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tucky这一次,“我的肯塔基故乡”
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飞机升到云层上后,我的思绪就随之腾云驾雾般飞翔到遥远的美洲大陆。隆隆的呼啸声在耳畔次第响起,旷野的深处,一个被尘埃包围的目标由远及近地扑入视线……嘚嘚的马蹄声犹如战鼓,震颤着大地,敲击着我沉静而又忐忑惊悸的心,那模糊的轮廓里显示出手执长鞭、头戴卷边帽、蹬着马靴、挂着马刺的英武牛仔,脖子上鲜艳而富艺术情调的棉质围巾让那饱含美国西部标签的脸庞更加冷峻、生动……
每次在美国经典西部影片中不断出现的标志镜头,
在我寻觅压力解套的途中不断地再现!
肯塔基州有个十分幽雅的昵称叫做蓝草洲,它处于美国中东部,东面是西弗吉尼亚州和弗吉尼亚州,南连田纳西州,西接密苏里州,以密西西比河为州界,北面隔俄亥俄河与伊利诺伊州、印第安那州、俄亥俄州相望。除此之外,州内还有肯塔基河、田纳西河、坎伯兰河等,这让面积和我国浙江省差不多的土地面,水源丰沛,空气清新,植物茂盛得犹如上帝在这里晾晒了一幅巨大的、毛茸茸的绿地毯。又窄又深的山谷和壮观的山峡交错在州东南部的重山之间,群山的西边,平原慢慢地朝密西西比河畔倾斜,广阔的蓝草区在这里包围着州经济中心路易斯维尔市,这个州出了名的赛马都是吃这附近的蓝草长大的。我突发奇想地向这个地方奔来是跟童年的一些记忆相关的。有人说,当你感到情绪不顺畅的时候,最好的药方就是转换情境,而这个地方,一定要是你心底里长久渴望而又没有到达过的地方。全然一新的视觉感受,会是从天而降的一股清流,蜿蜒过心灵干涸的戈壁,抵达最渴望浇灌的心房。这倒不是驱动我来此地的助力,而是有些旋律一直在我耳畔渐隐渐现地不曾消亡。
在换车去路易斯维尔的途中,尽管导游一再强调这里有声名远扬的通用电气、福特汽车、宝洁、杜邦和IBM等大公司的生产基地,而望着窗外不断闪过的山川、绿野,我的心早已被那首老歌的美妙旋律勾魂摄魄,飘荡到一个空气清新、心神宁静的牧场。美国人,甚至美洲大陆之外的人,没有不知道伟大的作曲家福斯特的,那首著名的歌曲《我的肯塔基故乡》不仅深入人心,而且成了肯塔基的州歌。
“阳光明亮照耀肯塔基故乡,在夏天黑人们欢畅,
玉米熟了,
草原到处野花香,
枝头小鸟终日歌唱,
那儿童们在田舍游荡,
多快乐,多欢欣舒畅……”
据说,肯塔基州曾被北美土著民族如肖尼部落视做庄严的祭神场所,直到1750年为止,都没常住的土著居民。20年后,弗吉尼亚和北卡罗莱那的殖民者穿越坎伯兰岬口来到肯塔基,这片土地才迅速发展成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第一个殖民点,1790年6月1日宣告成为美国的第十五个州。
这里的风情韵致都是露天开放、赤裸展露的,所以更有想与之主动亲近的人情味。第二天,我开始不无兴奋地向酒店外的山地徒步而去。
温暖的阳光,热情洋溢地洒落下来,在我前行的路上留下活蹦乱跳的剪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气息,没有工业化的任何搅扰,越往前走,越有一种自我“流放”的甜美。1000米外,山石凌峻,水岸的岩石上有人在悠闲地垂钓,他太专注了,以至于我从身边走过都没有惊扰,倒是站在他一旁的长发女孩子咧开滑润的势起伏,从车窗向外望,广阔的草地就像滚动的绿色波浪,据说附近有一个小城的名字就叫“滚绿”,这个极富有诗意的名字一直在我的记忆里保有它最初的色彩和动感。嘴巴向我灿烂地微笑……“继续走,前面有个攀岩基地”,她告诉我说,而在基地的前面还有水上漂流、水上摩托艇等更多自然水上项目。
