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权鉴:李氏王朝家国天下-末世弭音 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唐僖宗、唐昭宗,以及唐昭宗九子唐哀帝三人为李唐王朝的末世天子。唐僖宗在位时,李氏家族的政权大厦已呈现出风雨飘摇之势,他为避难两度逃离京都长安。唐昭宗在位十六年,在权臣朱全忠的胁迫下不得不迁都洛阳,从此只能梦回长安。唐昭宗被杀死在寝宫后,孤零零地埋葬在河南偃师。亡国之君唐哀帝12岁登基,15岁便不得不将帝位“禅让”给了朱全忠。尽管如此退让,唐哀帝最终还是被朱全忠杀死了,年仅16岁,他是李氏家族二十一帝中最短寿的皇帝。唐哀帝死后只按照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山东菏泽的定陶县,不仅远离了长安故都的先帝祖宗们,与唐昭宗也分别于泉下。至此,李氏家族的统治彻底结束,李家江山开始改名换姓。

    1.阿父掌权:山河裂变终归西

    在唐朝后期八十余年的历史中,宦官专权,甚至可以决定天子的废立。这说明李氏家族的统治越来越无能为力了,李家江山开始在风雨中飘摇,即将改姓易主,分崩离析。

    唐懿宗的第五子原名李俨,立为皇太子时改名李儇,即唐僖宗。他在宦官的支持下,于唐懿宗柩前即位,仅11岁,可以说他只是一个年幼的孩童,没有所谓的打理朝政的能力,朝政一时为宦官田令孜所执掌。

    刚继位的唐僖宗很贪玩,并不安心呆在宫中,常常到外面各王府中玩耍,还经常和宫中的小太监们玩得火热。对于跟他一起玩的伙伴,高兴了他就大肆赏赐,每天几乎都要支出上万两白银。使这些宫廷小太监们恃宠而骄、横行霸道。

    田令孜是四川人,本姓陈。他读书识字,比较有谋略。田令孜从唐僖宗幼年起便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二人的关系十分亲密。唐僖宗即位以后,称呼田令孜为“阿父”,并任用他为左神策军中尉,把政事都委托给他处理。

    田令孜十分了解唐僖宗的昏庸,对他的玩乐大肆助长。当唐僖宗赏赐无度、国用匮乏时,田令孜劝唐僖宗没收商人的宝货,如有反抗就送到京兆府打死。得来的钱财,用于唐僖宗的玩耍。田令孜完全不把唐僖宗放在眼里,国家大事全由他一人代办。他直接打着唐僖宗的名义下发诏旨胡作非为,根本不向唐僖宗交代,当时朝中几乎没有人敢提出反对,连当朝宰相也对田令孜阿谀奉承,什么事情都顺着田令孜的主意行事。

    唐僖宗生长在深宫,是一个热衷游乐的皇帝。他在位时,天下局势已经非常混乱,然而,他却肆无忌惮地游乐。历史上著名的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就爆发在唐僖宗即位不长的时间里。起义爆发以后,田令孜和官员们竟然瞒着唐僖宗,使他依然沉迷于享乐。各地掌握兵权的节度使为求自保,坐视观望,因此,起义军发展得很快。当黄巢率部进攻浙东、福建、广州,又北上直进中原时,唐僖宗才对这一局势非常紧张,但他还是没有停止寻欢作乐,可以说昏庸至极。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拿下潼关直逼长安后,唐僖宗君臣不积极想法抵抗,却相对而泣,宰相卢携甚至因为害怕而先行自杀。田令孜匆忙中不得不带领唐僖宗和少数宗室亲王离开长安,逃往四川。这一去,唐僖宗整整在四川躲难四年。唐僖宗逃离后,长安被黄巢所占,建大齐国。

    在这期间,唐僖宗利用川中的富庶和各地的进献,组织对黄巢的反扑。一方面,采取招安的政策;另一方面,以利益鼓励各地藩镇、节度使对起义军用兵,因而他们为私利纷纷率兵增援朝廷。起义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仅内部分化了,一些将领也被李唐朝廷招安。义军中同州重镇防御使朱温向唐僖宗投降,唐僖宗大喜,赐名朱全忠。后来,正是这个朱全忠终结了李唐王朝的江山。

