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不符合审美标准的猫-在文字的山坡上做一个牧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作心得

    巩高峰

    小的时候,我当过牧童。

    夏日的午后,一个闰土般的孩子,一头水牛,一段芦苇做成的牧笛,只能吹出喑哑简单的调子。那种日子,时间真的像红薯熬成的糖,软、韧、绵,想拉多长就能拉成多长。一个下午,如今想来简直像是前半生。

    也就是在那些或阳光明媚或细雨绵绵,长得没有尽头没有未来的日子里,我提前学会了思考:这条沟牛总来啃草,却就是啃不完。它有多长呢?比村子长吗?那么,村子有多长呢?只有我看到的那么长吗?对了,村子之外是什么样的?那个世界,什么模样呢?世界之外的世界呢……

    现在想来,那是我在逝去的光阴中最最享受的一段时光,天地间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那段记忆里,我躺在长满青草的斜坡上,看水牛啃草,看同伴嬉戏,感觉自己就像是被草从心穿过,人和草一起,草长莺飞,春去秋来。

    可实际上整个下午,无论是那条沟,还是我自己,没有一丝变化。

    但就是突然间,生活和我的身体变化得一样突然,一样快速。简直就是一眨眼,自己倏忽跳过少年,被人称为大人了。出门求学,进社会工作,向人生要价值,在现实中求未来。

    而村落外那些夏日的阳光和如今城市里黯淡的天空,村头那条以前看不到尽头如今看来短小狭窄的水沟,它们交错得恍惚而迅速。

    第一次骑着自行车出村,第一次坐着汽车进县城,第一次上火车离开家乡,第一次坐着飞机出差……

    可这些记忆敌不过生活中每天同样的路线、每日相同的坐姿、时时要保持的清醒和勤奋、最想掌握却又变幻莫测的灵感——生活就是这样的,忙碌、重复、简单、凋敝。它们的别名,叫现实。

    也许,内心还悄悄地拥有一种热爱是幸福的。否则,满世界的枯竭,我们人类去哪里打捞希望?

    也许,在吃、穿、用、住之外还有非物质的念想是有根的。否则,满世界的荒芜,我们人类如何茂盛繁衍?

    也许,在时间、空间之外还有一个神秘的国度。否则,满世界的灵魂,我们该如何妥当地安放?

    那么就鼓励一个心灵继续葆有一种期冀吧。而对文字的偏爱,就是一种寄望。

    从刚刚学会认识文字开始,她似乎总是远在天边,又好像总是近在眼前,就像童年时的那条沟,斜坡翠绿得在眼前浮现,伸出手去却遥不可及。就连那头水牛,都老不过时间,早已在印象中模糊了。

    是啊,无论世界多大,在时间面前,我们甚至都老不过一株植物,更何况文字。文字是种子,是希望,我们有幸播种,有意浇灌呵护,但是我们没有能力掌控着她的生命走向。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放下,像在树荫间散步,享受徜徉在其间的放松,抽身而出时的惬意,这种感觉,恰是与记忆里的放牧类似。

    有空了,坐在文字面前,空气清新,白云清淡,沐浴在文字的空气中,可以无欲无求,可以清澈寡淡。哪怕心里乌云密布,可在文字的光芒下,乌云哪里是对手呢?

    好吧,做一个文字的牧童,何需何求?

    当然,文字的世界里也有阴晴圆缺,风霜雪雨。晴了,连青草都有阳光的味道,天是蓝的,路是直的;阴了,风是哑的,空气是浑浊的。这种交叉很有意思,因为那个世界没有天气预报,风说来就来了,雨说走就走了,表现在我们的状态上,就有些茫然无措,忽冷忽热。想来,文字也是有功利性的,她让人丰富,让思想丰满,让世界清晰,让心明亮。

    在心与文字最亲近的日子里,晴朗似乎总是多一些,那些温暖,那些情谊,那些喜悦,都协助着文字,把整个人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知足与愉悦随时都会饱满得溢出来。

    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回到那条青草茂盛的沟,躺在斜坡上时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反正,不是当时想的那个样子。那么,今天想的世界也肯定不是明天的那样吧。

    是的,我们,或者只是我,根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那就好了,就让我无限缩小,直到回到当初的那个孩子,在那面斜坡上,在记忆的阳光中,继续玩弄我那支简单的牧笛。

    如果不能,我就躺在自己喜欢的文字里,学着想象中的那个自己,让青草穿透身体,用眼睛轻看高耸入云、碧绿涤心、春意昂然的文字森林。

    只不过,放牧的已经不是那头早已老去的水牛,而是永葆青春的文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