到处是草地、草坪、草场,哦,那在黎明时分滚动着晶莹露珠的草叶啊!“肯塔基”源自印第安语“草地”。草地的边缘有设施发达的道路,林荫分布,汽车旅馆业颇为兴隆,所以自驾辗转于各个马场间,客串成马背上的牛仔,体验现代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驰骋飞翔的倜傥,绝对独树一帜。著名的肯塔基马赛就是在一个名叫“丘吉尔草地”的跑马场举行的。由于沿路丘陵地“滚绿城”的街道很适于散步,城中心正在辟建为草地广场,中央有典雅的雕塑和喷泉,四周栽了常青树。附近有一家名为“西西里”的意大利餐馆。我并不想吃东西,因为好奇迈进门槛,一幅特别的画迎面而来。一棵树木的竖切面上,色彩缤纷而朦胧着,一望也能猜出画的主角就是爱因斯坦。白发蓬乱的他穿着绿衣裳,一把小提琴握在手上,我想,也许他就是在拉《我的肯塔基故乡》。
圣经中的五月谷我最喜欢普拉兰岛,它是典型的塞舌尔风情,那么拉迪格岛就是一百年前的塞舌尔了。有人把这里称为“时间囊”,就是固执地保留着塞舌尔20世纪初的原貌。也正是这个原因,它被世界权威媒体列入人一生中应当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岛上限制机动交通工具,最常用的是自行车。为了担心晒成黑鱼干,我总是浑身上下涂满防晒霜,戴上遮阳帽,然后租一辆两个轮子的“宝马”穿行于岛上的各个角落。淳朴的当地人,总是投给我赞许的一瞥,然后用我听不太懂的语言打招呼。后来我终于搞懂了,大意就是“如果你累了,就停下来和我们吃鱼吧!”真的好感动。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选择牛车,不过,来的亚洲人基本不屑,因为停留的时间短,倒是欧美人对此津津乐道。德阿让海滩绝对是世界上最美的海滩之一,也是世界上被拍摄次数最多的海滩之一。海滩上的岩石奇特而优美,拍到片子里非常富于表现力。
偶尔会经过一些小渔村,一路上没有太多车子。穿行时,岛上居民都不由自主地转头来看,流露的神情很与众不同,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那种热情或好奇,而是一种相当有气质的“欢迎”。生活在这么优美的地方,久而久之,想不变得从容淡定都不行呢!
现在,世界上的很多珍稀动植物只能在这个岛国寻见,比如水母树、捕蝇鸟,每年4~10月,大概有2,000,000多只鸟飞来安家落户。还有世界鸟类保护委员会托管的库金岛,居住着15,000只巨型象龟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提到的阿尔达布拉岛……
终于跟随当地人来到那个神奇的植物前。“你看,这就是!”
“海椰子,天,真的很像啊!难怪塞舌尔把海椰子视为国宝!”
海椰子其实并不长在海里,只不过是很早很早以前,马尔代夫的打渔人在海上发现了漂浮着的母海椰子,他们不知这种果实从何而来,便以为它是长在海里,于是,人们开始叫它海椰子。母海椰子的果实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绿色的心,直径大约有30cm,椰壳脱落后像少女的臀部,而公椰子则像男性的生殖器,也难怪当年喀土穆的戈顿将军就坚信五月谷便是圣经中说到的伊甸园。
海椰树是塞舌尔的标志,传说中亚当夏娃偷吃的禁果,所以被逐出伊甸园,但那禁果并非苹果,而是海椰子。看过这奇异的果子,除了会相信这传说的真实,肯定还会感叹造物主的神奇,世上居然有这样的果实,不但分雌雄两种,还分别长得像人类男女两性的性征!
