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消化道常见病居家调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孩子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局部抗感染能力较差,胃的容量又小,胃黏膜薄嫩,胃酸浓度低,消化酶少,所以营养物质一多,胃肠道的负担就会变重,导致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患上消化道疾病。

    如果家长能够懂得孩子消化道的基本原理,相信就会注意改善生活上很多的不良习惯了。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呢?赶紧来看看小儿消化道的疾病调养方法,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积食

    症状病因

    小儿积食也称为伤食,是因饮食不当,影响到小儿的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滞胃肠所形成的一种胃肠道疾患。主要表现为食不能消化、嗳气酸馊、肚腹胀满、大便干燥或时干时稀、舌苔厚腻、脉滑。积滞日久化热后,还可出现夜卧不宁、睡喜伏卧、辗转反侧、手足心热、排气恶臭等症状。

    积食以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发病主要原因多是喂养不当,或过食生冷瓜果及难以消化食物,造成食物停滞于肠胃,损伤脾胃形成的。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增加孩子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给这些脏器带来疾病。所以妈妈们要注意。

    饮食疗法

    糖炒山楂

    原料

    红糖适量,去核的山楂适量。

    用法

    取红糖适量(如孩子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山药米粥

    原料

    山药100克,大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白糖适量,熬成粥。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神曲麦芽汤

    原料

    大麦芽、六神曲各20克。

    用法

    将大麦芽、六神曲水煎服。每曰2次,饭后服。适合1岁以上的患儿。

    经络疗法

    ①捏脊。先将孩子俯卧位,妈妈双手相并,两拇指在后向下,与食中指相对着力,用拇指推起脊柱两侧皮肤肌肉,反复交替推捏提之,边推边捏边提,边放边向上方推移,反复3-5遍即可。

    ③揉中脘。中脘穴位是胸胃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家长可以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④泻大肠。家长沿孩子的食指,从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⑤清天河水。家长沿孩子左上肢正中线(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间部位),从腕关节向肘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⑥推六腑。家长沿孩子左上肢下方,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曰常护理

    小儿积食的护理原则就是帮助孩子消化,妈妈可以让孩子通过运动比如户外活动消食,如果天气冷,可以选择中午在风小的地方活动1小时左右,同时饭后要坚持活动,不可让孩子吃完饭就坐着不动或直接睡觉。

    饮食搭配要合理,可以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每餐不要吃得太饱,一般七分饱即可,吃得太饱不仅不能强身健体,还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增加肠胃的负担。

    预防保健

    ①哺乳妈妈要忌口,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妈妈饮食无度,婴儿就可能“奶积”。

    ②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要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营养均衡,不要养成孩子偏食、挑食的毛病。

    对于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每曰的三餐要定时定量,不可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胃肠道也有其工作、休息的时候,不可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正常运转。同时晚饭不要吃得太饱,因为晚上活动量比白天要少得多,胃肠蠕动很慢,这样就很容易积食。最好睡前1小时不要吃东西。

    症状病因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

    引发小儿厌食症的原因有很多,妈妈们要熟悉这些因素。

    1.孩子自身原因

    胃肠道疾病的影响,比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以及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可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引发消化道反常反应,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药物会导致食欲不振、厌食孩子如果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也有可能引起厌食,如缺锌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会导致厌食。

    2.喂养不当

    现在市场上的食品种丰富,孩子很难抵抗住这些诱惑,有时家长也放任孩子,不加以制止,很多?食含有很多添加剂,高蛋白、高糖,很容易导致食欲下降,尤其是在两餐之间吃?食,很容易导致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从而引发厌食。

    3.外界环境影响

    夏季过热、温度过高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影响食欲。或者孩子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委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饮食疗法

