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担任什么样的职务,只要有可能,请想方设法增加你的工作难度。多担待一些责任,不断提高工作标准,主动请缨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而且你若就此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你的个人价值便会在公司不断攀升,因为你工作上的难度,决定了你工作能力的高度——一个能主动要求承担更多责任或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任何领导都在寻找这样的人,同时,这样的人也从来不愁没有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机会。
莎伦·莱希曾是三联公司的经理助理,那是位于伊利诺伊州斯科基市的一家地产公司。她系统地承担起了帮助经理开展工作的职责,而那样做意味着她的工作职责扩展到了一个办公室经理的责任。现在,她已经是这家公司的副总裁了。
莱希自己介绍说:“当经理不在时,我就担负起了运营的全部职责。这个工作对我来说难度很大,但我想知道自己行不行。”
三联公司的老板莫什·梅诺拉对莎伦·莱希欣赏备至,他说:“如果她不自己做给我看,我不会知道她在这方面的能力状况。任何老板都在寻找这样的人,她能自动承担起责任和自愿帮助别人,即使没有告诉她要对某事负责或者对别人提供帮助。”
艾思普力特公司的员工米莉·罗德里格斯,是另一个类似的例子。
米莉刚开始是艾思普力特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工作不久,为了改良工作方法,她主动地提出:从海外货物储备到预付款的运输项目,所有的服务和市场营销领域都应当运用后勤学原理。为了落实这一想法,她担负的责任不断增加,也使得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不久,她便成为旧金山分公司的运输主管。
对此,她的老板说:“她为公司提出的建议不算新鲜,但完成起来很难,她很主动,而且完成了,她自然不会再是一名普通的职员。”
如果能主动积极地扩展自己的职责,增加自己的工作难度,提升自己的工作标准,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有助于你更得心应手地把昔日的优势转变为未来的机会。
1997年8月,海尔为了发展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生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学习,三周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现场脏乱不堪,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经地义,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用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一天,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吃着饭的魏小娥仍然在想着怎样解决“毛边”的问题。突然,她眼睛一亮:女儿正在用卷笔刀削铅笔,铅笔的粉末都落在一个小盒内。魏小娥豁然开朗,顾不上吃饭,在灯下画起了图纸。第二天,一个专门收集毛边的“废料盒”诞生了,压出板材后清理下来的毛边直接落入盒内,避免了落在工作现场或原料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板材的黑点问题。
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并未因此而放松。试模的前一天,她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时无意间落入的。一根头发丝就是废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白帽,并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又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的原因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试模期间,还是设备调试正常后。
1998年4月,海尔在全集团范围内掀起了向洗衣机本部住宅设施事业部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学习她“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精神”。
人之所以失败,并非因为没有理由向困难挑战,而是因为有太多理由在困难面前退缩。他们认为加大工作的难度,提高工作标准,显然是为自己制造麻烦,因此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自己的人生在平庸的工作中彻底坠入平庸。
事实上,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对很多面向多元发展的公司而言,员工不求有功便是有过,长此以往,难免不会在某天清晨起来发现自己已被竞争者淘汰。
在市场上竞争,要想超越别人而成功、要想成为顶尖者,你就必须做别人做不到而且不敢做的事情。
迪士尼乐园的创办人迪士尼说:“只要你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样你就没有竞争对手,因为你做得到而他们做不到。”迪士尼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儿童乐园,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寻求解决之道,让自己脱颖而出
面对工作过程中的困难,时常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遇见问题避而远之的人;另一种则是迎难而上的人,他们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老板分忧。可以说,主动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是职场中的稀有资源,这类人深得领导信任,已经是或者即将成为公司的一流员工。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创立最早、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1956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尽管这款汽车式样和功能都很好,价格也不高,但奇怪的是,竟然销路平平,和公司预期的情况完全相反。
公司高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让产品畅销的方法。这时,在福特公司里,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叫艾柯卡。
