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记-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本书曾以《在蒋牢中》之名于1981年11月出版,以次再版,书名更改为《狱中记》。

    [2]侯外庐系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3]施存统即施复亮,新中国成立后任民主建国会副主任委员。

    [4]郭先生即郭沫若。

    [5]赵寿山在解放战争中光荣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甘肃省省长。

    [6]陈真如即陈铭枢。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7]朱蕴山,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8]李任潮即李济深,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

    [9]张表方即张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主席等职。

    [10]李一平,新中国成立前任云南省参议会议长。云南解放时,保全了工商企业。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中国佛教协会理事。

    [11]龙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2]刘文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林业部部长等职。

    [13]志舟是龙云的别字。

    [14]1917年,张勋率辫子军自徐州北上,于7月1日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各省反对复辟。冯玉祥在驻地廊坊誓师讨伐张勋。7日,张勋复辟军败于廊坊,冯玉祥率讨逆军入京,张勋逃入荷兰驻京公使馆。

    [15]张克侠,中共秘密党员,冯玉祥的连襟。1947年任国民党徐州地区守备指挥官。在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刚刚打响之时,与何基沣率军起义,通电全国,揭露蒋介石进行反人民内战的罪行,号召蒋军内部一切爱国的军政人员和仁人志士早日起义。

    [16]胡宗南,蒋介石嫡系。解放战争期间,任西北军政官长公署副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47年率部进犯陕甘宁边区,遭到人民解放军的痛击。1949年残部被歼灭,胡只身逃往台湾,1962年病死。

    [17]黄鱼指通过关系捎带的非正式旅客。

    [18]兰封,县名。1954年由兰封、考城两县合并为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邻接山东省,西北滨黄河,陇海铁路横贯。

    [19]仿鲁是孙连仲的别字。

    [20]冈村宁次(1884-1966),日本战犯。日本东京人。1925年至1927年,任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1928年任日军步兵联队长,是“济南惨案”的主凶。1932年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参加日军侵占上海的战争。1933年代表日本政府同国民党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7年至1945年,历任日军第十一军、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在中国实行了极其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1945年8月延安公布的日本战犯名单中,被列为首要战争罪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曾充当蒋介石的秘密军事顾问,为蒋策划向解放区的进攻。1949年1月被国民党政府宣判“无罪”,释放回国。1950年又被蒋介石聘为台湾的“革命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1966年死于日本。

    [21]鹿钟麟,冯玉祥的旧部。1924年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时,鹿钟麟曾奉命于一天之内完成了驱逐清帝溥仪出宫的任务。以后曾任过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常任次长等职。

    [22]1947年5月26日,冯玉祥在美国强烈谴责国民党反动政府打死、打伤游行请愿学生的法西斯暴行,发表了著名的《告全国同胞书》。

    [23]此处系指北伐成功后,1929年,冯玉祥与蒋介石第一次决裂,在河南省陇海线上展开战斗。蒋介石以现大洋一百五十万元,收买了冯玉祥的领兵大将韩复榘、石友三等三人反冯投蒋,还许以每人充当一省主席。冯军因之大受打击,由河南省败退山西南部及陕西东部。

    [24]宋哲元,冯玉祥旧部。曾任热河都统、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等职。

    [25]1926年3月18日,李大钊同志率领北京各校学生、各团体代表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军破坏所谓《辛丑条约》为借口,联合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示威大会。李大钊同志为大会主席之一。之后,亲自带领群众队伍赴段祺瑞执政府。段祺瑞反动政府对群众实行了有预谋、有组织的大屠杀,是为“三一八”惨案。死者四十七人,伤二百多人。李大钊同志头部和双手负伤。

    [26]陈圆圆,明清之际人。为苏州名妓。吴三桂纳为妾。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

    [27]张宗昌,绰号“狗肉将军”。曾任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苏皖鲁剿匪总司令、安国军副司令等职。统治山东期间,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反共”反人民,横征暴敛。山东人民切齿痛骂:“也有蒜,也有姜,锅里煮的张宗昌!”还称张有“三不知主义”,即“不知兵有多少,钱有多少,姨太太有多少”。其祸国殃民,可见一斑。1928年兵败,1929年逃往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企图重霸山东。1932年9月,从北平窜回济南。9月3日,当时的山东统治者韩复榘指使张的仇人郑继成,将他刺杀于济南车站。

    [28]徐冰,中共早期党员。留学德国期间,与周恩来同志同为朱德同志入党介绍人。新中国成立前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死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之下。

    [29]戴笠,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曾任蒋介石侍从副官,后任国民党特务机关中华民族复兴社所属特务处处长、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积极发展军统特务势力,残害人民,破坏革命。1946年3月从北平飞南京途中,因飞机失事摔死。

    [30]指蒋介石。

    [31]淞沪抗战后,1933年11月20日,著名十九路军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为达到联共反蒋抗日的目的,在福建发动了“闽变”,成立了福建人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卖国政府分庭抗礼。余心清作为冯玉祥的代表,担任福建人民政府经济委员会主席。“闽变”失败后,蒋介石下令通缉余心清,余逃往日本政治避难。

    [32]“七七”事变后,余心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政训处处长兼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主任。他聘请了原在北平各大学任教的共产党员和进步教授张友渔、齐燕铭、黄松龄等为教官,安排平津流亡学生千余人参加训练,学习马列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结业后分配各地、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由于余心清的努力,使中国共产党打开了山东的抗日局面,这就使对日采取不抵抗主义的蒋介石对他记恨在心。

