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全民皆兵:树立保护森林意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与森林有关的环保知识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林业节”

    “世界林业节”,也叫“世界森林日”。1971 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 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予以确认。

    第一个“世界森林日”是1972年3 月21 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我国的植树节是3 月12 日。而今,除了植树,“世界森林日”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

    下面是近几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

    2007 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我们的骄傲”,大力弘扬森林的意义所在,森林和我们息息相关。

    2008 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善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倡导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2009 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 ”,倡导绿色与我们同在,创造绿色,保护我们的森林。

    2010 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加强湿地保护,减缓气候变化”,倡导湿地的重要性,弘扬保护湿地,守住人类最后一道绿。

    2011 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庆祝:为人类保护而持续增长的森林”。2012 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保护地球之肺”。

    呼吁人们大力保护森林资源

    2011 年2 月2 日召开了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九届会议,“国际森林年”也正式启动。来自50 多个国家驻华使馆、20 多个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代表,以及北京市群众代表共500 人参加,“国际森林年中国行动”系列活动,以植树播绿的形式正式启动。

    “国际森林年”的目的是唤起人们的意识,促进在森林管理、保护和开发方面开展全球性的活动,推进造你应该知道的“国际森林年”林绿化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森林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联合国举办了各种活动,庆祝“国际森林年”,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全球的交流,号召各个国家和地区共谋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动员世界各国的居民对这一生态系统进行必要的保护,联合国宣布2011 年为国际森林年。为此,法国驻中国使馆于2011年9 月18 ~ 25 日在北京法国对华文化教育中心举办为期一周的中法森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文学与科技讲座、放映电影、摄影作品与艺术作品展。

    2011 年3 月26 日上午,“国际森林年中国行动”在京举行了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来自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单位的197 名部级领导,在北京市通州区滨河公园挥锹铲土,扶苗浇水,栽种下了油松、银杏、白蜡、千头椿等树木,为建设绿色北京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由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绿化委员会、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委员会、首都绿化委员会共同组织开展的“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自2002 年开展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11 次,建成共和国部长纪念林11 处。

    组织志愿者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节是以法律为形式,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不同可将植树节分为植树日、植树月或植树周。通过这种活动,增进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保护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个节日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我国最早的植树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 月23 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把3 月12 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节徽有很大的意义所在。

    植树节节徽上树的形状表示每个人义务植树3 ~ 5 棵,每个人都参加,绿化祖国大地;植树节节徽上的“3.12”和“中国植树节”,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植树节节徽上的5 棵树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植树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下面是近几年植树节的主题:

    2009 年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旨在倡导在城市中植树,绿化我们的生活空间;2010年是“与大树在一起”;2011 年是“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2012年是“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和谐家园,植绿护绿共创省示范文明城市”。

    植树造林在绿化和美化我们家园的同时,还起到了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植树造林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利于当代、造福子孙。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如印度的植树节为每年7 月的第一周;朝鲜的植树节是每年的4 月6 日;泰国把国庆节定为植树节;菲律宾把9 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意大利把每年11月21 日定为植树节;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巴西每年9 月21 日为植树节;哥伦比亚每年10 月12 日为植树节;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每年6 月21 日举行;埃及每年9 ~ 11 月为植树节等。

    现如今,世界上有近60 个国家建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文化和地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的植树节称为“绿化周”和“树木节”;以色列的植树节称为“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的植树节称为“植树月”;冰岛的植树节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的植树节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的植树节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下面教你如何去种树:

    首先,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而选择不同的树种至关重要。比如地势较高的地方可栽榆树,地势较低则可栽柳树,沙性土壤可栽白杨,瘠山植松,肥山插杉,丘陵植茶,地势平坦的地方种槐。

    其次,可以根据植树的目的而选取树种:护田林最好选择高干、窄冠、深根、抗风、少虫的树种;水土保持林最好种植枝繁、叶茂、根条发达、耐旱喜湿、寿命长的树种;环境保护林则要树姿优美、花多花香、抗毒性强的树种。

