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表达反对性意见会激起领导的不良情绪的反应,挫伤领导的自尊和脸面,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而间接性的手段则会为领导接受你的意见提供一个平和的环境。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在1939年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企图说服罗斯福重视原子弹研究,以便抢在纳粹德国前制造原子弹。
尽管有科学家们的信件和备忘录,但罗斯福的反应冷淡,他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看来为时过早。”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决定邀请萨克斯于第二天共进早餐。早餐开始前,罗斯福提出,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
萨克斯含笑望着总统说:“我想谈一点历史。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但是,拿破仑却想,船若没有帆就不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他嘲笑富尔顿简直是想入非非,不可思议!结果富尔顿被轰了出去。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初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会重写。”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斟满酒,递给萨克斯,说道:“你胜利了!”
萨克斯终于说服了总统。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使领导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贲张,心跳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作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应。
自然,对于许多领导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是能够临危而不乱,沉得住气的,不会立即作出过激的反应。
而且,许多领导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偏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又加上了权力的因素,领导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领导觉得脸上无光,威名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给领导提建议,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一定要注意时机和场合,以便使领导能用心领会你的意见,并不会导致对你的反感。在娱乐活动中,一般领导的心情比较好,这时候提出建议会使领导更容易接受。特别是如果你能把所提的建议同当时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暗示、类比等一系列活动的作用,则会对领导有更大的启发。还有些比较成功的下属善于接住领导的话茬儿,上承下转,借题发挥,巧妙地加以应用,从而很好地触动了领导,使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许多年前,某地方,一个单位刚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并准备修建一个机房。但在机房安置空调机一事上,领导却不肯批准,认为单位的同志们都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不宜单独对机房破例。虽然有关同志据理力争,说明安装空调是出于机器保养而非个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打破领导的老脑筋,说服领导。
有一次,单位的领导与同志们一起出去旅游、参观。在一个文物展览会上,领导发现一些文物有了毁坏和破损,就询问解说员。解说员解释说,这是由于文物保护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不能够使文物保存在一种恒温状况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制冷设备,如空调,这些文物可能会保存得更加完善。
领导听后,不禁有些感慨。此时,站在一旁的机房负责人老王乘机对领导低语:“刘局长,机房里装空调也是这个道理呀!”刘局长看了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后说:“回去再打个报告上来。”后来,这位领导果真批准了机房的要求,为机房装上了空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老王能够不失时机地将眼前的情景同自己所要提出的建议联系起来,使领导产生由此及彼的类比和联想,从而很好地启发了领导,使他能够接受老王的意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平常生活中的寥寥数语竟胜过郑重其事的据理力争,这是不能不引起下属深思的,更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谦虚地给上司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面对来自上司的压力,总有一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此时此刻,你将怎么做?
1. 兼并上司的立场
李先生是一家比较知名网企的总经理助理。他的顶头上司王总是搞学术、技术出身,由于工作重点长期落在研究开发领域,因此对企业管理一知半解,出于对技术的钟情与依恋,王总直接插手技术部门的事,把管理的层级体系搞得乱七八糟,其他部门虽然表面上敢怒不敢言,但私下里无不怨声载道,让李先生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时感到十分吃力。
经过思考,李先生决定采用兼并策略,再次向王总建言。
他对王总说,真正意义上的领导权威包含着技术权威和管理权威两个层面,王总的技术权威牢固树立,而管理权威则有些薄弱,亟待加强。王总听后,若有所思。
李先生巧妙地兼并了王总的立场,结果获得了成功。后来,王总果然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用在人事、营销和财务的管理上,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得到控制,公司运营进入了高速发展状态,李先生的各项工作也顺风顺水,渐入佳境。
