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今京汉大道。
[3]清时汉口华界四个居民区划为“仁、义、礼、智”四坊,对应汉口城堡的居仁门、由义门、循礼门和大智门。
[4]您驾,武汉方言,系第二人称尊称。也有时如同语气词放在句尾,表示对说话对方的尊敬。
[5]一石米的标准重量是120斤。
[6]洋盼,武汉鄙视人的刻薄用语,指人无知而不知收敛,尽出洋相。
[7]本书中的大智门指旧汉口堡的大智城门,在中山大道(即旧城垣)大智路口。不是大智门火车站。
[8]在今张自忠路、胜利街交汇处。
[9]今三阳路,当时由德租界通往跑马场的大路,两边筑有高墙以防华人进入,仅开了一通道供行人横穿。
[10]一吊为一千文;到清末,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二千三百文之多。“龙洋”指清代光绪年间所铸带有龙图案的银元。在湖北又称龙云。鹰洋为当时很流行且值钱的墨西哥银元。
[11]现南京路。阜昌砖茶厂系俄国人开办。
[12]钉,方言,掷打;冇得,没有的意思,意思是穷得连掷打雀鸟那么小的一点泥土的土地所有权都没有。
[13]今车站路的中山大道至老火车站一段。
[14]板眼,汉口方言,名堂、本事、内情。
[15]打裹,汉口方言,指矛盾。
[16]指两人以上共买一壶茶。
[17]糍粑是湖北乡下用糯米磨粉作成的点心,熟后粘性很强。糍粑屁股指坐下就不走,像屁股粘在板凳上一样。
[18]今统一街的民权路至大兴路一段。
[19]花浪(lāng)子,武汉方言,色狼。
[20]西商跑马场,位于今解放公园路和解放公园一带。
[21]洪门山头内的低级头目,原职为山内外安全防守,有时也司职传递消息和内部指令。
[22]傲,湖北方言,有本事,有本领,不指傲慢。
[23]今合作路。
[24]湖北方言,笨蛋。
[25]湖北方言,合(gě),一升的十分之一。
[26]今北京西路。
[27]歆生路即现江汉路。后城马路与湖北街即现中山大道,大智门马路即后来的大智路。
[28]今中山大道北京路至黄兴路段。
[29]汉口方言说“六”为“楼”(lóu)。
[30]今友益街。
[31]今黄兴路。
[32]不要票被茶房私带的客人。
[33]辛亥年间,清王朝派北洋军主力镇压武昌起义、与革命武装在武汉地区展开了两个多月的激战,史称阳夏之战。阳,指汉阳;夏,指汉口(当时称夏口,隶属汉阳)。
[34]今天津路。
[35]今胜利街在原英租界的一段。
[36]均为现沿河大道一带。
[37]华界这边邻近租界的一条与江垂直的街道,后改名居巷。
[38]当时居民说的黄鹤楼实际上是奥略楼。
[39]今解放路蛇山靠上游一侧。
[40]今江汉路靠近江边的一段。
[41]“汉大舞台”茶园,通常被简称作“汉大”,以区别后来其它的“大舞台”。民初曾风光一时,1919年梅兰芳曾去演出。位于现北京路中山大道口附近,当时银行大楼还未建。
[42]位于现天津路口电信局处,曾又名“美商大舞台”。
[43]汉口方言,方便、容易的意思。
[44]今南京路,当时处于租界外的一段为刘歆生建的伟雄路,系其用长子刘伟雄名字命名的。南京路租界内一段当时称阜昌街。
[45]当时对话剧的称谓。
[46]聂豫,辛亥革命元老,敢作敢为。阳夏战中,独自化装渡江侦察,策反清军一机枪连长反正。他目光敏锐,果断地私刻都督大印假冒黎元洪之权实现了南北议和。民初受迫害,反袁斗争中,因筹划起义失密败逃上海,藏于法租界,组织党人赴汉行刺北洋要员,是北洋军阀闻之丧胆的著名侠客。北伐战争中,自组义军连克当阳、远安、荆门、钟祥四县。1937年去世。
[47]汉调为古老剧种之一,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调,“西皮”发源于襄河、陕甘,与江汉平原的民调相结合,故称“西皮”;“二黄”以黄冈、黄陂方言为基础,故称二黄。
[48]汉口方言,指墙体、楼板都很薄(如鼓皮)、一点声音都隔不住的低质木板房,是大多数下层市民的住房。
[49]当时大约要值60元银元。
[50]即后来的吉庆街,瑞祥路至大智路的一段,广诚的门面房在与交易街交界处附近。
[51]今中山大道江汉路至合作路一段,对应英租界,称为湖北街。
[52]今交易街菜场一带。
[53]在今铭新街。
[54]指赌、嫖。
[55]帮中黑话,指专在船上鼠窃狗偷。
[56]现精武路一带。
[57]帮会黑话,坠入水中活活淹死。
[58]在现在的同济医科大、航空路、万松园路一带。被汉口人称做跑马厅。
[59]今解放大道江汉路以东的一段,系刘歆生用其长子刘西满名字命名。
[60]旧时餐馆每年必进行一次厨房翻修,迎送灶神并修砌炉灶,既是内部整理,又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老通成”习惯称这为“翻炉灶”。
[61]今大智路过江隧道口处。洋行在无线电厂位置。
[62]即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
[63]大致位于现黄石路与铭新街之间。
[64]今民意三路。
[65]指“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立者简氏兄弟。
[66]现武汉市十九中学。仁慈堂位于现二医院。
[67]今财经大学处。
[68]在今长江大桥跨解放路处,洞穿蛇山,鼓楼洞不是今天的古楼洞。
[69]今统一街的一段。
[70]今武汉市第四中学。
[71]即吴德峰。
[72]指张之洞。