    另外,植树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季节。早春树木冬眠未醒,树液还没有流动,蒸发量小,代谢缓慢,有利于断裂根条愈合再生,植树成活率高。雨后土壤湿度比较大,栽植后树种可以很快吸收水分成活。土壤没有结冻以前植树,新栽的树在冬季来临前可以扎根,来年开春的时候就能很快发芽生长,比春天植的树生长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强。针叶树一般多在初冬土壤开始上冻时进行移栽,这时的树木刚刚开始休眠,水分和养分消耗很少,起苗造林容易成活。

    植树造林也可美化环境

    最后,精心挑选壮苗。树种要选充分成熟、没有病虫害、颗粒饱满、发芽力强、遗传性好的种子。插穗时要选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芽壮条匀的枝条。树苗要选树干笔直、粗细匀称、冠形良好、无病虫害、枝条分布均匀的幼苗。

    做好了植树的准备工作,那我们现在就开始种树。

    挖一个与树的根球大小相当,容积最好不超过它两倍大的坑;如果坑周围的土壤很硬,坑的容积应该更大一些;将捆绑在树上的草绳解开,因为树根就像人的血管一样,只有完全展开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地底下汲取营养。将那些草绳扔在坑里,将来腐烂后,就成了树苗的优良肥料;将树苗放入坑中,扶正,确保树干深入土中的深度和它的苗高一样;覆土,并在加了一半土以后,把树苗向上稍微提一下,这样就能保证树的根全部朝下。

    并且还要不断把土踩实,不要让土中留有空洞,这样才能保证树苗将来能扎根;在树干周围适当多加一些土,否则下一步浇水就会形成一个大坑,因为我们一般种树后踩土踩得都不结实。此外,围着树用土培成一个环形土坝,浇水时可以使水不外流;有条件的话最好在树周围铺上一层树叶或草之类的覆盖物,这样可以减少根部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的生长;第一次浇水应该浇透,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树从苗圃移出来以后损伤了很多根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很差。充分的水分才能保证树苗的成活。

    另外还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大风的天气情况下不宜种树。此外,在有地下光缆、电缆和其他设施的地方就不适宜栽种树木,至少是不能栽高大类型的树。因为这些树长大以后很容易破坏这些设施。并且种树必需按照当地的规划发展,否则等于做无用功。

    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种树就要讲存活率,不能“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栽树树不活”。因此后树苗培育基地期管理是关键,我们同时也要做到:植树后要坚持浇水;有条件的施一些农家肥,确保树苗成活;确定专人的护林人员;对盗拔树苗的人要给予从重处罚,同时加强对牲畜的管理。只有做好上述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植树的成活率,从而真正发挥效益。

    2009 年7 月14 日上午,我国的首届网络植树节,在甘肃省兰州市黄河边上启动,由国家福利基金会、国际环境规划署、甘肃省计划生育协会、绿化基金会与东南卫视联合主办。

    “首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向国内外募集善款,已资助了甘肃省通渭县的4000多户贫困家庭种植了数万亩生态经济林,为当地上万名农民(主要是贫困妇女)提供了多种技术培训和劳动创收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全国各地有30 名18 ~ 24 岁的青年远征队员和10 名25 岁以上的远征义工参加甘肃远征活动。他们深入沙漠,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走进乡村开展一系列生态扶贫活动,在城市各处穿行,进行环保公益宣传,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图文实录,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村现状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向全国介绍,积极倡导全民参与植树扶贫公益活动。

    首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公益活动的目的是借助公益事业的网络平台,让我国社会公众的绿化环保和扶贫助困意识进一步提高,调动全社会力量援助西部、植树造林、保护地球。其所筹善款,将全部用于“幸福家园——西部绿化行动”生态扶贫公益项目。

    你应该知道的“网络植树节”

    参与个人、团体、机构所捐植的树,将全部被种植在甘肃定西地区,并由当地贫困家庭负责后期管护,所产生的经济收益也将作为扶贫款归管护家庭所有。

    第二届“中国网络植树节”。2010 年3 月29 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携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南卫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大型全民在线互动植树公益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2010 年“第二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大型全民在线互动植树公益活动所募集的善款,将全部用于援助甘肃通渭县18 个乡镇的气候贫困家庭,种植大果沙棘生态经济林,以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给他们的严峻生存挑战,通过劳动实现脱贫和获得可持续发展,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地球家园而持续努力。

