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劳工党是巴西的执政党,成立于1980年2月10日,主要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圣保罗的工会运动。劳工党的成立是巴西城市和农村地区劳工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争取言论和组织自由而长期斗争的结果。
劳工党成立以来,共召开了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1年12月“一大”,1999年11月“二大”,2007年8月31日至9月2日“三大”和2010年2月“四大”。此外,劳工党还召开过十多次全国代表会议。劳工党的党章规定:“劳工党是巴西男女公民自愿结合的组织,为争取民主、多元化和团结,为进行旨在消灭剥削、统治、压迫、不平等、不公正和贫困的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司法和文化改革而斗争,目的是为了建设民主的社会主义。”劳工党自称是真正的左翼政党,同时又是一个民主的政党。劳工党的纲领目标是在巴西建立“一个既没有剥削者也没有被剥削者的社会”,党的长远目标是实行社会主义,要通过选举取得政权。党主张改变现存的财富分配模式,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要求进行深刻的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劳工党的创始人、首任主席和领袖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1945~)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他只上了5年小学,从小就到街上擦皮鞋,12岁到洗染店当学徒,14岁成为一家五金厂的正式工人。1975年,卢拉成为圣保罗地区拥有14万成员的冶金工会主席。自1978年起,卢拉组织了巴西最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抗议军政府的独裁统治。1980年2月,卢拉与一些工会领袖、进步人士和知识分子创建了劳工党,同年9月当选为党的主席,并使该党很快发展成为巴西最大的反对党。1983年,卢拉参与组建“劳工统一中心”。他领导的工会运动为加快军人独裁在1985年下台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10月,卢拉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获胜,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2003年1月1日任职,任期4年。他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随着卢拉的就职,巴西劳工党首次成为巴西的执政党。
2.劳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卢拉连任两届总统。2010年10月,劳工党提名的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胜出,当选总统,并于2011年1月1日就职,劳工党继续在巴西执政。
在卢拉任内以及罗塞夫执政以来,政治上实行温和左派的政策,较好地保持了巴西民主体制的稳定和完善。卢拉和罗塞夫先后组建了包括左翼、中左翼、中右翼、右翼政党在内的10多个政党组成的执政联盟,这是巴西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执政联盟。
在经济方面,努力修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建立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降低利率、税制改革、增加出口、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使巴西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对外资的依赖减少。卢拉政府坚持将初级财政盈余目标制、浮动汇率和控制通胀作为其经济政策的三大支柱,使巴西经济实现持续的增长。2003~2008年,巴西经济年均增长率达4%,国内生产总值达2.48万亿美元,占拉美的38%左右,成为拉美国家公认的“领头羊”,使巴西进入世界经济十强行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800美元增至2008年的将近7000美元。2009~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欧债危机拖累,巴西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罗塞夫总统执政后,提出了“加速经济增长战略”,采取许多振兴经济的具体措施,包括刺激工业发展、保护汽车业、提高进口税、扩大内需、允许低成本信贷、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等等。2011年,巴西已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在社会方面,卢拉在2002年竞选期间曾提出“帮巴西穷人实现一日三餐”的“零饥饿计划”是自己的最大使命。卢拉政府推行的一系列以扶贫为主的社会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巴西贫困人口逐步减少,穷人已能吃饱饭。
在外交方面,巴西劳工党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实现了巴西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增强了巴西经济发展的自主权,提升了巴西在拉美地区的领导国地位,推进了南美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扩大了巴西在联合国改革和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等国际事务上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巴西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巴西成为新兴国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代言人,成为南方共同市场、南美洲国家联盟和南美防务委员会等南美洲一体化的积极推动者。巴西还在“金砖国家”的框架内,加强同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关系;巴西在20国集团的峰会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一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劳工党“劳工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巴西劳工党成立时,主张要在巴西实现社会主义,但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并不明确。时任党主席的卢拉在1982年11月曾坦率地对记者说:“劳工党的方向是社会主义,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说实话,我不清楚。”直到1990年5月31日至6月3日劳工党召开的第7次全国会议,才通过了“劳工社会主义”(Socialismo petista)的决议,首次明确提出“劳工社会主义”。后来,在1999年11月24~28日召开的劳工党“二大”又重申党的指导思想是“劳工社会主义”。
