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的启示-不能随意为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作心得

    蒋寒

    说实在的,我一直认为小小说是个严肃的文体。这是在我对小小说的热爱、追求以至不断思索的过程中体察到的。

    其严肃性,在于它的读者群体、作者群体和服务群体越来越大。这让今天任何一种文体所仰慕,不能说是奇迹,正说明它属于公众性的,公众(自然包括不同年龄、文化和地域的人)认同的一种艺术样式。既然,艺术是相通的。那么,任何文体就不该有年龄、文化和地域的限制,否则充其量算“胡同文化”。既然,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品就该做到人类皆宜,人类共赏。我十分赞同《小小说选刊》总编辑杨晓敏先生关于“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的经典之说。作为服务平民的艺术,并非某些个体和圈子,因此,小小说文体所赋予小小说作家及其作品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严肃的,而不允许随意为之。

    因为不能随意为之,所以我认为,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态度应十分严谨。我的体会是:小小说,应在积累中等待。积累,包括作者文化素养的积累、社会认知的积累、小小说理论的积累、小小说素材的积累等等;等待,又如火山爆发之刻、洪水决堤之刻、山崩地裂之刻等等,即正所谓厚积而薄发也。诚然,我不是这方面的典范(但起码我今天认识到了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这方面的典范比比皆是,如太仓的凌鼎年先生、瓦房店的侯德云先生、温江的李永康先生以及洛阳的刘建超先生等等,都堪称小小说理论与实践战线上的先锐,他们既以理论指导小小说的发展,又以作品示范广大的作者们;还有郑州的孙方友先生、襄樊的尹全生先生、南昌的陈永林先生以及抚州的刘国芳先生等等。他们的作品,不单单是表现生活,且艺术感染力也非常强,常常给读者一种心灵的浸润与灵魂的震撼。

    回顾近年来的小小说理论,大多呼吁注意数量与质量,真正引起重视的却为数不多。主要表现在:小小说粗制滥造的现象依然突出;小小说作家原地踏步的现象依然明显;小小说抄袭、复制、克隆等等现象依然严重;小小说服务(即编辑)队伍中滥竽充数现象依然泛滥。是的,文友张建国说,这是个小小说收获的季节,但不排除这同时是个小小说造假、打假的季节。成立“小小说打假办”已迫在眉睫。不以小小说为“跳板”、“桥梁”或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全靠作者和编者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朋友们,请用我们的真情来维护小小说的尊严吧,要真正对得起读者,真正服务于大众。我虽不是一个出色的小小说作者,但是一个真诚的小小说读者。我想我跟众多小小说读者朋友一样,不愿让小小说的糟粕现象脏了自己的眼睛。

    经常告诫自己:千万别为了小小说急功近利。小小说创作,可遇不可求,应在积累中等待。切切不可急于求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