    起义军最终兵败了,但是经过这么声势浩大的打击,李唐王朝数百年的基业已经面目全非:李昌符于凤翔,王重荣于蒲、陕,诸葛爽于河阳、洛阳,孟方立于邢、洺,李克用于太原、上党,朱全忠于汴、滑,秦宗权于许、蔡,时溥于徐、泗,朱瑄于郓、齐、曹、濮,王敬武于淄、青,高骈于淮南八州,秦彦于宣、歙,刘汉宏于浙东,他们拥兵自重,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互相讨伐。李唐朝廷能够控制的地区只有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数十州,对于割据势力已无可奈何。

    光启元年(885年)三月,唐僖宗重返长安。他惊魂未定,便又遭遇了新的动荡。田令孜因开罪于节度使王重荣而与之开战。后他所率领的神策军兵败溃散,唐僖宗只能再次逃亡,到达了凤翔(今陕西宝鸡)。此时,各地节度使对宦官田令孜的专权十分不满,不少人把打击的矛头对准了田令孜。朱玫本想劫持唐僖宗,因田令孜挟持唐僖宗从大散关逃到兴元(今汉中)而没有成功,就将因病没有跑掉的襄王李煴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唐僖宗被尊太上皇。

    此后,各地节度使与朝廷关系发生变化。唐僖宗以正统为号召,把王重荣和李克用争取过来反攻朱玫,同时密诏朱玫的爱将王行瑜,令他率众返回长安对付朱玫。光启二年(886年)十二月,王行瑜将朱玫及其党羽数百人斩杀。王行瑜率兵入城当夜,长安城遭受抢掠剽剥之后,百姓僵冻而死的境况惨不忍睹。一些官员带领襄王李煴逃奔河中,王重荣表面上装出迎奉,实际后来却把襄王李煴杀死,并把他的首级送给唐僖宗。

    长安事变平息后,不少官员遭到杀戮,田令孜被贬斥,唐僖宗也打算重回京师。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三月,返京的队伍被节度使李昌符以等待长安宫室修缮完工为名强行滞留。到了六月,李昌符与天威军恶战,李昌符兵败逃往陇州,唐僖宗命人追击,李昌符后被斩。

    唐僖宗的身体在几番折腾中垮了下来。光启四年(888年)二月,唐僖宗终于托着病体,再一次回到长安,改元“文德”。三月六日,唐僖宗“暴疾”而死,结束了他在人世的颠沛流离,时年26岁。

    唐僖宗在位十五年间,可以说朝政大权都是由田令孜所把持,宦官弄权必导致政令不明。综观唐朝历史,后期八十余年的朝政基本上被宦官掌控,但如唐僖宗般大信特信“阿父”,依赖其生存,无异于将自族身家性命交付于他人之手,可以说是无比昏庸。宦官原本是宫中地位低下的奴仆,宦官得势,他们甚至可以决定天子的废立,预示着李氏家族正在一步步走向灭亡。

    2.企图治国:恶贼当道,回天乏术

    唐朝末期,宠信宦官,姑息藩镇势力,李氏家族的统治已经是无能为力了。而雪上加霜的是,又多了朱全忠这样一个外贼。

    唐昭宗李晔和唐僖宗是同母所生,唐昭宗是唐懿宗的第七个儿子,咸通八年(867年)二月二十二日生于长安宫中,初名叫李杰,5岁被封为寿王。唐僖宗驾崩时,他被立为皇太弟监国,曾改名李敏。即位时21岁,又改名为李晔。唐昭宗是个比较聪明且有才能的年轻天子,他对当时的国势十分了解,曾立志重振李唐王朝的雄风。

    唐昭宗和唐僖宗关系密切,他在唐僖宗多年避难逃亡的过程中都跟随左右,且表现出一些军事才能,与权宦杨复恭相处和谐,能为杨复恭等人接受。因此,唐昭宗仍然是依照了宦官自行废立天子的旧例,在杨复恭等宦官的拥立下登上皇帝宝座,但是,唐昭宗却不像哥哥唐僖宗依赖田令孜那样依赖杨复恭。此刻的唐昭宗可以说意气风发,他认真读书、注重儒术、尊礼大臣,并试图寻找治国平天下之道。

