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一朵云-试论刘国芳微型小说的风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炳俊

    刘国芳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之一,他的微型小说的数目已达800多篇了,听说他正在向日本微型小说家星新一创下的1000篇的记录冲刺。刘国芳在中国大陆微型小说作家中是一个创作心态稳定、自信心较足、写作激情充沛,同时又很能吃苦耐劳的难得的微型小说实力派作家。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就读过刘国芳的微型小说。到目前为此,刘国芳已经在全国近4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0多篇,是目前国内发表微型小说最多的作家。他著有小小说集《诱惑》《黑蝴蝶》《人在旅途》《刘国芳小小说》《抬头望见北斗星》《荡不起来的秋千》《城市上空的鱼》等7部。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韩文介绍到国外。作品《风铃》曾被中央电视台拍成电视短剧于1999年11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2002年,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百花园》《小小说选刊》等联合在北京评选了“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刘国芳入选风云人物榜,获得“小小说星座”荣誉称号。在2005年出版的《江西文学史》对刘国芳进行了列目介绍,他们指出:经过十几年的创作实践,他对微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他日益走向成熟的创作,影响和推动着江西微型小说创作的繁荣与发展。1999年,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百名优秀作家赴各生活基地深入生活,刘国芳有幸被邀请到山东青岛生活基地深入生活。国内读者普遍认为:刘国芳是目前中国微型小说界影响最大、读者最多、最有影响的小小说作家之一,尤其是在大、中专、高中生中影响更大。国内读者同时认为:目前国内许多小小说作者初学写作时,或多或少都受刘国芳小小说的影响,有意无意地从模仿刘国芳的小小说开始,写出刘国芳模式的小小说。我国著名微型小说评论家刘海涛教授在1996年就撰文认为: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刘国芳的创作昭示了一种小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小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的这种提法已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认可。

    国内的一位微型小说评论家说,刘国芳的小小说取材平实,不玄奇,没有愤怒,没有咆哮,客观之极,这表示他已经历尽沧桑,达到了更高的心境。他的小说从不以题材的重大或情节的奇险取胜,甚至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少有掀天动地之波澜。他的作品,多为家常琐事之描绘,生活闲情之表达。人们生活中最为寻常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餐饮行路、求职访友,都有收入他笔下,并尤以以人们日见不奇、百遇不顾的针孔之微的事端为题,展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及全貌。他善于捕捉生活中极富意蕴的一瞬,并把这“一瞬”演化为光亮骤发的电闪,把整个世界照得通明。如小说《剩饼》。吃剩的半个油饼,生活中俯拾即是,谁也不会去注意它。然而,在一位充当第二任妻子并时时担心重蹈覆辙的女子眼中,丈夫在尽夸“山珍海味端来也不想吃”之后,见新食物又把剩饼弃去,这一“弃”使得这半个饼的分量,就显得比磨盘还重,压得痴诚的她双泪直流。《脸面》也是如此,县长家事所忧,见到局长笑不起来,局长诚惶诚恐,忧心忡忡,见到科长也不想笑,科长亦即魂不守舍,悲愁百出,自己想不想笑,依仗上司的脸面已属可怜,半日惊恐,竟出自误会,那就更为可悲。倘不为钻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自己主宰自己,那是多么潇洒、痛快!小小说一般一文一事,每事必微,但刘国芳却能从微中取微,从极细极小的人情事态中透视人生世态。摄影艺术以“针孔成像”为原理,现实生活的图像,通过极小的镜头(镜孔)又在底片上扩大为全貌。刘国芳的小小说,从针孔之事切入,折射出整体世界,从小见大,以微显巨,平淡中见神奇。取材虽然小但使你读后仿佛能感觉到世界的颤动。

    另一位评论家则以《诱惑》为题对刘国芳早期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了剖析。他以纯熟的拟人、比喻、象征手法,把黄昏之际河滩船夫拉纤的景致描绘得极富诗情画意。在极度疲惫之时,远处“花裤衩”的出现,使船夫陡然干劲冲天。然而,当那“诱人的彩色”走近后,纤夫们的情绪反一落千丈。原来,这虹霓般美丽的吸引力,居然不是女性,而是一个男人!作者以极富诱惑力的物象,形成一个焦点,把文章推向高潮,又以误会的解除,形成巨大的反差与情绪的回落。这一扬一挫,调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误会产生的情绪起落,产生出轻喜剧的戏谑效果,引发人们会心的笑。在小小说创作中,刘国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对作品倾注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他长于通过表面波澜不惊的叙述,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着力开掘蕴藏在那些貌不惊人的普通人身上的纯洁的人性、人情和美好的灵魂。因此,他的每一篇作品,都保持了艺术的张力,以其特有的风格称誉于当代文坛。作家对生活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的倾心关爱,使刘国芳的作品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个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它应该是真一一生活的真实性,善——生活理想,美——形象的完美性、和谐性,三者和谐的统一。”

