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阿齐却满不在乎,而且经常乐不可支,抱着自己写的谱子到处寻师觅道。不过,他还是挺走运的,最终挤进了一所学院的音乐课堂。开始的那些日子里,他总是人们的笑料。连那个坐在讲台上的、浑身散发着艺术气息的音乐大师也被他逗得一乐一乐的。
“使出你的招数吧,阿齐!除了怨天怨地、哭哭泣泣的二胡以外你还会什么?”导师问。
“我还会好多呢,老师,除了哭哭泣泣的二胡,我还会蹦蹦跳跳嘎巴脆的笛子,还会古筝、琵琶。”阿齐的回答招来一阵哄笑,因为他说话时,鼻子像是让人给捏住了,简直像是个刚刚开叫的小公鸡。阿齐就在别人的哄笑声中演奏自己的作曲。导师问他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他说有的曲子不需要名字。导师又问:这曲子咋没有高潮呢,音乐是要有高潮的,知道吗?你的曲子还没有展开!阿齐就虚心地看着老师。导师说音乐是相对生活“噪音”而言的更高级别的声音,生活中所有的声音都能成为音乐的材料,但音乐必须有高潮,它是音乐结构的灵魂。阿齐被导师的话感动,就询问导师从哪里寻找音乐的高潮。导师说,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城墙上、胡同里、小河边,只要用心找,都能够找到高潮。阿齐就按照老师的话去寻找音乐高潮。
阿齐所在的城市是个很有名气的古都,吉都以古城墙保存完整而闻名。
阿齐想到的第一个好去处就是古城墙。
登上古城墙,阿齐似乎感到一种声音像空中的行云一样慢慢向他飘来,那声音的喑流一下子就冲进了他的体内。阿齐意识到音乐的高潮来了!他幸福地嗷嗷直叫,禁不住在城墙上翻起了跟头。这一翻就没法收拾,直到精疲力竭,才停下来摸自己麻木了的头顶。阿齐感到有一股粘糊糊的东西往外涌,原来,他的头顶被墙砖磨破了,流出了好多血,被人送进医院,缝了三针!
阿齐的伤没有白受,他找到了音乐所需要的高潮。在头皮麻木的状态下,他竟然写出了一首名为《火鸟》的名曲。
演奏《火鸟》的乐队越来越多,阿齐的声誉也在《火鸟》的演奏声里越升越高。没有人再嘲笑他的方言土语,而且他的公鸡嗓子也成了时尚,成了青年人模仿的对象。
阿齐成名了。
成名的阿齐把头剃得精光。他组建了一个百人乐团。他打破艺术家视百姓为愚氓的贵族气,率团队去乡野做露天表演,雪雨天也不间断。一开始,人们只是看稀奇,看热闹。乡里人没有几个懂得音乐这名堂,往往跟着瞎起哄,以为临时搭的剧场就是自由市场,闹哄哄的不成体统。渐渐地,百姓们听出了门道,他们慢慢地欣赏起了这民间气息很浓的高雅艺术来。时间越长,他们越喜欢,最后竟然和他们难舍难分了。他们身披雨衣,大雨滂沱也没人退场,感动得阿齐泪如雨下,不停地向观众深深鞠躬。
阿齐开了艺术下乡、为群众演出的先河。他的名气更大了。可阿齐对名誉上的事没有多大兴趣。他说他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名誉,而是为了感受音乐的存在。
于是,在一场演出结束后,他等观众全部散尽,将整个舞台铺满黑纱,命令乐队全体男女脱掉外衣,近乎赤裸地在黑纱上狂欢起舞。阿齐,一个光头舞者,在人群中心奔跳,轻盈得像鸿毛浮于空中。有人抱怨,没有观众,跳给谁看?阿齐怒斥那人太俗气,不适合搞这么高雅的东西。他问:山上有个寺,寺里有个僧,僧从早到晚弹琴,试问,他弹给谁听?没有人能够作答。阿齐说:谁想成为脱俗的音乐人,谁就得跳无人观看的舞蹈。
当人们寻思他的话时,他却悄悄地收拾行囊离开了。
他走时留下了一句话:“我去追寻音乐了,音乐的脚步迈向哪里,我就跟向哪里。”
没有人知道阿齐去了什么地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