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的时光-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迫寻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薛丽君

    安庆已在全国几十家报刊上发表小小说作品二百余篇,作品多次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青年文摘》等国内知名权威期刊选载。他的小小说作品《育种》获《百花园》杂志社主办的全国首届(2003年度)小小说金奖二等奖,小小说作品《本色》获全国第三届(2005年度)小小说金奖优秀奖。2004·年12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安庆的小小说作品集《爱隋疤痕》,2005年《爱情疤痕》获新乡市“五个一”工程奖。

    《爱情疤痕》共分四部分:

    第一辑:“风铃”,15篇,写爱情生活。

    第二辑:“心情”,16篇,写人间真情。

    第三辑:“乡间”,28篇,写乡村官场和基层人物众生相。

    第四辑:“聆听”,9篇,写作家自己的心灵感悟。

    安庆从一个农民受聘到乡镇政府机关做文字工作有十多年之久,这段基层政府机关工作的生活经历使得安庆了解乡村官场和基层人物众生相,这是安庆这部小说集中第三辑“乡间”28篇作品诞生的原因。部分作品如《冬青的命运》《乡长买鱼》《乡长散步》《育种》《吃顿饭》等反映乡村官场的小小说写得很有生活实感,也不缺乏尖锐和机敏。但,客观地说,最能体现安庆小小说创作实力的,应该说是《爱情疤痕》中的前两辑,即写爱情生活和写人间真情的这类作品。至于第四辑,细察之下可以发现,过半篇目基本上是可以归入到写人间真情的第二辑的。

    读安庆的写爱情与人间真情的这类作品,常常让人想起沈从文和废名这两位现代文学大师,是的,安庆如两位大师一样,热衷于乡土田园题材的创作,是文学创作中的理想主义者。

    安庆小小说创作特点之一:热爱、赞美大自然,崇尚简单、纯朴的乡村生活。

    山村出生、山村长大的安庆,对土地、庄稼,对大山、树林有着一种深厚的情感,他与它们息息相通,血脉相连,于是,对自然之美的描写在安庆的小小说中比比皆是!且感情充沛,真实动人。

    芒子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这是一条多么富有诗意的山谷:山谷两侧生长着密密麻麻的野树,野树上成群的鸟儿“哗”地飞起又落下,鸟儿的翅膀五彩斑斓;山谷里,爬满青藤,生长着大片的野生葡萄;圆圆的葡萄上挂着晶莹的晨露。——《责任》

    一进入八月,她就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八月里,到处葱葱绿绿,蜻蜓在青草上飞来飞去,蛐蛐儿在草窝里唱着小曲,秋雨过后满野的空气格外清爽。——《深秋》

    我也真爱芦苇啊。局长今天有些滔滔不绝:苇塘里的苇子,青青翠翠的,三四米高,苇缨子白得圣洁,苇鸟儿的叫声像音乐,不,它本身就是最好的音乐。多好啊!苇子的四周都是水,是保护苇子的一条沟,叫壕沟。壕沟里有鱼,大多是鲫鱼,扁扁的身体,看上去像古代的一种陶器。还有泥鳅,藏在污泥深处那种黑色的鱼。——《芦苇》

    《芦苇》中的局长,自感贪污腐败之事即将东窗事发,他专程来到了他儿时的乐园、青年时初恋的地方——苇塘,在纯洁、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中,他由衷地向往过去那种简单、纯朴的乡村生活:“要是能做个普通的农民,整天守着这些苇子多好啊!”

    无独有偶,《柿子熟时》中也有一位局长,年年在重阳节时回老家摘柿子,有一年,柿子尚青,他却提前一个月回家摘柿子。老父不解,及至柿子熟了,老父亲带着成熟的柿子进城看他,却是在高墙内见到了他。此后,老父亲年年给他送柿子,直到有一年,他终于能自己回家摘柿子……

    家乡的“芦苇”“柿子”,作为纯朴、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在这里昭示着一种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呼唤着淳朴、美好人性的回归。

    甚至于,安庆曾在作品中直接透露了自己最向往的生活,那就是《吹口哨的男孩》中木的生活:木擅长吹口哨,“木吹鸟声逐渐到了以假乱真、出神入化的程度”,有一家艺术团体把他招进团里,但不久他又回到了村里,他不习惯那种干篇一律的生活。木和秀相爱了,常到村西的小树林里去:“木吹口哨时秀也吹笛,一幅琴瑟和鸣的天籁图景。在树林里玩累了,他们到林外一条小溪边看溪水缓缓地向远处流”。