艾柯卡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位见习工程师,本来与汽车的销售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老板因为这款汽车滞销而着急的神情,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开始不停地琢磨:我能不能想办法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呢?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应该在报纸上登广告,内容为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
这个创意的具体做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支付,直到全部付清。
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还给人留下了“每个月才花56元就可以买辆车,实在是太划算了”的印象。
奇迹就因为这样一句简单的广告而产生了:短短的3个月,该款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售量从原来的末位一跃成为冠军。而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也很快受到了公司赏识,总部将他调到华盛顿,并委任他为地区经理。
后来,艾柯卡不断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方法,最终脱颖而出,坐上了福特总裁的宝座。
由此可见,主动想办法为公司排忧解难的人,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也最容易实现个人的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因为没有任何问题的理想状态是根本不存在的,任何人都会在工作中都会遇到难题,所不同的是,每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各不相同。
1. 遇到问题找方法
通过对那些优秀员工的观察与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基本上都具备这种素质: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更不会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
一流员工与普通员工的差别就在于遇到问题不是退缩,而是想方设法去解决,优秀员工之所以优秀就体现在对难题的快速灵活与恰到好处的处理上。
2. 将问题琢磨透
其实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难以应对,只要我们将遇到的拦路虎彻底分析透了,就能够从中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之道。要彻底弄清一个难题,就要把握好以下两个要点:
(1)找出问题到底是什么?
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源,所有的解决手段都会是盲目的。
(2)“不完善”不是否定的理由,而恰恰是如何去完善的理由。
人的思维弱点之一,是容易将阶段性问题与本质性问题混淆。由于看到某一事物还不完善,就对它作出全盘否定的结论。
其实,只要你看到某一问题不过是一个可以完善的阶段,就不会轻易将有价值的部分放弃了。
3. 用对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方法不对,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工作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经理经常对业务受挫的推销员说:“再多跑几家客户!”上司常对拼命工作的下属说:“再努力一些!”但是这些建议与方法都显得无力,且收效甚微,原因在于他们没能找出问题的本质就胡乱开出了“药方”,其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人在工作中往往只顾眼前,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认为是自己所在的企业或领导亏待了自己,斤斤计较自己的待遇,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权益。这种偏执的心态往往是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绩效的根本原因。
我们主张遇到问题要去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但绝不是让人们不分青红皂白的随意想出一个方法,不管适不适合就去乱加实施。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出一个合适的方法去实施。
把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
优秀员工总是将“积极主动”的思想贯穿于工作的点滴之中。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能力才日强一日,工作业绩才得以不断提高。
你要想成为公司的一名优秀员工,就必须要拥有积极主动的品质,这种积极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一事,还应该主动地再多做一些,哪怕领导没要求你这么做,你也必须把它变成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待工作的主动性,你才能获得机会的眷顾,并最终成就卓越。
在当今这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中,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敢做敢当、能为企业创造高效益的狮子,而不是那些唯唯诺诺、只会做好眼前事的绵羊。
对于所有的职场中人来说,挑战普遍存在于工作当中。挑战也就意味着机遇,上天总是公平地赐予每个人机遇,只不过机遇潜伏在挑战当中,感受不到挑战存在的员工就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洛克菲勒的女儿伊丽莎白所在的公司总经理就要退休了,伊丽莎白一直非常努力地完成工作,而且她当选的可能性很大,洛克菲勒也对女儿有很高的期待。可是,伊丽莎白却想放弃这次挑战,在总经理引退前的6个月,她决定和丈夫去度假。
洛克菲勒得知这个消息后,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这个时候去度假,不就是要当逃兵么?你知道我最不喜欢你当逃兵。为了获得现在的交易副经理这个职位,你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牺牲了和家人共处的时间,你为什么在此时放掉晋升更高职位的机会?”
