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学习参考-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习要点

    第一节 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都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及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引领人民军队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军后,经过三湾改编,建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1929年古田会议后,人民军队的“党指挥枪”等建军原则得到了坚持和完善。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建军治军的原则和制度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确立了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总任务,确立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主张走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的建军路线,开始由军队建设的初级阶段向掌握现代化军事科学技术的高级阶段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我军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进入和平时期建设轨道,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我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确立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的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和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未来,必须积极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能打胜仗,提高实战化水平。

    第二节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是我党建军治军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制定了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向,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江泽民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胡锦涛提出了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思想。

    总结我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适应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着眼解决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明确提出要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确立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军队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抓住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三方面,就抓住了建军治军的要害。

    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坚决听党指挥,就能确保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聚焦能打胜仗,就抓住了军队建设的根本方向,切实提高履行根本职能的能力。

    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必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始终做到作风优良,就能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永不变、传统永不丢、政治本色永不改。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既与我军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相一致,又适应安全环境和使命任务的深刻变化,着力破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抓住这三个方面,就保证了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实质和重点。

    第三节 铸牢听党指挥这个灵魂

    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魂之所系、命之所在。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听党指挥是我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本前提,是确保我军能打胜仗的政治保障,是保持人民军队作风优良的关键所在。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才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有效应对复杂环境的考验,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自人民军队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建军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党对军队的独立领导、直接领导和全面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事关军队性质和宗旨,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新形势下,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需要军队提供重要力量保证。必须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观点。

    要确保军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是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二是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培养一支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建军治军、统军打仗的干部队伍。三是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把听党指挥落实到行动上,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一切行动听指挥。

    第四节 扭住能打胜仗这个核心

    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是我军立军之本,是我军强军之要,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

    能打胜仗是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我军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再立新功,就必须加快提高打赢能力。作为强军目标的核心所在,能打胜仗必须要成为军队现代化的聚焦点、核心要求和刚性要求,推动强军各要素全面发展。

    能打胜仗必须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一是强化忧患意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居安思危,就必须牢固树立打仗意识,弘扬战斗精神,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二是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坚持不懈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良好的战备状态是能打胜仗的重要前提,发挥着慑敌止战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战争形态呈现新特点,首战往往即决战。必须统筹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统筹主要战略方向与其他战略方向,积极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向新型安全领域拓展。三是加快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必须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步伐,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机械化为基础,推动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一切工作向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聚焦,向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聚焦,确保在新形势下能打胜仗。

    第五节 强固作风优良这个保证

    加强作风建设对强军兴军具有极端重要性,是当前军队建设的紧迫课题。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我军的优良作风具体体现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等方面。这些优良作风关系军队建设全局,是构成我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克敌制胜的法宝。

    作风建设事关军队形象和战斗力建设。军队取得民心和群众基础,靠的就是一心为民、秋毫无犯、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当前,作风建设面临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军事变革等方面的新考验,有效克服社会上一些“病菌”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坚决反对四风,是实现强军目标的紧迫课题。

    因此,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要把作风建设作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突破口。一是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打牢人民军队的政治底色,继承革命和战争年代屡克强敌而不败的核心战斗力。二是纠治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三是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搞好作风建设,必须标本兼治,努力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有建树,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进程。军队作风优良就是军纪严整。从严治军是军队制胜的基础。依法治军是从严治军的高级形态,是依法治国在军队中的延伸,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思考题解答及拓展

    1.如何理解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即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这一目标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着力点,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党的不懈追求。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解释了新形势下将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时代内涵。一方面,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与建军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一脉相承,是对党在革命、抗战、解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在适应新的国际战略形势、新的国家安全环境和新的使命任务下的发扬和创新,目标是着力破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

    必须铸牢听党指挥这个灵魂。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坚决听党指挥,就能确保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必须扭住能打胜仗这个核心。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聚焦能打胜仗,就抓住了军队建设的根本方向,切实提高履行根本职能的能力。