    海南椰鸡汤

    原料

    椰子1个,鸡1只(约重600克),姜片10克,核桃仁50克,红枣50克,清水约用1500毫升,盐少许。

    ①鸡洗干净去皮,放入沸水中,浸约5分钟,斩成大块;核桃仁用水浸泡,去除油味;红枣洗净去核;椰子取汁,椰肉切块。

    ②把鸡、姜片、核桃仁、枣、椰汁与椰肉同放10碗沸开水中,加姜片,用武火沸起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加盐调味即成。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番前土豆肉末汤

    原料

    小番茄。个、土豆1个、猪肉(或鸡肉)50克。

    用法

    ①番茄洗净,切成小块;土豆洗净,切小块,待用。猪肉洗净,切成肉末,待用。

    ②锅中放适量的清水,放入土豆块,煮至土豆熟烂后放入猪肉末和番茄。

    ③待肉汤再次沸腾后,加适量食盐后熄火即可。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地瓜苹果泥

    原料

    地瓜70克,苹果50克,水半杯。

    用法

    ①将地瓜去皮,蒸熟,剁碎。将苹果去皮、核,磨成泥。

    ②在锅里放地瓜和水熬煮。

    经络疗法

    ①家长可以用拇指或中指点揉胃俞穴10-50次。

    ②掐揉四横纹从食指纹至小指纹,每揉3-5次掐一次。

    ③以孩子的内劳宫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圈。运300-500次。

    ④家长可以用拇指或中指点揉脾俞穴10-50次。

    曰常护理

    ①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食包括饮料)以免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以集中吃些糕点和糖果。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荤素搭配、不要偏食。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因种种原因,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胁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

    ②合理喂养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③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全身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预防保健

    ①合理膳食。保证孩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营养合理搭配,不要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无节制地填喂,这样会损伤胃肠,引起消化不良。不要让孩子食不断,嘴不停,胃不闲,因为这样很容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紊乱。

    ②少吃一些保健补品,以免增加孩子胃肠消化吸收的负担。

    ③保证孩子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同时平时要有充分的运动,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消化,消耗体能,还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远离疾病。

    细菌眺痢瘐

    症状病因

    小儿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称为赤痢或红白痢,以夏秋季最为多见,小儿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量少不爽快,腹部疼痛,里急后重,常伴畏寒、发热、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形体消瘦等。本病常起病急,体温可达。1-。2°C,烦躁嗜睡,脓血便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细菌性痢疾主要由于感受夏秋季节湿热之邪,湿热侵入肠胃,或饮食生冷不洁之物,积滞肠中,或脾胃素虚,大肠功能虚弱,使得风寒暑湿之邪乘虚而入,以上因素作用于肠间使大肠功能受损,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饮食疗法

    蒜泥马齿览

    原料

    鲜马齿苋500克,大独头蒜30克,芝麻15克,葱白20克。

    用法

    ①将马齿苋去杂质老根,洗净泥沙,切成5-6厘米长段,用沸水烫透,捞出沥干水。

    ②将蒜头捣成蒜泥,芝麻淘净泥沙,炒香捣碎。将葱白切成马耳形。

    ③将马齿苋用食盐、味精拌匀,加入蒜泥、葱白,撒上芝麻即可服用。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鳝鱼红糖散

    原料

    黄鳝鱼1条,红糖克(炒)。

    用法

    将黄鳝去肚杂,以新瓦焙干,和糖研末,温开水吞服。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萝卜姜汁

    原料

    萝卜汁60克、姜汁15克,蜜糖30克,浓茶1杯。

    用法

    将萝卜汁、姜汁、蜜糖和匀,蒸熟,即可服用,每日两次。适合1岁以上的患儿。

    经络疗法

    ①如果孩子是寒湿痢,家长可以给孩子补脾经(见287页)、推三关(见230页)、推大肠(见289页)、揉外劳宫(见298见)、摩腹、推上七节骨(见286页)。

    ②如果孩子是湿热痢,家长可以给孩子补脾经、清大肠(从虎口推向指尖,称清大肠)、清天河水(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称清天河水)、退六腑(用拇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下七节骨、运内八卦(见293页)。

