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以前
600年,倭使通隋。
779年,淡海三船(722—785)著成《唐大和尚东征传》。
1322年,虎关师(1278—1346)撰《元亨释书》。
1523年,薛俊(生卒年不详)编撰《日本考略》刊。
1562年,郑若曾(1503—1570)撰《筹海图编》初刻本成。
1610年,德川家康命林罗山(1583—1657)起草文书致福建总督。1625年,林罗山在受命代回福建巡抚的信,要求与中国通好。
1669年,古学派的开创者山鹿素行(1622—1685)撰《中朝事实》,将日本视为“中国”,而将中国视为“外朝”。
1701年,浅见絅斋(1652—1711)撰《中国辨》,主张以本国为主体、站在本国的立场上思考华夷关系。
1706年,佐藤直方(1650—1719)撰《中国论集》。
荻生徂徕(1666—1728)在1714年刊行《蘐园随笔》之后,对“慕华风之深”的状况,在《复柳川内山生》的信中强调对“中华”要加以区别,即所谓“三代而后,虽中华亦戎狄猾之,非古中华也。故徒慕中华之名者,亦非也”。1726年9月4日,荻生徂徕致屈景山的信中,说:“倭之孩移诸华,迨其长也,性气知识言语嗜好皆华也。其见倭人则唾而骂之曰夷。措华之孩于倭亦然。迨其长也,见华人亦唾而骂之外化人。”
1735年,荻生徂徕的弟子太宰春台(1680—1747)作《辩道书》,主张“大凡今人以神道为我国之道,欲与儒佛道并列为一道,此大谬也。神道本来在圣人之道中。”强调:“无论是中华之古代还是日本之今世,天下总是以尧舜之道而治。无论是学诸子百家者,还是僧道、巫祝,皆为王者之民,不出王法之外。若治国之人,不学尧舜之道而喜欢诸子百家,或好佛道、神道,是为其国乱之端。”这可以看做是“慕华”(崇尚“文化中国”)的一个典型。
1765年,贺茂真渊(1697—1769)在《国意考》中主张:“唐国因为是心地丑恶的国家,即便深入教化,也只是表面上好看,终究是大大的坏事,使得社会秩序混乱。我国本来是很单纯的国家,即便只有很少的教化,都能够很好地遵守。而且因为是随天地而行,不行教化也可以。”1771年,本居宣长(1730—1801)在其《直毗灵》将这种思想进一步发挥,矛头直指中国的“圣人之道”,强调“圣人不是善人,而是非常残酷的恶人”。1778年,本居宣长著《驭戎慨言》。
1783年成书、1788年刊行大槻玄泽(1757—1827)所著兰学入门书《兰学阶梯》,指出:“腐儒、庸医不知天地世界之大,妄自眩惑于支那诸说,仿效其提倡中国,或称中华之道,差矣。舆地一大毬,万国配居,皆于其中自分区域。”各国均以自己为中心,“为何我们以支那之傲称而唱中华之国,称华人、华舶、华物?惟慕效年久,不觉喜彼之道而不他顾。昧于地理之事,限于耳目闻见,仅知唐、天竺之名者,甚至于以为荷兰亦为支那所属,或不及论支那之外皆蛮夷。其学何其粗陋狭隘。”朽木昌纲(1750—1820)的《兰学阶梯叙》劈头就说:“夫天地人才,谁穷其至,谁定其地乎?支那僻在一边,独称中国,骄傲自限耳。”《兰学阶梯》这部著作的“例言”专列一则说:“支那,为西洋诸国总称今之清朝之地古今之名。其字音为翻译者所填。故今用此名目。我方称汉或唐。”
1791年,林子平(1738—1793)《海国兵谈》刊行,提出中国威胁论。
1808年,佐藤信渊(1769—1850)著《防海策》。
1813年,古贺侗庵(1788—1847)撰《殷鉴论》,专门收集中国“政化民风”中的弱点和短处,对所谓“唐人之失”进行大肆“裂眦骂詈”。
1823年,佐藤信渊著《宇内混同大论》和《宇内混同秘策》。
1825年,会泽正志斋(1782—1863)撰《新论》,一方面强调日本是“大地之元首,而万国之纲纪”,同时主张日本与中国应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1838年,古贺侗庵撰《海防臆测》。
1840年(庚子,天保11年,道光20年)
1月5日,林则徐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发出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广州港的布告。6月21日,英国海军司令伯麦(James John Gordon Bremer)率领舰队到达澳门,鸦片战争开始。7月5日定海失陷。7月29日的“荷兰风说书”记载了英国出兵清朝之事,此后鸦片战争的情况陆续通过“荷兰别段风说书”“唐风说书”等形式传到日本。9月26日,琉球王舅向邦正、正议大夫郑元伟从那霸向福州出发,请求清政府撤回将两年一贡改为四年一贡的通告。10月3日,林则徐被革职。
本年,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在日本翻刻。伊藤松(贞一)辑《邻交徵书》刻成出版,是“第一部中国中日关系史料专题集”。
1841年(申丑,天保12年,道光21年)
1月20日,道光帝上谕琉球国的朝贡按原定进行。1月26日,英军占领香港。1月27日,道光帝上谕对英宣战。5月20日,琉球国都通事王兆杜等护送在去长崎途中漂流到喜界岛的苏州府长州县商船难民62人,从那霸出发往福州去。5月30日,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8月中旬,林则徐将编译的《四洲志》手稿交给魏源,嘱其进一步搜集资料,编纂《海国图志》。8月26日,英军占领厦门。10月13日,英军占领宁波。