    安庆小小说创作特点之二:执著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美丽情感的书写,尽情展示人情之美、人性之美。

    这类作品在安庆的创作中比重比较大。

    《放羊的毛叔》写了一对残疾人的爱情。毛叔只有一只眼睛,他日日在河边放羊,隔河相望的是同样在放羊的哑女,渐渐地,二人心生情愫。

    但,哑女被家人许配了别人。哑女出嫁那天,毛叔赶着羊前来送行。哑女将喜糖撒向羊群,毛叔则抽响了羊鞭,“羊鞭系满红缨,悬空划过道道红红的弧线”,“整整吉祥的九响,羊群让开了道路”。

    《深秋》是写母女深情的。每年八月,女儿都要回家看望母亲,母亲都要拿自家种的玉米煮给女儿吃,一年又一年,母亲去世了,又一个秋天到了,哥哥进城为妹妹送来了家乡的煮玉米……

    《随叔和牛》写手足之情。随叔靠养牛为弟弟娶了媳妇,弟弟两口子想给随叔娶个女人,又没这个财力。这时有人做媒,让随叔倒插门。哥哥舍不得弟弟,弟弟也舍不得哥哥。但,随叔的婚事只能这样解决了。随叔走了,推开自己入赘的那家人的院门,却看见了前两天被弟弟两口子“卖”了的那两头牛。原来,弟弟两口子知道随叔爱牛,离不开牛,就提前把牛送到了哥哥的新家……

    其他如《赏花》《美丽的问候》,写陌生人之间相互传达的友好的情谊。《赏花》中写一位少女走进病中少年的家,通过赞美他养的花草,鼓励他和病魔抗争;《美丽的问候》写经营医院门前小店的姑娘,常赠送花朵给去探视病人的顾客,为的是通过他们之手给医院的病人带去问候……

    安庆小小说创作特点之三:文字秀美,抒情气息浓郁,常常为故事营造一个清新优美的诗意氛围。

    现实生活中的安庆沉静内敛,这种性格特点体现在小小说创作中,则是行文细腻,文字细致秀美,加之抒情气息浓郁,这使得安庆的不少小小说作品虽名为小小说,读来却俨然如散文,有的甚至如诗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与“尽情展示人情之美、人性之美”的主题表达相配合,在区区一两干字篇幅的小小说中,安庆常常能够成功地为即将上演的故事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氛围,这几乎成了安庆小小说创作艺术上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如《画店》,开头是这样的:

    王泽玉的画店开在伟光市那个不算热闹的槐树街。顾名思义,槐树街长满古老、年轻的槐树。每到夏季,槐花盛开,整个街道流溢着槐花的香气。王泽玉的画店也借槐得名,叫“槐香画屋”。

    一对学画师兄妹的悲欢离合人生故事在此背景下缓缓展开。小说的结尾:是夏季,一阵槐花的香飘进画店,好浓郁。”再次以景之美来烘托人物情怀之美。

    再如《浪漫秋千》:

    春天来的时候,步行街开了一家叫浪漫秋千的小店。小店紧傍这个城市的城心湖。湖水泛着涟漪,坐在湖边望着浪漫秋千,让人有一种诗意的感觉。

    一个极其含蓄优美的婚外情故事在此场景中上演,又在此谢幕。

    又如《德旺老汉去守秋》:

    秋那边是条河,扭头望一眼,河上空黑黝黝的,像有一层雾气。

    河边老柳树上的猫头鹰隔一阵儿叫几声,把秋夜一截儿一截儿往深处叫。

    在这个静谧的夜晚,一阵脚步声响起,由此引出一对乡村老年人的风趣的对话,也引出了一对老人朴素深沉的恋情。

    纵观安庆的小小说创作,我们发现他的小小说人物美,故事美,文字美,意境美,读来颇能获得美的享受。但缺憾与优长相伴而生,也许是安庆太痴迷于对美的追寻了,创作上的理想主义使得他有时给人以为“美’,而“美”的感觉,即有意无意地非常善良地“美化”人性,致使部分作品美则美矣,却因其“美”而伤其“真”,这恐怕是安庆在今后的小小说创作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