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风景里流放-冰岛是个没有狼群的国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冰糕

    洁白的大圆盘里盛满了漂着红油的热腾腾的鱼汤,香味浓郁,汤中间漂浮着一朵优雅的白色奶油花。待我近看才发现,那朵奶油花竟然是冰块!一瞬间,一盘热汤在花朵的凋谢中变得冰凉。冷中食冷食,这或许就是冰岛人自娱自乐的另类方式。

    8月自驾

    在冰岛自驾旅行,来往的车辆少,道路又宽阔,理应是一件自由惬意之事。然而这里的司机却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驾驶,其原因就是,这里的羊群大部分时间处于散养状态,没事喜欢横穿马路。没有狼的国度里,羊群便是山坡的主人。这群“小霸王”经常是连命都不要,成群结队地从山坡上冲到公路中间。要是司机开车把它们撞死了,按照当地的法规还得自觉去缴纳罚金。倒是有一个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此类血腥场面的发生。那就是长按喇叭,提前吓跑羊群。“小霸王”们一般听到喇叭声,会条件反射地落荒而逃。环岛的日子里,我们在途中遇到的大部分羊群都是听到车鸣后,迅速躲到山坡上面,却遇到过一只超笨的羊羔,当它的兄弟姐妹朝着山上狂奔的时候,这小家伙却反了方向,直接冲着我们的车加速狂奔。这孩子,再叛逆也不能是奔着死的节奏。还好我们的司机钱导经验丰富,提前减了速,小羊羔这才安然无恙。它瞪大了双眼,愣住三秒钟,等缓过神来后慌张地扭着圆圆的小屁股逃出了我们的视线。

    也不是所有的时候按喇叭这招都管用。冰岛的天变化无常,一会晴天一会下雨。天气太差的时候自驾很是头疼,司机的可视范围非常小,如此一来等看清羊群的时候几乎也该撞上去了。8月份的冰岛,近午夜了天色依旧明亮,我们顺着沿海公路,小心翼翼地开往旅馆方向。弥漫的雾气刚开始缭绕的时候,车窗外如同仙境一般美丽。可是到后来,雾气蔓延嚣张,完全阻碍了我们的视线,五米外的路况一点也看不见。我们的心悬之又悬,这个时候,唯有一直减速前行,方可避免撞上在路中间给你say hello的羊群们。

    想想人生也如同这驾驶,提速后的生活,不是你想停就可以随时停下来的。匆忙行走之时,那些错过的事,伤过的人,瞬间被甩在了身后,没有办法复原。在追逐梦想的日子里,赔进去最多的往往是自己的健康与陪伴家人的快乐。每个人都不会错过成长,但是多少人错过了最为珍贵的分享。所以,与其到了尽头悔恨,何不妨在起点的时候就放慢脚步。

    这群“小霸王”也不是四季都得提防。9月份的圈养节在冰岛是相当重大的节日,当地人会在这一天把羊群都赶回农场,让它们温暖过冬。赶羊在冰岛可不是一项人人都能做的工作,只有经过专业训练后的当地村民,才有资格骑着马儿,把山坡上的羊集中到一起,带回各大农场。大部分羊在过冬后不得不接受被宰杀的命运,另外一小部分羊在回春之际又被放养到了山坡,做回横行的“小霸王”。

    总的来说,在冰岛自驾还是一件惬意之事,来往的车辆少,时间上能弹性安排,而且在你的前方经常会遇到叹为观止的景象。要么是一眼万年的荒芜,要么是超乎想象的惊艳,反差非常大。在冰岛,荒凉的土地多得数不清,所以每当我路过一片片星星点点的花田,嘴边便自动哼上了小曲,开心之余,也不断提醒自己保持谨慎。绿色的草丛是羊群的天堂,我若太陶醉,指不定它们从哪个方向忽然冲出,将我一军。

    在冰岛自驾的这些日子里,我穿起了羽绒服,戴起了羊绒帽,一听就是过冬的装备,然而,我眼中这冰凉的8月却是冰岛一年四季中最温暖的时节。当地人趁着这难得的暖意,在传统木屋的门口种起了花花草草,即使是不久后的寒冷会让这一片美好荡然无存,冰岛人依然会年复一年坚持种下去。及时享乐,活在当下。常年面对严寒的冰岛人正是用如此乐观积极的态度来享受人生。

