,解决了一些固体中特殊现象,使电子运动论更深入到具体物质中去,这一方面与新技术发展分不开,如低温、微波,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技术的新方向。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是物理学的组成部分,因为今天物理学很大部分在固体范围内进,而今天固体理论已形成了一个统一基础。
课程中将用2 3讲固体理论的统一基础。
/
在重新阅读试卷和温习听课笔记后,发现我之所以喜欢听黄先生的课,不仅因为黄先生深入浅出的讲授,还因为像试题内容所反映那样,黄先生授课和考试都是抓住了本质性问题进行,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黄先生对学科和科技发展的结合有深刻的了解;从“绪论”的内容可以看到,黄先生当年对此做了多么精辟、深刻和扼要的阐述啊!
作者简介
张树霖,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1964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门化毕,1952年参加工作,1964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工,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的结构、性质的拉曼光谱研,主持完成的“若干低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获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