伊丽莎白显得有些无奈,她答道:“爸爸,我有苦衷,我担心工作太忙、太操心,还担心自己没有资格,而且我觉得力不从心,想要休息。”
洛克菲勒听到女儿的诉苦,语气变得柔和起来:“伊丽莎白,我觉得这不是退出竞争的有力理由,长期以来,你对时间管理已经很熟练了,你可以挑选一个能接受任务并能完成工作的职员,你们进行合作,就能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
伊丽莎白依旧辩解:“我真的已经尽力了,真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职位。”
洛克菲勒慢慢地和女儿说:“在这个世界上,竞争一刻都不会停止,我们没有休息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带上钢铁般的决心,走向纷至沓来的各种挑战和竞争,而且要情绪高昂并乐在其中,否则,就不会产生好的结果。”
伊丽莎白思考着父亲的话,她似乎被说服了。她思考着怎样迎接一场大的挑战。
洛克菲勒好像看穿了女儿的心思,接着说:“想要在竞争中取胜,勇气只是赢得胜利的一方面,还要有实力。我们要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如果你的脚不够强壮,不能支持你,你不能放弃和认输,而是要努力去磨炼、强化、发展双脚,让它们发挥力量。”
当然,挑战自己也就是意味着自己要克服一些弱点,比如懒惰、怕吃苦等一些毛病。要有挑战自身极限的胆量、勇气和欲望。每个人都应以坚定的信心和运筹帷幄的胆识,回应生活的种种挑战。每一次超越自我都会有很多的收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有些并不聪明甚至貌不惊人的人都做出了惊人的成绩;相反,那些耳聪目明、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人却成绩平平。这是为什么呢?这正应了一句老话:上帝并不偏爱每一个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想成才,都想获得成功,而成功的关键,最终却在于你自己。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困难,而这时也就是挑战自己的时候。战胜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异常艰难,为什么有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想戒烟,但就是戒不了?为什么有的人想勤奋学习,但学了几天就坚持不了?这都是战胜不了自己的缘故。
在工作中认识不到存在挑战的员工大多缺乏足够的工作热情,也缺乏充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从来不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完美,他们认为只要把领导分配的任务做完就万事大吉了。他们从来没有主动接受挑战的意识,所以即使有一天挑战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会想到接受,而是将其拒之千里,最终成功的机会也被他们关在了门外。
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努力会遭到别人的忽视。当你全力以赴地工作时,你的领导绝对不会不知道的。其实,与其想着如何挣到更多钱,不如多花一些精力把你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样,你就不必再为钱而发愁了。你千万不要向你的领导提出这样那样的加薪理由,那只会让你的损失更大。因为领导是能够看到你的工作成绩的,即使他暂时没有跟你提加薪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这个想法。要知道,作为老板要想给员工加薪,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你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地工作,奉献你的时间和精力,时机到了,加薪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肯罗·德恩斯年轻的时候在一家汽车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工作了半年之后,他向领导写信自荐,看自己能否得到提升的机会,领导对他说:“你去监管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我不能保证可以给你加薪。”德恩斯从没接受过这种工作的任何训练,但他还是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他甚至自掏腰包请来一些技术人员从而顺利完成了安装的工作。最终,他的领导不但提升了他,还使他的薪水翻了一倍。
后来,他的领导告诉他:“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也不懂得机器的安装工作。但是如果当时你因此而推掉这个工作,我也许会把你辞掉。”德恩斯后来成了一个亿万富翁,退休后成了南方政府联盟的顾问。在此期间他只领象征性的1美元的工资,而他却对工作乐此不疲。