    冰岛是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在公路边上看到浮冰的国度,不过,却不是每位游客都有幸目睹它的存在。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浮冰随时在漂移。不知道它们下一刻会随着河流漂到何处。曾经读到过一则新闻,有5名美国游客跑到冰岛旅行,竟然把野餐地点选择在了浮冰之上。几人兴致勃勃地在冰面上搭起了桌椅,开始野餐,殊不知一会儿的工夫这块浮冰慢慢漂走,离陆地越来越远。要知道浮冰一旦脱离主体,遇到硬物碰撞,随时可能瓦解。还好后来救生员及时赶到,否则这几个人将终生与大海合二为一。第二个原因是,河面上的可见度跟天气的好坏息息相关。当天空阴霾,河面上便会是雾蒙蒙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的车到达冰湖的时候,心情是忧喜参半。天色阴暗,可见度不高,但是好在近处还是有一大片浮冰群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平静的湖面上坐立着各种形状的浮冰块,晶莹透亮,闪着幽蓝的光,有的像正在休憩的海豚,有的像开得正艳的花朵,还有的像是一块巨型玉石,在黑与白之间轻柔过渡。

    在冰岛狂奔的路上,我们总是在与饥饿赛跑。当看到路边有加油站,别忘记停下来,有一种叫作“热狗”的食物正乖乖躺在里面等着给你补充能量。之前看过不少人说,冰岛有着全世界最好吃的热狗。我个人觉得不必去较真这一句话的真假,毕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别人怎么说,其实并不重要。在冰岛,除了加油站,还有各大便利店,都可以很方便买到它。推开加油站的门,点完热狗后,工作人员总会笑眯着双眼,指着一排酱问,“您要加哪一种酱呢?”还好对这个问题我提前做了功课。回答只一个词就够了,“Everything.(全都要。)”只有什么都加的热狗,才是标准的冰岛特色,味道才最特别。工作人员熟练地开始操作了:面包里夹上红肠,挤上番茄酱,再来点冰岛特制的蛋黄酱跟芥末酱,最后再撒上一把香脆的炸洋葱。很多人觉得纳闷,其他国家的热狗也是如此制作,为何到了冰岛,会觉得这里的热狗特别美味。让我偷笑着回答,这多多少少跟你真饿了也脱不了关系吧。

    解决完温饱,继续上路。车子一路加速,遇美则停。这美的标准,也是随着经验的增加不断发生变化。比方说,刚来冰岛旅行的那两天,看到瀑布我们赶紧停车,各个角度拍照。到后来几天发现,冰岛上都是瀑布,渐渐地就对它们失去兴趣了,路过时呼啸而过。然而,有那么一道独特的风景,我的脚步注定为它而停,它叫作Hverir,是我来冰岛的原因。我早早地就给它起了个中文名字,叫作“外星球”(图12-14)。在我眼中,那里的景观完完全全就不属于我们所熟知的世界。

    当我们的车快靠近“外星球”的时候,大老远就闻到了一股臭鸡蛋味。前方土黄色的地面上白烟四起,我脑子里已经自动给它竖起了一道“此地危险,闲人免进”的牌子。待走到近处,那臭鸡蛋的味道越来越浓郁。眼前一个个大洞中,炽热的泥浆翻滚得异常猛烈,那呼之欲出的架势让我着实往后小退了两步。当年就是无意间在网上瞅到几张大猪师傅拍摄的“外星球”震撼画面,我便不能自拔地关注起冰岛的自助旅行,并与大猪师傅成为朋友。旅行就是如此奇妙的一种缘分,它让陌生的人先后爱上同样的事与物,然后一起分享喜悦与感动。

    “外星球”大洞里的硫黄泉之所以会一直沸腾,其实是地热引发的。说到冰岛的地热,那可是当地人最引以为荣的天然宝藏。从冰岛西南地区往东北方向的火山带上,分布着无数地热田,是冰岛人最为珍贵的取暖资源。如果你在冰岛旅行,遇到当地人从地下挖出一袋鸡蛋,千万不要觉得诧异,那是他们祖祖辈辈留传多年的习俗。冰岛人把生鸡蛋埋到地热区的地下,过几个小时取出来,那鸡蛋就完全熟透,可以食用。更神奇的是,他们还把装着面包浆的木桶也埋下去,过几小时后提上来,桶里盛满的则是热气腾腾的面包了。