本年,古贺侗庵撰《鸦片酿变记》。
1842年(壬寅,天保13年,道光22年)
7月1日,琉球国使节庆贺德川第1代将军家庆(在职1837—1853)就任,从那霸出发,12月9日到江户。8月29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被强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8月,魏源完成《圣武记》。11月4日,高岛秋帆应与外国人交际而被投狱治罪。12月10日,林则徐被流放到新疆伊犁。12月25日,佐久间象山提出《海防八策》。
本年,幕府奖励10万石以上的大名翻刻进口的中国书籍。二本松藩敬学馆刊行安积艮斋校《明朝纪事本末》。
1843年(癸卯,天保14年,道光23年)
1月3日,魏源《海国图志》50卷完成。4月5日,幕府发布取缔唐物走私的告文。6月26日,《南京条约》正式批准生效。7月7日,洪秀全在花县宣布“拜上帝”,冯云山、洪仁玕一同受洗。7月22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公布实施。8月4日,来长崎的荷兰船只通报《南京条约》之事。12月1日,英国军舰萨马兰号停靠石垣岛,对该岛及八重山·宫古岛等进行测量。
本年,斋藤馨(竹堂)著《鸦片始末》。古贺侗庵撰《穷理说》。
1844年(甲辰,弘化1年,道光24年)
7月13日,琉球的接贡船在福州购物,回到那霸。8月15日,荷兰军舰驶入长崎,以鸦片战争为例指出日本锁国的危险,促使日本开国。12月22日,琉球国王尚育密咨:上年三月法国兵船驶至境内,强留执事、通事,以保护并传教要挟,咨请清政府查询。道光帝命耆英劝道法使恪遵成约。
本年,幕府在箱馆、国后等十二处布置警备,修筑炮台。魏源的《圣武记》开始输入日本。佐久间象山作汉诗《读洋书》,其中写道:“汉土与欧罗。于我倶殊域。皇国崇神教。取善自补翊。彼美固可参。其瑕何须匿。”
1845年(乙巳,弘化2年,道光25年)
7月5日,幕府回复荷兰,拒绝开国。8月7日,幕府新设海防挂。
本年,箕作省吾《坤舆图识》刊行(到1847年),古贺侗庵作《舆地图志序》(1845年2月)。P&O公司开通香港与伦敦间的定期海上航线。英国鸦片贩子孖地臣(James Matheson)自1827年创办的英文报纸《广州纪事报》(Canton Register)于本年停刊,该报为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姚莹撰《康纪行》,记述西藏史地政情、宗教民俗及英、俄对西藏的觊觎。
1846年(丙午,弘化3年,道光26年)
6月30日,滞留那霸的法国军舰中的中国翻译,密告日本法英美三国军舰将来日本。8月30日,林则徐抵西安,接任陕西巡抚。
本年,忍藩进修馆刊行芳川波山训点的《东都事略》、《南宋书》。中井履轩的《春秋左传雕略》刊。琉球国进贡使赴清。洪秀全在花县完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百正歌》等。美商在上海设立旗昌洋行(Russell & Co.)以贩运鸦片为主,与英商怡和洋行、宝顺洋行合称三大“鸦片大王”。
1847年(丁未,弘化4年,道光27年)
1月4日,容闳、黄胜、黄宽随马礼逊学堂校长布朗赴美国留学。1月5日,以英法兵船屡扰琉球,令耆英劝道英法,务必将各兵船及侨寓人等悉数撤去。2月14日,驶入长崎的唐船带来24部去年出版的《乍浦集咏》。5月1日,萨摩藩向琉球国传达如果没有办法可以与外国贸易的意思。7月4日,琉球国特使从清朝归国,报告了向清政府请求撤去英法人的始末。8月4日,岛津齐彬通过琉球人向清国购求书籍、器具。
本年,松江藩刊行《南史》、《北史》。熊本藩刊行《尚书正义》。盐谷宕阴编纂关于鸦片战争的《阿芙蓉汇闻》。魏源修订本《海国图志》60卷成。外国侵略者自厦门掠取华工623名至古巴。
1848年(戊申,嘉永1年,道光28年)
6月6日,老中阿部正弘向萨摩藩问责琉球国与清朝的交涉。6月,徐继畲《瀛环志略》刊。
本年,斋藤拙堂编《经世文编抄》刊。伊藤圭介抄录《乍川纪事诗》刊。朝川同斋序、东条琴台跋、长山贯著《清英战记》成。
1849年(己酉,嘉永2年,道光29年)
2月,佐久间象山向藩主上书,陈述清国因轻视外国故而鸦片战争失败。4月,佐藤信渊撰《存华挫夷论》。11月,沈筠编、小野湖山抄录《乍浦集咏抄》由菊屋幸三郎出版。
本年,《圣武记》8部输入日本。岭田枫江(雋)序、乌有生著、桥本贞秀画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小说《海外新话》刊行;1850年6月出现该书盗版;后来该书被禁止发行,作者与插图画家被处以禁锢。种菜翁著《海外新话拾遗》出版。外国侵略者自厦门掠华工280名至悉尼、自广州掠华工900名至加利福尼亚、自上海掠200名至加利福尼亚。
1850年(庚戌,嘉永3年,道光30年)
1月7日,幕府许可萨摩藩为援助琉球而继续在长崎贩卖唐物。6月30日,琉球国的接贡船从清国回到那霸;10月29日赴清进贡使自那霸出发。8月4日,琉球国谢恩使从那霸出发,12月3日到江户,22日与萨摩藩主岛津齐兴一同登城谒见将军。
本年,鹫津监训点、刊行《圣武记采要》。早野惠著鸦片战争题材小说《清暎近世谈》刊行。斋藤馨(竹堂)的《阿片一件》被禁止刊行,写本流行。输入魏源的《海国图志》三部。