    必须强固作风优良这个保证。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必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始终做到作风优良,就能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永不变、传统永不丢、政治本色永不改。

    未来,必须积极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聚焦能打胜仗。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始终保持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延伸阅读

    军队现代化

    军队是国防的主体,是保卫国家安全的柱石。军队的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武器装备技术的现代化、人才的现代化以及体制编制的现代化。

    武器装备技术的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点,是衡量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要及时吸取和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改进、创新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装备,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人才的现代化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要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人才,造就具有现代军事理论、科学文化和科学管理知识,能掌握和驾驭现代武器技术装备和作战方法的指挥人员与技术人员。

    体制编制的现代化是使现代化的武器技术装备和高素质的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机构精干指挥灵便、反应迅速、效率高、战斗力强、能适应不同作战任务要求的诸军种、兵种合成的军队。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特征。在军事上,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威力,同时也促进了军人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防现代化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体现,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国防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国防现代化的需要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重大科技的研究开发,特别是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不仅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而且需要知识、智力的高度密集。只有在这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国防实力,才最有条件承担这一任务。国防现代化的需要,支持了最前沿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使最新的科学技术首先在军事上取得突破与发展。如现代核能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高技术成果,都是随着国防现代化的需要而迅猛发展起来的。

    2.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答: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魂之所系、命之所在。自人民军队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建军原则。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都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听党指挥是我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本前提,是确保我军能打胜仗的政治保障,是保持人民军队作风优良的关键所在。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事关我军性质和宗旨,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放弃对军队的领导权,是一些国家发生政治事变的重要原因。我国经受住了多次发展和政治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牢牢掌握着军队。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诫我们,没有一个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就难以保证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

    新形势下,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面临“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等错误观点的挑战,面临敌对势力针对人民军队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进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党要长期执政、执好政,根本靠纲领路线正确、人民群众拥戴,也需要军队提供重要力量保证。我们党只有牢牢掌握军队,才能有效应对敌对势力的捣乱破坏,更好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有力地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才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有效应对复杂环境的考验,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延伸阅读1

    军队与国家动荡——以泰国为例

    在一些国家,比如泰国、巴基斯坦、埃及,军队是重要的政治势力,政府统领不了军队,政变、军人政府的情况常见,民选政府得不到军方支持,也很难施政。以泰国为例,泰国内乱就有军方背景。

    泰国皇家军队是泰国的军队。国防委员会为最高国防咨询机构,隶属国防部,国防部长兼任主席。最高司令部为军队最高指挥机构,下设陆海空三个军种司令部,直接指挥和协调三军行动。泰国目前是南海地区唯一部署航母的国家,武备精良,在东南亚拥有比较强大的军力。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泰国军队也顺应历史的潮流从前台退居幕后,让民选政府在前台发挥作用,然后通过影响政府的方式在政治上发挥作用。1992年(最近第2次政变)以后的泰国历届泰国政府都是由多个政党联合执政,在国会只能保持相对多数,所以只要政府不能满足军方的需求,军方只要拉拢联合政府某个党派,就能让政府倒台,这样就控制了政府的运行,又不需要担负军队干政的骂名。

    2001年他信异军突起,他领导的政党是历史上首个获得过半数国会席位的。军方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控制政府,特别是2005年他信连任泰国总理,在反对党抵制选举的情况下获得72%的选票,足以修改宪法,改变泰国国制。所以,2006年军方忍不住直接再次政变把他信赶下台,直接修改了宪法,并且通过宪法法院、反贪委员会等机构,把代表他信势力政党的总理一个个赶下台。直到2008年,终于通过收买他信政党里面的一个小派别,在国会投票里达到微弱多数,把民主党的阿批实送上总理宝座。于是支持他信的红衫军起来反抗集会。2010年,民主党政府下令清场,造成90多人死亡的惨案。阿批实政府一如既往的只会说不会做,无法带领泰国走向善治。