南出塞舌尔维多利亚港48公里,便是世界罕见的植物海椰树的家乡普拉兰岛。一派热带原始森林的绮丽风光。这里是世界上唯一保存有4000多棵海椰树的地方。海椰树生长缓慢,但生命力极强,树龄可高达千余年。一般幼树从25岁开始结果,可连续结果50年以上。每棵树可以一次结果几十只,果实重达18公斤,特大型的椰果可达30公斤,被人们称为重量级椰子。海椰果完全成熟需要非常慢长的时光,竟达7至8年;果子长到9个月左右,果汁便香醇可口,是上好的甜食,完全成熟后,坚硬的白色椰肉则是上等的补药。
海椰子和黑鹦鹉姊妹酒店被普拉兰岛的一片私人山林和海滩环抱着。这是一家很有特色的四星级家族酒店,深为欧洲情侣和家庭游客所喜爱。拥有12间小套房的黑鹦鹉酒店盘踞在山崖上,可以俯瞰到海湾里的拥有40间标准客房的海椰子酒店。房间独特的设计显得室内比较宽敞。
站岗的男人穿裙子
初来斐济,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森林世界,椰子树、木瓜树、芒果树、面包果树到处都是,各种果实举手可得,水灵鲜亮在国内很难见到的稀罕物可是让我这个“水果大王”大开眼界。
很快,我就发现,这个岛上的人更是有趣,先不说那各种娱乐项目,只要站在街头上,看看那来来往往的人,就觉得此行必有收获。
人人都爱戴朵花,不分男女,这是显而易见的发现。女人把木槿花插在头发里,男人则把花别在耳朵上。戴花的起因不清楚,含义却是身份的标识。通常,把花戴在左边表示未婚,而戴在两边,则表明已婚。红花就是扶桑花,也称为木槿花,是斐济的国花,据说每年的8月中旬,当地人都要举行为期一周的热闹红花节,节日期间的岛民们彻底地浸泡在欢乐的海洋中。我一直想着找个机会能赶上这个时段再踏上海岛,融进盛大的化妆游行队伍里,赏阅选举红花皇后的开心过程,不过,现在看着眼前一个个壮硕的身躯上,穿戴着大花布衣衫的人们都喜兴地插着一朵红红蓝蓝,还有奶白以及鹅黄、紫粉色的五瓣花,就已经满心喜悦了。
其实,最搞怪的还是男人们穿着裙子。斐济人的服饰别具特色,首都苏瓦的大街上和各个海岛酒店的海滩上,身穿大花衬衣和齐膝毛料裙子的男人随时都会晃进我的眼眶。他们习惯上身赤裸,露出拳击手般强健而有力的肌肉,下身围着纯白色的“solo”裙子,在当地,这种裙子算是男人的家居服。想象一下,黝黑瓦亮的肌肤,头戴鲜艳的花朵,白色的裹身裙子,一幅幅毋庸置疑的流动画片。
最出乎意料的还不是这些。苏瓦岛上,还可以看到令人匪疑所思的景象,高大威猛的男警察们站在大街上执行公务也穿着“solo”指挥交通,酷!仔细再看,那种裙子也不是寻常的衣装,裙边都无一例外地剪成了三角形,充满了南太平洋岛国的原始美感。有趣的是,这里男人和女人的习惯概念是拧的,男警察穿着裙子,女警察们却穿着裤装,远远没有男警察们来得“妩媚”,招惹注意力。
19世纪,这里已经不再是探险家和航海家的专利。商人、卫理公会教徒、传教士以及潜逃的澳大利亚囚犯等瞄向这个隐蔽而天堂般的角落,纷纷到此定居,斐济一度有过混乱的时期。酋长卡考鲍控制了斐济大部分地区,结束了各种各样的部族冲突。他在邻国汤加国王图普一世的帮助下,一度赢得了斐济的和平。1871年,在斐济的第一大岛维提岛上,公路四通八达,十字路口的交通警察,上身穿着短袖黑色警服,腰挎皮带,下身穿着雪白的裙子,脚穿黑色凉鞋,双手戴着长长的白手套,好不威风。这种状况在1874年10月10日发生变化,这一天,斐济沦为英国的领地,此后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70年10月10日才转换命运,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