    论食材的重要性

    冰岛的羊肉极其鲜嫩,这跟散养时吃到的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冰岛的山坡下覆盖着珍贵的火山灰,其表面长出来的牧草自然也异常肥美。在旅行途中,曾经遇到过一个旅店老板,给我说起一件关于冰岛羊群的趣事。这老板经营的旅馆对面是一幅极好的山水画,他指着那画面中的羊群对我说,你知道这群羊有什么不一样吗?我摇摇头。他说,因为放养的地方不同,各处的羊群吃到的食物也不一样。靠山的吃山,靠海的吃海。你看到的这一群羊因为常吃渔夫们遗弃的鱼肉,所以它们的肉散发出一股海鲜的鲜嫩。这个老板是雷克雅未克人,40来岁,与妻子离婚后带着儿子远离城市,在山清水秀的公路旁开了一家旅馆。这里每个房间的床单、被罩都是他专程从美国买来的,全是上好的布料。老板笑笑说,他正在完成的是一个不惜成本也要去实现的梦想。只要客人住得舒心,那便足矣。

    我在冰岛停留的时间尚短,老板所讲的趣事还有待后人去考证。不过无论是吃哪一种食物长大的羊群,到最后都化作了盘中餐,助客人驱走寒意。在冰岛,羊肉最普遍流行的做法非“羊汤(Kjtsúpa)”莫属。传统的冰岛羊汤烹饪起来是炒煮混合,做法豪迈简单。作为主要食材的羊肉、胡萝卜还有土豆都是先切成大小一样的滚刀块。煮锅里放入两勺橄榄油,油热后撒一把蒜末下去,炒到蒜末出香味后,放入羊肉块,迅速翻炒1分钟,再加入切片的洋葱,继续翻炒2分钟,然后倒入足够多的热水,待水大煮开后,去沫。接着,在汤里撒入适量粗盐跟小勺百里香和牛至叶(新鲜的最好,没有的话可用干的粉末代替),盖上锅盖,中小火炖40分钟。之后再加入胡萝卜、土豆等配菜,盖上盖子,继续小火炖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当地人若是自己在家做这道菜,做法更加省事,也就是“炒”的那一步直接省略:凉水加肉块上锅煮,然后去沫,加盐、香料小炖后放蔬菜。简化步骤后的羊汤味道一样鲜美,这主要归功于原材料的优质。冰岛自产的羊肉算得上是世界顶级的品质,所以即使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来烹饪它,那注定也是一道绝妙的佳肴。说到原材料的关键性,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回国制作西班牙鸡汤(Sopa de Pollo)的失败经历。在马德里居住的几年,这道菜是我跟先生最常烹饪的美食。为了保证味道一致,我还特意在回国的时候从西班牙带回了所需的配料。谁知道,一样的烹饪方式,在国内做出来的鸡汤却淡而无味。正在纳闷之时,我先生感慨出一句话:“国内的鸡跟国外的鸡怎能一样!”我这才醒悟过来,在马德里制作这道鸡汤时,我使用的是用玉米喂大的黄鸡,鸡去毛后皮肤金黄,熬出来的鸡汤出油很多,自然鲜美。而这次在国内制作这道鸡汤,我能买到的仅仅是工业催肥的肉鸡,看似肥硕的鸡腿,味如嚼蜡,试问这味道岂能跟黄鸡媲美呢?

