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勿碰雷区,不说领导的隐私,不谈领导的软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要触及领导的“逆鳞”

    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的说法,强调即使面对温驯的蛟龙,也不可掉以轻心。传说中,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是逆向生长的,万一不小心触摸到这些逆鳞,必定会被暴怒的龙所吞噬。至于其他部位,不论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只有这几片逆鳞,无论如何也触摸不得,即使轻轻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我们在和领导交谈的时候,应当注意到领导身上也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唯有小心观察,不触及领导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肋”,才能保持圆融的上下级关系。

    英国作家托马斯·富勒曾经写道:“失足引起的伤痛很快就可以恢复,然而,失言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却可能使你终身遗憾。”

    如同每个人都有软肋一样,每个人都有缺点。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和别人提及自己的缺点的,领导当然也有如此的心理。所以,在和领导说话时,一定注意不要将领导的缺点说出来,不管是用怎样的方式,也不管你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一旦你随便谈论领导的缺点,“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一旦你攻击领导的软肋,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对着干,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甚至是开除。

    一个人若想和上司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记住:言谈之间不要触到领导的软肋。

    被击中软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

    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早年曾经出家,所以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都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其中一位穷哥们儿是一位不分轻重的人,他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曾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还总是让我替你挨打呢。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地嚷个不停,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他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他下令把这个杀了。

    对于朱元璋的朋友来说,这位皇帝本来是他的大贵人,这一层关系是得天独厚的。但是他没有利用这一资源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遭到了冷遇和杀戮。导致这一场杀身之祸的原因就是他触犯了尊者的“逆鳞”。

    与人交往时特别是与领导交往时注意避讳,这不是冷淡、隔膜,而是体贴关心、善解人意的表现。不拘小节,不知避讳,只图自己痛快,不管对方的难堪和反感,是不足取的。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为了保持和维护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请你千万注意,在说话时不要只顾自己一时尽兴而触犯领导的“逆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愉快,既不对他造成心理伤害,又能保证自己顺利地做事。

    有一家大型企业总部的市场经理晓琳初次来到某办事处指导工作。中午她邀请办事处的所有同事一起吃饭。席间,大家谈起刚刚离职的副总李曼。入职不久的培培说李曼脾气不好,很难相处。晓琳说是不是她的工作压力太大了?琳达说:“我看不是,30多岁的女人了还没结婚甚至连个男朋友都没有,肯定是心理变态!”

    此话一出,刚才还争相发言的人都闭上了嘴巴。原来,除了培培,其余在座的员工都知道,晓琳也是待字闺中的老姑娘。

    事后,培培为自己当时的一番话悔青了肠子,因为自己在晓琳心目中留下了不佳的印象了。

    办公室是最容易滋生是非的地方,在这里除了好好工作之外,余下的事情你最好尽量别管。谈论领导的软肋和缺点则更不行,因为你说的很多话即使领导自己听不到,也会经由他人的口传到领导的耳朵里的。“言多必失”,话太多确实会很容易给人招惹上麻烦。尤其在职场上,在根本不了解情况时,一句话击中别人的软肋,碰触了别人的“逆鳞”,乱指了别人的缺点,只会让对方在面子上很过不去,从而诱发了你与对方的矛盾。如果对方是你的普通同事,后果还不怎么严重,如果对方是你的领导,你的麻烦就大了。

    社交中的显规则告诉我们“言及莫论人非”,而潜规则将其深化成“言及莫论人”。领导的生活软肋,其实就是领导的私生活。人家的私生活是个人隐私,是不可以随便乱说的,更何况是领导的隐私。否则,吃亏的将是你自己。

    避免碰触领导的“逆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逆鳞”因人而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籍贯、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宗教信仰的领导,有不同的忌讳。比如,女性领导友尤其是大龄未婚女性领导的年龄,就是一块“逆鳞”,莫去触犯。

    (2)说话时小心谨慎。不仅不可直接说出领导有所忌讳的话,也不能随意说出可能引起领导不快联想的话语。如果一个人足够善解人意的话,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应客观、准确,尽量不带个人评价的色彩,以避免引起领导的反感。

    (3)及时处理。一旦一不留神将话说出口,那么就不要试图作出某种解释,因为这一问题上没有对错之分,越解释越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和反感。不如直接谈论其他话题,岔开话头,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这样,这句忌讳的话就不会给对方留下太深的印象了。

    避免谈领导忌讳的话题

    和领导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换句话说,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面则是“失度”,什么叫做“失度”呢?一般说来,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

