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视域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基于低碳转型的思考-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书是在作者主持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都专家进基层”招标课题《丰台区文化品牌提升与文化产业突破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扩充、完善形成的专著。本书在原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低碳经济、低碳转型的发展现实需求,增加理论基础、战略意义以及低碳转型对文化产业提出的要求等内容,并增加了两篇研究成果作为附录,最终形成基于低碳转型的视野思考文化产业发展和品牌提升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专著。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确提出要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些指示精神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最大的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目的在于激活文化内在活力与市场发展潜力。这些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品牌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本书认为,加快低碳发展与低碳转型,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品牌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走品牌化、低碳化发展道路,才能形成进一步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文化品牌的发展需要走产业化道路,需要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进一步提升品牌,整合品牌,拓展品牌,形成品牌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互动发展。结合丰台区发展实际,研究和梳理丰台区具有的文化资源、文化元素,通过品牌思维、谋篇布局、规划设计、低碳转型,进一步提升丰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集群效应,进而形成和不断推广丰台区文化品牌,实现城市绿色崛起和低碳转型。希望本书的研究,能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研究的视野,丰富文化品牌研究内涵,开阔低碳转型理论的研究视野,促进文化产业和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感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丰台区委区政府、丰台区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等单位领导给本书撰写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感谢课题组成员管理研究所所长施昌奎研究员、城市所赵继敏副研究员、外国所副所长刘波副研究员、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刘小敏博士、法学所王洁博士等参与调研和相关研究工作。感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李茂博士、田蕾博士、李晓壮博士、朱相宇博士、贾澎博士以及管理研究所张耘研究员、庞世辉副研究员、毕娟副所长、吴向阳副研究员、鄢圣文副研究员、罗植博士、董丽丽博士、付立春博士等对我在研究中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为了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本书作者还举行了几次学术沙龙,从不同角度讨论和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感谢参会讨论的法学所张苏博士、经济所唐勇博士、综治所熊炎副研究员、姚兵副所长等同事对本书研究的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学术活动部王文进主任(现科研部主任)、张涛副主任、原北京市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现为丰台区委副书记)顾晓园部长、原副部长薛红(现为丰台区体育局局长)、韩俊伟副部长、宣传部理论科李桂尧科长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为本课题调研、数据采集、问卷发放、数据统计等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感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俞敏洪理事长、王晓文理事、甘德安院长、刘军副院长、李永军副院长、刘林副院长、院长助理李杜老师等领导以及经济与管理系、科研处、人事处等部门领导对低碳创新研究中心工作的大力支持,对从事科研与合作研究以及本书的出版提供的鼓励和帮助。

    本书参考大量文献最新研究成果,力求研究的前瞻性和前沿性,突出理论创新,突出理论深度,突出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本书研究过程中参考和借鉴许多学者成果,一并表示感谢,敬请提出批评意见和宝贵建议。

    2014年6月1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