别处的警察管人,斐济的警察还兼带看管动物。因为人口稀少,气候长年似夏,牧草丰富,乡村居民几乎家家养牛羊。这些牛羊不是圈在院子里,而是长年累月放养在野外,无人管理,经常出没在公路上,管好牛羊就成为警察的一项特殊任务。戴花、穿裙子等奇怪的另类行为,已经让我充分感受到这里的别致风情了,而飘扬在四周的原著人高亢的歌声,则完全带出了岛国悠闲逍遥的情调。岛上至今依然保有许多传统习俗,昭示着这里的隐秘。将深海中的鱼群呼唤到浅海,以利捕捉的神奇颂唱仪式;传统的走火仪式等等,我仿佛听到了斐济那些至今仍未消逝的神秘召唤。
在黑色的光辉里欢喜
“那是斜拉大桥,津巴布韦人最为自豪的建筑”!Mikirina介绍。已回到原地的我,这个时候和大家的目光一起都聚焦在不远处的那座孤零零的桥上。
“我们走过去”,几个人扔下几个字就跑掉了。我赶紧跟了上去,不过,我没有尾随在他们的屁股后,而是偏离了45度角,跑到了河边的侧岸上,站在了岸边的枯草和碎石块中。举起相机,转换着角度拍摄着目标,进而又赶上了一列有着长方形车体的长途车驶过……
我自鸣得意地走上了桥头,对着桥头堡上已经乌黑模糊的建造者碑记仔细辨认,旁边坐着的几个当地人看看我,然后咧开他们那厚厚的嘴唇笑着,那白色的、贝壳样的牙齿,让我愉悦。正午时光,太阳的光芒越发火热起来,透过桥梁的缝隙,直直地射过来,面对骄阳,没有遮拦亦无处躲藏。
我硬着头皮开始从这头向那头走去,还好,不断有当地人在桥上经过,几乎每个人的出现都让我有了想打招呼和拍摄的冲动,这么一来,我觉得弥补了不少艳阳对我照射的损害。推车子的中年男子,打伞的小伙子,头顶包袱的妇女,拎着鸡蛋篮子的男孩,悠闲的年轻人……他们的穿着陈旧而且破烂,但是洗得干净而颜色鲜艳……我喜欢捕捉他们那丰富而流动的身影,好像也习惯了面对镜头的拍摄,他们并不反感,漠然而带着几分腼腆和羞涩的神态,定格在我的画面上时,忽然感到自己对津巴布韦普通民众越发地喜爱。一对情侣相拥着走过桥面,那种自然而甜蜜的感觉让我想记录在案。小伙子非常大方,而他的女友则明显有些不好意思,呵呵,我们一脚桥上一脚桥下地互望着有1分多钟,然后都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我带着拍摄下来的满足继续桥上之旅,不时地透过桥梁的缝隙望向天宇。那天,高而深远,淡淡的蓝,如棉絮般的白,丝丝荦荦着,洋洋洒洒着,随意地在天幕上摇摆……我也不时地停下脚步,站在桥栏杆上向两处的河面以及延伸的河岸察看,那一侧的荒凉和另一侧的绿意葱茏,正好是津巴布韦旱季表征的两个极端。水面不窄,河床感觉不深,河流平缓,一切都是那样安详和谐。在这遥远的非洲古国,我忽然萌生了一种发自心底的顺畅。
“哈哈哈,看这里”,一阵阵的喊叫声,夹杂着哄笑声此起彼伏,回头望去,20多米的桥底下,全是赤身裸体在水里泡着游玩的黑孩子,估计有二三十人的样子,可能谁也预想不到会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遇到这些远道而来的异国人。黑亮而光滑的身体,泥鳅一般在艳阳的照射下奔放着自然野性的光芒,他们不断地东奔西跑接糖果的样子生龙活虎,一会儿拥挤在一起,一会儿又四散开去,巨大的搅动,激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活跃出一道真实无误的原始非洲的狂野一幕……
这段插曲太富戏剧性,也太有趣了,完全是一场没有导演的邂逅。当我不得不转身向早已等候在码头的车子时,那种从天而降的快乐还在嘴边荡漾……就在车子准备离开桥头堡时,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男孩晃着他那锃明嘚亮的大脑袋从桥桩子后面闪了出来,嗤嗤笑着向我们这边挥手致意,呵呵,刚刚收拢起来的热情又开始不听使唤地溜达出来,不由自主地向那个孩子走去的同时,也打开了镜头盖。当我专注地准备按下快门时,镜头里又进来一个大脑袋,我赶紧调整焦距,没想晃晃悠悠又进来一个,我挪动脚步调整方位,这工夫又挤进来两个。呵呵,孩子们的举动惹得我不得不直起腰来张开嘴巴大笑……再看那些个毛毛头,不由分说地自动分成三三俩俩的几部分,仰脖、举手、抬腿、搭肩……眼神,分明是跟着肢体的动作,如影随形地去了。
