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送给加西亚》所讲述的是在19世纪的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中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轻中尉——罗文,不讲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推诿和借口,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任务。他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
不幸的是,我们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罗文?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想做某事的理由,这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堂皇。有多少人把时间浪费在寻找理由上,而没有主动地去完成任务?
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要等到老板督促和提醒你时再行动。主动做事不仅会让你超越别人,还会让你百倍地发挥自身潜力,超越自我。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文的作者写道: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会为了加薪而罢工。如果只有老板在身边时或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才会卖力工作,这样的员工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阿尔伯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因为一种小小的品质,那就是主动。”
恰巧,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也说过:“有两种人不会成功:一种是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第二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事的人,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
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果真如此,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伦敦的《泰晤士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经营,连年赔钱。当时小约翰·沃尔特只有27岁,他请求父亲让他全面掌管这份报纸。尽管顾虑重重,父亲还是答应了。
这位年轻的编辑开始重新调整报纸的模式,引进了新的办报理念。之前,这家报纸从来没有尝试引导公众舆论,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没有个性。这位大胆的年轻编辑接手后便大刀阔斧地向一切谬误开战,即使是政府的腐败行为,也公然进行批评。过去的公众风俗、印刷信息和政府公告等栏目一律取消。为此,父亲特别沮丧。他坚信,他的儿子不仅会毁了报纸,也会毁了他自己。但没有谁能说服小约翰·沃尔特改变方向,他要给世界提供一份有分量、有特色、有独立性的报纸。结果,新的生命、新的血液和新的理念注入了这份本不显眼的报纸。
一个有思想、有干劲、有毅力的人在为《泰晤士报》掌舵,在大家无法找到出路时,他开创出了一条路。在那些新增栏目中,外国的消息被介绍进来。这些消息在以政府机关发布的公告形式出现的前几天,总是先在《泰晤士报》上出现。其他对政府不利的外国文章也率先被介绍了进来。
这位富有攻击性的编辑却惹恼了政府,他的所有外国邮件在国外就被截留,甚至政府只允许官方记者对国外信息进行报道。可是,没有什么能让这位年轻人的坚定精神有一丝的减退。他以高额的费用,雇了一个专门的邮递员。所有横在他道路前的障碍,一切来自政府的阻挠,都使他更加坚决地走向成功。在《泰晤士报》的面前,潜藏着进取的干劲和顽强的精神。没有什么能阻挡它的发展。而最终它也的确成了一份在世界上极有分量的报纸。
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积极努力地改变现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泰晤士报》从原先一张无足轻重的报纸变成了现在世界著名的报纸,可以说是和小约翰的改革和不气馁的精神息息相关的。
约翰森刚开始在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杜兰特手下工作时,职务低微,但很快他就被杜兰特先生当做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他之所以能升迁如此迅速,原因就是他多做了一点职责外的事。他说:“刚为杜兰特先生工作时,我就注意到,每天所有的人下班后,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依旧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为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公司里。是的,确实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在杜兰特先生需要时为他提供一些帮助。工作时杜兰特先生常会找文件、打印材料,以前这些事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时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久之逐渐养成召唤我的习惯。”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传统的对待职业的态度,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只做到恪守职责已远远不够。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满足于完成交付给自己任务的员工,将会在工作竞争中越来越力不从心。只有那些像约翰森这样积极、主动,全身心投人工作中的员工,才能脱颖而出,成为雇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对一个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真正优秀的员工还会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地工作。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一定要具备一种率先主动的工作意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积极主动的员工就是好员工。积极主动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做事的方法,更是一个好习惯。同样的一个工作环境,同样的一份工作,积极主动的人总是能又快又好地把工作做完,从来都不用担心加薪和晋升。那些因为对待工作随便、怠慢而不能晋升的人,也完全有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秘诀是——行动起来,养成做事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世界排名第六的畅销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特在年轻时,曾经修理过自行车,卖过词典,做过家庭教师、书店收银员、出纳,还当过清洁员。在他看来,他的工作都很简单,不费精力,而且是下贱和廉价的,但后来,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正是因为这些工作经验,才给他带来了很多珍贵的教训。
