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
症状病因
小儿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或蛋白质不足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期。营养不良随着人们生活不断提高,营养不良发病率已显着下降。
根据营养不良的症状,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营养不良症,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孩子若是营养不良,表现为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临床上还将营养不良患儿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消瘦型的孩子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黏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水肿型的孩子,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面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癜。本型患儿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征象。
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先天原因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2.喂养不当
对于母乳喂养者,如果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时添加辅食,或者是人工喂养的孩子,食物的质和量都未能满足;或者突然断奶,孩子不能适应新的食品。
3.饮食习惯不良
如果孩子长期饮食不定时、偏食或者呕吐,就容易引发营养不良症。
疾病因素
有些疾病会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同时会增加体能上的消耗。比如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
饮食疗法
嫩豆腐羹
原料
豆腐。00克,葱、盐、香油、水淀粉各适量。
用法
豆腐洗净,切成小方丁,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水葱洗净,切成葱花。
锅置火上,加入清水、豆腐丁,大火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薄芡,加入盐、葱花、香油调味即可。食豆腐喝汤,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
香菇粥
原料
小米50克,鲜香菇50克。
用法
先煮好小米粥,取出汤液。
将香菇洗净后与小米汤液同煮。煮至熟烂,取适量汤液,凉温,适口后,给孩子喂食。适合1岁以上的孩子。
排骨炖萝卜
原料
白萝卜100克,猪排骨(大排)250克,盐3克,大葱10克。
用法
将排骨剁成3厘米长的小段。放锅中炖至肉脱骨。
将白萝卜洗净切成片,放入锅中与排骨一起煮,同时加入葱。
撇去汤面上的浮油,放入少量的盐即可食用。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
中医疗法
①摩脐,先将孩子仰卧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环摩孩子脐部,50-100次。
②捏脊:先将孩子俯卧位,妈妈双手相并,两拇指在后向下,与食中指相对着力,用拇指推起脊柱两侧皮肤肌肉,反复交替推捏提之,边推边捏边提,边放边向上方推移,反复3-5遍即可。
③按揉足三里,先将孩子仰卧位,用拇指按揉孩子的足三里穴,50-100次或者3-5分钟。力度稍轻,避免孩子感到疼痛。
香蕉葡萄干牛奶
原料
牛奶30克,香蕉25克,糙米20克,葡萄干10克,梓檬汁5克。
用法
①将香蕉切成5毫米的圆片,洒上柠檬汁。
②在碗中倒入煮熟的糙米,加入香蕉片和葡萄干。
③倒入牛奶即可食用。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
曰常护理
①由于母乳是婴儿期必需和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感染物质,能使患儿少患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也就更有利于孩子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若是孩子营养不良,应该尽量母乳喂养,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疾病。
②孩子个月以后,要逐渐添加辅食,各种程度的营养不良均注意维生素及无机盐的补充,尤其是维生素A及钾、镁元素。各种蔬菜及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③保证孩子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不扰乱孩子身体的生物钟,纠正孩子的不良卫生习惯。
④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隔离和早期治疗,以保证小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预防保健
①加强营养指导,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分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