2007年8月31日至9月2日,劳工党在圣保罗市举行“三大”,来自巴西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党员代表代表全国90万党员参加了大会。“三大”是卢拉执政以来,劳工党作为执政党首次召开的党代会。“三大”又一次专门通过了有关“劳工社会主义”的决议,重申劳工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21世纪面临的挑战是“重建社会主义的选择”,确定把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党的基本的、历史性的和理论性的任务。
劳工党“三大”通过的有关“劳工社会主义”的决议共20点,主要内容如下:
(1)劳工党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它是城市和农村地区劳工为争取改善劳动、生活条件、言论和组织自由而斗争的产物。在同军事独裁的斗争中,在受剥削的困难条件下,劳工们在建党过程中得到了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人权捍卫者、基层教会组织、青年、学生、由妇女、环保者、黑人、同性恋者等组织参与的社会运动组织的支持和参与。同军事独裁进行过斗争的左派组织的党员起了很大作用。
(2)劳工党反独裁和争取巴西社会民主化的斗争出自反对资本主义的信念,民主是与不公正、社会排斥、饥饿、暴力、战争和自然的被毁坏不相容的;对民主的承诺使我们都成为反资本主义者,把我们的民主斗争看成是反资本主义的选择。
(3)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东欧的颜色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主义的革新,而是给野蛮的资本主义的建立打下基础;而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逐渐放弃了过去改革的思想,并开始取消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福利国家。
(4)新自由主义并没能掩盖其保守主义和倒退的本质;全球化的概念被用来否认民族国家;以激进的个人主义名义,用消费者取代公民,否认阶级斗争,宣布“历史的终结”,取消任何资本主义的取代计划,攻击民主,否认国家主权。
(5)柏林墙倒塌后,人类处在唯一的霸权强国美国的统治下,在“华盛顿共识”的影响下,新的国际秩序在外围国家推动了经济战略部门的私有化。
(6)在资本主义外围国家,特别在拉美国家,这一共识的影响是强烈的,新自由主义意味着金融资本把持着生产活动。新自由主义企图克服拉美国家通胀加剧、外债增加的财政危机,但它没有达到主要目标;解决宏观经济的失衡,反而使宏观经济形势恶化,造成非工业化和土改的倒退,使贫困和社会排斥增加。
(7)新自由主义在巴西的影响比较晚,在拉美大多数国家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巴西,由于工人和中产阶级的抵制,推迟了十年。90年代新自由主义对巴西的影响要小于其他拉美国家。巴西的社会运动、左派党和中左政党在抵制新自由主义方面功不可没,特别是劳工党。自2002年起,形势发生了变化。
(8)2002年劳工党候选人卢拉在大选中获胜,使劳工党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成为执政党。在巴西,权力不仅是政治权力,还包括经济、媒体和军事。建立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秩序的新社会的理想使党员和领导人认识到,建立一个主权和民主的国家是为在巴西建立社会主义而斗争的组成部分。
(9)尽管近四年巴西和拉美其他国家都发生了变革,但是,无论在巴西,还是在拉美,新自由主义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将多长还不清楚,我们的任务是提出一个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克服新自由主义的思想,要通过具体的替代方案,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是重建社会主义的选择。
(10)世界金融危机说明资本主义的脆弱性,但危机本身不一定会引发革命和社会进步的变革。常常会兴起反动、反革命的运动。
(11)卢拉首任期间和第二任以来在完成民主任务、捍卫国家主权方面的成就是力量积累重要的一步。巴西和20国集团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保持坚定的立场,反对保护主义,积极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主张加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12)同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进行批判性对话。从建党时起,“劳工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和政治建设的进程。在1990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会议上通过的“劳工社会主义”的文件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进步和倒退进行了反思。这一反思在同全世界几十个政党和组织,特别是拉美的政党和组织的接触中得到了丰富,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
(13)与20世纪许多占优势地位的思潮不同,劳工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单一的政治和哲学模式,它包括左翼阵营广泛的多元思想;它将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乃至所谓社会主义社会里的经济剥削和一切压迫的形式;劳工社会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歧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歧视。
(14)民主不仅是实现人民主权意愿的工具,还是目的,是目标,是我们政治行动的固定的价值;劳工社会主义是彻底民主党,因为它要求政策社会化。它意味着将民主扩大到所有人,将政治、个人和集体自由与经济、社会权利相结合。
(15)劳工社会主义捍卫发言权和表达权,使民众拥有物质财富和象征财富,具有文化和知识生产条件;捍卫和扩大人权;主张尊重法制民主国家,将代议制民主与建设保证公民参与方式的公共空间相结合,使社会能控制国家;劳工社会主义意味着与民主不可分的共和国实践;
(16)劳工社会主义建立一种新的经济,使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协调,发挥国家在民主计划经济中的作用;使国有制、非国家公有制、私有制和集体私有制共同存在;在巴西,要特别重视土地改革的深化,和家庭农业与农业企业的关系。
(17)劳工社会主义应该关注劳动关系,尽管由于科技的巨大变化,生产率发生巨大变化,但工作时间仍几十年没有变化。应当减少日工作时间,应该充分就业。
(18)劳工社会主义主张自然资源集体民主所有,不能私有化,要保护生态,为后代着想。
(19)劳工社会主义将本国建设与国际主义的前景相结合,国际关系应进行彻底的改革。我们需要一个多边的和多极的世界,减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应屈从于大国的霸权主义。我们需要一个民主的世界,各国都应保障和平,建立一个没有饥饿、疾病,没有遗弃的孩子,对男女来说都有前景和希望的世界;为大陆团结,特别是南美洲团结而斗争。
(20)劳工社会主义以劳工为本,不断取得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新成果,为新成果开辟道路;在不忽略现在的前提下,将目光投向未来。