    曰常护理

    ①如果发现孩子得了细菌性痢疾,应早期隔离并积极彻底治疗。得了细菌性痢疾,一定要坚持治疗7-10天,直至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正常,以免痢疾迁延或复发。

    ②对于孩子的碗、杯、筷等用具要进行消毒,衣服和被褥要勤洗勤晒。家长要经常洗手,以防止被传染。

    ③为孩子创造一个干净、安静的居住环境,孩子所用食具均应煮沸消毒,穿盖过的衣被应在太阳下暴晒,所接触的东西,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可用5%来苏水擦洗。

    ④饮食上,要及时补充营养和维生素,避免给冷食冷饮等,以免加剧胃肠蠕动。

    ⑤多给孩子喝水,最好是糖盐水、果汁等,如果患儿呕吐、四肢发凉时,要及时就医。

    预防保健

    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让小儿吮手,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饭、剩菜。同时家庭饮食卫生也很重要,要彻底铲除苍蝇滋生地、消灭苍蝇,截断疾病传播途径。

    腹泻严重,或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

    ②在喂养孩子时,妈妈一定要把手洗干净,避免用自己的嘴来试食物的温度或口对口喂食,以免把细菌传染给宝贝。

    ③平时用的餐具、奶瓶、水杯等要经常消毒,并进行妥善安置,如放在橱柜里或罩上覆盖物。

    胃肠道功

    症状病因

    由于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还未完善,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差,因此小儿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急性胃肠炎可引起轻型腹泻,一般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烧或高烧,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小儿急性胃肠炎可能会有多种因素引发,既有孩子身体自身原因,也会由父母喂养不当造成。

    ①肠胃感染。如果孩子肠道内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尤其是大肠杆菌,就很容易引发孩子急性肠炎。

    ②某些疾病的影响。比如上呼吸道的炎症、肺炎、肾炎、中耳炎等胃肠道以外的疾病,可以由于发烧和细菌毒素的吸收而使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

    ③喂养不当。如果孩子吃得过多或者过少,或者过早地吃淀粉类、脂肪类食物,或者突然断奶,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应,产生功能紊乱。

    ④天气变化。如过冷使肠蠕动增加,过热使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分泌,也可以诱发急性胃肠炎。

    饮食疗法

    豆蔻粥

    原料

    取豆蔻5克,生姜2片,粳米50克。

    用法

    将豆蔻捣碎研末将粳米加水煮沸后加生姜及豆蔻末煮成粥食用0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香姜脱脂奶

    原料

    丁香2粒,姜汁5毫升,脱脂奶250毫升。

    用法

    将姜汁、脱脂奶及丁香同放锅内煮沸,去丁香加少许糖饮用0适合个月以上的患儿。

    车前子粥

    原料

    车前子30克,纱布包好,加水500毫升,煎余300毫升。

    用法

    车前子30克用纱布包好,加水500毫升,煎余300毫升,去渣,加粳米50克煮粥,分2次温服。适合1岁以上的患儿。

    乌梅葛根汤

    原料

    乌梅10克,葛根10克。

    用法

    加水250毫升,用大火煮沸后,小火烧20分钟,去渣加红糖少许,分数次饮用C适合1岁以上的患儿。

    经络疗法

    ①按揉水分、中脘、天枢、足三里穴,各按1分钟。

    ②家长用手跟在孩子背腰部做按法数次,并点胃俞穴、大肠俞穴。

    ③将孩子俯卧位,用手掌在孩子背部做揉法数次。

    曰常护理

    ①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其腹泻的时候不要停止喂奶,但要适量减少奶量,比如缩短喂奶时间,延长喂奶间隔。同时对乳母的饮食也有要求,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在喂奶前可以适量多喝水,稀释奶水,更有利于孩子的消化。对于人工喂养的孩子,不要添加新的辅食,如果孩子腹泻很严重,要停止喂牛奶,可以用其他食物代替,比如胡萝卜汤、焦米汤、米汤及苹果泥等。因为胡萝卜汤热量较低,含脂肪少,还含有果酸及维生素,可使大便成形。