②积极防治疾病预防传染病、消除病灶、
矫治先天畸形等。
③重视体格锻炼,纠正不良卫生及饮食习惯,饮食定时,保证充足睡眠。
肥胖症
症状病因
目前人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很少有饿着孩子的情况了。中国有句俗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因此现在的孩子很多时候面临的不是饥饿的问题,而是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很多家长潜意识中觉得孩子越胖越健康,越胖就代表越str。ng,其实未必,很多时候是虚胖。过于肥胖对孩子的健康是很不利的,会影响其身体发育。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一般高发年龄是1岁以内和5-6岁。患儿喜食油腻、甜食,食欲比同龄的孩子要好,不喜欢动,体重、身高也会超过同龄孩子。
导致肥胖症的原因有多种:
①遗传因素:如果孩子双亲或者双亲中有一个胖,孩子可能会出现肥胖。
②营养因素:这方面多是家长的娇惯所引起,比如孩子一哭闹,就立即喂奶或者给东西吃,这样长期下来,必然会比正常情况下吃的要多。同时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孩子的代谢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这样就很容易营养过剩。因此,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养成一个饮食的好习惯,定时定量的就餐,同时营养也要均衡,不能任由孩子的性子来。
③运动因素,如果孩子在平时特别喜欢动,出现肥胖症的几率应该不大。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活动,让其摄入的热量及时地消耗掉,就不容易积聚脂肪,也就不容易肥胖了。
④心理因素,如果孩子曾经受过心灵上的创伤,导致其胆小、恐惧、孤僻等,活动少或者暴饮暴食,长期下来也会导致孩子肥胖。
⑤药物因素,有些药物也会导致孩子肥胖,比如抗过敏药物、性激素等。因此,家长要慎用药物。
饮食疗法
山楂冬瓜饼
原料
山楂10克,冬瓜100克,鸡蛋一个,蜂蜜、面粉适量。
用法
①将山楂、冬瓜洗净剁泥,在盆内放适量温水,放入酵母搅开,放入鸡蛋、蜂蜜、面粉搅成浓稠状饧发待用。
②见面糊鼓起时,加入山楂、冬瓜泥和匀,制成圆饼。
③在平锅加适量油烧热,放入圆饼,煎成金黄色鼓起熟透即可食。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食用。
荷叶饮
原料
荷叶、桑皮各20克。
用法
将荷叶和桑皮洗净,用水煎服即可。适合10个月以上的孩子食用。
海带乌梅饮
原料
水发海带20克,乌梅1个,白糖适量。
用法
①海带,乌梅分别洗净备用。
捞出留汁,加入白糖调味即可;适合1岁以上的孩子食用。
经络疗法
①按揉患儿肩井、脾俞、肝俞、大肠俞、肾俞穴,点按三阴交穴各1-2分钟0摩擦背部、肩胛骨之间,以热为度0最好推拿之后,应让孩子稍微休息一下为好。
②将孩子仰卧位,用双手掌在小儿腹部做按揉数次,1-2分钟。再用双手掌和掌根按顺时针方向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部位按揉数次,3-4分钟,手法以泻为主,兼用平补平泻法,可以增加手法运行频率。
曰常护理
①改变饮食结构。孩子肥胖,首先要从饮食上调整,饮食不控制,其他方法也是无用功。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在食物选择上,要尽量多样化,主食以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为主,多吃些含糖较低的食物,比如蛋、鱼、豆类、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饮品尽量不喝碳酸饮料,多喝开水。由于孩子正处在身体发育期,家长不要轻信市场的一些减肥产品。要知道任何产品都不如饮食调节健康、安全。
②坚持每日运动。给孩子制定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运动只有坚持下来才能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有条件,尽量创造全家一起运动的机会,会增加孩子的运动热情。
③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建立好的生活模式。比如坚持晚餐后散步,不要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④帮孩子消除消极情绪。有的孩子会因为自己肥胖而有自卑的消极情绪,家长要帮助孩子摆正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肥胖,乐观地学习、生活。
预防保健
①预防小儿肥胖症,要及早预防。在孕期的时候,可以做好预防措施,对防止出生后发生肥胖亦有重要作用。在孕期要避免营养和进食不均衡,防止大吃大喝。孕期头3个月要防营养摄入不足,孕期后3个月要防营养过度和增重过快。
②孩子出生后科学合理喂养也很重要,首先要母乳喂养,并按照婴儿实际需要量适度喂养。在生后前3个月要避免喂以固体食物。在生后。个月时如果小儿已发生肥胖,应注意避免继续摄入过多的热量,特别在生后-8个月时对肥胖儿应减少奶的摄入量,代之以水果蔬菜;用全米、全面代替精面制品。如果孩子稍大,可以吃饭,要养成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得偏食糖类、高脂、高热量食物,不要暴饮暴食。
③帮助孩子养成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有效地防止肥胖。比如可以走路的时候尽量不坐车,上下楼时要自己爬楼而不要坐电梯。
④限制孩子看电视、打电脑游戏等坐着的活动。
佝偻病
症状病因