根据劳工党的党章,劳工党公开允许并承认党内的各种流派。目前党内至少有6种主要流派,从中间派到激进左派,其主张不尽相同。但各种流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致反对资本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卢拉认为劳工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塑造一个巴西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不是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劳工党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要求在一个社会主义的世界上实行反对资产阶级的彻底的民主”。劳工党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有真正的民主;同时,没有民主便没有社会主义。劳工党认为,社会主义事业“应该吸纳反对各种形式压迫的不同社会运动的观点,例如妇女的、黑人的、青年的、同性恋的……这些观点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基础所不可或缺的,也是争取巴西人口大多数投入到革命进程所不可或缺的”。社会主义还应吸纳文化和环保运动,因为资产阶级对这些运动的利用使它们“失去了批判的品格”。
自2003年初起,劳工党首次成为巴西执政党。对劳工党来说,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和政治取向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劳工党内部意见并不一致。在与中右党派结盟、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等方面,劳工党内都有不同的声音。党内和社会上对劳工党目前的定位以及卢拉政府的政策意见不一。此外,劳工党成为执政党后,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党内腐败现象严重。劳工党原主席热诺伊诺,原总书记西尔维奥·佩雷拉,劳工党党员、政府第二号实权人物、总统府办公室主任若泽·迪尔塞乌,党的司库德卢维奥·苏亚雷斯等好几位党的领导人纷纷卷入腐败事件,使党的威信大受影响。2004年6月7日,以埃洛伊萨·埃莱娜为代表的原劳工党的一些议员,因不满卢拉的政策,认为卢拉的政策偏右,宣布退出劳工党,另成立了新左派政党社会主义自由党。迪尔玛执政后,先后有7位部长因涉嫌贪污而辞职,其中包括劳工党党员部长。劳工党仍面临巴西政坛和国内外种种难题与挑战,劳工党的所作所为不仅关系到劳工党自身的兴衰荣辱,而且影响着巴西乃至整个拉美政治发展的走向。
劳工党有关“劳工社会主义”的决议重申劳工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是“重建社会主义的选择”,确定把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党的基本的、历史性的和理论性的任务,这对统一党的思想、明确党今后的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4.对劳工党“劳工社会主义”的初步看法
巴西劳工党是拉美最有影响的左派党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时,它与古巴共产党等拉美一些左派党一起,于1991年创建了“圣保罗论坛”,为拉美左派的重新崛起和拉美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起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1月,以卢拉为领袖的巴西劳工党还倡导发起“世界社会论坛”,与“世界经济论坛”分庭抗礼。它广泛汇集了世界上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阶层,探讨有关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首次“世界社会论坛”是由巴西劳工党主办,在巴西的阿雷格里港举行的。后来,又在阿雷格里港召开了多次“世界社会论坛”。
劳工党的“劳工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具有巴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劳工党目前在巴西处于执政地位,但劳工党并不认为巴西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认为巴西目前仍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劳工党也并没有认为卢拉和迪尔玛政府所执行的政策是社会主义的政策。劳工党认为,在现阶段,为了治理国家,劳工党不得不同巴西的中右力量结盟。无论是卢拉总统,还是劳工党并没有急于在巴西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在这一点上,巴西劳工党的做法与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总统及其领导的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是不同的。但是,劳工党认为,应该提出一个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劳工党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是重建社会主义的选择。劳工党强调:“建立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秩序的新社会的理想使我们的党员和领导人认识到,建立一个主权和民主的国家是为在巴西建立社会主义而斗争的组成部分。”
巴西劳工党常常被认为是属于社会民主党性质的政党,劳工党提倡的“劳工社会主义”被认为是民主社会主义在拉美和巴西的变种。然而,迄今为止,巴西劳工党并没有加入社会党国际。对于劳工党与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的关系,劳工党强调,巴西劳工党自成立起,一直同社会党国际和各国社会民主党保持定期的联系。1991年12月在劳工党召开“一大”后,巴西不少媒体评论说,劳工党已成为一个社会民主党。有记者问时任劳工党主席的卢拉:“您此时是否已是一个社会民主党的主席?”卢拉回答说:“不是,我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主席。”劳工党在“一大”通过的文件中强调:“劳工党同社会民主党保持着,并将继续保持着公开和坦诚的关系”,“但是,劳工党不把社会民主党看作解决巴西社会困难的一个出路”。2003年10月,已是巴西总统的卢拉出席了在圣保罗召开的社会党国际“二十二大”,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在2007年劳工党举行“三大”之际,巴西国内右派势力千方百计想使卢拉脱离劳工党。针对这一企图,卢拉在“三大”公开向与会的1000多名党代表表示:劳工党“对巴西社会最受排斥的阶层的承诺没有变”,卢拉说:“我并不因为我是劳工党党员、胸口别着劳工党红星的党徽而感到害怕。劳工党是使巴西迈开通向尊严的大步的伟大的缔造者之一,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
应该说,目前巴西劳工党“劳工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还不是很完备,劳工党的一些主张同民主社会主义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如主张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奉行改良主义等等。因此,它尚不能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目前,巴西劳工党的“劳工社会主义”正在探索和发展之中,对“劳工社会主义”,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观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