1851年(辛亥,嘉永4年,咸丰1年)
1月11日,洪秀全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月,《圣武记采要》被命绝版。8月8日,荷兰船带来太平天国等情报。
本年,醉梦痴人著鸦片战争题材的小说《海外余话》刊。魏源《海国图志》60卷本第一次输入三部。外国侵略者自厦门掠华工1438名至悉尼、200名至檀香山;自广州掠3508名至加利福尼亚。
1852年(壬子,嘉永5年,咸丰2年)
4月18日,自厦门至美国的运华工英船,遭风漂至琉球八重山岛,置华工380名上岸;5月6日,英船抵八重山岛查拿华工23名、22日又至掠获华工57名而去;美国军舰来八重山岛带去滞留华工40余名,剩余270余人要求借船回国;1853年10月31日琉球国中山府护送滞留的华工170余名回国。12月6月,唐物不正当买卖不绝,幕府再次严令取缔。
本年,魏源《海国图志》100卷增补定稿。梁川星岩《清六大家绝句抄》刊。外国自中国大量掠取华工。
1853年(癸丑,嘉永6年,咸丰3年)
1月2日,太平军占领武昌。之后,驶入长崎的唐船传达了太平天国的情况。3月20日,太平军攻占南京,29日以南京为首都,改称天京。此后,对马藩不断从朝鲜获得太平天国的情报。5月26日,美国特派使节、东印度舰队司令长官佩利率4艘军舰来那霸;7月8日来浦贺,14日在久里浜登陆向浦贺奉行递交美国国书;17日,通告明春再来,离去。8月22日,俄国远东舰队司令长官璞查廷率领四艘军舰到长崎,9月21日向长崎奉行递交国书,11月23日离去。10月17日,幕府废除大船建造禁止令,27日,奖励学习西洋炮术。
本年,爱我山房《满洲鲁西亚疆界图》刊。高田藩的中岛嘉通等校《明史稿》刊行。陈逢衡著、荒木謇训点、翻刻《英吉利纪略》。输入一部魏源《海国图志》。古川将监《清国骚乱话》。日本出现多种关于太平天国记述的《明清骚乱传闻书》抄本。本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4年(甲寅,安政1年,咸丰4年)
1月3日,俄国使节璞查廷再次到长崎,1月12日,筒井政宪、川路圣谟等开始与璞查廷交涉,31日,日本拒绝缔结条约;2月5日,璞查廷离去。1月23日,佩利一行停靠那霸港,向在琉球国出差的萨摩藩士赠送2册《遐迩贯珍》。2月,美国舰队的汉文翻译、中国人罗森,应幕府官僚平山谦二郎的请,使其观看自己记述太平天国经过的手稿,后以《满清记事》刊行。3月8日,将《中美望厦条约》中文版交给幕府接待人。3月31日,在神奈川签订《日美和亲条约》。3月,罗森应日本各界之请,在海滨挥毫作了500余幅、下田作了1000余幅扇面。此际,对马藩家老古川将监等向幕府报告从朝鲜得来的太平天国情报,强调太平天国关乎清朝命运。魏源著、中山传右卫门训点、翻刻《海国图志墨利加洲部》。4月24日,吉田松阴赴美国军舰偷渡被拒绝,25日被捕。7月11日,琉球国与美国签订修好条约。8月,唐船带来《粤匪大略》。岩谷甲藏、箕作阮甫《翻栞海国图志》刊(魏源《海国图志》60卷本《筹海编》的训点、翻刻)。9月,魏源著、大槻祯译《海国图志俄罗斯总记》刊。10月14日,在长崎签订《日英和亲条约》。10月,幕府正式允许输入《海国图志》。11月,罗森在香港的《遐迩贯珍》开始连载《日本日记》。
本年,长崎的绿天山房训点刊刻《粤匪大略》。青卫主人《清明军谈》、文好堂主人《云南新话》、盤上轩主人《外邦太平记》、《清明合战记》等太平天国题材的小说刊行。输入魏源《海国图志》15部,其中8部拍卖。正木笃从《海国图志》中翻译《英吉利国总记和解》、《美利哥国总记和解》、《澳门月报和解》刊行。长山贯编《大日本唐土舆地全图》刊。
1855年(乙卯,安政2年,咸丰5年)
2月7日,在下田签订《日俄和亲条约》。2月21日,《日美和亲条约》交换批准书。5月27日,吉田松阴在野山狱开始讲《孟子》。5月,魏源著、大槻祯译《海国图志佛兰西总记》刊。6月8日,吉田松阴给其兄的信中主张对外扩张,侵占朝鲜满洲。9月10日,幕府在长崎设置海军传习所。此际,岩谷甲藏、箕作阮甫训点翻刻《翻栞海国图志普鲁社国》刊。10月9日,《日英和亲条约》交换批准书。11月11日,江户大地震,藤田东湖被压死。
本年,青卫散人著太平天国题材小说《鞑靼胜败记》、《清贼异闻》刊。从魏源的《海国图志》60卷本中,服部静远《海国图志训译》、南洋梯谦《海国图志筹海篇译解》刊。《海外余话》改写为平假名并附插图以《海外实录》为书名出版。
1856年(丙辰,安政3年,咸丰6年)
1月30日,《日兰和亲条约》签订。3月17日,幕府将洋学所改称为蕃书调所。7月19日,吉田松阴《讲孟余话》成。9月,岩谷甲藏、箕作阮甫训点翻刻《翻栞海国图志英吉利国》刊。10月8日,因中国走私船“亚罗”号事件,中英再起冲突。23日,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年,《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成。吉田松阴开松下村塾。赖子春训点翻刻《海国图志印度国部附夷情备采》刊。森枳园《经籍访古志》成。
1857年(丁巳,安政4年,咸丰7年)
1月26日,上海墨书馆创刊《六合丛谈》月刊,是外资经营的最早采用汉字铅印的中文期刊,王韬任翻译。3月31日,魏源去世。
本年,高锅藩明伦堂刊行秋月种殷著《夷匪犯境闻见录》。长久保赤水编著、二宫惺轩补《唐土历代州郡沿革图》刊。大桥讷庵著《辟邪小言》。
