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乐倾向塑造了一批又一批过于懒散、叛逆、缺乏敬业精神的“懒人一族”。他们可曾想过,自己是否真的拥有了不经努力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天赋?如果没有,怎可不努力工作!
对艾伦一生影响深远的一次职务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其办公室与艾伦的同在一层楼,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自己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艾伦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他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但艾伦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因为“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艾伦应该付他多少钱。艾伦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谢意。
艾伦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并没有真正想得到1000美元。但出乎艾伦意料,那位律师竟然真的这样做了。6个月之后,在艾伦早将此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艾伦,交给他1000美元,并且邀请艾伦到他的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出1000多美元。
艾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一点儿工作,最初的动机不过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愿望。艾伦并没有义务放弃自己的休息去帮助他人,但他的这种放弃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一项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
工作要你付出的牺牲可能很多,包括休闲、包括陪家人的时间。而业绩无疑是最好的回报。常常有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不愿为工作牺牲哪怕一丁点儿的私人时间,坚决拒绝加班,理由是: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况且即使我在加班,也未必能被领导看见。这种人的职业前景恐怕不太乐观。
可能我们不会像艾伦这样幸运,因为一次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而获得了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是,请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的牺牲终究会有所回报。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工作不值得你去做,那你可以另谋出路。如果你觉得这个工作值得你去做,那就请认真去做。因为向工作负责,才是向自己负责。
敢于承接“苦差事”
在平常工作中,有许多让人不想做的“讨厌的工作”,大多数人对这样的“苦差事”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是工作终归要有人来做,于是,众人在面对困难时,心里都暗自祈祷千万别降到自己的头上。
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转变一下思路,如果你主动去做这些人们都不愿意做的工作会如何呢?这不但能赢得同事的敬佩和感激,更能够得到老板的赞扬,有时候甚至还会让老板对你的这种敢于承担责任、为其排忧解难的气魄而心存感激:“多亏了他的暗中支持!”
这正是你展露聪明才智、勇气和责任心的大好机会。所以,碰到这样可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时,不要表现出任何勉强,要勇往直前,敢于担当。当然,这样做需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因为这一类的工作,就如同烫手的山芋,大都是非常辛苦而且可能吃力不讨好的,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的心力,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你还是应该有勇气揽过这些“苦差事”。
李延是一位销售经理。他所在的公司,是位于东部沿海的一家制药企业。
1996年初,这家公司准备在新疆成立分公司,拓展新疆市场。当时,在东部和中原地带,这家企业的市场都已经做得比较成熟,在这些市场区域中,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赚到大钱。而新疆市场,则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公司所有销售经理和销售人员都知道新疆的条件十分艰苦,不付出三五年的艰苦努力根本不可能在那里挣到钱。因此,公司在委派新疆公司经理时,也很难敲定最后的人选。
那一天,委任各区域经理的会议在公司的培训中心举行。总经理首先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以为通过这番演讲,就可以激起销售人员的斗志,愿意到新疆去。
然而,总经理演讲完毕开始点将时,却遭到好几个人的断然拒绝,有的人甚至态度坚决地说:“让我到新疆去,我立即辞职!”
正当总经理骑虎难下而一些销售经理偷偷溜出会场时,李延主动请缨:“我去新疆!”
会场的销售经理和销售员们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继而议论纷纷。有的说他神经有毛病,有的说他头脑发热,有的说他出风头。
在普通人眼中,他的确很不明智,因为他当时是上海区域的销售经理,每年收入50多万元,而他到条件艰苦的新疆,别说50万元,5万元恐怕都不能保证。
“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这是后来记者采访李延时他说的,“当所有人都往后退时,你向前一步,机会就属于你了,进而你也就脱颖而出了。我当时在上海虽然做得很好,但公司比我做得好的还有好几个人,我必须寻找新的机会去超越他们。”
1996年,李延只挣到2万元,还不及他在上海时的1/25。
1997年,他挣到了6万元,只是他在上海时的1/10多一点儿。
1998年,他挣到20万元,不过仍然不到他在上海时的1/2。
但是,在1998年里,他的经营业绩大大增加,在所有进入新疆市场的制药公司中名列第一!
有人替李延算了一笔账,他在上海三年,可以轻松挣到160万元,他去了新疆,意味着三年损失了近130万远。
可事实上,李延真的损失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仅没有,反而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因为1999年底,公司提拔李延为市场总监,取代了原来的市场总监,市场总监的年薪高达360万元!