    2011年的选举中他信政党再次获胜。他信的妹妹英拉当选总理。这次黄衫军起来集会,军队宣布中立,实际上却支持集会者这就是为什么红衫军集会会被民主党政府镇压,而黄衫军集会提出一个个明显反民主的要求,而英拉政府却只能一忍再忍的原因。军队是黄衫军的后盾,英拉政府手里只有选票,选票当然无法战胜枪杆子。其结果不仅是政党纷争政治混乱,更造成国家动荡、经济停滞,发展进程被打断。

    延伸阅读2

    军队与国家动荡——以埃及为例

    历史上,埃及军方曾多次干政以维护社会稳定。仅从2011年推翻穆巴拉克政权的“革命”中,军队扮演的角色便可略窥一二。

    2011年2月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将权力移交军方。当时,军队受到街头民众的欢迎,到处可见“军队和人民一条心”的标语民众认为,军队总是站在人民这边。随后,军方解散议会,承诺选出新总统后交权。2012年6月,穆尔西当选为埃及首位民选总统,军方正式将权力移交给穆尔西。随后不久,军方的权威就遭到穆尔西公开的挑战。8月,执政未满两个月的穆尔西借西奈半岛检查站遭袭导致军人死亡事件之机,解除了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的国防部长职务,任命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为国防部长,同时撤换了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萨米·阿南,令其退休。随后他又宣布废除补充宪法声明,剥夺了军方在新人民议会选举产生前代行立法权等方面的权力。

    自此,穆巴拉克时期的军方核心人物离开政治舞台,埃及军方又一次退居幕后,但实力并未因此削弱。借着埃及民众举行大游行要求穆尔西下台的机会,军方声称其“顺应民意”,再次对政局进行干预,逮捕穆尔西,宣布了发展路线图,提出提前总统选举、由最高宪法法院院长暂行总统职权、暂停使用现行宪法、成立联合政府等方针。

    在罢黜穆尔西以后的几天内,军队仍然扮演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角色,并多次表示“军队永远不涉足政治”。在解放广场等反穆尔西示威者聚集的地方,军方数次以直升机悬挂国旗从上空飞过的方式,向民众表示军队的支持。与此同时,埃及局势并未稳定,多地仍然不断发生暴力冲突,造成近百人死亡,逾千人受伤。尽管与示威者交火造成多人死亡的事件恐波及埃及军队的形象,但军方的角色尚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其仍然表面上尽力维持一个“人民的坚强后盾”的形象。而事实也表明,在当前的局势下,军方威信还无人能够挑战。

    摘编自田晓航,李姝莛:《军队:埃及政坛真正实力派》, 《国际先驱导报》,2013年7月12日。

    3.作风建设对强军兴军有何重要意义?

    答:加强作风建设对强军兴军具有极端重要性。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作风建设是凝魂聚气的“固本工程”、除疾祛病的“生命工程”,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军队的兴衰成败。军队作风优良就是军纪严整,军纪严整方可百战不殆。部队令行禁止、整齐划一,靠的就是纪律。令严方可肃军威,命重始足整纲纪。严则所向披靡,松则溃不成军。古今中外,有建树的军事家深谙慈不掌兵之道,把从严治军看成是军队制胜的基础。因此,加强作风建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军兴军的必然要求。

    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的,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克敌制胜的法宝。作风建设事关军队形象和战斗力建设。作风就是战斗力,作风滋育战斗力。我军之所以能成为常胜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既是在枪林弹雨中打出来的,也是靠优良作风树立起来的。军队取得民心和群众基础,靠的就是一心为民、秋毫无犯、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因此,必须强固作风优良这个保证,确保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目标顺利实现。

    当前,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面临的时代条件和担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作风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新考验。我军面临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军事变革等方面的新考验,有效克服社会上一些“病菌”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实现强军目标的紧迫课题。从外部看,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企图搞垮我们党、搞垮我们军队、搞垮社会主义。从内部看,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际国内思想舆论互动性明显增强。社会上一些错误的、落后的东西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军队中来,对官兵思想道德产生影响和侵蚀。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容易使党员干部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淡化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等价交换规则容易渗透到党内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削弱原则性战斗性,导致和助长功利化、庸俗化现象。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军队作风建设,是强军兴军更加紧迫的课题。