    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些和领导谈话中禁忌的话题,接触这些话题容易导致谈话“失度”,产生不良效果。

    第一,领导的隐私。包括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涉及隐私的话题不要触及,否则容易引起领导反感。

    第二,领导的不幸。不要提起对方所遭受的伤害,例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第三,领导的错误。如果领导犯了错误,先要表示理解对方所犯的错误,使对方减少害怕和羞愤之心,然后再用温和的方法把错误指出来,指正的话越少越好,最好能用一两句就使对方明白了,然后转到别的话题,不可罗嗦不停,使对方陷于窘境,而生反感。对方行为不妥的部分,虽然须加以指正,但妥当部分也须加以显著的赞扬,对方会因你的公平易于心悦诚服。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将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修正的,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才改正。

    一句话可能令你晋位升爵,但也有可能为你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主簿。他为人才思敏捷,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但是由于十分恃才自负,屡次得罪曹操而不自知。

    某次,曹操建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四处观看,不发一语,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想和手下人打个哑谜。众人看了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笑着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园门太窄了,想扩宽它。”

    于是,手下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看了非常高兴,一问之下,知道是杨修毫不费力就解出自己出的谜题,嘴巴上虽然称赞几句,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合”为“盒”的旧用),竟不待曹操开口,径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食那一盒酥饼。

    曹操被他大胆妄为的行径吓了一跳,此时,杨修嘻嘻哈哈地说:“盒子上写明了一人一口酥,我又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

    曹操听了,虽然勉强保持风度,面带笑容,心里却十分厌恶杨修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行为。

    曹操生性多疑,深怕遭人暗中谋害,因此谎称自己在梦中会不自觉地杀人,告诫身边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后来还故意杀死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想借此杀鸡儆猴。

    没想到杨修得知这件事,马上看穿曹操的心意,当着曹操的面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冷嘲热讽,下定决心,非把杨修这个人除之而后快不可。

    机会终于来了。曹操率大军攻打汉中,迎战刘备时,双方于汉水一带对峙很久。曹操由于长时间屯兵,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

    刚好夏侯惇在这时进入帐内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便把这两个字当做口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听了这事,便叫随行的部众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惇见了惊恐万分,立即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

    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遭人笑,在此有何益处?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夏侯惇对杨修的这一番解释非常佩服,于是,下令营中将士打点行装,好鸣金收兵,准备撤退。

    曹操得知这种情况,一口咬定杨修造谣惑众,在他身上安了一个扰乱军心罪,毫不留情地把他杀了。

    杨修颇有些聪明,最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恃才傲物,只想一味夸耀自己的机智,完全不顾及领导的感受好恶,在领导面前还要处处露一手,终于惨遭灭顶的命运。

    和领导说话,你要时常想着,你是设法和他站在一边的,不是和他对立的。说话要温婉和蔼,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儿。

    说话,通常不是说给自己听,而是说给领导听,既然如此,你又怎么能不去考虑一下领导听了这些话,会有怎么样的解读呢?

    一个真正懂得和领导说话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句句含光,但是,他总是能说出对方想听到的话。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这些都是谈话应注意的。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领导的话,不说刺激伤害领导的话。

    嘲笑老板的话千万别说出口

    因别人的不足或者过失而嘲笑对方,并不会显得自己多高明,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没素质欠修养。每个人都有尊严,谁都不喜欢别人嘲笑自己。作为公司的老板,他的职位要比员工高,权力也更大;因此他会比别人更注重面子,更不喜欢听到嘲笑他的话。所以,在办公室里你最好不说嘲笑老板的话,免得惹祸上身。

    老板虽然身居高位,但这不代表他时时刻刻都比他的员工强。老板也是平常人,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有时候也难免会出现过失和错误。在有些能力强的员工眼里,也许老板根本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许你认为你的老板一点儿能耐都没有,等当了老板纯粹是机缘巧合。但是,即使你这么想,也不能将嘲笑老板的话肆无忌惮的脱口而出。

    冯润泽毕业于国外的一所名牌大学,去年回国后,被一家薪资优厚的民营企业所吸引。民营企业的老板在冯润泽的眼中就是个土老帽,别说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了,有时候甚至连个简单的英文单词都要向他请教。从第一天开始,冯润泽就没有将自己的老板当成老板看待。