至今都在回想当初这好玩至极的场面,不过也更叹服着在非洲人身上的那种善于表现欲望和天性,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无法遮掩的表现天赋,让我大开眼界的同时,又有无限的享受快意。到蜜月天堂颈挂花环
斐济岛上停留的第二天,我逛到一个类似教堂的地方。它背靠太平洋海岸线,坐拥在一片树木和飘散着栀子花香的空场上。一对欧洲新人正从那个很小却很特别的白色尖顶小房子里出来,他们手牵手,目光凝望着,无尽的甜蜜和满足。前面有纯真可爱的花童引路,那花童如天使的信者莅临人间,给海边的喜悦缀上了纯净透明的音符。
不知道他们在那里,在神父面前说了什么誓言,只觉得这种婚礼怎么那么纯净而又浪漫。新人的服装并不奢华昂贵,憨憨的先生只穿了白衬衫和沙滩凉鞋,女士一袭白色抹胸曳地晚礼服,幸福的笑容是最完美的装饰品。他们的身影向海边移动,清澈剔透的海水在他们的身边翻动起欢快的浪花,好像也为这远道而来的新人唱着祝福歌。
视线从恋人身上收回,又投向到周围。清凉的海风吹拂着高耸入云的椰林,发出轻微的刷刷声,热带树木浓绿成荫沾满了岛上的每一处角落,而海滩边洁白的沙滩,海里奇形怪状的珊瑚礁,色彩斑斓的鱼儿将海水搅得五彩缤纷,到处充满热带海洋的原始美感。水面上不时有小型飞机掠过,瞬间击破海面上的蓝色宁静。也尝试着徒手在海里抓鱼,以前就听说过这样的情节,还以为是摸不着边际的幻想。
其实,那些披着五颜六色华服的海底精灵正在游泳者的身边游弋,不慌不忙的样子,可能还以为是它们的同类而放松了警惕。虽然身临其境,还是感觉到有些虚幻和缥缈,遇到人时想说,想想还是语言匮乏,不如自己亲自跑一趟,或者对着我的文图浮想联翩吧。“天堂就是这个样子吗?”我自言自语着。“是,就是的。”我回应着。
332个岛屿组成斐济,号称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其中只有106个岛有人居住,大部分还是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180度经线恰好贯穿其中,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东也是最西的国家。
不光是普通人选择此地作为婚礼、蜜月举行地,就连那些盖世富豪、世界顶级明星也把度假休闲目光投到这里。景色绮丽而人口稀少,得天独厚的味道,斐济由此成为欧美名流人士度假的心头爱。当地人告诉我,这里的许多小岛迷你地好玩,只有一个酒店,几间客房,而且通常只接待一个家庭,很有分时度假的理念。据说比尔嘚盖茨、福布斯家族等人都在斐济拥有自己的小岛,难得这里既悠闲轻松又可以躲开满世界遍布的疯狂的狗仔队。
比尔嘚盖茨、金嘚凯利等名人,都曾选择在这里举办传统式斐济婚礼。小甜甜布兰妮也选择在这里和夫婿颈挂花环度过甜蜜的新婚生活。说不定下一个时段再去斐济,很有可能在白色细腻的沙滩上与某个世界名人碰个正着。早就听说这里有了蜜月婚礼天堂的称谓,不过,之前还不知道,斐济当地有专门机构,可以向游客提供系统完善的婚礼服务,其基本的法律程序和仪式过程相同:新人连同证婚的神父到移民局辖下的婚姻注册处,经注册官核实证件和简单问话后,领取“结婚许可证”。在指定的时限内,神父为这对新人举行婚礼并签发结婚证,想想都觉得独辟蹊径和令人神往。