从李先生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启发:兼并上司的立场,的确不失为向上司提意见的上等策略。首先,它没有排斥上司的观点,而是站在上司的立场上,最终是为了维护上司的权威,出发点是善意的;其次,这种策略是一种温和的方式,能够充分照顾上司的自尊,易于被上司接受,效率较高;另外,它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需要很高的修养,并非轻而易举地就能够针对不同情况,不断提出有效率的兼并上司立场的意见。久而久之,自己个人的领导能力亦会顺势而长,甚至来一个飞速提升。
2. 将“意见”转化为“建议”
在适当的时候向你的上司提几点“建议”,它不仅包括了你所要提出的意见,而且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它们直接影响建议的效果:
(1)选择适当的时机。这里主要照顾到你的上司的心情。请记住他也是个普通人,当公务缠身、诸事繁杂时,他未必有很好的耐心随时倾听你的建议——尽管它们极具建设性。
(2)关注对方,恰当举例。谈话时应密切注意对方的反应,通过他的表情及身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迅速判断他是否接受了你的观点,并视需要而适当地举例说明,以增强说服力。
(3)态度诚恳,言语适度。注意说话的态度和敬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你的意思,由于你的坦率和诚意,即使对方不完全赞同你的观点,也不会影响到他对你个人的看法。
3. 限用一分钟发表
如果你向上司提意见的话,你认为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上司一般来说都对长的意见感到不耐烦。如果能在1分钟内说完你的意见,他就会觉得很愉快,而且如果觉得“有理”,也比较容易接受。反之,倘若他不赞同你的意见,你也不会浪费他太多的时间,他会为此感谢你。
如果想再具体界定一下的话,那么最好将你的语速保持在每分钟300个字的标准,比这个标准慢就显得过于缓慢。
4. 否定也是意见的附属品
向上司提意见,如果马上获得认可,事情就很简单。不过,一般而言,不认可的情况比较多。毕竟提意见的对象是你的上司,是否接受你的意见他当然需要慎重考虑。
当意见被“我不赞成”或“这不合适”等驳回时,有些人往往心灰意冷。其实,因为一两次的意见被否决就责难上司,而放弃自己的努力与心力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向上司提意见应该抱着“否定也是意见的附属品”的合理想法,要勇于碰壁。当然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在你的意见的内容上、方式方法上下工夫。
首先在内容上,既然是提意见,就必须言之有据。不仅要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还要以大量的数据材料为依据,使意见站得住脚,否则一旦让上司问倒了,就容易造成信口开河的负面影响。
其次,意见的内容没问题了,还要注意提意见的方式方法。向上司提意见本非坏事,但如果过于“热心”,会使自己“冲”过头,上司必定会认准你是个麻烦制造者,不会接受你的意见。此时,你切记不要过于自作主张而忽视了上司周遭的人际环境以及时间安排。
“企望往高处爬的人,应该踩着谦虚的梯子。”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想使自己提出的意见得到上司的尊重和认可,最好把这句话牢记心头。
维护上级,大局为重
要想指出上司的过错,最好单独和领导一个人面对面地谈,而且交谈的地点也不宜选在公开场合。因为,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双方往往能够心平气和,有条有理地交换看法。领导接受了你的意见,而又不失面子,他在心理上是比较平衡的。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一旦领导接受了你的见解,改进了工作,除非他当众宣布,否则最好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是由于你的建议或指正的结果。
迟枳是一家报纸的编辑,在报社辛苦工作了四年之后竟然被免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不久前,一位领导说:“你们报纸可以在头版登故宫的照片,宣传中国文化。”迟枳不假思索地说:“登故宫的照片是知识,不是新闻。如果故宫游客突破多少人数或正在修缮,这是新闻,可以刊登。如果只是把一张故宫的照片登在报纸上,不符合新闻的规律。”这位领导一听就急了,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编辑在场。可想而知,迟枳的结果将是什么。后来,领导找了个借口将迟枳给免职了。
迟枳被免职就是因为说话太直率得罪了领导。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职场上,由于说话过于直率,容易得罪领导、同事,这无意中是为自己的晋升设置障碍。有时即使自己吃了亏,也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会不使领导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领导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是别无选择,他只有痛击你,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有暇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事实上,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为直的奥妙之所在吧!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并转移争论焦点,从而减少领导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不至于先入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
提建议时,多注意从正面有理有据地阐述你的见解。有民主要求,还要有民主素质,要懂得尊重他人意见,尊重领导意见。这样,他才会承认你的才干。
对领导个人的工作提建议时,尽可能谨慎一些,必须仔细研究领导的特点,研究他喜欢用什么方式接受下属的意见。大大咧咧的领导可用玩笑建议法,严肃的领导可用书面建议法,自尊心强的领导可用个别建议法,喜欢赞扬的领导可用寓建议于褒奖之中法,等等。
此外,为了维护领导,在提意见时,还要注意把握时机,选择恰当的场合。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不适当的场合贸然给人提意见,即使不会遭到闭门羹,也会令别人感到不快。的确,沟通的时机不对,再加上没有选择好的沟通方式,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也是不会为人处世的反映。把握沟通时机和选择好的沟通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交际高手、职场上的成功人士,都会把时机和方式看作沟通中最重要的部分。
