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旧闻-卜卦旧闻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旧时四川盆地,犹如一个巨大染缸,各色人物混杂其间,汇聚成浊流滔滔的江湖。

    在这个江湖里,可谓步步危机,处处陷阱。各种诡秘骗术,大行其道。尤为大众所熟知者,卜卦、拆字、相术、揣骨、推流年……

    川人去繁就简,统称其从业者为算命先生。

    现录之一二,以飨读者。

    一、隔夜修书

    隔夜修书,又称鬼书。

    清末,蜀人傅崇矩著《成都通览》,谓之曰:“此鬼术者。习其术者,只能糊其口而已。每日只遇十二人足矣,不得多一人也。均隔夜造成一定之姓名事实。路人问卜者,先试之以签,签上有己名者,方能决事,无己名则辞之不理,此莫明其妙之术也。”

    傅先生精于民俗研习,乃饱学鸿儒,尚且“莫明其妙”,称之为“鬼术”,何况一般芸芸众生,哪会不坠入毂中?

    凡操此术者,目的在于骗人钱财,总是一副“周武郑王”模样,端坐卦桌后面。

    卦桌高与腰齐,悬一布帘,四周书各种卦符,中间则书“神卜X”。

    见有人至,必堂而皇之诡言,说得天花乱坠:

    “我这卦乃奇门遁甲术,昨夜算好写在纸上,专等你来。如若不信,你当场说我当面录写,看与我昨夜所算有无差错?一字不差你给钱,差一个字,分文不取。但此术泄露天机恐折阳寿,故而每日只算十二人,有无贵兄贤弟,摇签便知。”

    有这等稀奇事,前来卜算者,哪会不心动呢?

    此术能让人深信不疑,关键在于“签”和“书”。

    签名“八仙签”。

    书为“隔夜修书”,又名“鬼书”。

    何也?

    先说“八仙签”。

    这一“签”最为关键,不仅让人迷信不悟,还是他的挡箭牌,以防“歪人”捣乱。

    设若有人求签卜卦,卜者会凭经验判断,来人是穷人还是富人,是又拽又恶的“歪人”,还是明事理的“信人”。

    穷人没有钱,“歪人”收不到钱,怎么办呢?

    卜者就会说:“我这卦不是谁都算,有谁的卦才算。没卦的话,给再多的钱,我也不敢算。”

    求卜者必问:“怎么知道,有谁没谁的卦呢?”

    卜者闻言,会指着一筒竹签,煞有介事地说:“签筒里早定下了,你摇得出来给你算,摇不出来请便。”

    求卜者不信,抱着签筒一阵猛摇,愣是摇不出一支签来。

    卜者笑笑说:“没你的卦,请回吧。”

    即便是歪者恶者,当着众人的面,又怎好发作?

    况且这是“神签”,早搁在签筒里了,哪个凡人又不迷信?

    求卜“歪人”没法,脸红筋涨悻悻而去。

    卜者并不理会他,只高深莫测一笑,淡然将摇乱的竹签,重新整理好,整齐地装在签筒里,静候有缘人到来。

    求卜者若是富人,或者“信人”,卜者必满脸堆笑,双手将签筒递上,只需摇上三五下,“吧嗒”一声,就会摇出一支签来。

    卜者见了,立马笑曰:“恭喜先生有缘,果真有您的签。”

    观者面面相觑,以为神。

    求卜者想想,始终不明就里。

    明明是同一筒竹签,为何他人摇不出,自己刚摇几下,就摇出来了呢?

    果真“神签”乎?

    世上哪有“神签”!

    皆因竹签有讲究,一头厚(重)一头薄(轻)。

    若穷人或“歪人”求卜,竹签厚头全朝上,任你使出吃奶力气,咋个摇得出来?

    若是富家子或“信人”,卜者在整理竹签时,会用“袖里拈指”之法,将一支上上竹签,薄头朝上置于筒中。你只需轻轻一摇,那支签自然就出来了。

    求卜者不懂窍门,任你摇上千百十回,回回都是如此,便信了卜者的话,有无自己的卦,神说了算。

    这就是“八仙签”。

    再说“隔夜修书”。

    求卜者摇出了签,觉得在人前长了脸,一下子放松了警惕。

    卜者乘机将一布袋,一头搁在卦桌上,另一头搭在桌下,置于自己左手侧。

    布袋长约一米,为黑布制成,见不到里面情况。

    “布袋内有你的卦,我昨夜算好后,写在纸上搁里头了。”

    求卜者当然不信:“取出来看,对了我给钱。”

    卜者忙阻止道:“且慢,咱们先说好,你再取出来看。”

    求卜者以为他耍赖,不依不饶道:“快取出来。”

    卜者并不理会,不紧不慢地说道:“昨夜所修之书对与不对,没法证明。请大家做个见证,我这里有块黑板,你用粉笔将自己姓名、年龄、哪省哪县人,父母是否健在,兄弟几位,妻妾有无,子女多少,先写在上面。再将我昨夜所书,取出来一一对应。设若一字不差,该多少卦礼,卦单上早已注明,是多少你给多少,如何?”