    小时候总听到一句话: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倘若虾米的品质不佳,那大鱼也定不会美味。小小的食物链里,虾米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日看过一期旅行节目,在坦桑尼亚的海岛上,当地人觉得最美味的就是巨鼠肉。这话题听上去胆战心惊,但那可怜的动物也只是冠上“老鼠”二字的名号,体内却十分干净,这是因为,当地盛产的木薯与椰子,是它们唯一的食物。一锅水里放入巨鼠肉与青芒果,撒上一把盐,小炖片刻后香气扑鼻,这可是海岛上当地人眼中排名No.1的美食。这描述听起来有些吓人,但画面其实并不可怕,处理后的鼠肉跟鸡肉看起来无差。由于巨鼠长年食用木薯与椰肉,所以肉本身少了一股腥味,多了一丝香甜,这味道完全融入到汤里,再加上青芒果的微酸,汤必然是鲜美无疑。在中国的农村,也有类似的吃法,只是鼠肉的处理更加繁琐一些。小时候随我表妹去乡下做客,砂锅的盖子一揭开,扑鼻的肉香在整个屋子里蔓延开来。那锅里的肉块就在一瞬间被我们几个孩子抢得精光。后来才知道,那美味是难得的田鼠肉。被捕捉到的田鼠用腌制腊肉的方式处理完毕,挂在屋檐下晃来晃去。家中的小孩没事就喜欢抬个小板凳,坐在房檐下,眼巴巴地望着田鼠干,盼望着父母干完活后能取之食用。然而,实际捕捉到的田鼠数量并不多,故而只能在家中来客之际,大人们才拿出它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冰岛环岛旅行,绝不用担心的就是每天喝不到羊汤。无论是平民化的休息站,还是颇有风味的高档餐厅,这一道家常的羊汤随时都在那里恭候大驾。有名的间歇泉(Geysir)景区旁,有一个大的休息站,这里的羊汤味道鲜美且价格实惠。游客们在长途跋涉后踏进去,来一碗热腾腾的羊汤,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在这里,实惠的价格伴随的是自助的服务,游客们需自己动手,盛好汤,端到收银台那边结账。清澈的汤面上偌大的羊肉块若隐若现。洋葱片因为在汤里浮潜的时间过长,透明的经络完全显露了出来。大部分的胡萝卜块跟土豆块因为密度过大,沉到了汤底。汤面上少了一层层腻人的油脂,只有一颗颗透亮的清油点打着转。喝上一大口,羊肉的鲜嫩完全融入到汤里,而且一点不腥不腻。这道美食,还多品出了一个味道,那就是感动:厨师们放了足够多的羊肉在汤里,肉块切的那叫一个实在,比胡萝卜块、土豆块足足大了两倍多。他们用如此质朴的方式来犒劳远道而来的你跟我。这道诚意十足的菜肴,是给奔波中的旅客们最好的礼物,也是在无声地对优质的原材料说:辛苦了,还有,谢谢你。

    休息站的旁边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纪念品店“Geysir shops”。平日旅行,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定:凡是物价高的国家,只拍照,不买纪念品。我告诉自己说,用镜头把它们都拍回去,也是另一种拥有它们的方式。然而,这一次我破天荒地在这店里买了两样东西:一张为纪念去年火山爆发而发行的邮票,还有一小袋当时采集到的火山灰。对于后者纪念品我深表佩服,冰岛人实在是太有经济头脑,连火山灰都能想到包装成小小的一袋来卖给游客。这一次破例,主要是为了纪念2010年我那一段没有实现的冰岛旅行。就在那年年初,我跟一帮朋友策划了去冰岛旅行。机票、租车都完全预订完毕,结果遇到火山爆发,铺天盖地的火山灰弥漫冰岛上空,我们的航班被迫停飞。在这里也给大家普及一个我那会儿特别担心的问题:“冰岛时常会有火山爆发,那在爆发的时候,去冰岛旅行安全吗?”经过我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两个字:“安全”。冰岛人千百年来面对那些火山口,所以他们知道哪里是安全地带,哪里有危险。只要你没有收到航班取消的邮件,那证明航空公司对你的这一趟飞行也是报以“安全”的默认态度,因此,可以放心起飞,等人到了冰岛,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当地的指示,在安全的地区旅行,那便不会有事。

    羊头初体验

    冰岛的羊肉不止羊汤这一种烹饪方式,像大家比较熟悉的煎羊排,也是在冰岛各大餐厅都可寻的一道名菜。跟西餐中的煎牛排一样,这里的厨师们也喜欢用黑椒汁来配羊排,再在旁边放上几片沙拉菜。除此之外,还有一道重量级的冰岛传统菜肴“烧羊头”( Svie)流传数年。其相貌,并不是每一位客人都能直视,也不是在冰岛每一家餐厅都能即时供应。

