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去湘潭给侄女交学费,问我有空陪他去不。懒惰驱使我再一次拒绝了他。三点多,他发来信息,说他的钱包被盗了,身份证、银行卡全丢了,侄女的学费也交不成了。我不由自主地想到经常发生的骗局,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就遇到过。他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说他来湖南某市出差,叫他猜猜他是谁。他问对方在哪里工作,对方说在某市。于是他想起有一个高中同学在那里工作,便把那个名字报了。对方连声说,是,是。第二天,对方又给他打电话,说昨晚自己多喝了点酒,在宾馆找小姐被公安抓到现场,需要罚款五千元。而自己的银行卡里没有那么多钱,只能向在湖南的那个同学帮忙,把五千元打到他的一个银行卡上。我那个同学不敢轻信,便追问其他一些同学的名字、工作单位等情况,最终,那个骗子穿泡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我那个同学的动机表示怀疑。但我坚信我的那个同学不会骗我,一则他人忠厚老实,二则我们俩关系可以。我们高中班毕业十年、二十年的两次同学聚会,就是他牵头组织的。每次我回老家,给他打电话,他总是约一些同学陪我吃饭。不管怎样,我心里的疑窦还是难以消除。我便发信息给他,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他在去乘开往湘潭的车的路上,对面一个人碰了他一下,等他反应过来时,发现钱包没了。
按照骗局的逻辑,同学等会肯定会提出请我帮忙,将他侄女的学费打到他侄女或者学校的某个账号,等他回去后,再通过银行还钱给我。但这样的情形始终没有出现。我甚至有意等待他提出那个要求,然后揭穿他的阴谋。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确信他真的遇到偷窃了,便给他打电话。他告诉我,他还在湘潭到处找那个学校。等找到学校后,再到株洲来,晚上一起吃饭。直到下午六点,他接着告诉我,他准备往株洲走。学校要求明天必须将钱打进学费专户,他准备让妻子把钱打到高中复读班那个同学的卡上,明天再去学校交学费。
晚上,他那个同学与他在国宾酒店大厅等我,然后一起去二十七楼的茶餐吧。因为我和他那个同学都已经在家里吃过晚饭,他点了一个煲仔饭,他的那个同学点了一瓶啤酒,我点了一杯绿茶。我们聊高中的一些往事,聊一些同学的情况,一直到凌晨一点,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回到家里,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当警惕性和信任度让我抉择之时,我内心的矛盾多么激烈。如果他真的在电话里向我提出借钱,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冷漠地拒绝?幸亏他没有那样做,给我留足了面子。一个这么诚实的老同学,怎么差点被我怀疑是骗子了呢?我不禁深深自责。接着又反过来想,如今的社会,有些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连自己的父母、儿女都忍心去骗,例如传销,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何况他只是我的一个曾经的高中同学呢?这么想,我的心才渐渐释然。
(原载2010年8月16日《株洲晚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