    唐昭宗听政以后,面临的主要政治问题,是宦官控制朝政的问题,此时的宦官头目正是拥立唐昭宗的杨复恭。唐昭宗希望由宰相掌握朝政,宰相们借机劝告唐昭宗采取果断措施,铲除宦官势力。唐昭宗采纳了宰相们的建议。他颇有重整河山、恢复祖宗基业、号令天下的心志。唐昭宗要重振朝纲,压制强藩,刚即位便招募十万大军,试图以强兵威服天下。然而,多年来,各地藩镇势力已经足够强大,与朝廷百官、内宫宦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唐昭宗想做的事便不是那么简单了。

    大顺元年(890年),唐昭宗派军欲削夺太原李克用的官爵和赐予他的皇室宗族的身份。结果,在各地藩镇的观望之下,官军几乎全部覆没。杨复恭趁机罢免了宰相,并要挟唐昭宗。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讨逆为名联合其他藩镇打败了杨复恭。李茂贞骄横地指责唐昭宗“不计是非”。唐昭宗对其态度难以忍受,很想削藩。朝官劝他三思后行,但唐昭宗听不进去,结果,3万禁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李茂贞兵逼朝廷,唐昭宗只得杀死一些朝臣及亲信宦官以推卸责任。从此,李茂贞成为京城附近地区最强大的藩镇,并干预朝政。

    乾宁三年(896年)九月,朱全忠、河南尹(治洛阳)张全义与关东诸侯纷纷上表,说关中地区有灾,请驾迁都洛阳。这时,唐昭宗为了保障皇室安全,一度想任用宗室典掌军队,因阻力重重而没有实现,却给宗室诸王带来了灭顶之灾。乾宁四年(897年),华州节度使韩建要挟来华州行宫的唐昭宗将宗室睦王、济王、韶王、通王、彭王、韩王、仪王、陈王等八人囚禁,他们所统领的殿后侍卫亲军两万余人也被迫解散。唐昭宗在韩建的要求下,将德王李裕册为皇太子,并进封韩建为昌黎郡王,赐“资忠靖国功臣”。这年八月,韩建又因私怨,借口诸王典兵导致“舆驾不安”,勾结知枢密刘季述假传皇帝命令发兵围十六宅,将通王、覃王以下十一王及其侍卫,无论老少统统杀死,而仅以诸王“谋逆”告诉唐昭宗了事。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的一天,唐昭宗出外打猎,大醉而归。半夜回宫,不知为何突然大发雷霆,亲手杀死了数名近侍宦官和宫女,宫内震动,大小宦官人人自危。宦官首领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见事态严重,决定首先发难。两人要挟宰相召百官同意“废昏立明”,随即带兵突入宫中。刚刚酒醒的唐昭宗突然见到门外的兵士,惊坠床下,还挣扎起来想逃跑,被刘季述、王仲先二人拎起,与后嫔、侍从一行人统统被关了起来。刘季述历数唐昭宗罪状。此后,亲手将院门锁上,嘱咐手下熔铁浇铸,把门固死,只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以送饮食。七日,刘季述矫诏令太子嗣位。这件事,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内的大臣与藩镇的节度使联合起来,都想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

    两月以后,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发兵打败了刘季述,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唐昭宗“反正”,接受了群臣的朝贺。皇太子李裕降为德王,改名李祐。后来,宦官枢密使韩全海挟唐昭宗逃往凤翔,想要依附李茂贞。崔胤联合朱全忠,请他以兵迎驾。朱全忠立即前往长安,他正想赶在凤翔的李茂贞前面把唐昭宗抢到手。随后,围绕争夺唐昭宗,两股势力展开了激战。朱全忠大军围困凤翔一年多,凤翔孤立无援,城中军民很多饿死了。最终,唐昭宗成为朱全忠手上的一张牌。天复三年(903年),唐昭宗随朱全忠还京。后赐给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并亲赠玉带。