有趣的是,酒店里可以没有电视机但不能没有高尔夫球场,即使是很小的岛上都会有高尔夫球的练习场。看到街上那些扛着高球用具、帐篷和整箱啤酒的高鼻子、蓝眼睛游客,就知道这里有什么东西吸引人了。因为是从事各项水上与生态活动的最佳去处,所以在当地我算是尽情地从事了潜水、越野探险、竹筏泛舟、小火车绕岛、游艇巡弋等活动,而晚上,最诗意的就是在星空下,爬上椰子树观赏那些具有南太平洋原住民文化特色的活动,融进那些皮肤泛着油光黑亮、头戴羽毛的土著人的世界中去……描绘岛屿最美丽贴切的词汇就是“天堂般美丽”,塔妙妮岛(TaveunLevu)成就了好莱坞名片《蓝色珊瑚礁》,给到我最初的视觉冲击力。其实,不论大小,每个岛都是梦境和童话交互的诗篇。离南帝国际机场不远的码头是个中转站,每天都有好多班航船开赴各个小岛。出航的船只犹如诺亚方舟,把人们载向不同的甜蜜地。甲板上常有身材火辣和妖娆的帅哥美女现身,让那无尽的天海相连的蓝,有了跳出背景屏幕的跃然。最惊愕那船头一转,一个又一个小岛从天而降,连同一片片洁白和一簇簇浓烈的碧绿。
我经常陷入恍惚中,实在是分不清身处在哪一种地界,满目树影婆娑,白色的岩石突兀,皮肤黝黑的岛民吉他弹奏其上,是到了好莱坞电影拍摄的现场,还是现实本就是这样。“啊,哇……”我禁不住要赞美、惊叹,惹得开船老大哈哈大笑……
离陆地最近的南海岛(Southsealsland)大约长200米,宽100米,每天只接待20人左右,很有一种尊贵感。岛上的烧烤大餐是免费的,对于嗜好鱼和水果的我可是得天独厚,喝可口可乐不算品质,玩累了到椰子树下大吃特吃那才叫神仙。沙滩上除了散落着帆板、小划船,就是游泳和晒太阳的美人坯子,无论帅哥还是美女,那种与生俱来的曲线美都以海岛景致为背景美轮美奂,我不知道都市里费力搭建起来的T型台与之相比显得多么乏味。
首都苏瓦在另一个岛上。从南帝到苏瓦有条相当美丽的海岸公路叫珊瑚海岸(CoralCost),大概有八十多公里的样子,沿途皆是风和日丽,碧海蓝天。车窗外不时掠过高耸林立着的豪华酒店,据说这些都是斐济最好的五星级饭店。而我更着迷那环绕周围的水清沙细的金色海滩、夺目缤纷的珊瑚礁和看上去近似原始的村庄以及当地欢快的儿童们。偶有驾车的金发女郎飞鸟般倏然掠过,那份潇洒似乎正在像电影《007》里的邦德女郎靠近……
“BULA”,见面认不认识都要说这句,而面带微笑地点头或挥手回之“BULA”就可以了,耳畔不时传进导游的嘱咐。村庄是这片岛屿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斐济村庄里,规矩要遵守,风俗独特且神秘。进入部落时禁忌就更多了些:女性不能穿短裤、迷你裙、无袖上衣;不能戴帽子、太阳眼镜,也不能摸小孩子的头,只有村长才有戴帽子的特权;而拜访时一定要先向部落长老拜会,当然要由当地导游带领。
摸别人的头,是对他人最大的羞辱,若在100多年前,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1867年,一名英国传教士因从一位当地酋长的头上拿下一把梳子,被愤怒的土人活活砍杀并
我在小镇易货忙
津巴布韦维多利亚小镇西边有个跳蚤市场,经营者100%是黑人,面积不小,天天开放。来非洲前,我听说黑人心灵手巧,随便一块不起眼的木头或者石头,一根草绳或者一块布,在他们的雕琢摆弄下就成了另一种可以升值、具有观赏和使用价值的艺术品,很多家庭就是靠着售卖这些手工艺品来维持日常生活。
中午,我跟隔壁的丹娜说想去那里转转。这个黑女人正手抓玉米糊糊往嘴里塞(当地人叫Saza,一种主食,用白玉米面熬成的糨粥,浇上肉和蔬菜调成的浓汁),说吃完就陪我过去。她提醒我带上那些从中国捎来的小零碎,说是可以换东西,特别是我原打算带去应急用的几包方便面。我将信将疑,这东西也能换?