    [33]1947年,美国特使魏德迈来华“考察事实”,余心清在北平与他见面,直抒己见地揭露了蒋介石打内战的反人民性,以及最后必将失败的结局;并表示蒋这个人非得下野不可,这样才能解决内战问题。事后,魏德迈将这次谈话内容全部端给了蒋介石,这也是蒋下令逮捕余心清的原因之一。

    [34]这首诗构思于1947年11月26日北平炮局子。作者出狱后做了修改并定名为《我衰老了》。

    [35]冯玉祥统兵时,孙连仲是他所部主力之一。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以现大洋三十万元,把孙连仲收买了过去。后来孙的部队被调到江西省“剿共”。

    [36]这首诗构思于1947年11月20日北平炮局子。作者出狱后经过修改定名为《星》。

    [37]这首诗构思于1947年11月22日北平炮局子。作者出狱后经过修改定名为《期待》。

    [38]梁蔼然,中共地下党员,曾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9]华心当时闯进了李宗仁的公馆,向他打听父亲的下落,并要求他转交衣物。下落没打听到,东西总算转到了。

    [40]这首诗写于1947年11月24日北平炮局子。作者出狱后经过修改定名为《太阳》。

    [41]这首诗写于1947年11月15日北平炮局子。作者出狱后定名为《枫叶》。

    [42]20世纪初叶,美国在南京创办金陵神学院,培养传教士。学生考取该院,一切免费。余心清自幼家境贫寒,小学中途辍学。十七岁时,靠自学成绩考取了神学院。

    [43]陈公博,为国民党改组派首领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院长。汪死后,秉承日本帝国主义的意旨,对沦陷区人民继续进行残暴的掠夺和统治。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解回枪决。陈璧君,大汉奸汪精卫的老婆,好揽权,汪伪政府时有“夫人派”之称。后死于中国大陆监狱。

    [44]郝鹏举,原在西北军,当过冯玉祥的传令员,曾被送到苏联炮兵学校学习。1946年曾向解放军投诚起义,1947年在蒋介石的引诱下,又叛变革命,其部队被解放军消灭,郝本人被生俘。

    [45]此处系指“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因蒋介石强逼他们去进攻红军,拒不采纳他们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请求,坚持不改其“剿共”政策,而武装扣留了蒋介石。16日,中共中央应张、杨电请,派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达西安,做各方的工作,提出:只要蒋答应抗日就释放他。经周恩来等同志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25日,蒋介石获释。

    [46]齐燮元,汉奸。抗日战争爆发后投敌,曾任华北临时政府治安部总长等伪职。配合日军“扫荡”,残杀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后被捕枪决。

    [47]方振武,辛亥革命时曾参加进攻南京的战役。1926年率部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后任过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1929年因反蒋被扣,1931年获释。1933年与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察哈尔东部地区抗击日军侵略。后在蒋介石胁迫下出走香港,1941年日军进攻香港时,在逃难途中遇害。

    [48]这封信华心始终未接到,她还在北平徒劳地四处奔波打听父亲的下落。

    [49]胡适,现代学者。1917年留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曾提倡文学改革,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历史上曾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对抗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介石“反共”媚日的反动政策。曾任国民党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1962年病死。

    [50]于斌,国民党时代中国天主教会大主教。

    [51]这首诗写于1948年2月10日农历除夕南京军法局看守所。作者出狱后定名为《旧历除夕》。

    [52]谭惕吾,作者的老朋友。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等。

    [53]1948年5月27日,作者在狱中又写了一份遗嘱,内容是:“中国在黑暗中,我死在黑暗里,黑夜不会太长,独夫就要完场,朋友们!不必为我悲伤,天亮以前,要把恶势力的残余扫光!”

    [54]这首诗写于1948年5月16日南京军法局看守所。作者出狱后定名为《蚊》。

    [55]这首诗写于1948年1月28日南京军法局看守所。作者出狱后经过修改,定名为《冰》。

    [56]父亲被捕后,华心痛苦愁绝。有一天一个女友为让她散散心,硬把她拉进电影院。楼上人很少,开映前华心无意中一回头,一眼看见谢士炎的身躯娇小的夫人也由一位妇女伴陪着,坐在后排当中。她容颜惨淡,双目失神地呆呆凝视着前方,一动不动,就好像一朵花在遭受了暴风雨的摧残后,突然萎顿凋零了。她当时的神情,至今仍深印在华心脑海中。

    [57]这首诗写于1948年2月27日南京军法局。作者出狱后把题目改为《吊殉道者》。

    [58]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曾多方设法打听寻找谢士炎同志的这两个孩子,后来好像听说在保定附近查询到了,不知确否。

    [59]这首诗写于1948年7月南京军法局。作者出狱后经过修改,定名为《豪雨》。

    [60]这首诗写于1950年北京。

    [61]冯玉祥为营救余心清所发表的谈话、演讲和文章是难以计数的。甚至在他不幸遇难前半年所写下的遗嘱里,仍念念不忘地提到余心清至今生死不明,痛斥蒋介石实行法西斯独裁。

    [62]朱家骅,1932年起历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和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部长等职。

    [63]孙科时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

    [64]这首诗写于1948年12月28日南京特刑庭看守所。作者出狱后定名为《落了叶子的树》。

    [65]褚民谊、林柏生,都是汉奸。

    [66]江亢虎是一个无耻政客和汉奸。抗战胜利后,潜藏南京清凉寺当和尚,后又逃往北平。蒋介石政府将他抓获后,并未予以应有的制裁。新中国成立后,江移押上海提篮桥监狱,病死狱中。

    [67]孙传芳,北洋直系军阀,1935年在天津被刺死。

    [68]周作人,现代散文家。抗战时期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翻译工作。

    [69]冯妇,人名。《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赵岐注:“其士之党笑其不知止也。”后称重操旧业的人为“冯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