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的季节-一路有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伴随着《炎帝广场》一路走来,不知不觉,在文学的时光隧道里,穿越和跋涉了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其中,不乏激情和喜悦,但更多的则是寂寞和孤愤。如今,走过十年岁月的《炎帝广场》,随着株洲最大的城市广场——炎帝广场的更名,也以古朴而淡雅的装束,完成向《文艺窗》的华丽转身。值此,我情不由衷地借用一首歌的歌词来表达我的心情:一路有你,我的心情快乐无比;一路有你,我的世界如此美丽。

    走出校门,初涉社会,一切都离自己想象的太远。人情世故,世态炎凉,我仿佛置身世界的边缘。于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行诸文字,便成为我宣泄情绪的独特方式。偶尔有一两篇能够变成本埠报纸上的铅字,对我便是莫大的慰藉。就这样,我在孤独中寻找热闹,又接着在热闹里重归孤独。遥远的文学之梦,犹如天空飘浮不定的云彩,瞬间由白色变成红色,又由红色变成黑色;瞬间从近处飘往远方,瞬间又从远方飘往眼前。而我却始终把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当作一个真实的世界。

    后来,结识了当时在县委宣传部做通讯员的晏建怀,我们相见恨晚,便时常一起喝酒,聊天,谈文学,一起感叹爱好文学的人太少,渌口更是寥寥无几。晏建怀是一个不甘寂寞而又善于冲出寂寞的人,后来,他把在《诗刊》《散文诗》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过诗作的曾运钦引荐给我,接着,他介绍我认识了渌口镇文学刊物《五色土》的总编朱琳。记得我曾经私下用办公室的复印机,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累得汗流浃背,帮助朱琳复印了五百份《五色土》刊物,朱琳感激涕零。

    朱琳调任县文化局副局长后,盛情邀请县里一些文学爱好者聚会,共商创办文学报纸《渌湘文苑》,我成为被聘请的客座编辑之一。记得当时有一个小插曲,我的一首小诗《乡音》在第一张报纸见报后,却被哪个不懂诗歌的编辑莫名其妙地把标题改成《乡情》,我自鸣得意的首句“血管里流涌着的是/乡音”被删掉。我心里很是不快,接下来的第二期组稿,朱琳一再向我约稿,我却一直没有给他。

    再后来,在朱琳的策划和筹备下,县作家协会成立,我有幸成为理事之一。于是,我有机会读到了《炎帝广场》,知道了郑玲、聂鑫森、黄勇、万宁等从株洲走出去和尚在株洲的一些名家,接触到似有久别重逢之感的株洲本土文学。在县作协的推荐下,我又加入了市作协,便能够时常得到免费赠阅的《炎帝广场》了。

    那时候,我爱喝酒,而且性情豪爽,一副不醉不休的姿态,常常成为一些朋友在酒桌上对我的敬畏。跟时任市作协主席黄勇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酒的缘分。当时,县作协搞活动,邀请黄勇参加,他的如约而至,成为我们的至荣至乐。酒桌上的交杯换盏,他从不推辞。不管已经相识的,还是初次相交的敬他的酒,他都是满脸微笑地自己把酒斟满,然后端着酒杯,站起身来,简易交谈,碰杯,一饮而尽。

    每次接到市作协的电话通知,总是能够听到一个甜美的女声,从她首当其冲的自我介绍里,我知道她叫唐璐。平时在《炎帝广场》上读到过她的散文,写得细腻而柔情。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文如其人。偶尔的几次谋面,让我记住了这个笑容总是浮在脸上,皮肤白皙的漂亮妹妹。在其后参加市文联会议时,由于匆匆进会场找座位,没有注意到在会场里负责报到的唐璐,而她却迅速叫出我的名字,让我好尴尬。不过,也难怪,当时她身怀六甲,满身富态,我回头后,硬是愣了几秒钟才认出她来。

    我在《炎帝广场》上发表的第一件作品是《土地》,那是一首不到二十行的小诗。记得接到唐璐叫我去领取稿费和样刊的电话通知后,我迫不及待地准备一些自己的文稿,乐颠乐颠地去了。当时,我跟她说,其实,我最爱好的是写散文,我便把带去的一些散文稿子交给她。过了一些时日,唐璐给我打电话,叫我选两三篇散文和一张生活照,发到《炎帝广场》的投稿邮箱,说要在下期的“文学新锐”栏目介绍我和我的作品。我受宠若惊,精心挑选了在峨眉山诗墙照的一张照片以及三篇散文稿子,郑重其事地发过去了。刊物印出来后,唐璐大方地把几本交到我手里,说:“多拿几本去,除了自己留存,还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一些朋友。”我乐不可支,连声道谢。

    《炎帝广场》的鼓励,对我的影响很大。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不断潜心散文创作,接连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发表了一些作品,其中刊载着配有我家全家福照片的二千五百多字的散文《石榴花开的季节》的那张报纸,成为我的珍藏。记得我看到报纸后,马不停蹄地跑了局里的一些科室,收集那一期报纸,总共收集了七八份。我把报纸拿回家,妻子读到那篇记载我们俩爱情故事的文章,禁不住眼眶都湿润了。

    本埠报纸强化新闻评论后,我读到那些针砭时弊的文章,不禁怦然心动。此前,我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评论。于是我迅速把写作方向调整到新闻评论写作上来,当时的考虑主要是评论见报率高,不像散文,每年在本埠报纸发表一二十篇都非常艰难。找准了方向,便意味着成功,我尝到了甜头。2009年,我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13篇,其中大多数便是评论,由此,我有幸跻身株洲日报十佳通讯员。2010年,《人才信息报》为我开设评论专栏“盛世徽言”,我再次以全年发表133篇文章的业绩,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我被聘为株洲日报特约评论员,是五个社会特约评论员之一。

    怀着对《炎帝广场》引领我走向文学之路的深深感激,我决心为她做点什么。以至于编辑部问我能不能争取单位领导支持的时候,我尽管心里没有一点底,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我的绵薄之力让自己所在的单位光荣地成为刊物的理事单位,心里自然甜滋滋的,但我总觉得自己的能力太有限,为她做得太少。我便以积极参加市文联、作协举办的各类活动并努力写稿,来表达心里的那份感谢。九郎山采风,攸县采访,我都主动参加,酷暑总是无法跟我内心的炙热相比,疲劳时常无法与我心灵的岩浆抗衡。我不能说那三篇采风后写出来的散文如何优美动人,但谁也不能否定我的赤诚和执著,我的热情和感恩。

    一路有你,我的心情快乐无比;一路有你,我的世界如此美丽。——这是我面对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柜里的《炎帝广场》杂志,面对才一睹芳容的《文艺窗》的肺腑之言。

    (原载《文艺窗》十周年纪念金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