    延伸阅读1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加强革命纪律,并严格执行统一的纪律,这是红军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同年4月间,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毛泽东在三十六石丘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从而奠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1929年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又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成为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其内容作了统一规定。这就ᡕ是ᡕ我ᡕ军ᡕᡕ现ᡕ在ᡕ执ᡕ行ᡕ的ᡕ并ᡕ谱ᡕᡕ成ᡕ歌ᡕ曲ᡕ传ᡕ唱ᡕ的ᡕᡕ《ᡕ三ᡕ大ᡕ纪ᡕ律ᡕ八ᡕ项ᡕᡕ注ᡕ意ᡕ》。

    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我国古代曾有过“秋毫无犯”“仁义之师”的说法,有过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约法三章”和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等,但任何旧军队都不可能制定出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军事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个科学的整体,它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体现了人民军队处理内外关系的行为标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体现了人民军队瓦解敌军的指导方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贯彻执行,确保了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新型人民军队。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言简意赅,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格纪律,以及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等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军民一致的原则,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一切行动听指挥体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人民军队内部下级服从上级的指挥关系,是达到全军高度集中统一,保证军队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胜利完成各项任务最基本的纪律要求。一切缴获要归公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在革命战争中必须充分利用缴获敌人的物资发展壮大自己的原则。不虐待俘虏的规定体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政治胸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加强军队建设,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官兵团结,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人民解放军官兵来自人民,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自觉地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行为规范严格遵照执行,从而获得了全国人民的真诚拥护和欢迎。

    摘编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党建》,2012年第9期。

    延伸阅读2

    伊拉克战争中弃战而逃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这是21世纪一场全新样式的现代化战争。5月2日上午9时,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整个战争共持续44天。实际上,在4月14日美军攻占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之后,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基本结束。这场战争是继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第二次战争。

    伊拉克战争之前,萨达姆有现役部队共约43万人,预备役部队约65万人,保安部队2.4万人。陆军37.5万人,编成7个军23个师。装备有2600辆主战坦克、3700余辆装甲车、2400门火炮和160余架直升机。其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是萨达姆的精锐部队和主力。空军3.5万人,编为15个飞行中队,装备有苏-22米格-29、“幻影”F-1EQ、伊尔-76等各型飞机300余架。防空部队1.7万人,装备有3000余门高射炮、500多具地对空导弹发射器。海军约2000人,装备有9艘小型作战舰艇和若干岸对舰导弹。

    战争开始后,美军一直在伊拉克军队的阵地上空投传单,给伊拉克军队的高级指挥官打电话发电邮。美军一直试图使伊拉克人明白最好不要与美军发生战斗。美军位于卡塔尔的中央司令部首席发言人、陆军准将布鲁克斯说:“当我们能够找到伊拉克的高级指挥官时,我们告诉他们 ‘你需要做出选择’,那些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有机会明天继续活着,那些做出错误选择的人肯定活不到战争结束。”在开战前,美国人早已把共和国卫队师长以上的人物的情报搜集齐全,包括他们的个人履历、家庭住址、电话、手机、邮箱等等,然后通过私下的手段做这些人的工作——如果他们放弃抵抗将能得到多少好处,而如果死硬反抗后果又将是多么悲惨。它使伊拉克高级军官的抵抗意志发生了动摇。

    共和国卫队的高级将领们召开秘密会议,私下签署同意书同意美国进攻时立即放下武器不做任何抵抗。那些大名鼎鼎的部队——汉谟拉比师、巴格达师、总统警卫师等,统统化为了浮云师长及以上的高级军官被拿下后,这些军官又开始做自己亲信的工作,那些团级军官也纷纷发生动摇。大量的军官变节使伊拉克军队最终崩溃,连应有的顽强抵抗都很少出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