他在做出纳的时候,有一次,他把顾客的购物款记录下来,完成了老板布置的任务后就和别的同事聊天。老板走来,示意他跟上来。然后老板自己就一言不发地整理那批已订出去的货,然后又把柜台和购物车清空了。
就是这样一件事,彻底改变了阿尔伯特·哈伯特的观念,他明白了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应该再多做一点儿,哪怕是老板没有要求的,也要去发现那些需要做的工作。阿尔伯特·哈伯特一直遵循这样的方法和积极主动工作的心态,这使他变得更优秀。
如果不主动工作,就意味着你丧失了主动权,而被动地去完成工作的状态会让人变得懒惰,当人形成一种凡事都要靠别人指示才去做的习惯后,就会完全地丧失本来可以握在手中的机会,或许就是因为丧失了这样的机会,你和成功就会失之交臂。拿破仑·希尔说过,“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梦想,并将它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以此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有了热情才能调动行为的主动,行为的主动又能影响心态进一步成熟,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对一个人来说,做事是否积极主动,常常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我们的工作职场中,只要我们具备一种积极主动做事的心态,每天多努力一点儿,多付出一点儿,我们就能在工作中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亨利·瑞蒙德在美国的《论坛报》做编辑时,一个星期只能挣6美元,但这没有消减他对工作的热情,他总是工作很长时间,努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在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后这样说:“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
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是好事,既然有能力,就需要用事实来证明能力的存在。如果一个销售员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就应该每天比别人多访问几个客户,工作成绩提高,能力才得以表现。
在职场上,很多事情只要能率先主动一点儿,体现的就是不一样的个人能力和品质。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一条结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就因为这一点点让工作大不一样。所以,工作中,你能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多主动一点点,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成绩,获得不一样的回报。每天努力一点点,积极主动地做事情,日积月累,你就能比别人多做很多事情,这样的员工老板如果不重视,那只能说明他没有眼光,并不能说明你没有能力,但千万不能因为自己主动多做一点儿没有得到老板的重视就开始消极,不愿意主动,处处找理由,又从手中丧失这个主动权。
一个小小的习惯就能体现一个人最珍贵的素质,在被动的驱使和主动去做这两者之间,如果选择主动,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这种习惯能让人们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就可以高枕无忧,只有采取率先主动这一战术才能成就优秀。既然事实这么显而易见,赶快行动起来吧!
从古至今,从小到大,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借口”包围着。“太忙了”“太难了”“差不多”“可以了”“不着急”“没办法”“又不关我事”等话语,我们习以为常,且耳熟能详,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类似的“借口”。
我们每个人都盼望成功,总觉得成功离我们很远很远,其实成功只需要我们没有借口,努力去做。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一定要具备一种率先主动的工作意识。主动工作不仅让你有了主动权,而且还是你快速提高工作绩效的方式之一。
取得一些工作成绩是一个结果,实现这个结果需要一个过程,它需要人们付出,需要人们主动去做一些相关的工作,如果不主动,怎么能脱颖而出呢?当然不能!只有一个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的人,才可能有这种热情,而这种热情正是驱使一个人去获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因素。大家对于工作的态度可能局限在怎么样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完上,但是并没有想过要多干一点点,可是,可能就是这一点点,就让你与众不同。
不要只做领导交代的事
在职场中,虽然听命行事的很重要,但个人的主动进取精神更应受到重视。许多公司都努力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主动工作的人。所谓主动工作,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却能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需要做的事情。
任何老板都希望自己公司的员工有一种主动精神,那些能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独立自主地把事情做好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背景、学历或技能如何——无疑将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人。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零售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名叫约翰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名叫汤姆的却仍在原地踏步。汤姆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到老板那儿发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约翰之间的差别。
“汤姆,”老板开口说话了,“你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都有什么货。”
汤姆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汤姆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是40袋土豆。
老板问:“价格是多少?”汤姆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于是老板叫来约翰,对他说:“你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都有什么货。”
约翰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每斤0.75元,质量很不错。”他还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他又告诉老板说,昨天那个农民铺子里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想购进一些,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汤姆,说:“你现在肯定知道为什么约翰的工资比你高了吧?”