佝偻病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小儿佝偻病的主要症状有,早期多汗,易激惹,夜惊,睡眠不安,枕秃,烦躁。逐渐出现骨骼改变,出牙晚,囟门迟闭,颅缝发软,方颅,枕骨有“乒乓球”感,胸部出现肋骨“串珠”,肋缘外翻,形成“郝氐沟”、鸡胸、漏斗胸及脊柱侧弯、龟背等。四肢出现“手镯”、“脚镯”样改变,“X”型腿、“。”型腿等。甚至发生骨折,也可有肌肉和肌腱松弛,肌张力低下,易患肺炎、肠炎等。
引起小儿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日光照射不足,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和生长过速,需要量大。此外,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肾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以引起本病。3岁以内为主要发病年龄,6个月至1岁最多见。
饮食疗法
卷心菜50克,精盐、味精适量,面条50克,猪肝25克。
用法
排骨面条
原料
猪排250克,胡萝卜25克,
①将排骨洗净切块下锅。加清水适量,沸后撇去浮沫,置小火上煮约1小时,然后取出排骨。
②将猪肝洗净剁成泥,胡萝卜、卷心菜洗净切成米粒小丁。
③将胡萝卜、卷心菜丁和猪肝泥入油锅炒至呈牙黄色,加入排骨汤适量烧开,放入面条煮熟,加精盐、味精调味。每日2次,温服。适合1岁以上的孩子。
香菇鸡
原料
香菇250克,母鸡1只。
用法
①将母鸡和香菇洗净。
②将母鸡和香菇放入锅中,
用文火烧熟。取鸡汤食用。适合。
经络疗法
①揉板门50次,摩中脘穴5分钟,按揉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②将孩子俯卧位,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穴各1-2分钟,捏脊5遍。
随症加减
①如果孩子伴有烦躁不安:家长可以加清心经100次,清肝经200岁以上的孩子。
栗子饼
原料
生板栗1000克,白糖500克。
用法
①先将板栗加水煮30分钟,待凉后剥去外壳,放入碗内蒸。0分钟。
②趁热将板栗压碎研成泥,加入白糖调匀,把栗子泥做成饼状,待凉后即可食用。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次,揉神门穴1分钟。
②如果孩子便溏或腹泻:家长可以补大肠100次,推上七节骨200次,揉龟尾5分钟。
曰常护理
①增加户外活动。患佝偻病的孩子,要经常到户外多活动,多接触阳光。因为阳光中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可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夏季可以在早晚的时候出去活动,冬天比较冷,可以在室内打开窗户晒太阳,太阳照射的时候应该尽量暴露皮肤,同时注意不要让对流风吹到孩子,防止感冒。
②保证孩子的清洁卫生。一般患佝偻病的孩子爱出汗,所以妈妈要注意孩子的全身皮肤以及头部的清洁,勤给孩子洗澡、勤换内衣。
③预防感染。患儿体质一般都比较弱,因此家长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合,否则容易感染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疾病。
④患儿要注意保持功能位。不要长时期坐着或者站着,不提倡孩子过早行走,防止加重骨骼畸形。
预防保健
①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但乳类中维生素D含量极少,要及时增服浓缩鱼肝油。如果是人工喂养,更要注意及早增服鱼肝油。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能认为鱼肝油是补品,多多益善。过多服用可致维生素D中毒0在缺少维生素D时,补充钙剂是无用的。
②如果是母乳喂养,乳母孕母要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同时,也要让孩子适时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冬天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户外活动时应让幼儿露出手、脸夏天则应在阴凉处,避免暴晒。
③年龄稍大的孩子,在饮食上,要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蛋黄、肝类、鱼类、奶类、豆类、虾皮等,不要吃过多的油脂类和盐,以免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
缺铁眺贫血
症状病因
缺铁性贫血是孩子常见的营养缺乏病,高发年龄主要在个月到3岁之间。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差、不爱活动、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口唇、眼结膜、指甲床和手掌苍白。注意力不够集中,爱疲倦,精神不佳,抗病能力差,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甚至会影响到智力和学习。
小儿缺铁性贫血可以有多方面因素引起,家长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①胎儿期因素。胎儿最后三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果孩子在最后三个月摄入铁不足,就会导致贫血。