1858年(戊午,安政5年,咸丰8年)
6月4日,井伊直弼就任大老。6月29日,谕示文渊阁大学士耆英罪状,令其自尽。7月23日,来下田的美国军舰密西西比号,带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与《天津条约》签订的情报。10月,小浜藩浪人梅田云浜被逮捕,此后陆续逮捕尊攘派人物,开始“安政大狱”。
本年,藩书调所训点的《官板六合丛谈》刊行。慕维廉《地理全志》被训点翻刻。香港《中外新报》创刊。
1859年(己未,安政6年,咸丰9年)
1月13日,李鸿章赴江西建昌成为曾国藩的幕僚。7月,老中板仓胜静的顾问山田方谷主张与外国交通应该首先派遣使节去清朝缔结和亲。9月3日,英国的P&O公司开通上海至长崎的海上航线,第一艘船进入长崎。9月25日,外国奉行水野忠德向老中建议,派遣商船到香港调查清朝的贸易状况。11月5日,法国驻神奈川领事所雇用的中国人,在海滨的路上被杀害。11月21日,吉田松阴被处死。
本年,输入两部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岩谷世弘的《隔靴论》由快风堂刊出。洪仁玕的《资政新编》刊。
1860年(庚申,万延1年3月18日,咸丰10年)
1月,P&O公司将上海至长崎的航线延长至横滨。8月,曾国藩任两江总督。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入北京。11月11日,英国驻日公使阿礼国(Sir Rutherford Alcock)给老中的信中告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本年,横井小楠发表《国是三论》,批评清国骄傲自大的风气。
1861年(辛酉,文久1年,咸丰11年)
1月20日,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3月11日正式成立。4月6日,驻日英国公使阿礼国要求幕府允许其带日本佣人同去香港,次日获得允许。7月7日,箱馆的美国商人擅自带日本佣人到上海。8月22日,咸丰帝死于热河行宫;11月,同治帝即位,西太后、东太后宣布垂帘听政。9月29日,幕府在横滨开设英学校和汉学所(修文馆)。该月,井上春洋、森荻园、三守柳圃训点、翻刻了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本年,加藤弘之的《邻草》成稿。
1862年(壬戌,文久2年,同治1年)
1月21日,幕府派出遣欧使节交涉延迟开港开市,福泽谕吉、寺岛宗则等人随行;2月4日,遣欧使节停靠香港。日本5月27日,幕府派员赴上海视察清朝贸易,“千岁丸”从长崎出发,高杉晋作、名仓予何人等奉藩命参加;6月3日,到达上海;7月31日自上海返回,8月9日回到长崎。在上海期间,一行除了与上海道台、荷兰领事面谈交流之外,还参观了清军练兵、黄浦江的造船所及一些商业活动,购入了一些关于太平天国的资料。9月14日,日本发生“生麦事件”;为次年1863年8月15日的“萨英战争”埋下伏笔。7月11日,北京设立同文馆。11月12日,日本朝廷决定攘夷。12月3日,李鸿章任江苏巡抚。
本年,洋书调所训点、翻刻《官板中外新报》刊行。
1863年(癸亥,文久3年,同治2年)
6月13日,胜海舟建议联合朝鲜和清朝对抗西欧。
1864年(甲子,元治1年,同治3年)
3月16日,幕府为了试行贸易,再次派遣使节到上海,“健顺丸”从神户出发,3月28日到达上海;5月14日返回,5月20日到达长崎。6月1日,洪秀全去世;7月19日,湘军占领天京(南京)。12月,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在北京刊行。
1865年(乙丑,庆应1年,同治4年)
3月6日,长州藩为了卖掉藩船和购买武器,派村田藏六(大村益次郎)去上海;4月26日回到下关。3月15日,幕府要求英法俄各国公使驱逐居留地的清国等国未缔约国国民。6月27日,幕府派遣外国奉行柴田刚中等为使节赴法国进行军事调查,从横滨出发;7月7日,停靠上海;7月11日,停靠香港时,访问罗森,获赠《英汉对译书》。7月7日,幕府命外国奉行、长崎奉行等,为抑制日本人的走私贸易而与清朝缔条约的交涉。
本年,开成所训点、翻刻丁韪良的《万国公法》。安井息轩《管子纂诂》成。福泽谕吉《唐人往来》完稿。
1866年(丙寅,庆应2年,同治5年)
8月1日,清朝的册封正使赵新、副使于光申等到达那霸;10月5日,册封尚泰为琉球国中山王;12月10日,清朝册封使归国,琉球国的进贡使兼册封谢恩使同行。11月13日,经过苏格兰商人Thomas Blake Glover(1838—1911)的斡旋,柳河藩士苏我准造(祐准)、笠间广盾等偷渡到达上海,后来去了华北。12月2日,中村正直与幕府派遣的留英学生从横滨出发。
1867年(丁卯,庆应3年,同治6年)
1月11日,福泽谕吉《西洋事情》初编刊行。1月17日,广东发行的《中外新闻》刊登八户顺叔的征韩说。1月,开成所翻译前岛密向将军建议废除汉字。2月15日,幕府派遣使节德川昭武、涩泽荣一等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浜松藩、佐仓藩派遣使节视察中国的名仓予何人、高桥由一等9人同行,从横滨出发;2月19日到达上海;3月16日,遣欧使节出发;3月19日,名仓等赴南京,八户顺叔同行;5月9日,名仓等回到横滨。3月4日,谷干城、前野悦次郎为经营开成馆作调查而到上海,参观了钢铁厂、造船厂等。11月,在神奈川奉行指导下,为了管理未缔约国民,制定了《在留清国人民籍牌规则》。张熙堂、陈玉池等为了与奉行所交涉,在横滨居留地设立中华会议所。