向领导提意见要给领导台阶下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君主。魏徵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一向为唐太宗所重用,而且备受信任。但是即使是这样,唐太宗也曾因为面子受损的事差点儿杀掉魏徵。
一次上朝,因为一件小事,魏徵当着满朝文武犯颜直谏,说得唐太宗面红耳赤,大丢脸面。但唐太宗毕竟还是一个清明有为的皇帝,所以当堂不好发作。但退朝之后,他却怒气冲冲地嚷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他要杀谁。太宗说:“魏徵常常在朝廷羞辱我。”长孙皇后闻言心中大惊,而且她知道太宗的脾气,于是急中生智,换上了隆重的礼服,恭贺太宗得到了一位忠臣。唐太宗突然醒悟,免了魏徵死罪。
不过在魏徵死后,大概是因为心中的怒火长期郁结不得消散吧,唐太宗还是派人去推倒了魏徵的墓碑。但是,如果唐太宗并没有这么英明,并没有这么大的胸怀和气量,恐怕魏徵的脑袋早就搬家了。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不能不为做下属的人三思,深以为戒。
但凡领导都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的形象。这主要是出于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因受到公开的检验而变得更加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如果下级的意见使领导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的愿望,也会使领导的威信受到损害,并将影响到领导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领导的威信一旦受到损害,下级在对待领导命令时便多了几分疑虑。这必然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行使权力必须要以有效的服从为前提,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所以私下指出领导的错误是比较好的方法。
本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互相指出对方的过错,应如同互相称赞成绩一样,令人感到欣慰才是。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被人指出过错,会使人更加清醒,更为冷静,有利于反思教训、改正过错,即使说错了,也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作好预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赞扬一个人的成绩,即便是赞扬得有些过头,也决不会招致报复。而指出一个人的过错,不要说指责得过分,只要稍有暗示或刚刚触及这过错,就有可能招致不满,甚至遭到报复,更不要说是指出上司的过错了。
在现代企业里,作为一名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员工和对领导忠心耿耿、高度负责的下属,一旦发现领导在工作中出现过错,不应该总是视而不见,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任由领导继续错下去,而必须拿出勇气,适时给予指出。但是必须注意不要在众人面前伤了领导的面子。
爱面子是人们的一大共性。中国人爱面子,可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你说它是劣根性也罢,你说它是民族特性也罢,反正它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因此,身在职场的人,在工作中一定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与上司和同事交往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就会破坏相互间的关系,甚至会树敌,给自己带来损害。
工作过程中,如果你口不遮拦,很可能在不经意间说出令上司尴尬的话,表面上他也许只是脸面上有些过意不去,但其心里可能已受到严重的挫伤,这对你日后的工作和前途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
小杨为人直率,工作努力,也很乐于助人,但是领导对他却有点爱答不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因为小杨有个毛病,就是个性过分耿直,啥事都爱发表个人见解,而且不分场合,爱钻“牛角尖”,动不动就和领导据理力争,非要争个水落石出不可。而且他得理不饶人,常常让领导很下不来台。这样令领导不太喜欢他。
实际上他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若不想别人让你难堪,你首先不应该让别人难堪。他的问题在于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只是想让别人接受他的意见,却不考虑别人的情绪。
可喜的是,随着交际经验的增长,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毛病,悟出了:要与人愉快共处,首先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人相处要给别人留足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就是伤了别人的自尊心,这比让他损失什么利益都更难受,因此伤人自尊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谅解的。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即使确信领导的指示有问题,必须指出来时,他也注意场合和时间,而且表达时尽量委婉,给领导留足面子,使领导乐于接受他的意见。
工作中,难免要与客户联系,尤其是做推销工作的人。跟客户打交道与跟老板相处是一样的道理,也要学会给对方留面子,给对方台阶下。
有一位推销员向一家金属器具厂推销一笔大业务,但该业务几乎没有利润。这家器具厂经营十分不景气,当时有一半工人不能上班,每个月只领500元的生活费。
这位推销员谈到此业务后,厂长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没有什么利润。而我们有很多业务,要做这笔业务就得加班,还得付给加班工费,这样我们不仅不赢利,可能还会亏损。”
显然,这个厂长在说谎。面对撒谎的厂长,推销员转移了话题,开始谈论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待时机成熟时,推销员说道:“接受这笔业务你们的确暂时没有赢利,不过正如刚才所言,咱们这种行业的企业哪有一下子就能赢利的呢,资金能正常滚动就很不错了,至少因为接受这笔业务。你们厂上不了班的那些员工就可以上班了,可以有工资了,您看呢?如无异议是否可以定下来了?”
厂长一听,发现推销员了解底细,他为自己刚撒的谎很是不自然,也来不及争辩就把手拍在额头上,说:“好,我们就认了,为了这个朋友,亏就亏吧!”