李延接过了“苦差事”,既替领导分担了责任,又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升华,这才是真正明智的选择。
当然,谁都难免会碰到劳而无功的情形,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路途是漫长的,日后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相反,眼前看起来可以确保万无一失的事,或许很快就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如果你认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就会吃亏,因而与其他人一样逃避这份苦差事,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样,永远也没有机会脱颖而出。如果你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达到他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必定会获得他人所无法获得的丰厚回报。
每天多做一点点
“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是每一位优秀员工的工作准则,看似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公司对于那些每天都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员工会给予特殊的优待,无论何时公司都不会放弃敢于吃苦肯努力付出的人。
很多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成功的捷径,却从来不肯多花费一点时间用在工作上。不要小瞧自己比别人多付出的那一点,它也许就会改变你的一生,伟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
许多人总问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要比别人多做一些?这不会马上得到什么好处。但是,你必须每天都这样做,而且要坚持一直做下去,那样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当然,每一个这么去做的人,他们的初衷并不是马上得到成功的机会,但往往机会垂青的却是他们。
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并不会把你累垮,相反,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将使你更加敏捷主动,才可以给自我的明天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很多人眼中,“明天”是一个令人感到愉快的词。因为有了明天,就有了希望、有了憧憬。失意落魄的人用它当做精神上的最后一根支柱,成功得意的人将它当做将到达的下一个目标的里程碑。如果哪一个人对明天失去了信心,那么就可以宣布:他已无药可救!可是,人们常说“今日事今日毕”。关注明天是对的,但是人不能总想着“明天我要怎样”而忽视实实在在的“今天”,工作也是一样。
一位赫赫有名的商界老总,在记者提出让他描绘公司明天前景时,这位老总没有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侃侃而谈,而是满怀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们当然要关注明天,但我们最关注的是今天,只要你看看我们今天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在如何努力地做着,就知道我们的明天会怎样了。”
这位老总的回答透着耐人寻味的道理:只有善于关注今天的人,才能拥有骄傲的明天,任何好高骛远或盲目悲观都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脚下的土地才最坚实。
1871年的春天,一位正在普通医学院读书的年轻人,面对自己一直不曾优秀的学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繁难,面对不可预料的前途,极度地悲观起来,他忧心忡忡担心毕业考试不能通过,担心即使勉强通过了,毕业后又该如何求职,如何创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少走一些弯路,如何才能少遭遇一些生活的磨难,等等,不尽的忧虑,使他感觉不到人生和生活的美好。
无边的烦恼困扰着他,他无助地翻开了一本书。蓦地,书中的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从那天起,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把所有烦恼统统甩得远远的,用快乐和充实来安排第一天。后来,他成了他所生活的那一时代最负盛名的医学家,成为世界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内科学教授,获得了英国学医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指定讲座教授,他还被英国皇室册封为爵士。
他就是威廉·奥斯勒。他在1871年春天读到的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一句话,内容极其简单——“首要之务,不是着眼于既不可追又不可及的过去与未来,而是做好清清楚楚摆在手边的事情。”
1917年,他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许多学生追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微然一笑说了四个字——活在今天。
威廉·奥斯勒博士说得没错。昨天的一切都已属于过去,都已成为身后的风景,而明天的一切尚未到来,还只是未知数。聪明的人会把昨天和明天的担子甩开,聚精会神地关注今天,把手头的事情全心全意做好。对待工作也应该持这种态度,今天的工作就要尽力在今天完成,并且最好能在今天工作量的基础上多付出一点点。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今天的工作中时,你就是在为应对明天做最好准备。抓住了“今天”,才谈得上积极进取,力争向上;抓住“今天”,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抓住了“今天”,才不至于处处被动,以至于在急剧变化的形势下手足无措。
音乐巨人贝多芬曾说过,我们没有学习到一些有用事物的日子,每天都是被白白浪费掉的。没有比光阴更贵重、更有价值的东西了,所以千万不要把今天所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
有一些人的时间抓不紧,便埋怨今天天气不好、身体不舒服,或者“有几个材料没找到不好动手,待找全了资料一鼓作气完成”;或者说“现在条件不成熟,急不得,慢慢来”;或者说“昨天夜里没睡好,头昏昏沉沉的”;或者认为中国向来是“枪打出头鸟”“雨打出头椽”,还是看看“左邻右舍”再说吧,等等。用不一而足的理由原谅自己。总之,是今天不宜做事,甚至搬出前人的经验:“那些犯错误的不都是急急忙忙傻干的人吗”“你看人家某某,临事从来不走到前头,话不多说一句,事不多于一点儿,明天、后天可以办的事,决不今天办,从来不犯错误”,等等。好像犯错误是“说干就干”的结果,好似充分抓住“今天”就必定犯错误。抓紧“今天”,充分利用时间和犯错误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违背国家的法律,所作所为不符合社会公共道德,早干晚干、干快干慢都是错误的。工作拖拖拉拉,毫无生气本身就是浪费时间,是一种慢性自杀。
在时间面前,弱者是无能的,他只是看着珍贵的时间白白流去;而强者却是时间的主人,充分利用分分秒秒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工作。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唱得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也说明:不要等待,不要观望,从自己立足的地方,大踏步朝前迈就是了。没有条件,努力去创造条件;没有知识,努力去获得知识,在时间上千万不能等待未来。只有牢牢抓住今天,才能赢得未来。
曾有《今日诗》一首,诗云:“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如何对待“今日事”?是“今天做”还是“明天做”?这是一个人生态度问题,也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你能抓住眼前的每一个今日,稳扎稳打地累积实力,那么你的人生必定会大有起色。