    这道“烧羊头”的存在要从公元9世纪说起。当年挪威人踏上冰岛,发现这里极其荒凉,能吃到的食物也非常有限。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便有了这道“烧羊头”的诞生。做法其实并不难,只是耗时略长:新鲜的羊头对半切开,在火上烤到细毛完全脱落,把羊头放到水中,一边用刷子刷去残留物一边用流水清洗干净,小心取出脑花。把清洗干净的羊头放入锅里,加入凉水和适量的盐,大火煮开后去沫,转中火,继续煮60分到80分钟左右,直到肉刚好完全熟透,即可食用。(注意:上述“刚好”二字至关重要,若是煮得太过,骨肉分离,那食客便无法品尝到最佳美味。)这是冰岛家庭版的“烧羊头”做法,如果是在餐厅的厨房里,羊头的制作则还要多上几道工序,比如在加凉水的时候倒入烈酒去腥,又比如,在最后一步,厨师惯用烟熏的方式来把羊肉的香味激发到最大限度。

    在冰岛的首都雷市,有一家叫作“Vikingakrain”的餐厅,那里的厨师好用烟熏的方式来给羊头做最后的润色。除了羊头,这家店的其他传统菜肴也是相当可口,值得一试。Vikingakrain虽然位于首都市区,但是却与周围其他的现代建筑截然不同。古老的木门(图18)上刻着“Vikingakrain Restaurant”的字样,推门进去后是一座小小的庭院,那里才是餐厅的正门。餐厅内装饰的风格相当复古,粗糙的帆布与干鱼皮装饰在菜单的表面,墙上还挂着一张张晒干的羊皮与捕猎使用的原始工具,把人仿佛一下带回到了冰岛的荒蛮时代。就在我沉迷于欣赏的时候,一位妇人出现在柜台前。她着一身红衣,围一蓝色围裙,围裙的胸口处还镶着一串精美红黄花边,与红色衣服相呼应。她看上去年纪在45岁左右,一头散着的褐色长发,自然卷成了大波浪,随着她一甩头在空中此起彼伏。那一瞬间,我觉得是童话里的老巫婆不小心闯到了现实生活中。不过再仔细一看,那走路起风的架势,自信的微笑,想必是此店的老板娘驾到。她特别热情地跟我们打过招呼,拿来餐单。我们不假思索地便点了“烧羊头”,毕竟今天就是为它而来。这道菜上的速度极快。老板娘自豪地说,这可是厨师花了3小时烟熏后的杰作。

    半个羊头以侧脸的姿态安静地躺在盘子里,表皮完全焦黑,陪伴它的是几颗煮熟的小土豆,还有土豆沙拉。我印象中,欧洲人吃西餐向来优雅,就连吃意大利面,都是要拿叉子夹起一小撮面来,以勺为中心,卷成一小团,才放入嘴中,不出声地细嚼慢咽。要是你以为这道“烧羊头”也需要如此优雅的姿态,那可就大错特错。当我跟同伴研究了半天,不知从哪下手之时,一团红色在背后飘过,耳边响起了老板娘悠悠的声音:“孩子们,不用怕!双手抓住羊嘴巴,往外猛掰就可以开啃了!”可怜的羊啊,请宽恕我们如此粗鲁的行为吧……掰开后,凝望那一排排外露的牙齿,同伴小萱跟军军都同时害怕,不敢下手。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她们两人可怜巴巴地瞅着我,就指望我一个人干掉这半颗羊头了。我决定豁出去了!

    这羊头里的肉,比我想象中的量要大,而且肉质非常嫩,倘若受得住那股膻味,那确实是一道奇特的美食。老板娘给我们推荐了一款冰岛传统饮料来搭配羊头:苏打橙汁加大麦啤酒。这饮料,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据说是当地圣诞节的必备饮品。就着这饮料,渐渐地,我居然勇敢地把整盘羊头都干掉了。脑海里不禁浮现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摄影作品:一冰岛人在家中厨房制作“烧羊头”这道菜。锅里放进去太多羊头了,于是,有两个羊头溢出汤面,裸露在锅外,与人对视。就好像是两只垂死的羊羔在水面上大叫救命,最后还是没能脱离死亡。画面里浮出了点点悲伤,但是倒不会觉得凄惨,毕竟,与其被人把头扔到垃圾箱渐渐腐烂,还不如化为食物,最大程度地来实现它们的生命价值。