    第三届“中国网络植树节”。2011 年3 月11 日,第三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大型全民在线互动植树公益活动在北京启动。第三届“中国网络植树节”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携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南卫视、淘宝网共同举办。启动仪式上,中国绿植树节宣传化基金会为“自然科普考察基地”、“E-tree 网络植树公益网荣誉义工”授牌。演艺明星彭江、代悦当选“第三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形象大使”,北京王府中学学生代表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奉献绿色 收获希望”倡议。

    第四届“中国网络植树节”。

    2012 年3 月27 日第四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在北京启动。“中国网络植树节”公益活动的创办,为近6亿网民搭建了一个透明、便捷的捐款植树平台,拓宽了全民义务植树的参与渠道,丰富了义务植树的活动内容,创新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新模式。

    第五届“中国网络植树节”。

    2013 年4 月8 日, 第五届“ 网络植树,助力美丽中国”在北京隆重启动。

    “中国网络植树节”启动5 年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捐款植树公益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绿化基金会也定期把项目进展情况及公众捐赠信息在网站上予以公布,保证活动的透明性和公信力。随着中国网络植树节英文版的正式上线,活动组委会希望能通过这一平台,扩大影响全球的社会公众、企业、机构,特别是青少年加入进来,关注和支持全球植树造林、生态建设的公益事业,通过网络以身体力行的随手公益、微公益和微力量,网添绿色、网护森林、共建地球,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而共同努力。

    通过网络植树的方式,网民可以参与到西部绿化行动中来,登录活动官方网站,轻点鼠标,捐植一棵树、一片林。

    森林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产者,而且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构成自然栖地最根本要素的植物族群,所以森林的生态地位要比动物族群更加重要。许多有益微生物、濒临绝种的动物、药用物质开发源以及作物品种都来源于植物;由许多植物所构成的森林系统可说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最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礼物了。

    §§§第二节    保护森林你我要努力

    随着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人口日益密集与经济开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开始与自然界的生物争夺生存土地,往往第一个遭殃的就是植物。当年的中国,不仅海拔2000 米以下平原地带的原生森林因为开发而几乎尽数消失,就连中高海拔地区也渐因果树种植、蔬菜种植、茶叶采摘、森林开采与铁公路开发等,而导致广大的植物栖息地逐渐破碎与减少,许多原生植物族群日益减少,有的甚至趋向灭绝。许多植物物种的消失,带来的后果极为严重,独特植物的消失、植物物品消失、药物资源消失、其背后更大的栖息地危机(如热带雨林的消失会加速气候环境的不稳定),以及其他不可弥补的后遗症等。保护植物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植物本身,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地球本来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一切生物都生长、繁衍、进化在这个统一体之中。伟大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话的意思是老天生我们,就应该是有用的,引申一下,动物、植物等一切生命,都是有用的。

    它们存在,就说明有用。我们有些人也说“有用”,一看到森林,就想到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想到放牧,一看到植物,就想到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原始森林的生态效益、科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价值是无限的,如果你只把森林看做木材,那只是看到了森林全部效益的百分之几,把森林砍了,就等于只用了百分之几,而破坏了百分之九十几。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栖息地,这是许多年来进化的自然结果,如果我们砍伐森林,破坏植物的生长,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生物链会被切断,最终就是导致人类自己走向灭亡。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观察问题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任何组成天然群落的物种,都是共同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各个生物区系的存在和作用,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巨大宝库,和人类一样,每个物种都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环节,在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为维持自然界稳定、和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生物圈中,谁能适应,谁发挥优势,谁被淘汰,这是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物竞天择、不断演化、不断优化的结果,既非上帝所创造,更不能由人类来主宰。

    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护和拯救植物,保护生态是如此的重要。人是在大自然之中,不在大自然之外,更不在大自然之上,保护植物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不要砍伐森林