主动迎接挑战体现了卓越员工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也体现了他们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员工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开发,意志也可以得到足够的锻炼,工作经验也会得到很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挑战的成功机遇也会被他们紧紧抓住。因此,具有挑战精神的卓越员工总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就格外强调“能够主动迎接挑战”或“具有挑战精神”等。
主动迎接挑战才能把握成功的机遇,而能否主动迎接挑战则是卓越员工与其他员工的一个重要区别。机遇总是和挑战在一起出现,那些不想挑战却又幻想机遇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有机遇的。
敢于和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果断的品质,这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才不会犹豫不决,才不会失去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果断是建立在善于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及时合理地采取行动,行动起来干脆利索。具有果断性的人在决策时能当机立断,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又能及时合理地调整或停止已经作出或正在施行的决定。
这种品质的前提是必须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具有深思熟虑、大胆勇敢、思维敏捷灵活等特征,这是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作为下属也不例外。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下属面对问题时,不管领导在不在,习惯性地等待着领导的吩咐,可能这样的助手是不愿意承担责任、怕担风险;也或者其本身缺乏果敢性,遇事犹疑,难以迅速敏捷地作出决定,于是把事情一拖再拖。无论是哪种原因,这样做的结果都会延误时机,甚至会把问题拖大。
当机立断与执行往往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内进行的,错过了这一时间和地点,最佳方案可能会成为最差方案。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前夜,表现出了非凡的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登陆前一天的晚上,天气状况极为恶劣,大雨倾盆不止,连气象学家也不能确定第二天天气就会转晴。而如果天气依然不能好转的话,空降兵将无法着陆,这会导致整个登陆计划的失败,50多万士兵也将面临生命危险。正当众多将领都显得有些迟疑不决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当机立断,毅然决定6月6日照原计划登陆。正是因为这一果断的决定,才使得诺曼底登陆成功,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立下了不朽战功。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处理事情必须果敢坚决,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当时艾森豪威尔也像其他将士一样犹疑不决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对企业或组织来说,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应对自如。如果领导不在,作为下属,也应该及时采取果断的行动,当机立断地处理突发事件,一举取得成功。这样的下属,才是领导所欣赏的下属。当然,当机立断并不是武断行事,而是建立在正确的分析基础上的,毫无根据的冲动、莽撞的行为只会导致失败。因此,在要去行动时,下属必须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只有沉着冷静、灵活机动、应付自如,才不至于惊惶失措或无所适从,才会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一般来说,作决断不应该是助手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但有时候总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在领导不在的时候发生。这时候,身为领导的下属,就应该从维护公司或组织全局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想办法去处理这些事情,以身作则,自愿承担艰巨任务。而把简单的、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去处理和解决就可以了。
任务越艰巨,面临的困难越大,就越应该一马当先,主动请缨作战。也许不一定能够事事成功,但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不仅可以获得大家的认同和敬佩,而且其益处对你自身来说也是受用无尽的。因为工作中的困难正是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和机遇。如果一举成功听话,你的能力就会得到领导的认可,从而使自己的地位获得提升。
张聪是一家食品连锁店一个分店店长的下属,她工作负责,勤勤恳恳,不管是领导交代的任务,还是没有交代的任务,只要有时间,她都会主动去做。