    不少人面对着这份重口味的羊头实在是觉得难以下咽,于是便有了羊头肉冻(svieasulta)的诞生。食物也是商品,只要能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又没有其他东西可替代,那长久不衰是必然趋势。这款肉冻让我想起了死党晓静每次从镇江回来,带给大家品尝的镇江肴肉。这两道都是在各自的土地上赫赫有名的冷菜,看似同一系列,但从原材料的选用到制作的方式相差甚远,肴肉用的是猪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大致分为“腌、煮、压”三部曲,每部曲里每个步骤都大为讲究。相比而言,冰岛羊头肉冻的做法就简单很多,羊头先煮过,然后剔出肉的部分放入盘中,用重物压成肉冻即可食用。

    在制作过程上,镇江肴肉的复杂跟冰岛羊头肉冻的简单可以衍生理解到另一个方面,也就是中西方的语言表达习惯:中国人喜欢含蓄委婉,西方人习惯直截了当。地球上的我们靠食物来生活,靠语言来交流,这两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媒介不知不觉中其实互相影响,相互渗透。

    任何一道食物的制作,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物流链(Supply Chain):市场上买来食材(采购)?厨房里切煮炒炸(加工)?端出去给顾客享用(出售)。只是现实当中的每一天,这一条链子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一些细微的改变。比方说,不一样的顾客有着不一样的喜好,如你爱吃辣,我爱吃酸,于是厨师们在“加工”这一步骤里变着法子各显神通。但归根到底,无论用如何精细的方法去制作,或者用天花乱坠的方式去出售,这条链子里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采购到的食材的品质。要是食材不佳,再精细的加工也无法带来上层的口感。相反,若是买到上好的材料,即使加工过程里只用到简单的水煮,那也是美食一道。好吃好看的食物远远不及健康新鲜的食物来得重要,这一点在任何国家的饮食文化里都应颇受重视。

    欧洲人的冷食文化

    在冰岛,唯一能与羊肉齐名的食材就是海鲜。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岛上无法培育出新鲜的蔬菜,但海产品却极其丰富,其中要数鱼类名气最响,远销无数国家。鱼类一旦打捞,保鲜的时间极其有限,于是在旧时代的冰岛,渔民们就学会了如何制作大量的鱼干,以备常年之需。在冰岛有一种叫作Hákarl的熏鱼,据说它独特的味道让冰岛人念念不忘,却叫外国人闻风丧胆。这种熏鱼的原材料是小头睡鲨的鲨鱼肉,制作过程很是原始化:当地人在有石子的沙滩上挖个小洞,然后把切下来的鲨鱼肉放到洞里,再用石块铺满洞口。好听一些,就是这鲨鱼肉慢慢发酵,说得通俗一些,就是眼看着鲨鱼尸体渐渐腐烂,开始分解。鲨鱼肉在洞里待4~5个月,风干后就可以食用了。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的都是全球著名旅行家,主持人在尝过这肉后的感受。他们当中没有一人品得惯那肉独特的味道,评论大致都是“吃完后我全吐了出来”“这味道是我一生之中遇到的最糟的味道”一类。看完那篇报道,我其实依然困惑那是如何的一种口感。一直到后来某一天,在一个叫作“弄堂里的蜥蜴”的博客里,我看到博主这般描述道:“这个味道简直就是在吃泡过福尔马林的尸体。”刹那间,眼前浮现出的画面让自己毛骨悚然,那味道也一下子变得清晰,涌上舌尖。所以说,要去冰岛的朋友,提前了解一下这一道特别的食物没有坏处,这样一来,不至于在冰岛碰到它的时候惊慌失措。

    想想还是常规性烹饪鱼的方式比较适合大众,像是腌好的鳕鱼泡开后熬汤,又比如新鲜的三文鱼切成条状,蘸上酱油与芥末酱。说起北欧的鱼,除了味道鲜美还有一绝对优势,那就是吃起来放心。北欧的法律规定:不允许给鱼喂任何添加剂。因此,北欧的鱼如果长得肥肥胖胖,那一定是它自身努力的结果,绝无人为因素。在靠海的国家里旅行,经常会遇到一道前餐——海鲜沙拉。新鲜的三文鱼被卷成花朵状,亭亭玉立在绿色的沙拉之上,再放两块西红柿做点缀,光是卖相就赏心悦目。欧美国家在制作沙拉方面,大多选择“不加工”的原则,西红柿跟其他蔬菜一样,习惯直接切开食用。然而冰岛的厨师们,会将西红柿切成一厘米的片状,在火上烤或者锅里煎上几分钟,双面微焦后这才摆入沙拉盘内。如此而来的西红柿带着浓浓的焦香,配上爽口的生菜与鲜嫩的生鱼片,实属一道细腻的开胃菜。