    “大树进城”是一种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折射出的是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政绩观。是缺乏生态保护常识的表现,更是生态道德的缺失。

    首先,它会使原生地的生态遭到破坏。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周围土壤、土中生物、树下植被、树上鸟兽昆虫形成了良好的依存关系。移栽不仅会造成土壤大量流失,也使完整的群落生态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就会导致鸟兽失去家园。这与其改善的城市局部环境相比,可谓得不偿失。其次,移栽会造成大树衰亡。成年大树再生能力弱,而且可塑性较差,一旦移植,就会加速树体老化,移栽后两三年内处于假活状态,即使三五年后能存活下来,由于根系和树冠创伤也很难恢复,树体也会逐渐衰弱,成为城市新的绿色弱势群体。再次,移栽会造成大量浪费。据估算,从偏远地区移植一棵树龄为20 年以上的树木,成本加运输费用通常需要近万元,名贵树种价格更高。在被移植后,两三年内需要对其加强养护,其绿化成本也是非常惊人的。

    这种牺牲乡村生态环境为绿化城市的做法,造成了对森林资源和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绝对是弊大于利的短视行为。令人欣慰的是,2009 年5月,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发出了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坚决抵制“大树进城”之风的弥漫。

    近年来,收藏珍稀树种制成的家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为追求奢华或增值,不惜花高价购买这类家具。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这种消费方式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

    “红木”是明清以来对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的优质硬木的统称,泛指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等热带地区出产的珍贵木材。目前,市场上红木价格年年攀升,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

    因为我国的热带雨林资源非常有限,所以目前我国对热带雨林有较好的保护。市场上的红木家具用材大多是由东南亚和非洲、南美洲等地流入的。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哪个地区的热带雨林被砍伐,动物的栖息环境和整个地球的水气维持环境都会遭到破坏,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2007 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发表的《世界森林状况报告》指出,在2000 ~ 2005 年间,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730 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相当于两个巴黎的面积,而热带雨林的减少速度则更快。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雨林,地球将变得不堪设想。

    让我们从拒绝购买珍稀木材制品做起,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

    抵制大树进城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用纸和生态环境有什么直接关系。其实,纸是由树“变”来的。一棵树往往需要长几十年才能被人类利用。我们应该了解到,节约用纸就相当于植树造林。

    还有,在各种生活垃圾中,因为过度包装而增加的“美丽垃圾”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外表华美的废弃包装物,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使环境遭到污染。商品越来越豪华和奢侈的包装,不仅使普通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加重,而且,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对此,人们呼吁厂家在包装上尽量简单实用,减少浪费,少爱护古树名木

    据报载,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参观北京天坛公园时,曾经对着公园里古老的侧柏树林发出深深地感慨:“以美国的科技实力,我们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完全可以复制出你们的寰丘和祈年殿,但复制这些古树,却必须用上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古树名木是自然遗产,也可以说是一种活着的文物,是活的基因载体。对了解古代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而言,研究古树名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有数不胜数的古树名木分布在各地。

    这些大树历尽沧桑,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也是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体现。

    为了保护古树名木,各地先后发出了地方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并为古树名木建立了“户籍”和档案。您如果想知道家乡附近古树名木的详细情况,可以向当地林业或园林部门去了解,您的环保意识一定会因此而变得更强,同时,您也会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

    保护树木,抛弃豪华包装用或不用豪华包装;另外厂家对于商品的包装也应承担回收的责任,可经加工处理后重复使用,减少资源浪费。此外,每年圣诞节和元旦节,总会有很多买贺卡的人和卖贺卡的人,邮筒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贺卡。送贺卡是一种很好交流感情的方式,但是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往往会被大家忽视掉。

    我们呼吁减卡救树的意义不仅仅是希望全社会的人少寄贺卡、多用电子贺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使大家意识到保护树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积极地保护环境!