    由于冯润泽在国外留过学,英文很好,所以每当公司与国外企业的洽谈场合,老板都会带上他。冯润泽以他流利的口语,俊朗的外表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迅速在老板心目中树立了不错的形象。在他的帮助下,公司的国外业务越来越好,老板越来越器重他。可是即便如此,冯润泽仍然没有将老板的器重当回事,自己还是觉得是老板有求于他。

    有一次,公司与外商的洽谈合作事宜,老板没有听清楚外商最后说的那句话。就问冯润泽刚才人家说了什么,他就故意放高声音说:“就是说了句‘很高兴认识你’。这个我以前跟你说过很多次了,怎么还不记得啊?”这个声音足以让外商听得清楚,暂且不说他们能否听懂中文,就是那个不屑的语调就足以让外商很惊讶了,一个员工怎么会这样对老板说话?

    当时,老板没有作出任何反应,但从那开始渐渐对冯润泽冷淡起来。公司有些活动也不再带着他。他一开始还纳闷到底什么原因让老板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直到有一天,人力资源部门开始着手招聘他这个职位的新员工时,冯润泽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只好自动辞职,走的时候,老板没有一句挽留之词,很直接地在他的辞职申请上签了字。冯润泽这时候才明白了,老板毕竟是老板,无论怎么样,不能拿他的弱点去嘲笑他,否则只能自食其果。

    其实,嘲笑老板就是在冒犯老板的尊严。人的尊严不可冒犯,你的工作掌握在老板手中,就更不可冒犯他的尊严了。

    某公司员工王大为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白汉良在部队时关系十分密切,白汉良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后,才把王大为叫过来帮忙。

    开始时,王大为除了单独和白汉良在一起开开玩笑、称兄道弟外,在外边尚能分清关系,礼貌地以“董事长”或“白总”称呼白汉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大为发展到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称白汉良为“白哥”或“汉良”。也许他认为这样称呼更显得亲近吧,殊不知他这样做实际上大伤了白汉良的面子。出于战友关系,他不方便为称呼问题去和王大为交涉,这反倒纵容了王大为。事情发展到后来,王大为不仅仅在白汉良面前说话放肆,甚至有时候同行时,手就搭在了白汉良的肩上。这使得白汉良更多了些恼火。

    王大为的言行,迫使白汉良不得不对他另行安排。白汉良先叫来财务部经理,安排他给王大为一笔丰厚的报酬;然后让人事部准备一份人事任免文件,等他离开公司后交给王大为。安排好这些事,他乘飞机去了广州。他走了不久,万般无奈的王大为只好打点行装回老家去了。

    与老板相处时,一定要维护上司的尊严。如果不懂得这一点,轻者会受到批评,重者会被暗中压制,不得重用甚至是被开除。

    有时候你会觉得老板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有水平的人,但他不一定真的如你所想的那样是个窝囊废,也许他有某种你无法了解的能力,你要设法去发现他的长处。一般来说,老板既然能身居重任,当然不会一无是处。假如老板真的很无能,你就更应该施展才能,全力辅佐。因为你的作为会及早锻炼你,使你具备做老板的才能。

    在现实工作中,员工除了对老板能力、水平的嘲笑,有人甚至会嘲笑老板的过去、老板的作风以及老板的长相等。记住,这样的话,哪怕是评价一个同事都是极为危险和不道德的,何况是评价自己的老板?

    嘲笑的力量很可怕,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光鲜的老板,有时候都会在嘲笑之下丧失信心,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没有一个老板甘愿受员工的嘲笑并且无动于衷。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能告诉我们嘲笑的可怕:

    一只又饥又饿的鸭子,在黑夜的湖水里寻找食物。它忽然看到了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它以为这一定是一条闪着银光的鱼。于是它一个猛子扎进水里。这只鸭子潜水捉月亮被它的几个同伴看见了,不一会儿水里所有的居民都放声大笑起来。大家的嘲弄使可怜的鸭子十分难堪,它再也不敢潜水觅食了。就这样,它越来越虚弱,最后,终于饿死在满是鱼儿的湖水中。

    无论多么聪明的人,在这漫长的一生当中都免不了有与那只鸭子类似的举动,即使是那些家财万贯、身居高位的老板也不例外。许多人认为,只要自己够自信、够勇敢,即使别人再怎么嘲笑,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想法和梦想。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真正自信与勇敢的人?“人”之所以复杂,就在于很少有人不会把自己的感受带到工作之中。老板虽然欣赏有能力有才华的员工,但同样讨厌那些盲目自大,喜欢嘲笑他人无视他尊严的人。

