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爱情-情感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作心得

    程宪涛

    每种事物都有表现方式,就像种子发芽儿,就像花蕾绽放。我生性木讷性格内向言语迟钝,文字不乏成为一种表现方式。如果说,真实的语言是心灵的花朵,那么文字就是灵魂的生存形态。

    当现实距离理想愈加遥远时,为表现心里尚存的期望,展开另一个美好的世界,期望灵魂得以脱胎换骨,小小说是表现形式之一。正如《文学概论》所说,小说中描绘的“生活”,展现的是“人性”,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字字句甸浸淫着作者的情感,无论是对邪恶的鞭挞,还是对美好的褒扬,都是对世界的认知,对现实的态度,对人性的剖析。这种观点潜伏在文字中,让读者在阅读中感悟,摘取思想的花朵。

    创作之于我是自由的,没有任务没有负担,可以纵情自己的笔墨,表达向往和愿望,提出思考和抒发情感,就像在草原信马由缰,就像蓝天上的白云悠悠。所以收录在本书的故事,就像山间水旁的野花儿,自有淡淡的清新和芬芳。在选编这本书时,要求写一篇创作心得,以下为小小说创作的感受。

    其一,创作能够体验祖国文字之美。汉语言是一门艺术,且不论书法的诗意泼墨,只看一个个汉字码起来,组合一处就是一种意境,这份情境的精心营造,以一个个方块儿字为底,组合成一个个精美的词语,表达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在创作时,不是体会后期是否发表,或者挣得几块钱稿费,或者博得溢美之词,还在于字词巧用的妙趣。同样的一句话,可以这样诉说,也可以那样表达。不同的角度展现不同的情感,更有不同的分量和力度,还有不同的情趣和美感,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精雕细琢未必成佳句,简洁明快未必是寻常。往往就像拳击的直拳,直接爆发的力量,一触即发一招制敌;又像柔润的太极拳,婉约含蓄而柔情百结。就像古人所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确实是写作中的偏得,寻常人难以体味。而所有这些努力,只为小小说的主题。以前写作时,对句式没有特别要求,现在偏爱对称和工整,节奏和韵律,这是对祖国文字的理解,对汉语言的尊重。

    其二,培养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社会是一座大舞台,以作家的眼睛观赏时,你是一位忠实的观众,不是喝倒彩的观众,而是从欣赏的角度,发掘生活中美的本质,提炼出生活的真谛。如古诗云,“一览众山小”。站在山巅眺望,即使是渺小的山岭,同样投以欣赏的目光,理解人性的多面性。小小说因其精短,就像截断一根树木,切入点就像锯断的截面,可以观察树木的年轮,我们触摸它的时候,只有对岁月遗痕的尊崇,一切记忆蕴含在年轮里,就像把思考记录在小小说里。如何才能表达舒服,寻找最适合的切口,又像庖丁解牛一样,只有掌握牛的生理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轻松自如,在选择生活截面时,寻求最为合理的切口,才能掌控谋篇布局,就是所说的提纲挈领。小小说因其主题单一,所以灵感稍纵即逝,需要作家独特的眼光,抓住生活中本质的把手,既是以点“带”面,又是以点“代”面,发现可歌可泣的故事,再现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这也是小小说结构所决定的。

    其三,能够在解决矛盾中成熟心智。小小说因其结构简单、人物较少、情节单一、主题鲜明等特点,更注重在冲突状态中,刻画人物的特质和思想。人物其实就是作者。这个人和另一个人,其实就是作家的两个方面,性格的多重性。在矛盾爆发和解决中,在相互对抗和坚持中,在一来一往你争我夺中,情感获得升华,思想得到蜕变,真善美战胜假恶丑。小小说更看重过程,矛盾爆发的过程,如何去梳理或者解决。一个“我”,面对另一个“我”,这是解决自我矛盾的过程,因为要设计出矛盾,最终解决这个矛盾,这个不断的“纠结”,正是分析生活的实质所在。最近几年,我写了一些东北传统二人转艺人生活的小小说,舞台上的一对男女,分为上装和下装,也称之为旦角和丑角。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同样在扮演两个角色,自己与自己唱戏。或者在别人面前表演,一会儿是旦角,一会儿是丑角。自我矛盾着,自我调节着,自我升华着。这是矛盾的统一体。当作品中的人物脱颖而出时,就是完成了个人的蜕变。脱胎换骨化蛹为蝶,既是作品故事的完结,也是作者情感的提升。为作家的心智成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四,能够为孤独者寻找伴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灵魂深处都是孤独的,需要藤蔓一样寻找支撑,用一片片叶子为触角,触摸社会的真实本质,触摸人的心理心灵。就像向日葵一样,以金黄的花朵儿,追求着绽放的太阳。孤独是最可怕的事情。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中,对孤独的状态进行了描述,希特勒把孤独作为最严厉的处罚手段,导致很多囚徒精神分裂或崩溃。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交流,哪怕和花儿草儿说话,与星星和月亮说话,与高山和大河说话。作家和虚构的人物说话,一个是真实的自己,一个是虚幻的自己,一个是现实的自己,一个是理想的刍己,两个孤独的人,需要彼此依存和抚慰。网络中流传一句话,我并不寂寞,因为有寂寞相伴。电影《梅兰芳》中有句话,孤独才能造就梅兰芳。可见孤独的人才有思想,才有特立独行的特质,因为思想本身就是孤独的。