    雷克雅未克有一家海鲜自助餐厅Restaurant    Reykjavik在网络上名气非常大,于是,到达冰岛的第二日,我与同伴们在晚饭时间慕名前往。人还未到,远远就望见一栋黄色的房子上写着“海鲜自助”(Fish buffet)的大字。这家餐厅生意不是一般的红火,我们在等候区待了半小时,这才排到了座位。自助的食物大致分为三类:冷食、热食与配料。冷菜的种类最多,像腌制过的鳕鱼肉、鲑鱼肉、鲸鱼肉,还有扇贝,颇受客人好评。所有的冷菜都搁在一个个冷盘里,盘子下面是大量的冰块,如此一来可以控制住冷菜的温度,让鱼肉尽可能地保持新鲜。这生冷的鱼肉直接吃起来免不了有一股腥味,于是经验丰富的厨师们在鱼肉旁摆放了不少新鲜的柠檬片与甜椒丝。正确的食用方式就是:给鱼片洒上少许柠檬汁,就着蔬菜一起享用。餐厅里热食的种类相当有限,大致就是蔬菜、鱼肉煎饼、土豆跟米饭。配料主要有香草、香菜跟大蒜。

    早就深知欧洲人爱食冷食,没想到在寒冷的北欧,这喜好程度也只增不减。各种冰冷的鱼片被北欧人优雅地送入嘴里,品得津津有味。如此温度还不够过瘾,在冰岛有一道前餐叫作奶油鱼汤。洁白的大圆盘里盛满了漂着红油的热腾腾的鱼汤,香味浓郁,汤中间漂浮着一朵优雅的白色奶油花。待我近看才发现,那朵奶油花竟然是冰块!一瞬间,一盘热汤在花朵的凋谢中变得冰凉。冷中食冷食,这或许就是冰岛人自娱自乐的另类方式。

    看着邻桌的冰岛人,面对冷汤吃得那叫一个欢畅,不禁想起了这些年在奥地利国际学生宿舍居住时遇到的各类异国同学。他们虽来自欧洲的不同国家,但爱好几乎一样:早晚食物不加热。早餐的时候,他们从冰箱里拿出牛奶,直接加麦片搅拌,开始食用。怕长胖的女孩会自觉地把牛奶换成零脂肪的原味酸奶,一样是往冰凉的酸奶里放入麦片或者水果,然后食之。晚餐的时候到了,大多数同学都是把面包切片,抹上各种酱,就着饮料简单了事。整个过程里不分季节,均是冷食。还记得有一个深冬的傍晚,我在大学宿舍的公共厨房里坐着吃午饭,法国同学安娜冲进厨房,嚷嚷着说好渴。窗户外大雪纷飞,安娜明显是刚从外边回来,鼻子跟耳朵冻得通红,我光是看着她都觉得有点冷。只见安娜一边嚷嚷着渴,一边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一罐冰镇可乐,咕嘟嘟地一口气全喝了。我纳闷地问她:“你这样不会觉得更冷吗?”姑娘的眼睛忽眨忽眨地转了转,大笑说:“不会啊。喝完了觉得特畅快!”再后来,在奥地利待的时间长了,去朋友家做客,渐渐发现他们每户人家的冰箱里都会放上一大瓶冰水。谁渴了,随时倒来饮用。这欧洲人喝冰水、食凉食的习惯,在生病的时候也不例外。我有两个闺蜜,也都是中国人,曾经在奥地利住过好一阵子的院。一人受不了医院的冷食,偷偷跑回家找热菜吃。另一人坚持住了,但是因为那冷食实在吃不习惯,出院后瘦了好几公斤。这时候,千万不要觉得是奥地利医院没有人情味。其实,在她们住院期间,医生护士都特别交代过,让厨师给她们烧点亚洲口味的菜肴,只是因为炒菜的厨师是土生土长的老外,在鱼香肉丝里忍不住放了点黄油跟奶酪,到最后那味道就有些匪夷所思。想想咱从小到大,看中医一堆的忌口,看西医却说什么都能吃,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任何时候爱食冷食的习惯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