    求卜者闻言大喜,神采奕奕地说:“您这个办法好,心明眼亮,不亏心不冤人。”说完拿过粉笔,将一应信息,全写在黑板上。

    卜者用右手指黑板,一字一顿地念着。

    观者怕他瞎念,皆齐齐盯着黑板,生怕漏掉了一字。

    待求卜者写完,大家才转过头来,盯着算命先生。

    卜者依旧满脸淡然,慢腾腾从黑布袋里摸出一张卦单,铺在桌面上。

    求卜者阅后,大为惊讶。

    卜者昨夜所书,关于自家信息,居然一字不差!

    唯多出以下内容:“……为人性柔怀刚,心高志大,喜于交际,志在四方。少运受父母庇护,衣食无缺。然早年做事难展才志,财运虽有,来多去广;中运先难后易,渐渐发达,有贵人提拔,财禧并进,家道日隆;晚运有大名利,人丁兴旺,福寿绵永。卦礼××。”

    围观者轰然叫好。

    见卦语颇合心意,求卜者一高兴,依卦单所定额数,给了卦礼,欢天喜地而去。

    这就神了,难道这世上,真有隔夜修书乎?

    唉,全是鬼扯!

    人世间真没有神仙,也没有神仙术,“窍门”全在黑布袋内。

    那只黑布口袋,并非真的口袋,而是个长布筒筒,两头皆敞口。

    当求卜者专心于黑板,书写自家信息时,卜者右手指黑板,故意高声念读,意在将观众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黑板上。

    左手则缩进袖里,依靠卦桌掩藏,照黑板所书内容,极快地书写。

    其速几与求卜者同书。

    若黑板所书念毕,左手还未写完,便会刻意念错数字,反复向求卜者询问,甚至责之书写潦草。

    待左手写好“隔夜修书”,再从下端口递进布筒,然后装模作样,右手从桌面筒口伸进,拿出来铺在桌上。

    “隔夜修书”内容,自然一字不差了。

    唯卦评运势和卦礼,昨夜誉写好的。

    此术欺骗性极强,江湖谓之“袖里拈指”。

    俗称“鬼袖裹金”。

    也有初习此道者,左书不甚流利,便会制成统一表格,“〇〇〇年〇〇〇岁〇〇省〇〇县人〇〇月〇〇日〇时生报花”,“父母〇〇兄弟〇〇妻妾〇〇子女〇〇”和“卦评远势以及卦礼数额”,匿于左手衣袖里,视求卜者情况,临时用合适表格填写,以便更快速准确,避免书之不及露馅。

    关于卦礼数额,经过卜者目选,大多求卜者,会心甘情愿如数奉上。

    也有个别人,感觉上了当,却不知诈在何处,会要求减少卦礼。

    遇到这种情况,《成都通览》是这样说的:

    “煞搁(结尾处)写钱几十文,硬要几十文。他说不是我才写的,是我昨夜在灯下私自考究的……”

    卦礼既为昨夜所书,又得神谕定的额数,怎可违背神的旨意呢?

    二、神相曾瞎子

    20世纪30年代,川中遂宁地区,有一位著名的算命先生,号“摸骨神相曾瞎子”。

    曾瞎子,不知何许人也,自称前清举人,初到蓬莱(今四川大英)时,与乞儿混居城西南华宫,邋遢如丐。

    据老辈人言说,某夏日傍晚,一向衣食没得着落的曾瞎子,忽身着簇新道袍,手持拂尘,端坐宫前大黄葛树下。

    时黄葛树丫枝上,一牛角蜂巢大如水桶,毒蜂四出蛰人,人莫敢近。

    邻人却远远窥见,曾瞎子手持拂尘,将近身之蜂一一击落,再拾而入嘴,如嚼油酥花生米,毕毕剥剥有声,白浆溢满口角。

    食蜂百十只后,倏不见了踪影,唯余一地桂圆壳。

    众邻以为神,四下轰传。

    曾瞎子由此名声大噪,择日在县丞署侧,租一偌大场所,挑檐上悬招“神相曾瞎子”,遥远可睹,自言仙人梦中指点,修得茅山道术,能知人前世今生,莫不应验。

    乡党敬若神明,从学者甚众,影响川中数十县。

    时有楚人贺国光者,奉蒋介石之命,入蜀督办川务(任成都行辕主任),正为川军各派系之争,弄得焦头烂额,慕曾瞎子之名,潜往拜谒。

    贺国光见“神相”干瘦,不似有道之人,心甚疑之,先以随从相试,皆一一应验。

    贺国光始心动,乃移步就前,坐在柏木条凳上。

    曾瞎子遍摸之,撇撇嘴言曰:“此穷相也,不足道。”