    其五,能够导演生活中的偶然和必然。小小说以短小精炼等特点,受到现今人们的喜爱,甚至有人称之为快餐。由于小小说的貌似简单,使读者轻松地阅读。文学作品忌讳平铺直叙,所以作家把生活的情趣,偶然发生的事件,最终导演成必然事件,作为吸引读者眼球的方法,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拍案叫绝。偶然走向必然,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前者是戏剧性质的,后者是生活化的。偶然是开始,必然是结束。这是把生活戏剧化了,把小小说情趣化了,把生活艺术化了,这是小小说特有的魅力。

    其六,能够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作品一旦公开发表,作品就不属于作者了,除了获得一份沾沾自喜,或者法律赋予的著作权,作品完全归属于社会,要与读者产生共鸣,让读者分享作家的感受,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作品具备了导向作用,以及宣传真善美的作用。作者每处意境的表述,对情感的抒发,对主题的揭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在高度文明发展的同时,必然滋生或者派生出丑恶,物欲横流红尘滚滚中,更需要公平和正义。作品正是为满足社会的诉求。我们处于理想缺失的时代,作冢有义务让人的灵魂清新,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给读者片刻的欢愉,或者莞尔会意的一笑,或者一阵感动和激情,也是作家对社会的奉献。

    这次选编的作品主要是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情感类的作品。情感摆脱不了时代的印记,在表演爱情的舞台上,无一不以时代特征为背景。爱情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重新阅读自己的作品,已然不能追忆当时的情景,不能追踪如何获得灵感,但是,有些作品至今无法超越,这是我值得自豪的事情,也是我感觉惭愧的事情。小小说《金钱时代的爱情》,相继被很多报刊转载,甚至被盗版或者抄袭,说明在读者中的影响。这篇稿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相互之间的矛盾和碰撞。作品中的日记象征着传统的、本色的、理想的、美妙的爱情,日记是纯粹私人的东西,是最隐秘的最真实的,烧毁日记意味着美好情感的终结。这是时代导演的悲剧,在千字的小说里表述出来,需要结构布局合理,文字表述简洁明了,切入点恰如其分,高潮时戛然而止。这样才能意味无穷。情感本身就是余味无穷的,让人一生纠葛不断。剪不断理还乱,为伊消得人憔悴,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网上曾流传一种说法,现代人三年一个代沟。每个时代的人,在社会的进步中,产生不同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爱情观。爱情越来越潮流化、世俗化和庸常化了。时代只能赋予爱情以悲剧。为了爱或者不爱,古今中外大相径庭,只是具备了时代的痕迹。虽然小小说都是独立成篇,但是希望读者把情感类内容合为一体,领略时代所赋予情感的风景。

    在这部小小说集里面,还有一部分职场题材,这是类似“愤青”的产物,这里集中表现对丑恶的憎恶。首先谈谈对这些主人公的理解。这些官员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平日慷慨陈词道貌岸然,但是也有七情六欲,他们利用手中职权,犯了普通人容易犯的错误。因为这些人官职在身,这样的错误成为典型案例。去年发表的小小说《你就是一条狗》,是我对腐化官员的诅咒。一个人在狗的眼睛里,不如一块猪骨头。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在卑微的人眼里,也许就是一条狗。官场小小说当下有很大的市场,当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生活尚不能满足需求时,必然产生意识形态方面的诟病,加之政府监督体制不健全,这就产生了官员腐败,腐败是蚕食社会肌体的蛀虫,被人们所深恶痛绝,自然产生了官场小小说。小小说并不能根治腐败,只是能让我们知道官场,官场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政府反腐机关不会研究小小说,贪腐的官员不会看到小小说而自律,但是至少能够让作家们,以自己的眼光关注社会,关注这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说明作家的敏锐的触觉,以及作家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小小说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道风景。中国作家协会把小小说列入鲁迅文学奖的奖励范畴,足以让小小说作者兴奋莫名,这是社会和读者的认可,也是小小说地位的提升,小小说已经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小小说不是我的全部,却是我生活的重要部分,在我最为空虚的时候,填充我虚脱状态的生活,给予我精神的享受和快慰,成为取之不尽的快乐的源泉。

    感谢编辑老师对本书出版做出的努力,这会鼓励小小说作家们更加努力,为社会为读者创作出更多佳作,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