    ②一般腹泻的孩子由于脱水严重,会出现尿少、口渴、唇干等问题,妈妈应给孩子及时补液盐水或糖盐水。

    ③对于已经可以吃饭的孩子,在饮食上要忌食一些食物。比如忌易导致腹胀的食物(黄豆、豆腐、豆浆、绿豆、赤豆、牛奶);忌含有长纤维的食物(西瓜、生梨、青菜、芹菜、菠菜),纤维素能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忌多糖食物(糖果、巧克力、甜点等),糖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忌高蛋白饮食(鸡蛋、鸭蛋、肉末),这些食物在肠功能己紊乱的肠道内易发酵腐败;忌高脂饮食(肉类、奶油、动物内脏),较高的脂肪导致滑肠,久泻不止。

    预防保健

    ①由于大部分胃肠炎都是由食物引起,即病从口入,所以预防首先要从食物开始注意。尽量让孩子吃健康、新鲜的食物,不吃生冷的食品或者街边的油炸食品,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

    ②饮食器具要消毒干净,尤其婴儿所用的奶瓶和奶头都要定时消毒。

    ③讲究个人卫生。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干净、常洗手的好习惯。喂养较小的孩子,父母给小儿换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触小儿分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细菌传染给小儿。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家庭卫生,保证环境清洁。

    ④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儿。如果家中有腹泻患者,要及时隔离患儿,并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肠套叠

    症状病因

    肠套叠是什么?可能很多父母都没听过,即使听过也没曾引起注意过。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即一段肠管套叠入另一段肠管里,会引起肠道发炎肿胀,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肠梗阻或者肠坏死04-10个月的孩子最容易患肠套叠,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如果套叠肠管压迫时间超过48个小时,会使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很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因此家长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一般肠套叠有三个典型症状,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

    当肠道前后相套,造成部分阻塞时,孩子就开始产生阵发性腹部绞痛。这时,孩子会变得躁动不安、双腿屈曲、有阵发性啼哭,有时还伴有面色苍白、额头冒出冷汗。与此同时,孩子常常还会呕吐。当阵发性疼痛过后,孩子又开始笑闹、玩耍,甚至可以安静地入睡。可是过不了多久,孩子又会因为疼痛而大声哭闹,呕吐,并且很难安抚。这种情况会有规律地出现,并且间隔越来越短。在发病初期,孩子排便还正常,但随着套住的时间加长,就可能排出暗红色果酱样血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这是因肠管套牢后,肠壁出血混着肠黏液所造成的血便,这时如果再不及时就医,很容易造成肠坏死甚至腹膜炎。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婴幼儿肠套叠几乎均为原发性的,其病因至今尚未十分明确,一般认为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环境气候的改变诱发肠蠕动紊乱,从而引发肠套叠。

    ②饮食突然改变。婴幼儿时期的肠蠕动节律处于变化较大时期,容易发生肠蠕动紊乱,同时饮食方面引发肠套叠的因素很多,比如增添辅食,如果孩子不能很好适应,肠蠕动紊乱,就会导致肠套叠。

    ③肠管本身疾病也会引发肠套叠。

    ④婴幼儿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时,肠壁的免疫功能也较容易受破坏,蠕动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

