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遐想-鹦鹉智商连连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懂自己说的啥

    主持人:前面我们谈到了鹦鹉学舌的话题。其实,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鹦鹉的智商,也就是鹦鹉到底聪明到什么程度。它能够模仿人讲话,可是它究竟能不能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呢?

    王增年:我认为不能,虽然鹦鹉的大脑占身体的比例在鸟类里面算比较大的,但是它的智力还达不到那种水平,充其量也就是简单地模仿。比如,你教它说某些词,一遍遍重复,它就记住了。所以,大部分鹦鹉只能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像什么“你好”、“再见”、“吃饭了吗”、“0K”等。

    张玉光:我也认为鹦鹉是不能理解它所说的词语的含义的。但是有这种可能,经过长期训练,鹦鹉知道了表达某些语言的环境或场合,它无意识地说出了这些话,却恰恰帮了人的大忙,于是人们就认为它懂得这些词语的含义。比如那个杀死富豪的李xx,也许作为邻居,他经常出现在富豪家里。鹦鹉总听主人叫他,于是条件反射,知道看见这个人,就可以发出“李XX”的声音;也许那个李XX从不来富豪家,但主人总在背后议论他,鹦鹉听到了,就学会了叫他的名字,以至于当地方官来的时候,它不停地说这个词。其实它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词和凶手之间有什么联系。

    接话茬儿的巧合

    主持人:如果仅仅是一些单个的词语可能是这种情况,但据说有一些鹦鹉还能把词语连成句子,并且和人对话。这能不能说明鹦鹉还是具有较高的智商呢?

    王增年:有些鹦鹉确实会把词语连成句子,比如我们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原来有一只绯胸鹦鹉,很漂亮。平时,它也就说一些单词,可有一次,电话铃响了,它居然说出:“曹大夫,电话!”曹大夫是我们医院的一位年轻大夫。当时把我们都逗笑了。后来,大家就逗它,让它说话,它竟然回答:“别说了,烦着呢!”

    虽然这只鹦鹉这么招人喜欢,但我依然认为,这只能代表它的记忆力很好,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为我们经常喊某人电话,或有些对话,让它在无意中记住了,但这并不代表它就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它的接话茬带有一种偶然性,因为,如果它的话对不上,大家并不会觉得奇怪,而正好对上了,人们就认为它理解话的意思。其实可能就是一种巧合。而且请注意,它的句子都不会很长,只是一两个词语的简单组合而已。

    主持人:听说鹦鹉学骂人的话学得很快,是这样吗?它能理解这是一种不好的语言吗?

    王增年:鹦鹉学骂人的话,叫‘脏口’。一旦学了骂人的话,这只鹦鹉就没人要了。因为它学了以后就改不掉了,这正说明它意识不到这是不好的话。

    鹦鹉VS六龄童

    主持人:从许多表现上看,鹦鹉还是很聪明的。它可以学会投球、滑旱冰、骑车、和人握手,可以学会很多单词,甚至能把物体的名称和颜色对应起来。在一项聪明动物排行榜里,一种大灰鹦鹉被排在首位,有人认为它已经具备了6岁儿童的智力,是这样吗?

    张玉光:不能这样说。如果这个6岁的儿童是被关在屋里,不和外界接触的话,鹦鹉可能在某些方面比他强。但如果从正常的接受外界的能力来讲,人肯定比鸟强。

    会学舌≠智商高

    主持人:人们通常认为鸟类大脑简单,科学家也是这么认为。但前不久,一个鸟类专家国际小组却宣布说,有关鸟类大脑的解剖学教科书里所写的几乎都是错误的。鸟类的大脑和哺乳动物的大脑一样,是复杂、灵活、具有创造性的。是这样的吗?

    王增年:现在看来,有些鸟类的聪明程度确实超出人们的想象。比如乌鸦,它不仅会用小树枝钓出树洞里的虫子,还会把胡桃衔到公路上,让过往的汽车把胡桃碾碎,然后享用胡桃仁。但是对鹦鹉的智商人们还说不好,因为它的会学舌阻碍了人们对它智商的真正了解。不过国外科学家对鸟儿做过一次觅食本领的测验,在这次测验中,鹦鹉的得分并不高。

    张玉光:其实,鸟类学家对鹦鹉的了解并不是太多,这是因为,第一,鹦鹉出现的年代比较晚,在中生代的地层里就没有发现过鹦鹉的化石。最早发现的鹦鹉化石是在英国出土的,距今只有大约5000多万年。中国至今没有发现过鹦鹉化石。所以对鹦鹉的进化脉络并不是很清楚;第二,鹦鹉毕竟只有一个科,种类比较单一,专门对它进行研究的不多。尽管国外一钱鸟类学家对鹦鹉有一些专门的研究,但目前还没有什么定论。因为确定动物的智商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有一个标准,可这个标准很难定,所以人们只能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定它们的聪明程度。而鹦鹉的会学舌往往让人们误以为这是它聪明的表现,容易给它的智商打上高分。

    鹦鹉的未来之歌

    主持人:鹦鹉的语言模仿能力对它的生存有没有什么帮助呢?

    张玉光:作为宠物,人们喜欢它,饲养它,保护它,对它的生存繁衍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如果真正在自然环境下,语言的模仿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也不是鸟类真正的生存之道。

    主持人:在人类的驯养下,鹦鹉的智力水平还能进一步提高吗?

    张玉光: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之内,不可能有太大的提高,比如情感的表达,鹦鹉就很难学会。

    主持人:许多鸟只能用嘴啄食,而鹦鹉能够用爪子拿东西吃,甚至会拿勺子。有多少鸟能这样做?这是否算使用工具呢?

    王增年:攀禽类差不多都会用爪子抓东西吃,比如猛禽、戴胜、黄雀、燕雀等。至于说用勺子,应该弄清楚的是,能够拿起一件东西,和有目的地使用它不是一个概念。

    主持人:鹦鹉再进化几百万年,会成为智能生物吗?

    张玉光:可能性不大,甚至没有。因为鸟类的脑容量还是很小的,脑组织发育也不完全,这制约了鹦鹉智能进化的步伐。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分析,鸟类也太敏感,尤其大气和食物污染对它们的生存危害极大。

    从进化的角度讲,展翅高飞才是鸟类进化的最高阶段。而鹦鹉在被人类逐渐豢养的情况下,野外自我生存能力下降,食性和体型都发生了某种变I化,逐渐适应了地面I生活,改变了自然物I种的天性。这对鹦鹉的进化极为不利。况且,和灵长类相比,鸟类的进化程度本身就差得很远,未来的I大猩猩都谈不上智能化,更何况鹦鹉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