    贺国光默不作声,随从鼓噪道:“摸得准不?切不可随便乱说。”

    曾瞎子复摸,仍摇头:“真穷相也。”

    贺国光依旧不言不语,当摸到贺两眼时,曾瞎子突下跪:“此龙眼,当大贵。”

    众皆惊愕。

    贺国光尤叹服,笑曰:“果神相也。”

    何也?

    盖因贺母怀国光时,贺父常祷于神庙甚虔。曾夜梦神许赐一子,视之乃寺旁一乞儿也,心甚悲戚。神复曰:“汝勿虑,当易其眼。”取殿内龙眼纳之,三个月后,贺国光降生。

    因之故,贺国光惊其相术如神,和盘托出心中所虑,请求破解之策。

    曾瞎子沉吟再三,言之曰:“四川号天府,外人取而代之者,如刘备、王建、孟知祥之流,传国也不过二世。且自古为人伐蜀者皆不利,如岑彭、邓艾、王全斌之辈。先生若信瞎子之言,索览宋人洪迈《容斋随笔》便知。”

    贺国光心神不宁,夜宿遂宁城,急令手下心腹,连晚找来洪迈《容斋随笔》。翻至“取蜀将帅不利”一则,果有如下记载:

    “自巴蜀通中国之后,凡割据擅命者,不过一传再传。而从东方举兵临之者,虽多以得俊,将帅辄不利,至于死贬。汉伐公孙述,大将岑彭、来歙遭刺客之祸,吴汉几不免。魏伐刘禅,大将邓艾、钟会皆至族诛。唐庄宗伐王衍,招讨使魏王继岌、大将郭崇韬、康延孝皆死。国朝伐孟昶,大将王全斌、崔彦进皆不受赏而受黜……”

    贺国光默不作声,掩卷思之再三。

    贺先生生性宽厚,笃信佛教,有善施之德,既无僭越“蜀主”之胆,又无负蒋公之意,得此箴言,百般牢记心中。

    其后十数年间,他谨遵曾瞎子所嘱,大和稀泥,周旋于老蒋和川主(刘湘、刘文辉)之间,始终不肯为蜀主(仅短时间代理过四川省主席)。

    1969年3月,贺先生病逝前,犹忆曾瞎子的好。

    “设若没有先生警示,以总统之雄心,国光定会强解刘湘、刘文辉之军权,则势必引起川省大乱,哪得今日之安享晚年?恐早成川人刀下鬼矣!”

    他甚至感叹,孤居台湾十余年,始终不敢回乡,皆因未得曾瞎子指点。

    崇敬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人们始终不明白,以贺国光之智,岂会着了曾瞎子的道道?

    曾瞎子号神相,自有其过人之处,虽瞽目,听力则倍于常人,心智犹高他人多矣。

    当贺国光一行数人,悄然来到他的相室时,个个步履沉稳,一股肃穆之气,也随之而入。

    曾瞎子暗度,来者皆下江口音,遍视川省有如此作派者,贺国光无疑也。

    然其随众十数人,谁是贺国光呢?

    窍门无它。

    曾瞎子身后,始终站着两个徒儿,纹丝不动。

    二者手中,皆牵一根黑丝线。丝线另一端,系在曾瞎子后衣领上。

    相室昏暗,谁看得见?

    一般随从摸骨,左侧徒儿微动手指,轻扯一下丝线。若是副官或有身份者,上前揣骨摸相,右侧徒儿就扯两下丝线。

    当主角出来时,二徒必齐扯丝线,左右皆四下。

    曾瞎子得此暗示,岂有不明之理?

    至于“龙眼”之说,全得益于师兄刘从云(刘湘军师)。

    年前师兄弟相聚时,闲谈贺某逸事甚众,其中就有“龙眼”的龙门阵。

    刘从云所言,乃贺国光亲述。

    曾瞎子记忆力超群,凡事能过“耳”不忘,故一摸之下,惊服贺国光,终生尊其为先生。

    可谓千古“神相”矣!

    又有江湖传言,贺国光赴蓬莱面相,乃刘湘暗中操作。

    刘湘既为四川王,唯恐蒋介石插手四川军政,借贺国光之手架空自己。故让刘从云师兄弟,合谋“文谏”贺国光。

    果一举而服党国大员。

    丁酉夏四月于蛙鸣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