    回长安后,朱全忠很快将朝中宦官全部杀死,同时,以唐昭宗名义下令各地藩镇,将担任监军的宦官一律处死。多年来宦官专权的局面结束了,但是唐朝政治腐败黑暗的局面并没有因此得到扭转。朱全忠为了完全控制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正月,他提出要皇帝迁都洛阳,唐昭宗只能听任朱全忠的摆布,离开京师向关东而去。为了杜绝唐朝故旧对长安的感情,朱全忠令长安居民按户籍迁居,房屋被拆,宫室和民居被毁,数百年的古都经过这一浩劫,元气大伤。京城长安,最终也成为唐昭宗不能回头的梦。

    在迁都途中,朱全忠为了防止节外生枝,下令将唐昭宗身边的随从、宦官、侍者等全部诛杀,都换成了他自己的部下。唐昭宗完全成为了朱全忠手上的傀儡。

    唐昭宗自离长安,一直担心遇害。同时,朱全忠又担心唐昭宗会被他人掳去成为招牌,于是,他对唐昭宗下了杀手。事情发生在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全忠派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弑杀唐昭宗,时年37岁的唐昭宗,成为图谋篡国的朱全忠的刀下之鬼。

    唐昭宗称得上有志之君,但是在具体的治国操作细节上未免欠缺。以致于前门打狼,后门招虎,一腔治国热情随着唐昭宗命殒朱全忠之手而付之东流。

    3.任人宰割:昨日黄花,东流之水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李漼实际上是朱全忠的傀儡。最后,朱全忠接受了唐哀帝的“禅位”。至此,李家江山成为了人们心中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唐哀帝李柷是唐昭宗第九子,初名李祚,景福元年(892年)九月三日,生于大内。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全忠杀唐昭宗以后,拥立其为天子。

    唐哀帝即位以后没有改元,一直使用“天祐”年号,一切政事都由朱全忠掌控、决策,唐哀帝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李姓小皇帝。唐哀帝在位期间,没有下达过任何实际的政令。他名义上的上朝,会以各种借口停罢。唐哀帝能够做的,就是顺朱全忠的意思,把其政治地位和威望一步步地提升和加固。

    天祐二年(905年)九月,唐哀帝欲加封乳母为昭仪和郡夫人,其中,乳母杨氏赐号昭仪,乳母王氏封郡夫人,唐哀帝曾有一个王姓乳母在唐昭宗时被封为郡夫人,因而这次唐哀帝的想法被宰相否决了。他们认为:“汉顺帝封乳母宋氏为山阳君、安帝乳母王氏为野王君时,朝廷上就议论纷纷。当今局势下礼宜求旧,可赐杨氏为安圣君,王氏为福圣君。”唐哀帝只好依从。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唐哀帝准备在十九日亲祠圆丘(祭天)之事。在各衙门已做好了各项准备时,朱全忠听说了此事,很不高兴,认为唐哀帝此举是在有意延长李唐国寿。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紧接着,唐哀帝迫于压力将已为梁王的朱全忠加授相国,又进封魏王,而朱全忠起初担任的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观察处置使的职务依然存在。朱全忠此时的身份及地位距离九五之尊只有一步之遥了。

    天祐二年(905年)六月,朱全忠在亲信的鼓动之下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他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朝中的三十多位读书人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掉,投尸于黄河。这样以来,扫除了他篡位过程中的大障碍。渐渐地,朱全忠已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了。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朱全忠接受了唐哀帝的“禅位”。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唐哀帝先被朱全忠降为济阴王,安置起来。因各地节度使仍然奉李唐王朝的天祐年号,并不承认朱全忠的后梁,他担心各地拥立废帝来反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于天祐五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毒死了年仅17岁的唐哀帝。朱全忠为加谥曰“哀皇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县定陶乡(今山东定陶县)。自此,随着二百九十年的李氏家族的王朝终结,中国历史又进入了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时代。

    唐哀帝这个可怜的傀儡皇帝,自登基之日起,便注定了任人宰割的命运。对于大唐帝国的残破江山,他无法起死回生,大唐帝国已一去不复返。对于李氏家族的覆灭,也只能慨叹“倾巢之下,安有完卵”?那个曾经繁华荣盛的李家王朝将永远存在于时光隧道当中,令后人无比怀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