1868年(戊辰,明治1年,同治7年)
1月1日,美国Pacific Mail公司开设横滨—上海航线。1月3日,日本朝廷法布王政复古宣言。1月31日,岸田吟香为买汽船事宜赴上海。在上海设立精锜水(眼药)代销店(4月2日返回横滨)。4月6日,日本天皇发布五条誓文。4月27日,日本长崎法院决定,外国人雇用的中国人对日本人所犯罪行以日本法律处理。5月24日,福泽谕吉将其塾命名为“庆应义塾”。5月,在上海的日本侨民约有100人。6月9日,日本政府禁止鸦片,对中国侨民可逐渐减少。9月6日,自澳门出发去秘鲁的美国船只载清国苦力42人驶入日本箱馆港,日本政府因该船不耐航海而禁止其出航。9月,日本长崎府颁发禁止中国侨民携带和持有鸦片的布告。10月23日,日本改元“明治”。中国商人联名向日本请愿,要求每年允许输入一定量的鸦片。
本年,在日本的中国侨民,长崎743人、神户240人、大阪21人;长崎设立了福建会馆(八闽会馆);中国商人莲昌泰在日本东京开始生产汽水饮料。
1869年(己巳,明治2年,同治8年)
3月2日,日本朝廷决定向中国和朝鲜派遣使节。4月,福泽谕吉《清英交际始末》刊。8月6日,日本在东京为戊辰战争中战死者建招魂社(1879年6月4日改名靖国神社)。8月15日,日本设置外务省,任命泽宣嘉为外务卿。8月,福泽谕吉出版《世界国尽》。10月,日本新政府要求将长崎县和旧幕府与清政府协定的关于处置犯人的约定通知全日本。
本年,在横滨有户口登记的中国侨民1209名。
1870年(庚午,明治3年,同治9年)
6月21日,发生“天津教案”。7月1日,因为天津教案,日本政府令兵库县知事加强警戒,不要让攘夷论者煽动民心。7月27日,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为通商商议被派往中国(8月9日从长崎出发,9月4日到达天津。一说9月1日从长崎出发,9月4日到达上海,9月30日到达天津)。7月29日,外务省下令,因为天津教案中国与他国开战之际,日本保持局外中立立场(8月24日公布)。8月5日,神奈川县权知事井关盛艮等在与外务省协议基础上,通知各国领事按照日本法律来处理中国人等未缔约国民的犯罪。9月4日,日本制定贩卖鸦片烟律及生鸦片办理规则,并告示各港口中国侨民。10月13日,清政府拒绝日本订约要求。10月31日,总理衙门照会日使允明年再议。11月10日,恭亲王奕等奏请与日本订约。9月8日,日本禁止中国人拐卖日本儿童。
1871年(辛未,明治4年,同治10年)
1月21日,李鸿章奏请与日本订约。6月14日,日本任命大藏卿伊达宗城为全权大使、外务大丞柳原前光为副使,赴中国议约。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声明缔结日清攻守同盟的谣传为无稽之谈。7月4日,沙俄侵占新疆伊犁。7月9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办理与日本通商条约事务。7月28日,中日两国全权大使在天津开议条约会议。8月29日,日本颁布废藩置县诏书。任命岩仓具视为外务卿。9月1日,丁抹(即丹麦)电信公司通告长崎浦潮之间、长崎上海之间的海底电线完成。9月13日,李鸿章与日本特使大藏卿伊达宗城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1月20日,日本派遣岩仓具视使节团赴欧美考察。12月15日,日本任命副岛种臣为外务卿。12月18日,琉球船只漂至台湾,被生番劫杀54人。
1872年(壬申,明治5年,同治11年)
2月13日,日本鹿儿岛县派遣奈良原幸五郎、伊地知贞馨赴琉球(2月23日到达琉球,3月2日告知琉球摄政三司日本内地变革情况,敦促其实行岛治改革)。3月10日,日本派遣外务大丞柳原前光赴华办理修改条约交涉。5月15日,日本外务大丞柳原前光会见李鸿章,面呈照会,李鸿章拒绝日本改约要求。7月5日,大藏大辅井上馨建议合并琉球。7月,秘鲁船“玛也西”号载华工入横滨,副岛种臣与英美两国临时代理公使商议进行调查,9月份将劳工229名引渡回中国。10月30日,日本改琉球国为琉球藩,封国王尚泰为藩王,对外事务由日本外务省掌管。12月28日,日本颁布全国征兵诏书。
本年,尚泰王遣使赴清进贡。石幡贞《清国纪行桑蓬日乗》由有不为斋刊行。
1873年(癸酉,明治6年,同治12年)
2月23日,清朝同治帝亲政。2月28日,日本任命副岛种臣外务卿为特命全权大使赴清。3月13日,副岛大使从横滨出发,陆军少佐桦山资纪、海军少尉曾根俊虎随行。4月30日,李鸿章与日本特使副岛种臣在天津换约(修好条规)。6月1日,恭亲王奕向副岛大使说明谒见皇帝的礼仪,副岛拒绝行跪拜礼。6月14日,上海日本领事馆向日本侨民颁发《在留邦人心得规则》。6月21日,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毛昶熙、董恂及孙士达与日本副使柳原前光就台湾生番杀害琉球人问题的会谈中,清朝大臣强调琉球为我藩属,而柳原强调琉球附属日本萨摩藩,认为琉球人可以说是日本人。6月29日,副岛种臣以三揖之礼觐见同治帝并递交国书。7月1日,副岛大使将日本北京公使馆的事务委托俄罗斯公使代理。7月9日,副岛种臣从大沽出发,26日回到日本。9月4日,岩仓具视巡游欧美使节团一行归途经过上海,参观江南制造总局机器厂。10月5日,日本政府通告琉球藩设置后,琉球与清朝的关系不变。10月24日,日本天皇依岩仓具视奏议停派赴朝鲜使节,“征韩派”失败。西乡隆盛、副岛种臣、板垣退助等辞职。10月28日,日本任命寺岛宗则为外务卿。11月24日,日本任命陆军少将山田显义为驻清特命全权公使。11月,日本军舰春日测量台湾近海,侦查台湾原住民的动静。