汤姆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凡事主动工作的人,必将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约翰的主动和细致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及其为人做事的良好品质,正是这些,为他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在工作中创造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汤姆,是那种典型的只做老板交代的事的人。这种人不但不会主动去做老板没有交代的工作,甚至连老板交代的工作也要在一再的督促下才能勉强做好。这样的人或许可以躲过裁员,却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只是尽本分,或者得过且过,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漠不关心,你就无法获得额外的报酬,你只能得到属于你应得的那一部分——当然,这比你想象的要少。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报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你就必须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即使面对缺乏挑战或毫无乐趣的工作。当你养成了这种主动工作的习惯之后,你就可以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值得信赖的人,一个有可能成为企业家和管理者的人。
一个来自偏远山区打工妹,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选择了餐馆服务员这个职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地投入这个工作中,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这个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她不但赢得了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二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能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认识到其才能,准备提拔她做店内主管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这个任命。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
一个普通的餐馆服务员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本职工作之外,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服务和实现服务的突破,而不是只做一些老板交代的事。相比那些只知道招呼客人的服务员而言,她的积极和主动无疑是使自己获得发展机遇的最大原因。
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变数,在快节奏的商战中,即便能力再强的老板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主动做事的员工,而那些事事等待老板的吩咐的员工,就好像站在危险的流沙上,早晚会被淘汰。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抱有“公司要我做些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要为公司做些什么”。某些时候,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儿,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儿,如此才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当然,你没有义务去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驱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积极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不应该抱有“我必须让公司多给我些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公司多做些什么”。一般人认为,忠实可靠、尽职尽责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可以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得更多更好。
一开始我们也许从事秘书、会计和出纳之类的事务性工作,难道我们要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吗?成功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需要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可以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的职责无关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也许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以免公司遭受损失;如果你是一名邮差,除了保证信件能及时准确到达之外,也许可以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服务……这些工作也许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于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当顾客、同事或者老板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完成“分内事”,多做“分外事”
乔是一家公司的秘书。她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写、打印一些材料。乔的工作单调而乏味,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但乔不觉得,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好,乔说:“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你做得好不好,不是别的。”
乔整天做着这些工作,做久了,乔发现公司的文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公司的一些经营运作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于是,乔除了每天必做的工作之外,她还细心地搜集一些资料,甚至是过期的资料,她把这些资料整理分类,然后进行分析,写出建议。为此,她还查询了很多有关经营方面的书籍。
最后,她把打印好的分析结果和有关证明资料一并交给了老板。老板起初并没有在意,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板读到了乔的这份建议。这让老板非常吃惊,这个年轻的秘书,居然有这样缜密的心思,而且她的分析井井有条,细致入微。后来,乔的很多条建议都被采纳了。
老板很欣慰,他觉得有这样的员工是他的骄傲。
当然,乔也被老板委以重任。
你能否也像乔一样,多做出一点点的努力?
一个做事主动的人,会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示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老板洛克菲勒并没有交代这样的任务,但阿基勃特却主动地做了。也许在他看来,身为标准石油公司的职员,无论职务高低,都有为公司的产品做宣传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你能比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那么,不仅能够彰显你勤奋的美德,而且能开拓你的工作能力,使你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从而摆脱困境。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不要总是告诉自己“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做一些“分外”的事,会为你带来更多机遇。
一位学者一次到某个商场买东西时,顺便拜访了一下在商场工作的两位朋友。两年前,这两位朋友同时进入这家大商场做销售员。而今,一位是商场的业务主管,另一位还是销售员。叙谈后,学者要走,商场的两个朋友就一起送他到电梯口。这时,做业务主管的朋友发现墙上贴着的商场通知单没有黏牢,快要掉了。做销售员的朋友说:“掉就掉吧,也不关你的事。”但是那位做主管的朋友还是把通知单先揭了下来,说:“一会儿,我再粘好。”
通过这件小事,你可以明白,为什么一位升为业务主管,另一位还是销售员了。那位业务主管的一个动作,反映出他对商场的责任心、责任意识和敬业态度。做这件事,可能就是举手之劳,但首先,这位业务主管想到的是这对公司有利,我应该做,而不是归不归我管、关不关我的事。
不要满足于完成分内的任务。因为严格地说,完成分内的任务只是单纯地执行任务,你只是个“执行者”。只做上司吩咐的工作并不足够,乐于“多管没人管的闲事”才是高等境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工作都有改进的余地。如果你能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令老板惊喜,那么,离高升也就不远了。
只要是需要做的事情,就可以去做。而不需要去管老板有没有交代,会不会给予奖励。主动的人,会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主动的人实际完成的工作,往往比他原来承诺的要多,质量要高。所以,主动的人从来不缺乏加薪和升迁的机会。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