    饮食疗法

    姜蜜饮

    原料

    鲜生姜30克,蜂蜜60毫升,植物油80毫升。

    用法

    将生姜捣碎取汁,与蜂蜜、植物油调匀为一剂,病欲发作时用,发作期不宜饮用0适合。个月以上的患儿。

    葱油汁

    原料

    豆油200毫升,小葱汁2匙。用法将两者混匀,即可服用。发作期不可服用。适合。个月以上的患儿。

    经络疗法

    ①将孩子仰卧,家长正面而立,两手掌平放孩子的脐下,以指腹沿肋弓角边缘,向两侧分推30-50次。

    ②按揉孩子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

    ③将孩子仰卧位,家长位于孩子的右侧,以左手拇指点按中脘穴,同时以右手拇指先后点揉双侧三阴交穴,如此反复操作1-3分钟。

    ④将孩子俯卧,家长单掌以小鱼际从孩子腰骶部的龟尾穴(尾椎骨端)向上直推至背部,以透热为度。在推抹过程中,配合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

    日常保健

    ①患有肠叠套的孩子,尤其是手术后,孩子肯定很虚弱,因此父母千万不能把孩子喂饱了,应该减轻孩子肠的负担,让其功能尽快得到恢复,如果未得到充分的复原,很容易复发。

    ②对于哺乳期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喂奶量要比以前减少。若是母乳喂养,切不可换奶粉喂养,否则对孩子肠道功能的恢复很不利。如果是添加辅食的孩子,宜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在此时增加孩子从未接触过的食物。食物量也宜少不宜多。

    ③避免腹泻。

    ④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

    ⑤如果孩子仍然频频哭吵,还是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因为有些孩子会连续发生肠套叠。如果孩子仍有血便排出,妈妈不必惊慌,通常可能是肠套叠时的血便没有完全排清,妈妈可以注意观察,如果孩子其他状况一切正常,便不必担心。

    ⑥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如果一个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精神不振时,应考虑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预防护理

    ①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道蠕动异常。

    ②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天气变化引起肠道功能失调。在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前,可接种疫苗,预防腹泻。

    ③保证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④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定时定量,勿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孩子的食物应烧熟、煮透,尽量不吃隔夜食物,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需热透。

    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避免便秘。

    症状病因

    蛲虫症是幼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蛲虫体形细小,呈白色,犹如线头,故俗称“线虫”。孩子感染上蛲虫后,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尤以夜间为甚,夜卧不安,局部皮肤有炎症。此外,尚有精神不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遗尿、失眠。偶因蛲虫爬入女孩外阴、尿道、阴道,可发生尿道炎、阴道炎。若钻入阑尾,可致阑尾炎。

    引发小儿蛲虫症的多种因素。

    ①蛲虫卵随食物被幼儿吞入,就会在幼儿体内孵化,并在幼儿肠道内发育为成虫。

    ②当夜间幼儿睡眠时,蛲虫会爬到幼儿肛门附近排卵由于蛲虫爬进爬出,会剌激肛门周围的皮肤,使孩子感到奇痒难忍。一旦孩子用手指抓挠,手上沾染了虫卵,又会随着孩子吸吮手指或用手拿东西吃,再次把虫卵带入体内,或随着孩子的行动把虫卵传播到其他地方。因此,蛲虫很容易在幼儿园中传播。

    饮食疗法

    使君子蒸猪痩肉

    原料

    使君子10克,猪瘦肉100克。

    饭时放饭面上蒸熟,待膳食用。

    调服,一日2次,连服2-3天。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凤眼果煲猪痩肉

    原料

    凤眼果10个,猪瘦肉100克,食盐少许。

    用法

    将凤眼果去壳,和猪瘦肉一起放入锅中煲汤,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经络疗法

    ①可选用苦楝根皮30克,槐皮15克,雄黄30克,共为细末,再用麻油调为糊状,涂抹肛门周围,每天晚上一次。

    ②蛲虫药膏:内含白部30%,龙胆0.2%挤于肛内,连用数天。

    ③用六神丸:在晚上睡前塞入肛门中,连用一周。

    日常保健

    ①2岁以下的孩子应当去医院让医生开适量处方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去药店买常规的去虫药。