1874年(甲戌,明治7年,同治13年)
1月7日,副岛种臣、板垣退助等向日本左院提出《民选议院建议书》。2月6日,日本大臣参议会议通过《台湾蕃地征讨要略》,决定出兵征讨台湾。2月22日,日本任命外务大丞柳原前光为驻中国特命全权公使。3月23日,陆军少佐桦山资纪、海军勤务水野遵从打狗(高雄)出发视察台湾南部各地。4月4日,日本任命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蕃地事务都督,率军3600人侵台(5月17日从长崎出发,5月22日,日本侵略军登陆台湾);同时设置台湾蕃地事务局,任命参议大隈重信为长官。6月2日,日军分三路大举进攻台湾高山族牡丹社和高士佛社。7月9日,日本政府决定,不惜为台湾问题与清国开战。7月15日,“台湾蕃地事务局”告示各新闻社,禁止刊载有关台湾问题的军机事项。9月10日,日本全权特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7月,山县有朋提出《外征三策》。9月14日,大久保特使与恭亲王等就台湾问题进行谈判,交涉困难。9月28日,兵库县法院对在神户的广东侨民陈四判处吸引鸦片罪。9月,旧士族中不断出现主张征讨清国的志愿者。10月1日,“台湾蕃地事务局”发布安民告示,表示即便日清开战,中国侨民无咎。10月25日,大久保反驳清政府的主张,并宣告回国。同日,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出面调停。10月31日,中日订立《台湾事件专约》(北京专约),规定日军撤去台湾,清政府赔偿银50万两。10月,徐继畬著、平井正翻译《俗解绘入瀛环志略》由(东京)山中市兵卫刊行。《清典揽要》由陆军文库刊行。11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敕语表达对英国公使尽力调停的谢意。11月16日,大久保特使归国途径台湾,与西乡都督会谈,决定撤兵。11月30日,琉球藩的清国进贡使节从那霸出发(最后一次进贡。1875年3月到达北京)。
本年,陈其元出版《日本近事记》,主张日本征服论。西周的《百一新论》刊行。
1875年(乙亥,明治8年,光绪1年)
1月4日,“台湾蕃地事务局”废止。1月12日,清朝同治帝逝世(2月25日光绪帝即位)。1月18日,为了对抗美国太平洋汽船公司,日本内务省命令三菱蒸汽船公司开始上海—横滨的航线。2月3日,三菱蒸汽船公司开通上海—横滨的定期航线;4日,在上海开设支店。2月16日,与入侵台湾军队同行的摄影师松崎晋二,贩卖关于台湾风情的照片。2月,日本陆军制定向中国派遣将校的定规。神奈垣鲁文编辑的《现今支那事情》刊行。4月,《明六杂志》第35号刊发中村敬宇(正直)的《支那不可侮论》。5月3日,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5月7日,日本与俄国签订《千岛、库页岛交换条约》。5月9日,日本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对内务省下令,琉球藩与清国的关系宜由外务省管辖。5月22日,日本劝业寮官员武田昌次等五人为调查清国物产而从横滨出发。5月29日,三条实美通告琉球藩,废除琉球藩向清国的进贡和由清国的册封。5月30日,清政府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6月14日,日本《朝野新闻》上质问“琉球废藩为何不可?难道不是向支那进贡了吗?”7月14日,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在首里城通告禁止琉球藩对清朝的关系。8月14日,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刊登清国有向琉球派遣军舰促使其进贡的报道。8月17日,日本在天津设置领事馆。8月31日,清政府派郭嵩焘为出使英国钦差大臣,为中国近代正式派遣驻外公使的开端。8月,福泽谕吉《文明论之概略》刊行。冈本监辅游历北京、曲阜、武昌、上海(12月回日本)。共同运输公司开通日本—芝罘—天津—牛庄之间的不定期航线。9月20日,日本出兵侵略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9月,由于日本禁止向清国的进贡船只,琉球藩的光绪帝即位庆贺使一行无法出行。11月18日,清国军舰“扬武号”来到长崎。11月20日,日本任命森有礼为特命全权驻华公使。11月28日,《东京日日新闻》发表社论《决不可轻侮支那》。
本年,琉球使用明治年号。劝业寮引进天津水蜜桃、上海水蜜桃和蟠桃的树苗。鸠居堂为了研修笔、墨的制造法派技师2名去安徽徽州、浙江湖州学习。曾根俊虎《北支那纪行》前编出(后编1876年出)。