[73]李书诚(1882—1965),湖北潜江人。23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筹备和组织同盟会。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他家中召开。胞弟李汉俊参加了一大,是建党发起人之一。
[74]即今中山大道,系国民政府将后城马路、湖北街、五族街统一改名为中山路。
[75]当时英国驻汉领事馆位于今天津路与洞庭街交界地;英租界巡捕房位于今南京路与洞庭街交界处。
[76]辛亥革命元老,革命烈士。
[77]按当时正常时期物价,一家三口,五元钱可在城里过一个月,但1928年物价涨了一倍到几倍不等。
[78]吴德峰同志其实是共产党员。谭襄农可能不知道。
[79]二人都不是共产党,是不赞成倒行逆施的国民党元老。李书诚先生事迹本书将有所涉及,系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汉俊烈士的哥哥,中共“一大”在他家召开。
[80]本句中的几个地名,皆为汉口妓院集中地,汉口妓院大概分为三等,比较高级的妓院多集中在法租界周围等处,沙家巷档次较低。“银都”是二等。通常“青倌”指在妓院里卖艺的,“红倌”则指在妓院里卖艺卖身的。本文“青倌”系指十几岁沦落妓院的含苞少女,“选秀”指老牌妓院来此选新买来的女孩。
[81]汉口方言:腿。
[82]即今黄石市。
[83]其中“西商跑马场”最早,1902年英国人开办,位于现解放公园及周围很大的一片地方。“华商跑马场”由华商总会(遗址在汇通路)1906年开办,位于现在的同济医科大、航空路、万松园路一片,最晚的是“万国跑马场”,1926年办。
[84]当时一个警察每月薪水才十五元钱。
[85]现江汉北路。
[86]现铭新街“警予中学”。
[87]今汉口友益街尚德里16号。
[88]即现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洪井街为现首义路。
[89]对应今大智路、北京路、天津路、合作路和中山大道。
[90]即拆迁前的东山里24号,现已不存。
[91]汉口德租界一战时中国参战后收回,1926年划为汉口特别行政区。苏联废除沙俄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后,俄租界遂被划为第二特别行政区。大革命收回英租界后,为第三特别行政区。
[92]今兰陵路。
[93]今延安东路。
[94]震旦,系古代外国(主要是印度)对中国的称呼。
[95]简公堂,即今复旦200号楼“复旦博物馆”。奕柱堂即今700号楼。
[96]当时复旦办校资金紧张,没有设助学金,但每学年会给会考全优的学生发奖金。
[97]复旦创始人、老校长、伟大的爱国教育家李登辉先生字腾飞。为不让读者与台湾那个人混淆,本书特用其“字”称之。
[98]狄更斯著《双城记》。
[99]活种,丐帮黑话,活埋。路讨指沿街行乞。甲头是某片地盘的乞丐小头目。
[100]今蔡锷路。
[101]今黄石路。
[102]今荣光堂处。
[103]即今“民众乐园”。
[104]时代常用语,暗指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105]子彬院科学馆为该校今600号楼。
[106]用英语再说一遍!
[107]即金日成。
[108]当时的韩国流亡政府,位于上海法租界马浪路——即今马当路——普庆里4号。
[109]即韩国义士尹奉吉。
[110]在市场食品购买的能力相当于2012年50万。
[111]头寸,中国商界特有的对流动资金的叫法,因为十个袁大头银元摞起来刚好是一寸,因此被喻做“头寸”。
[112]今武昌解放路与紫阳路交叉处。
[113]据健在前辈介绍,解放后老通成“豆皮二王”曾延林师傅的妻子被分配到位于兰陵路的“筱桃园煨汤馆”,带去了老通成瓦罐鸡汤的配方和烹饪法,帮助该店鸡汤上了一个档次。
[114]属中山路,解放后为中山大道1257、1259、1261号,即80年代的老通城职工宿舍。抗战时曾被炸毁,见后文。
[115]方言请灶妈的“妈”读音miē。灶妈,据说是由花鼓戏(楚剧)《郭丁香》唱出。
[116]复兴社,系“军统前身”,1932年3月1日在南京秘密成立、全称为“中华民族复兴社”,是以蒋的黄埔亲信“十五太保”为核心的军方特务组织。它以绝对效忠领袖蒋介石为宗旨,在中国推行效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以图复兴中华,消灭共产党和异己。成员都身着深蓝色上衣、土黄色裤子,所以又被人称为“蓝衣社”。
[117]指9·18事变。
[118]乐善堂:甲午战争前日本在华最重要的民间自费间谍机构,以经商为掩护,以汉口为大本营,在湖南、四川、北京、天津和上海均有支部,其情报为日方甲午战争的胜利起到重大作用。所出《支那经济全书》长时间成为日本了解中国的必备工具书。
[119]即1926年。
[120]今长春街。
[121]系“日商工会议所”书记长佐藤国之助名著《武汉地区工商业调查报告书》前期资料汇总,为配合日本侵华战争服务。
[122]汉景街,现中山大道当年在德租界段(一元路至六合路)。
[123]赌场的主持者称为郎家,有1—2人,手下各有“宝官”数人,轮流负责掌盒子、看场子等。
[124]邱开基,蓝衣社骨干之一。1932年在武汉肃整警察、黑社会和茶房,称“廉政风暴”,均大刀阔斧。
[125]即“蓝衣社”。
[126]方言,扯谎,编理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