②自身发育因素。由于孩子生长发育比较快,血容量增加也就相应更快,因此相对容易患营养性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一般来说,小孩子个月内如果都能保证母乳喂养,不大会得缺铁性贫血。人工喂养的孩子得病的几率更大些,因为牛奶中本身含铁量就比母乳中低,并且其中的铁的吸收率也较母乳低,特别是对于早产儿,很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③饮食因素。婴儿从皮肤和粪便中损失的铁也比成人要多。对于较大一些的孩子,如果饮食习惯不良,偏食、挑食或者营养供应比较差,都可能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④疾病因素。钩虫病、溃疡病、长期腹泻、呕吐、肠炎、脂肪痢、急慢性感染等,均可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导致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良,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饮食疗法
黑枣桂圆糖水
原料
黑枣20克,桂圆肉10克,红糖25克。
用法
①将黑枣、桂圆肉洗净,放火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再加入红糖调匀。
②煮熟或隔水炖。10分钟即可。
③趁热饮糖水,食枣及桂圆肉。每日1剂,一次食完,可长期食用。适合1岁以上的孩子。
麻花糊
原料
黑乏麻、花生仁(连衣)各适量,白糖15克。
用法
①将芝麻、花生仁洗净,放入炒锅中,炒熟,研成粉末。
②每次各取15克,加入热开水120毫升至150毫升,调成糊状。
食用。每日1剂,1次食完,可长期食用。适合1岁以上的孩子。
参枣莲子粥
原料
党参15克,红枣20克,莲子30克,粳米30克。
用法
①将党参切成片,红枣洗净.剖开去核,莲子打碎。
②将粳米淘洗干净与党参、红枣、莲子一起放火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米烂熟即可。
③婴幼儿食粥,儿童食粥及红枣,每日1剂,分2次吃完,食至贫血痊愈。适合10个月以上的孩子。
猪肝痩肉粥
原料
鲜猪肝50克,鲜瘦猪肉50克。
③加入白糖调味即可。趁温大米5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用法
①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加油、盐适量拌匀。
②将大米洗干净,放火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熟。
③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适合1岁以上的孩子。
经络疗法
①家长可以点揉孩子手背腕横纹外侧端凹陷处阳谷和足三里穴,约3分钟即可。
②先将孩子俯卧位,妈妈双手相并,两拇指在后向下,与食中指相对着力,用拇指推起脊柱两侧皮肤肌肉,反复交替推捏提之,边推边捏边提,边放边向上方推移,反复3-5遍即可。
③给孩子摩腹约5分钟。
以上方式每次反复操作两遍,每日2次。
曰常护理
①避免感染疾病。由于孩子患贫血后,抵抗力很低,很容易感染疾病,比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所以家长要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尤其是在流行病高发的季节,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同时要保证孩子的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
②饮食上,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要多给孩子吃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如果还在哺乳期,尽量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添加辅食阶段,可以给孩子吃少量的蛋黄、蔬菜泥、水果泥等,提高食欲,防止消化不良。
③给孩子服用补铁剂时,其用量要遵医嘱。同时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黏膜有剌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呕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预防保健
①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要尽早开始,比如在孕期和哺乳期,乳母要多吃含铁、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孕期内定期测血红蛋白,发现贫血时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胎儿体内的贮藏量。
②采用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防止小儿缺铁性贫血,因为母乳中含铁量要较奶粉中高,且容易吸收。若是非母乳喂养儿,在2个月时可加些菜汁或水果汁个月添加稀食时,应加含铁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可逐步添加蛋黄、菜泥、豆制代乳粉、肝泥、肉泥、鱼肉等。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吃水果,以增加铁吸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缺铁性贫血。
③少给孩子喂茶水、咖啡,因为内含鞣酸,影响铁的吸收率。让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保证各种营养素均衡吸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