1876年(丙子,明治9年,光绪2年)
1月24日,李鸿章与森有礼就朝鲜问题进行会谈。2月26日,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日朝修好条约》(江华条约)。2月,日本派遣曾根俊虎赴清国从事谍报和筹措军需品(1878年回国。进献《清国近世乱志》、《诸炮台图》)。3月,日本在牛庄开设领事馆。4月15日,日本邮便局在上海开设。5月2日,北京公使馆勤务竹添进一郎从北京赴陕西、四川旅行(8月21日到上海。1879年3月出版《栈云峡雨日记并诗草》)。5月16日,日本在芝罘开设领事馆。5月,北海道开拓使从山东省招来10名农民,使其开拓札幌郡丘珠村。日本外务省派遣中田敬义等3名留学生赴北京。日本真宗大谷派的小栗栖香顶,为在中国作传教的准备而著《喇嘛教沿革》。5月,林正躬编《清国史略》由京都竹冈书屋出版。7月13日,日本东本愿寺派遣的谷了然、小栗栖香顶等到达上海(8月20日,东本愿寺上海别院开院)。7月31日,在琉球藩工作的木梨精一郎等要求藩厅断绝同清朝的关系。藩厅请求延迟回答。9月28日,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向东京府、神奈川县等发布通告,允许华侨为养病和学术研究到内地旅行。10月,北海道海产品直接对华出口的广业商会在函馆设立。在上海开设分店(到1888年);在东本愿寺上海别院内设立江苏教校。12月6日,幸地亲方朝常等,携带琉球藩王的密信赴清。
本年,明治政府禁止琉球人赴清。琉球王府遣幸地亲方秘密赴清求救。
1877年(丁丑,明治10年,光绪3年)
1月15日,清政府任命何如璋为出使日本钦差大臣,张斯桂为副使,黄遵宪为参赞。1月26日,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行长涩泽荣一、三井物产公司社长益田孝,为借款交涉赴清。2月15日,日本西乡隆盛率兵发起西南战争(9月24日西乡隆盛自杀,战争结束)。4月12日,从琉球来的幸地亲方等到达福州,向闽浙总督何璟及福州巡抚丁日昌请愿。6月24日,闽浙总督何璟就琉球密使的要求援助问题向政府报告,政府命何如璋处理,命琉球使者向德宏回国。7月,在东本愿寺上海别院内设立医院。9月20日,李鸿章就日本阻止琉球进贡一事质问日本公使森有礼。11月1日,东本愿寺在北京法源寺开设直隶教校(1878年1月废止)。11月8日,三井物产公司开设上海支店。11月30日,何如璋率中国第一届驻日使团抵达日本长崎。12月28日,何如璋向日本天皇递交国书。
1878年(戊寅,明治11年,光绪4年)
1月12日,杉山繁在《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不可轻视支那论》。3月3日,涩泽荣一、益田孝等呼吁为中国北部饥民救济募捐。将米麦6200余石、洋银3150美元、旧铜钱100万枚送往天津(5月,竹添进一郎等携救恤金赴中国。6月,何如璋公使拜访色涩泽荣一,就救恤金转达李鸿章的谢意)。3月18日,森有礼向清政府提出订立新约,被拒绝。4月5日,日本陆军少尉相良长裕报告,福州琉球馆有琉球人40名。4月9日,日本政府再次命令琉球藩民赴清要携带外务省所规定的护照。4月16日,元高崎藩主大河内辉声设宴招待何如璋公使等。5月29日,何如璋自日本致函李鸿章,主张琉球之事应据理力争。6月14日,宫岛诚一郎在家设宴招待何如璋公使及公使馆员。8月,《芝山一笑:清钦差大臣何如璋同钦差副大臣张斯桂日本石川鸿斋赠答》由东京文升堂刊行。9月3日,何如璋公使对日本阻止琉球要求向清朝进贡表示抗议。10月7日,何如璋公使、张斯桂副使致函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指出琉球“自明朝洪武五年臣服中国,封王进贡,列为藩属,国中政令许其自治,至今不改”,谴责日本“禁止琉球进贡我国”是“欺凌琉球,擅改旧章”,为“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而且违背中日友好条规中的第一条,敦促日本“待琉球以礼,俾琉球国体政体一切率循旧章,并不准阻我贡事”。11月21日,日本外务卿寺岛致函清国公使,说琉球“数百年来为我国所属之一地方,现已归内务省管辖”。反问“贵国政府在不熟知我政府发此禁令之缘由的前提下,突然向我政府发此假想之暴言,是岂重邻交修友谊之道?若果是贵国政府令阁下发此等语,似乎表示贵国政府不欲使以后两国保持和好”。态度强硬。此后中国驻日公使与日本外务卿之间多次信函往来,各持己见。
本年,上海的读史堂翻刻出版赖山阳《日本外史》。《军人训诫》颁布。
1879年(己卯,明治12年,光绪5年)