对待工作,我们要像大树一样,逐步累积自己吸收的养分,进而培养出扎实的能力,让迈出的每一步留下的都是绝对坚实的足印。成功没有捷径,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那便是累积实力,当你拥有稳扎稳打的实力后,自然会充满自信,即使前面有一道鸿沟,你也能一跃而过,走向成功的彼岸。而实力又从何处来呢?那就是每天一点一滴的逐渐积累。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工作太无趣了,天天看报纸、喝茶。简直就是浪费生命。”所以他觉得有理由敷衍。有的说:“我的工作没点挑战性,天天如此,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就是今天的重复,从这里就可以看到10年后的我。”听起来确实有理由可以应付了事。
在工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时候人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然这里指的是小聪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在工作中,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吧。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是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
美国社会工作者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说过,人们往往不了解,即便是取得最微不足道的成功,也已经迈出了许许多多蹒跚艰难的脚步。
有的人在工作中希望一口吃个胖子,希望夺取成功就像走路那样简单,他或许常这样想:“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假如我有好的天资,是个大智者的话,我就会每天干什么事情都永远不会失手,我会马上把吸烟、赌博的恶习戒除掉。”这是幼稚的懒汉的成功逻辑。他以为成功者都有遗传得来的特殊天赋,有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诀窍。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懒汉们认为,成功者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学了第一课,就能够一下子成为专家。这种“希望立刻成功”的思想,是成功的大敌。
无疑,那种“希望立刻成功”的人还是存在的,他们像婴儿。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他们一想撒尿,不管是在大人怀里还是睡在床上,即刻就把衣服或被子尿湿。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要他自理的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如果你一生当中总保持着这种马上如愿的要求,那么,你要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
假如你是一个抱着“希望立刻成功’’思想做事的人,你决定当一个画家,你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搞出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的杰作,期望自己一夜成名。但你不知道自己是该先画蒙娜丽莎的秀发还是先画蒙娜丽莎的额头,你便认为绘画很艰难,情绪陡变,顿时扔掉画笔,长叹创作之难。因为你相信的是:如果一个人有出息,有才干,想要做什么事,都能一下子如愿以偿,用不着像达·芬奇那样天天画鸡蛋苦苦地做单调乏味的努力,用不着一点点地积累经验,用不着费多少时间锻炼基本功。这种想法,最终将你抛向失败之谷底,令你不堪回首。
你越希望即刻如愿的,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成功,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一步步地积累,没有一下子就能跃上山顶取得成功的。
你每天多做一点点,如此稳扎稳打地积累工作经验,你的实力会逐步攀升,你的老板也会对你越来越器重。因为你的付出并不是徒劳的,你的老板都看在眼里。
做公司最赚钱的员工
有一位房地产销售总监说:“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只认一样东西,就是业绩。老板给我高薪,凭什么呢?最根本的就要看我所做的事情,能在市场上产生多大的业绩。”现在就是以业绩论英雄的时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贵族,他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三个仆人召集起来,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
后来,这个贵族回来了,他把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您交给我5000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5000两。”
主人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仆人接着说:“主人,您交给我的2000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1000两。”
主人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手绢说:“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1000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你回来,我就把它掘出来了。”
主人的脸色沉了下来:“你这个懒惰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
于是夺回他这1000两银子,给那个已经有10000两银子的仆人,并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第三个仆人认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有丢失主人给他的1000两银子。在他看来,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有丢失,就算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是希望他们表现得更杰出一些。他想让他们超越平庸,其中两个做到了——他们把赋予自己的东西增值了,只有那个愚蠢的仆人却得过且过。
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这个故事再明确不过地说明了使财富增值是每个员工的天职。如果老板出于信任,拨一笔资金让你经营一个项目,你首先不能使公司亏本,而且必须要让自己造出高于启动资金数倍的财富来,如此你才算尽到了自己的天职。相反,如果你没有使投资增值,亏了本或者保持了原样,就会如同最后那个仆人一样,是一个懒惰的、没有尽职的人。
不管你在公司的地位如何,不管你长相如何,不管你的学历如何,你想在公司里成长、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你都需要有业绩来保证你实现你的梦想。只要你能创造业绩,不管在什么公司,你都能得到老板的器重,得到晋升的机会。因为你创造的业绩是公司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做老板的不大会迁就人,但他必定会因为业绩作出各种妥协,因为老板不会跟自己的钱包斗气。
开展工作也好,服务于老板也好,必须把努力的目标放在如何帮助企业赚到钱和节省钱上,单做—个听话的职员,在老板心中的印象一定无法达到最佳。
作为一个员工,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你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所发展,成为老板器重的人物,就必须牢记,为公司赚钱才是硬道理,只有为公司赚钱的职员才能赢得老板的青睐。为公司赚钱除了拉来业务合作,为公司创造利润外,还可以表现为,注重公司成本,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
无论公司是大是小,是富是穷,使用公物都要节省,员工出差办事,也绝对不能铺张浪费。节约一分钱,等于为公司赚了一分钱。富兰克林说:“注意小笔开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没。”一个具有成本意识、处处维护公司利益的人也是老板愿意接受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