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
则仍言而不明,于“呼保义”一解未有所发挥,仅言其不称帝称王,而自呼为“保义”而已。
然则欲明“呼保义”为何,当先明“保义”为何。“呼”字则言自呼或人称,固可了然者。
按“保义”者,“保义郎”之简称也,宋时旧称“右班殿直”,为武职使臣之一,政和二年,易新名,始称“保义郎”。据《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武选目太尉至下班祇应,凡五十二阶,而保义郎居第四十九阶。盖一武职稗官耳,或谓保义既系稗官,宋江何以取为绰号?答曰:宋江原系郓城小吏,其志非高,武勇堪充使臣,于愿已足;此其一。
今人有未得学位而称博士,未经选举而称太史者,宋时亦复如是,文人辄称宣教,仕族辄称承务,其尤可发一噱者,仕宦仆,亦有仆射、大夫等称。宋曾慥《高齐漫录》云:
文潞公尝戏云:“某平生作官,赶家仆不止,方为从官时,家仆已呼仆射,比为宰相,渠先为司徒矣。”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也。
可知贵家隶仆,亦有称“保义”者。则小吏如宋江者之称“保义”,提高身分,自呼人称,均无足奇;
此其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