    一页纸就是一片绿色,珍惜一张纸,就等于造了一片林。远离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木筷,用纸的背面写字,用旧挂历纸包书皮,把废纸与垃圾分开处理,都是节约用纸的表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节约一张纸,挽救的可能是一棵大树,甚至整个森林,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把节俭作为一种美德。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杜绝浪费。如果全国13 亿同胞一起行动起来,真正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它所汇集的力量将成为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柱,同时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为了我们的将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

    1. 纸张双面打印、复印

    纸张双面打印、复印,既可以减少费用,又可以节能减排。如果全国10%的打印、复印做到这一点,那么每年可减少耗纸约5.1 万吨,节能6.4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

    2. 用手帕代替纸巾

    用手帕代替纸巾,每人每年可减少耗纸约0.17 千克,节能0.2 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57 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10%的纸巾使用改为用手帕代替,那么可减少耗纸约2.2 万吨,节能2.8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4 万吨。

    3. 用看过的报纸练毛笔字

    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我们在练毛笔字的时候除了选用宣纸以外,还可以在报纸上练习,所以当看完报纸以后,我们不要随手扔掉,把它们收用电子邮件代替纸质信函集起来,作为我们练习毛笔字的纸,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减少了耗纸,又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4. 用电子书刊代替印刷书刊如果将全国5%的出版图书、期刊、报纸用电子书刊代替,每年可减少耗纸约26 万吨,节能33.1 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5.2 万吨。

    5. 用电子邮件代替纸质信函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形势下,用1 封电子邮件代替1 封纸质信函,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2.6 克。如果全国1/3 的纸质信函都用电子邮件代替,那么每年可减少耗纸约3.9 万吨,节能5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9万吨。

    一纸多用,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节约纸资源。为自然减少垃圾,为社会节省资源。我们就是环保的“清道夫”,资源的保卫者。

    拒绝根雕制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文规定,禁止挖树根。树根有利于水土保持,滥挖树根将会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包括森林、公园和城市绿地等等,所有地方,都不许挖树根。而且不仅是禁止砍伐活的树木获取树根,对于已经被砍掉的树,它们的根也是不允许挖的。

    如果确有需要挖掘,要先向林业部门递交申请,批准后方可适当采伐。因此,一般根雕需要的树根是无法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取得的。

    但实际上,私下的滥挖屡禁不止。“不少人直接到山林将鲜活的树砍掉后把树根挖回来,大多数树木都是百年老树。更令人痛心的是,沙漠中的很多树木也成了这些人的目标。沙漠缺乏水分,树木根系发达,具有观赏价值,偷挖这些沙漠树种,将极大地加重土壤沙化速度。”

    环境专家指出,即使是“死根”也不能挖。挖掘树根会破坏植被和土壤,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是毁灭性破坏。

    火是森林的大敌,在林区作业一不小心就会引起森林火灾,给森林生态旅游区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一些森林游憩活动又离不开野外用火,而且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有时也可能碰上突如其来的森林火灾。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野外用火与用火安全的矛盾,森林生态旅游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森林安全用火知识。

    节假日,亲朋好友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走进森林旅游区,或野餐烧烤,或夜宿露营,充分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然而游客们在愉快游玩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丧失对安全警惕的时候。对森林生态旅游而言,森林防火工作便是旅游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丧失了对森林防火的警惕,就有可能造成大祸,给原本健康快乐的旅游生活带来影响。森林旅游区的旅游安全用火,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提高相关人员的防火意识,确保林区旅游安全用火从古到今,火灾都是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我国多年来的森林防火工作实践也证明,森林火灾重在一个“预”字。当然,对于森林生态旅游区的防火工作,同样也应以防为主。而森林生态旅游区做好火灾预防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旅游区相关人员的护林防火意识。

    调查统计显示,在森林生态旅游区发生的火灾事故,大多数是由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思想麻痹、防火意识差,用火不慎或乱扔火种造成的。

    因此,首先对进入森林旅游区的游客,必须加强森林防火教育,提高其安全用火意识,使“进入林区,防火第一”的口号深入到每一位游客的心中。同时旅游区的管理者和所有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护林防火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制止旅游者的不良用火行为。此外,要加强对旅游区居民的防火意识教育,提高其护林防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护林防火工作变成森林旅游区每位居民的自觉行动。