有一个星期,店长因为家里有事,向上级领导请假回去了。食品店里的一切事务就由张聪处理。有一天,正是吃午餐的时候,张聪这家食品店因为处在闹市区,所以来吃饭的人很多。正在这时候,有一个顾客吃着饭,就从椅子上栽了下来,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看模样像是食物中毒。这一下,所有来吃饭的顾客都慌了手脚,他们都认为食物里有问题,那个人是食物中毒,所以有的顾客把正在咀嚼的食物快速地从口中吐出来;有的拿起手机向报社反映情况;有的指责店里的食物卫生不到位……这种情况张聪也是第一次看到,分店长不在店里,她开始时有点手足无措,但很快就镇静了下来,她吩咐一个店员打120,然后走到顾客的中间,看了看那个倒下的顾客之后,在一片喧哗吵嚷声中大声对顾客说:“顾客们,请你们安静下来,我是这个店里的负责人,现在这个顾客倒在了地上,我敢保证不是食品方面出了问题。或许你们还心存疑虑,不过没有关系,一会儿120就会来到,检查后结果自然会见分晓。”
张聪的话见效了,有些顾客就坐了下来,安静地等待,但还有些固执的顾客大声吵嚷着朝店外走,张聪怕那些顾客出了店乱说,怕影响店里的声誉,于是又恳求那些顾客们再耐心等一会,等到医生到来,检查后知道结果再走。同时,为了证明自己店里的食物没有毒,她还把每一样食品都吃了一些。那些顾客看张聪做到了这些,就停下了脚步,回到饭桌前坐了下来。
不一会儿,医生就坐着救护车来到店里,同时,有些新闻记者也赶了过来。医生仔细检查了那位倒下的顾客之后,缓缓地站了起来。他对着所有的顾客说:“这个人是癫痫病发作,不是由于食物中毒才倒下的,只是在这个时候发作,又因为与食物中毒后的模样相似,所以让大家虚惊一场。食物没有任何问题,请大家放心食用吧。”这下,顾客们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店里的营业很快恢复了正常。张聪看着医生感激地说:“谢谢您啊,医生。”
“没有什么,这是我的职责。”那位医生答道。送走了医生与那位癫痫病人之后,张聪走回了店里,很多媒体都记下了张聪处理问题的全过程。现在看见张聪回来,又都围了上来,让张聪介绍一下店里的情况,张聪感觉这是为自己的店宣传的大好机会,于是带着记者,把分店里的所有情况与设施都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样,第二天,很多家媒体都对这家食品店作了全面且正面的报告。这家店的名声大了起来,生意越来越好,连其他分店的生意都被带动了起来。
连锁店的最高领导也知道了此事,他对张聪采取果断手段处理突发事件的行为很欣赏,认为她有能力管好一个分店,于是就把张聪提升为那家店的店长,将以前的店长调到了其他分店。
这就是一个下属面对突然变故时采取果断行动的结果。每个下属都有可能面对突发的事件,所以在平时就应该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多看领导处理事情的方法,学习领导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在遇到突发事件,而领导又不在时,就可以镇定自若地处理,不会手足无措,犹豫不决。
那些做事情畏首畏尾的人,是永远成不了不大事的人,他们可能是因为自己先天的性格所致,也可能是不想担当风险,怕负责任,所以尽量不自己去作决定拿主意,一切都等待上级吩咐,当上级不在时,又不敢自我授权,放不开手脚。这样的人,面对公司的利益受损不敢去争取,自己也错过了展示自己的良好机会。
一个高绩效的下属,是勇于自我授权和担风险的下属,这里的“勇”是指勇于向困难和威胁宣战;勇于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去承担风险;勇于探索和开拓新事业。有句格言说:“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勇于展开行动的人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成功的人必定是有勇气的人。每一个当机立断除了敏锐判断、迅速决策、果断行事外,还要懂得适时放弃。当周围的工作条件有所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不利于事态发展并不可逆转时,要勇于放弃。拿得起也要放得下,这里没有了机遇,便应毫不留恋,转而去寻找新的机会。勇于放弃也是一种果敢,反之,仍在犹犹豫豫地等候、观望,除了使情况变得更遭外,还会错过了其他时机。
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利益,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个高绩效的下属就会冲上前去。这样的助手永远都是领导最需要的下属,这样的下属,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为自己日后做领导埋下伏笔,才会更轻易地获得成功。
所以,任何一名下属,都应该敢于和善于处理突发事件。敢于是胆量,是果断决策的魄力;善于是能力,是需要自己日积月累的学习。没有哪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是能当领导,能应付大事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从一点一滴学起的,做起的,领导也不例外。所以,下属不要认为领导就高人一头,不是只有领导才能处理那些棘手的突发事件,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就看自己是否去做。每一个人,你做得越多,你越能做的就多,你的能力与价值都在做中得到了提升和实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