如果推销员当时一语戳穿厂长的谎言,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厂长一定会很尴尬,并因此而恼羞成怒,从而拒绝这笔业务。可这样的业务在那个城市中只有这一个厂能完成,况且还无利可图。推销员没有直接指责对方说谎,而是很有涵养地间接地暗示对方,保全了对方的面子,使对方心存感激,这种感激就成了推销的突破口,而从使推销成功。
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同样,在工作中,给领导台阶下也是给自己台阶下。真正有远见的人在工作中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儿”。
实际上,给领导台阶下说白了就是要尊重领导。在向领导提意见时,首先要将尊重二字注入心中。相互尊重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真正的生活交际之道,任何人都不能置之度外。工作中与领导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要给领导足够的面子,这样也就是给自己留余地。而伤领导的面子,受害的最终是自己。对于明智的人来说,即使自己再有理,也绝不逞一时之强,做些伤领导面子的事情。
所以,提意见要顾及领导的面子,还要给领导台阶下。这就是说,向领导提意见需要智慧,要懂得把握时机。
向上司提建议的技巧
在职场中,经常需要把自己的建议传达给上司,这时,也要注意一定的技巧。给上司提建议的时候一般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让上司在多项建议中作出选择。与重要人物打交道,最重要的问题上,努力向他们提供许多可能性以便他们选择,而不是提出一个特定的政策或是特定的行动方针。精心地列举各种可能性,列出每个可行的方案并且认真地写下它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但绝对禁止自己只推荐其中的任何一个。
(2)把自己的建议变成对方的建议。这是劝说别人的最高技巧。以一种请教的口吻提出建议:例如“赵总,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您不觉得这样做还有什么不妥吗……我们是不是这样……”就这样,把自己的思想不露痕迹地传入赵总的大脑,使他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这些计划,加以完善并付诸实施。
(3)注意提建议的各种忌讳。为了使自己的建议得到上司的采纳。不可抱着改变对方主意的心情和他争论,也不要试图去“赢”这场争吵,只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但也不应该让人感到你在说教。
(4)强调共同之处。差不多任何争执,都有某些双方同意的见解,应该强调这些共同之处;如果过分强调分歧的意见,必然使对方不服。在你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对方的立场,以求没有误解对方的意思。不过,在未澄清之前,切忌假定意见已有分歧。在表达间意见的时候,要具有选择性,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挑剔,对方很快就不愿听你的了。
(5)对改进工作的建议,如果只凭嘴讲,是没有太大说服力的。但如果事先收集整理好有关数据和资料,做成书面材料,借助视觉力量,就会加强说服力。上司对于你的方案提出疑问,如果你事先毫无准备,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当然不能说服上司。因此,还应事先设想上司会提什么问题,自己该如何回答。
(6)在与上司交谈时,一定要简单明了。对于上司最关心的问题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如对于设立新厂的方案,上司最关心的还是投资的回收问题。他希望了解投资的数额,投资回收期,项目的盈利点,盈利的持续性等问题。因此你在说服上司时,就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回答上司最关心的问题,而不要东拉西扯,分散上司的注意力。
(7)带着自信去见领导。我们已经知道,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一个人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各占50%。一个人若是对自己的计划和建议充满信心,那么他无论面对的是谁,都会表情自然;反之,如果他对自己的提议缺乏必要的信心,也会在言谈举止上有所流露。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下属表情紧张、局促不安地对你说:“经理,我们对这个项目有信心。”你会不会相信他?你肯定会说,我从他的肢体语言上读到了“不自信”这三个字,我不太敢相信他的建议是可信任的。同样道理,在你面对自己的上司时,要学会用你的自信去感染上司,征服上司。
(8)把握提建议的时机。刚上班时,上司会因事情多而繁忙,到快下班时,上司又会疲倦心烦,显然,这都不是提建议的好时机。总之,记住一点,当上司心情不太好时,无论多么好的建议,都难以细心静听。那么,什么时候会比较好呢?我们通常推荐在上午10点左右,此时上司可能刚刚处理完上班后的业务,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正在进行本日的工作安排,你适时地以委婉方式提出你的意见,会比较容易引起上司的思考和重视。还有一个较好的时间段是在午休结束后的半个小时里,此时上司经过短暂的休息,可能会有更好的体力和精力,比较容易听取别人的建议。总之,要选择上司时间充分、心情舒畅的时候提出改进方案。
最后要注意一点,上司毕竟是上司,因此,无论你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计划有多么完美无缺,你也不能强迫上司接受它们。毕竟,上司统管全局,他需要考虑和协调的事情你并不完全明白,你应该在阐述完自己的建议之后礼貌地告辞,给上司一段思考和决策的时间。即使上司不愿采纳你的建议,你也应该感谢上司倾听你的建议,同时让上司感觉到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好的职员是一个语言方面的多面手。即使你喜欢用文本的格式来递交你的建议书,在习惯阅读工作表和幻灯片的上司面前也要学会迎合其口味。这并不等于讨好上司、阿谀奉承,只是让你明智地施展你的技巧、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如果你每次在与你的上司见面以前都能找到与其最好的交流方式的话,那么你的机会就会接踵而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