市场距离我住的地方有200多米,一路东张西望地走了过去。很多黑人没有像样的职业,并不代表没有文化。政府给人民提供基本的受教育机会,扫盲率几乎99%。
市场内分了不同的摊位区,眼睛一时不知从何处看起。人像、动物的木雕和石雕最多,无论大小,横是横,竖是竖,俨然仪仗队般整齐;绘着斑马样纹路的木碗有圆的、长方的,深的、浅的,首饰、瓦罐、草编……一应俱全的用品铺排了一地。让我惊讶的是,市场挤挤插插的人满为患,环境居然洁净得出奇,甚至见不到纸屑、果皮、废弃物等一点垃圾……
那么多的看摊人规矩地守候在自己的位置上,兴许里面隐藏着个大学生也说不定。摊子与摊子之间的地界分割得很清楚,如果不是主动问询什么,摊主并不急于缠着我买东西。他们原地不动,一双大而黑亮的眼睛盯视着我的一举一动,然后才靠近过来,会根据我手里举着的物品,推荐同类。
一个长颈鹿木雕要我20美元,拿出在国内杀价一半的狠劲,给他10美元,卖主摇头,说15美元,我拨浪鼓似地摇头“NO,NO”,他添上一只犀牛,“我只要长颈鹿”,他终于同意10美元成交。拿人民币一换算,还是觉得不值,我赶紧摆手,转身离去。想象身后一定会招来一顿臭骂,居然没有反应,忍不住回头望,居然迎来那个摆摊者善意的笑容。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家的货物摆放不能超出界限,只能在自己的摊位上招揽生意,顾客离开自己的摊位,不能追赶,哪怕是1米。在国内还价,假装走掉,往往被商家喊回,以低价成交。我如法炮制,摊主顶多在身后喊两句,根本不会追上来。
类似的场面接连出现,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差不离的赶紧付款买下。一边聊天的丹娜凑过来,“嗯呀呀,你怎么不用东西换呢?”想起包里还有不少零碎,清凉油、丝巾、棉线袜子、糖果、榨菜……很容易就换成了一些喜欢的小木雕、小玩意。
“你把那个给我吧,我孩子要吃饭……”眼皮下伸过来一个年轻母亲的手,紧紧攥住我那几包露出头的快餐面,还没来得及反应,她就塞给我一个手工编织的草兜子。因为粮食缺乏,当地人不得不回到最初的原始交换,以获取基本的生存需要。
克里奥尔的色彩塞舌尔是充满颜色的,那会让人想起天堂的颜色,尽管谁都没见过。走在街上,色彩的冲撞感就扑面而来。这里的人种相当丰富,他们通称为克里奥尔人,经过多代混血而成,可能同时拥有来自非洲、欧洲、亚洲三个大陆的血统。所以,看到白、黑、棕、黄、红色皮肤的人们并不奇怪,不管什么颜色,他们还是通称为一个民族——克里奥尔。
克里奥尔一词的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的语言。
黑人,蓝天,白云,金黄色的沙滩,翠绿的丛林。清澈见底的海水,仿佛蓝色的水晶瓶般静静地呈现,美丽的热带鱼和珊瑚礁低头可见。正因为纯净,水在阳光下因为海的深浅不一而折射出斑斓多彩的蓝,而斑斓的色彩仿佛天使之作,随意流畅。处处都是美丽得想拥抱入怀的沙滩,螃蟹随便捞,海鱼随便打。纯洁的色彩充斥视野,几乎不受污染的空气,难怪这里与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同被列为印度洋上的三大明珠,也是当今世上最纯净的地方之一。这里的沙滩之美已经不是常见的银色,而是引人无限遐想的粉色,如粉似泥地细腻柔软。
一直痴迷这里独有的、不经意的迷人元素,一种很原始的吸引力。从飞机着陆,到住宿途中,一路都是翠绿的山林和沿海的小路,著名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原始景色,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群岛上的美女太多了,多得如盛放的五彩缤纷的花朵,几乎个个穿三点,但身材妖娆得让人没邪念。
电影《007》的某集就是在这里取得外景地,其他好莱坞间谍侦探电影也常在此攫取灵感。伸入海中的栈桥至今尚在,当地人讲这正是情色电影《艾曼纽》(Emmanuelle)拍摄外景地时留下的遗迹。而丝绸般的海岸上,矗立着的巨大的侵蚀花岗石柱,就像雕刻家亨利嘚摩尔的白日梦里的情景。
著名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原始景色,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群岛上的美女太多了,多得如盛放的五彩缤纷的花朵,几乎个个穿三点,但身材妖娆得让人没邪念。电影《007》的某集就是在这里取得外景地,其他好莱坞间谍侦探电影也常在此攫取灵感。伸入海中的栈桥至今尚在,当地人讲这正是情。莱坞间谍侦探电影也常在此攫取灵感。伸入海中的栈桥至今尚在,当地人讲这正是情。
著名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原始景色,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群岛上的美女太多了,多得如盛放的五彩缤纷的花朵,几乎个个穿三点,但身材妖娆得让人没邪念。电影《007》的某集就是在这里取得外景地。莱坞间谍侦探电影也常在此攫取灵感。伸入海中的栈桥至今尚在,当地人讲这正是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