    ②有蛲虫的孩子睡觉前要用热水洗肛门,可以涂白降汞软膏或蛲虫药膏。

    ③不要穿开裆裤睡觉,以免孩子抓肛门。次日早晨家长要给孩子烫适合3岁以上的患儿。

    炒南瓜子

    原料

    南瓜子适量。

    用法

    将南瓜子晒干,洗净,晾干,用文火炒熟,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即可食用。

    5岁以上小儿每次10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9克,均用蜂蜜洗裤子、衬衣、床单,同时要勤洗晒被褥。

    预防护理

    ①常洗手。特别是饭前及便后。告诉孩子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防止病从口入就要饭前洗手便后由于手上很容易粘有细菌,所以也要洗手。

    ②不要养成将手放到口里的习惯。

    ③勤剪指甲。指甲有时候是细菌的最好藏身之处。

    ④每天按时换洗内裤。每日清洗尿道及肛门。

    ⑤不饮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瓜果提倡熟食,不吃未熟的蔬菜、肉、鱼肉。

    ⑥勤换洗床上用品及睡衣。

    ⑦保持家庭环境清洁。保持用具、食具、玩具的清洁。

    蛔安症症状病因

    蛔虫症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来源。蛔虫是寄生于人体内最大的线虫之一,体长20-40cm,形似蚯蚓,雌雄异体。受精虫卵随人粪便排出体外,发育成感染性虫卵。

    有些家长对蛔虫症掉以轻心,不重视,殊不知蛔虫的危害是很大的。蛔虫的成虫可在人的肠道生活1-2年。几条或十几条蛔虫在肠道内(严重者可达数百条、上千条)掠夺宿主营养的同时,还分泌酶的抑制剂,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大量蛔虫当然会消耗营养,造成贫血、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影响到精神乃至智力。这对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

    肠道蛔虫可无症状,或有轻度食欲不振,脐周或脐上轻度疼痛。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喜按。个别孩子有异食癖,如喜吃墙皮、土块、炉渣等。精神神经症状有精神委靡、兴奋、头痛、易怒、睡眠不安、咬牙等。还有全身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蛔虫病主要是吞入带有蛔虫卵的食物引起的。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污染的双手以及带有寄生虫卵的食皮肤瘙痒物。小儿缺乏卫生知识,双手最易接触不干净的物体,很容易沾到虫卵0婴幼儿有吸吮手指的习惯,或将不洁玩具放入口中,均能将虫卵带入口中,咽下导致感染,所以蛔虫病与卫生习惯和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饮食疗法

    瓜仁丸

    原料

    黑生丝瓜籽适量。

    用法

    将籽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0每次50粒,每日食1次0适用于1岁以上的患儿。

    胡萝卜川椒

    原料

    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

    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下,每曰2次。适用于1岁以上的患儿。

    桃叶汁饮

    原料

    用法

    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0适用于10个月以上的患儿。

    胡椒绿豆散

    原料

    胡椒、绿豆各4大粒。

    用法

    上二味同研成细末,酒调服适用于1岁以上的患儿。

    鲜桃叶60片。

    经络疗法

    家长用无名指按压孩子的三焦,压力逐渐增大,3-5分钟。

    日常保健

    ①请医生开药方医治,也可以在药房买药彻底清扫家庭卫生。

    ②给孩子洗澡,将孩子所有的衣服、床单被褥和毛巾都用开水烫并清洗一遍。

    ③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剪孩子的指甲,同时要保证孩子的饮食卫生。

    预防护理

    ①养成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去皮不影响营养成分的可以洗净削掉皮后再吃不适于去皮的水果蔬菜可用淡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浸泡20分钟,用清水反复冲洗后食用;黄瓜需用刷子刷洗干净再吃。

    ②防止蛔虫卵病从口入,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用流动水冲洗手最好。

    ③制止孩子做玩土、弹球、拍三角等容易污染手的游戏。

    ④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定期打扫消毒房间以及餐具等,室内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⑤消灭苍蝇、蟑螂,不吃被它们爬过的食物。这些昆虫常把蛔虫卵、病毒和细菌带到食物上去,从而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