    老板是公司的领导者,是带领整个公司前进的人,他的大脑里装满了组织发展的规划,但他的规划需要所有员工一起去实现。你可以给他建议,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调查结果去否决老板的决定,但你不能嘲笑老板,不能因为他的决策与你所想的不符就嗤之以鼻。

    老板再犯错他也是老板,他总有比普通员工优秀的地方。所以作为员工,你千万不要去和老板比水平,比多少,比大小——那样你会败得很惨。

    身在职场中的人也许都有一种感受,那就是感觉老板好像权力欲极为强烈,总想自己的下属能够唯命是从。这种现象不能说正常,但确实很普遍。所以,能够遇到一个通情达理,而且善于倾听员工意见的老板是所有职场中人的幸运。不过,你也不要以为遇见这样的老板就可以随便说话,甚至说那些嘲笑他的话。你记住了,再大度的人都容忍不了别人的嘲笑。

    张小萌和她的老板关系一向很好,私底下她俩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一次,老板新染了头发,张小萌在开会的时候当着同事的面嘲笑了老板,说她新染的头发好像大棕熊,老板当时就有些不高兴了。

    职场上,人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职场友谊”的陷阱。很多人由于互相之间特别熟悉,和老板交谈的时候就像和普通朋友一样。久而久之,也许你就忘了对方不但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上司。这样,在得意忘形之时难免会出现口无遮拦的情况。可是老板毕竟是老板,他比朋友多了一重身份,你在与他相处时也就必须多一份约束。你应该明白,对老板讲话,即使是小事,有时候也不能太过大意了。

    老板能够做到老板的位置上,一定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老板,虚心向他学习,而不是总以挑剔嘲笑的态度对待他的一切。

    两位很聪明的年轻人读书时成绩都十分优秀,兴趣和爱好很相同,对于他们来说,有许多工作机会可供选择。他们俩分别去一个公司面试,第一位前去拜访的是小李,面谈结束后他用一种冷漠嘲笑的口气说:“老板太抠门了,他居然只肯给月薪2400元,我拒绝了他。现在,我决定到另一家公司上班了,月薪3000元。”

    后来去的学生是小唐,尽管老板开出的薪水也是2400元,尽管他同样有更多赚钱的机会,但是他却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当朋友知道他的这个决定时,就问他:“如此低的薪水,你不觉得太吃亏了吗?”

    他说:“我当然想赚更多的钱,但是我对老板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觉得只要能从他那里多学到一些本领,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我在那里工作将会更有前途。”

    那是四年前的事情了。第一个人当时在另一家公司的薪水是月薪3000元,目前他也只能赚到4500元,而最初薪水只有2400元的小唐,现在的固定薪酬是15000元,外加红利。

    这两个人的差异就在于:小李被最初的赚钱机会蒙蔽了,而小唐却能抱着欣赏老板的态度,基于能学到东西的观点来考虑自己的工作选择。

    你的老板肯定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有比你厉害的地方。因此,你不仅不要嘲笑他,还要向他学习。你可以向老板学习他考虑事情的思维,处理事情的能力,多看看他的优点和长处。抱持这样一份心态,你的事业肯定会越走越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做下属的想超越他的老板,是非常可贵的精神。员工想要超越自己的老板却并非易事,想要超越自己的老板,首先要学会老板的本事,然后再谈超越。你若连老板的那一套都没有学会,何谈超越呢?因此,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但不会去嘲笑老板,而且还要不断地学习老板,不断充实自己,以此获得老板的赏识和提拔。

    有些老板的领导管理能力比较强,有些老板的领导技能比较高,有些老板则能掌握客户需求,有些老板则沟通能力强,等等。当然了,他们不是完人,不可能样样都好,总有不足的方面。我们要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并努力帮助领导做好工作。另外,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了解的背景深度不同,因此对老板的意图难免会有误会。这要通过在工作中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及时向老板请示等逐步克服。

    古代有“肯下人,终能上人”之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肯把自己放得很低,凡事总是挑老板的不是,整日以嘲笑老板为乐,不好好学习,你凭什么能升得更高呢?

    在工作中,你首先应以尊重和欣赏的眼光看待老板,虚心地向老板学习,并视老板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引路人。每一位员工都可以从老板那里学到许多,包括他的敬业精神,他的为人处世,他的种种人生经验。如果你只看到老板的短处而处心积虑地为此嘲笑他,那么你在事业上注定成不了大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