    2. 科学选择游憩地,减少林火发生的概率

    森林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有森林的地方,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存在着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森林旅游区管理人员应帮助游客科学选择游憩地,将需要用火的旅游项目安排到最不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从根本上杜绝或尽可能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条件,降低林火发生的概率。

    (1)看地形选择游憩地。从地形角度看,需要野外用火的森林旅游项目应选择在坡度较平缓、背风处,或河道、溪流边开展,而不应该在陡坡地、山脊线、窄谷和破碎特征的地形(一般指凸起的山岩)上进行。这是因为陡坡地会自然地改变林火的行为,容易“跑火”,发生火灾后林火蔓延速度快;山脊线(拱脊)处往往热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存在着很大的火灾隐患,而且山脊线附近一旦着火,其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扑灭;窄谷(或窄谷草塘沟)和闭塞的山谷河道会增加热空气的传导速率,生火后容易飞出火花产生新的火点;破碎特征的地形,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条件,往往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火源在涡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许多分散的、方向飘忽不定的火头,从而引发森林火灾。

    (2)看林分选择游憩地。从防火的角度看,需用火的森林游憩项目最好在中龄以上阔叶树林中进行,而不宜在针叶林内、幼林地内开展。因为针叶树的叶往往含水量较低,不少针叶还含有一定的油脂,容易着火;中龄林以上林分,枝下高增长,林内杂草灌木等可燃物少,不易引发森林火灾。当然林分是否易着火还与季节有关。植物生长季节不管针叶树还是阔叶林都不易发生火灾,而秋高气爽的季节所有的林区都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3 . 采取各种措施, 坚决杜绝“跑火”

    在参加野外活动时,由于吸烟、使用炉具不当,烘烤衣物或照明等原因,容易引燃周围的草地、树木或其他设备,而发生火灾,造成事故。游客在野外用火时,必须提高用火安全意识,注意以下几点:

    (1) 在野外燃烧篝火或用炉具

    野炊时,必须做到随时有专人看管,并准备好一桶水;用火完毕,马上用水将火源彻底浇灭,或用沙土彻底覆盖,防止死灰复燃而酿成火灾。

    (2)燃着的香烟头能引起许多物质起火。因此,在林区吸烟时,应准备一个空罐头盒,将烟灰、烟头全部放进空罐头盒内处理,或用水和沙土将烟头灭掉后挖坑掩埋。禁止大风天在林区野外吸烟。

    (3)在草木较多的地方,必须用火时,应将周围的草木清理干净,并在四周开出2 米左右的防火道,以免火星飞溅出去,引燃周围的草木。

    (4)如风力较强时,应尽量在避风的沟、坎下面生火,或修建防风墙,以免强风吹散火堆,或将火苗吹出引起火灾。遇有5 级风以上高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5)宗教活动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因素。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明火主要包括燃灯、点烛、烧香、焚纸等,特别在一些宗教节日,许多宗教圣地烟雾缭绕,烛火通明,还有一些宗教信徒在去林区寺庙的途中,一路烧香焚纸,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因此,对进行宗教活动的群众应做好防火宣传教育,劝阻他们不要在林区一路烧香焚纸。

    (6)野外用火时,一不小心就会点燃周围的草木,导致火灾的发生,不要慌张,如果距水源较近,取水方便,迅速用水向着火处喷洒,降低温度灭火,这是最基本的灭火方法。如果周围没有可用的水源,则用麻袋、衣服和沙土等将燃烧物盖住,使燃烧物得不到氧气供应而熄灭。如果火势太大,无法控制,应该立即想办法报警,并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以免造燃着的烟头也会引起森林火灾成人员伤亡。

    6生态经济学创始人鲍尔丁认为,地球就像太空中一个孤立无缘的飞船。一旦资源耗尽,人类生存就面临危机。面对我们身边蕴藏的巨大绿色财富,借用“循环经济”的这双隐形翅膀,把森林产业带向美好的明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