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第一次看到子娟的画时,就感到这个学生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她模仿自己很像,只是用笔更加大胆,构图更加洗练;在色彩的处理上,似乎常常透露出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激情和力量;在绘画的表征之外,大师还看到,子娟的天赋才华与灵气还赋予了她的画面一种象外之象,这一点,正是常人难以看到的,也是他一生都在追求却又无法企及的地方。
大师担任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绘画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已多年了。可还是第一次为一个叫子娟的女弟子的画所折服。令他惊讶的是,子娟刚进校不久就为自己成功地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画展给子娟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整个展出被媒体看好,一时间被渲染得沸沸扬扬。渐渐地,作为这样一个学生的指导教师,大师由起初的惊喜开始感到了压力,并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地涌起一股不甘心的嫉妒之情。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因恐惧学生的才华而生出的妒意。
这个城市即将竣工一项宏伟的地铁工程。地铁站人口大厅两旁长长的走廊上需要绘制两幅巨型壁画。一次次竞标遴选过后,大师和子娟同时承包了这项巨大的壁画绘制任务。尽管子娟和大师做着同样的工作,而报酬只是大师的三分之一,但子娟依然为自己能和大师并肩工作而感到激动不已。
可大师并没有因此而骄傲。相反,他的心里竟生出一丝酸涩。他给子娟定了一项严格制度:为了避免雷同,在绘画未结束前彼此不能进入对方的绘画区域。为了不受干扰,大师要求双方用厚厚的布帘把各自的领地像马戏团一样严密地包围起来。
子娟对导师的这一决定疑惑不解,但她还是遵从了导师的这一建议。为了不惊扰老师,她轻轻地来,轻轻地去,轻轻地在自己的围帘圈里工作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天,大师手持画笔,盯着白白的墙壁愣神,他的注意力怎么努力都集中不起来。既然无法专注绘画,大师索性放下手里的画笔,拿出了他那件密不示人的方镜反照自己的画作。当绘画的可视距离受到限制时,用镜子反照一下,距离可成倍增大,这样便可以通过反向的方式清晰地观察到画面所存在的毛病。这是他从达芬奇的秘技中学来的一招。大师从镜子里看自己勾勒出的壁画构图在许多地方仍然显得苍白无力。他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无意间镜子一转,就看见了子娟幕帘后面的场景和画面。子娟的手指在画布上轻浅地勾勒出了一条地平线,将天和地、草原和山峦细细分开。但见白雪覆盖的原野上,一丝凄凉感仿佛笼罩着整个大地。一群受惊吓的鹿儿被人类穷追不舍,在漫天风雪中逃命,一只鹿王跪在地上,向人类哀求:放了我的子民,我代替它们接受人类的惩罚!鹿王无畏死亡的勇气使得这幅画透出了生命的气息和禅的灵气。大师禁不住轻叹一声。
与学生表现生态环境题材的构思相比,大师表达当代浮生世相的人文关注题材似乎更加宏伟。他决定和自己的学生进一步拉开艺术上的距离。他要来个别出心裁,设法超越她,甩开她。
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大师决定将自己的绘画来个雾化处理,让完成后的画面朦胧、迷离和缥缈起来。他买回蜡烛,在自己的画作上烘烤和熏染。谁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师这一招却失误了,一不小心,他辛苦画出的画作让蜡烛烤毁了。精心绘制的形象上的油彩全流了下来。精明的大师被自己犯下的愚蠢错误气昏了?他向后猛退一步,一下子从架子上重重地摔了下来。
大师从此一病不起。
提前完工的子娟沉浸在对大师伤痛的悲哀中。大师的失败和摔伤让她无可适从。她只能时常去病床前探望受伤的大师,直到有一天,大师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了他那张构图小稿,她才明白了大师的一点心思。从此,子娟日以继夜,一头扎进往日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区域,埋头工作了起来。经过二十多个昼夜的无目民赶画,大师的那幅被蜡烛毁坏了的画作不仅恢复了生机,而且还焕发出了奇异的光彩。
一个天色渐白、太阳快要升起的早上,子娟将最后一笔油彩轻轻落下。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哈欠,将自己疲惫的身体卷进一个睡椅里。
大师是在太阳升起时柱着拐杖走进自己的工作棚的。他几乎不敢正视墙壁上那些已经焕发出耀眼的艺术生命力的画作。但见两行热泪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望着长椅上熟睡的子娟,他悄悄地走到她身边,用极端轻柔的动作为她盖上毛毯。
壁画的背景下,睡椅里侧身斜躺着一个梦境中的女子。她的长睫轻合,她的巧手玲珑,她的躯体起伏有致;还有她身边重重的帷幕,渐渐地形成了一幅无比清晰的画面。它的名字就叫《天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