    刘国芳的小小说,是关乎社会、人生、人的心灵与精神世界的艺术探索,作家以一种博爱的眼光审视生活,挖掘生活更深处的灵性与闪光点,向读者展现人性美、人情美。他的小说常以平民的普通生活作为写作视角,以平民的心态、平民的眼光来关注生活中很普通的人,亲切自然、诚挚真实。全方位地把握生活,用温情进行小小说创作,使他的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刘国芳的创作理念跟他本人的生活阅历是密切相关的。他也是从贫困生活中走过来的,生活对于他是那么亲切,富有感情,刘国芳以敏锐的眼光和善感的心灵进入了生活本身,从而挖掘了生活的深刻内涵,从中也折射了作家的人格素养。从作家的生平,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奋斗历程极其艰难。就是这些坎坷的生命历程,更加激发了作家对生活的高度热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生命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哲学思辨。刘国芳的奋斗历程可以说极其艰难。他年轻时当工人时吃了不少苦。一直是临时工,一直被人瞧不起;又因不善交际,往往被人嘲笑。然而刘国芳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在什么地方,他坚信通过奋斗,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对文学有一种近似狂热的爱好,认定自己应该去搞文学创作。从十八岁起,刘国芳每天晚上8时睡觉,次日凌晨4时就起来看书、写作,一直写到上班,写了二十多年文章,竟二十多年没吃早饭。他会半夜惊起,走在冷清的大街上;他会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到郊外山野间兜风,一个人沿着抚河岸边的沙滩漫步,或坐在无人的青草地上,令思绪自由自在地发散。刚开始,他写了不少的散文、诗歌、剧本和中短篇小说,向报纸杂志的投稿都悉数被退回,没有发表过一个字。一切一切生活的艰难和磨炼不仅没有打倒他还给了他前进的动力和创作的经验和灵感。他用他的笔写出了他的心,并把它献给了所有热爱和不热爱微型小说的人。

    除理趣外,刘国芳的小小说,还以一种别具一格的谐趣,吸引着读者。他的小说,重批判,多讥讽,很有《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的余风。然而,与讽刺小说不同,刘国芳的作品,不是以夸张的手段对反面人物的假象予以揭露,而是以一种十分真实的描绘,把生活中美与丑的复杂交合,尤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偏于鄙陋的深层心理意识加以展示,并且,在表现上,多以精巧的构思,运用伏笔、抖包袱、误会、巧合、象征、暗示手段及语言上的短促、粘连、多顿,形成了一种斥而不露、婉而含讽、机敏戏谑、谐趣盎然的艺术风格。

    小小说特别追求情节设计的寓意性和象征性。刘国芳是深得个中神髓的。像他小小说中的《眼睛》《黑蝴蝶》《红蜻蜒》《月亮船》《风铃》《街》《墙》等,既是小说篇名,又是组织情节的灵魂。这里有很多是“实指”,而更多的是“虚拟”。小小说如果不能从“实”走向“虚”,它就无法扩大自身的内在容量,增加耐人咀嚼的韵味;但小小说如果不能从“虚”落到“实”,则它真会像飘浮的黑蝴蝶或红蜻蜒,不能扎根在生活的厚土,失去它应有的重量。小小说的这种辩证关系,刘国芳把握得是比较恰当的。回到《迷惑》。女孩迷惑自己在生活中的错位,这是作者进行的一种人生反思,“我到底是谁?”这是中西哲学界寻找人在社会生活领域准确位置的深刻命题。

    刘国芳小小说另一种美是语言,他语言的特色是口语加诗语,即生活化又诗歌化,他把生活用语与诗词韵律和谐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刘国芳语言,把他的名字去掉,读读文章就知道是不是他的作品。他的语言就像有人包的包子,咬一口满口喷香。同样的面同样的馅,别人就包不出他那个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