1月31日,浅野乾在《朝野新闻》发表《闻清民奋抗强鲁有感》(“鲁”指俄罗斯),提倡中日宜互相援助。3月8日,日本任命宍户玑为驻华公使。3月11日,日本政府通知琉球藩王废藩置县,将藩王列为华族,命其住在东京。3月12日,何如璋公使要求日本政府停止派遣警察部队赴琉球。3月31日,日本内务大书记官松田道之在熊本镇台两个中队的掩护下,接收了首里城。4月4日,日本政府布告全国废除琉球藩,设置冲绳县。锅岛直彬任冲绳县令。4月23日,王韬受日本《邮便报知新闻》邀请访日,从上海出发(5月15日到东京,8月31日回到上海)。5月10日,清朝总理衙门照会日本驻华公使宍户玑,称“贵国无端灭人之国绝人之祀是贵国蔑视中国”,要求“将废球为县一事速行停止”。5月20日,驻日公使何如璋抗议日本吞并琉球。5月25日,日本重野安绎、栗本锄云等在东京后乐园招待王韬、黄遵宪,互赠诗作(8月21日,王韬送别会,日本名流约100人来参加)。5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向中国派遣将校的新规程。6月13日,李鸿章会见前美国总统格兰特,请其为琉球问题在中日之间作调停(9月20日,清政府按照格兰特的劝告提议就琉球问题与日本交涉)。6月30日,广部精《亚细亚言语集:支那官话部》第1卷由东京青山堂刊出(到1880年3月出版第7卷)。7月3日,琉球藩幸地亲方在天津会见李鸿章,请求援救琉球。7月18日,宫岛诚一郎从与清政府驻日公使随员沈文荧处探听到清政府请格兰特为琉球问题调停这一“紧要中之紧要”机密,并随即报告了岩仓具视。7月22日,日本内务卿伊藤博文与陆军卿西乡从道在日光拜访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说明琉球问题的日本立场。7月,日本参谋本部派遣步兵大尉志水直等12人赴清国考察军事要地。8月,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由总理衙门刊。9月10日,日本任命井上馨为外务卿。11月19日,草间时福在《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东洋连衡论》。11月,曾根俊虎《清国近世乱志》由加藤九郎出版。12月12日,王韬《扶桑游记》上卷由东京报纸新闻社刊(中、下卷1880年刊)。12月末,日本参谋本部向北京派遣中国语留学生14名。
本年,日本参谋本部派遣军官赴中国调查收集军事、地理情报。
1880年(庚辰,明治13年,光绪6年)
1月10日、15日,野手一郎发表《日支联合果可恃耶》,指陈亚洲连带论的弊害。1月21日,岸田吟香为销售精锜水赴上海。同日,草间时福在《朝野新闻》上发表《论支那之国势》,强调中日联合论。3月13日,岸田吟香在上海开设乐善堂上海支店。2月3日,日本派金刚舰访华。2月12日,清政府总理衙门与日本驻华公使宍户玑商谈琉球问题善后事宜。2月13日,日本兴亚会成立。会长长冈护美、副会长渡边洪基。2月16日,兴亚会支那语学校在东京开学(3月19日,张滋昉被聘为教师。1882年5月关闭)。2月17日,草间时福在《朝野新闻》上发表《论支那语学之要用》,强调学习中国语的必要。4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以转让给清朝宫古八重山二岛作为交换条件,插入最惠国条款。4月20日,日本内阁大书记官井上毅携带给驻华公使宍户玑的训令、内训等赴北京(1881年3月3日归国)。5月,黄遵宪著、饭岛有年训点《日本杂事诗》由(东京)早乙女要作刊行。6月6日,日本“斯文学会”成立。6月26日,日本任命宍户公使为琉球案件的全权办理委员。7月,日本任命竹添进一郎为天津领事,兼任芝罘、牛庄领事。7月28日,岸田吟香在《申报》上为精锜水作广告。8月18日,日本宍户公使就琉球问题与总理衙门交涉。10月21日,日本宍户公使与清朝总理衙门就琉球分割(冲绳岛以北,属大日本国管理外,其宫古八重山二岛属大清国管辖)及最惠国待遇的条约草案达成协议。11月17日,清政府要求对琉球问题延期签订条约。11月30日,山县有朋上奏《进邻邦兵备略表》。12月27日,日本宍户公使责问清政府在琉球问题上的回避态度,开始谈判。
本年秋,陆军步兵中尉福岛安正受山县有朋之命而编成《邻邦兵备略》出版。
1881年(辛巳,明治14年,光绪7年)
1月17日,日本宍户公使通告在琉球问题上毁约是中国的责任(1月20日从北京回国)。2月,头山满、平冈浩太郎等成立玄洋社。4月5日,清政府任命黎庶昌为驻日公使(1884年回国)。6月22日,横滨正金银行派遣职员赴上海调查汇兑情况。8月2日,东本愿寺设立北京别院。
本年,三井物产公司开始向上海输出根室海带。
1882年(壬午,明治15年,光绪8年)
2月23日,新任驻日公使黎庶昌向日本天皇递交国书。3月1日,何如璋离开日本,楢原陈政作为大藏省的留学生而随行。2月,日本参谋本部在配属各镇台的士官中采用支那语学校(属外务省)的学生。3月23日,曾根俊虎《清国各港便览》由海军军务局刊行。5月7日,冲绳人富川成奎不满于琉球处理而投奔福建。5月,岸田吟香《清国地志》三卷出版。7月23日,朝鲜发生“壬午政变”,日本公使花房义质逃往仁川。8月5日,黎庶昌公使根据中国的训令提出派遣军舰赴朝鲜进行日本和朝鲜之间的调停(8月6日,日本回答拒绝调停,自行解决)。8月12日,日本任命榎本武扬为驻华特命全权公使(10月25日到达北京)。8月30日,日朝签订《济物浦条约》和《日朝修好条规续约》。9月27日,清朝侍读张佩纶奏请东征日本。9月,日本右大臣岩仓具视向阁僚提出为了加强对中国的军备要以扩张海军为急务的意见书。10月,竹中邦香编辑出版古賀侗庵作于1813年的《殷鉴论》(“天香楼丛书四”)。竹中邦香在跋文中说:“支那国势不振者,原于尊大自处,非使其自知其非,则言不可入,交不可久。今日之形势,非我与支那为唇齿,则不能兴国益,宜规切之以示善邻之宜。乃设善邻义会,立五规则,将刻此篇,以颁同好。”11月24日,日本天皇颁发扩张军备、增征租税的敕语。
本年,上海商同会创刊《上海商业杂报》(日本人在中国所办的最初的刊物)。《军人敕谕》颁布。
1883年(癸未,明治16年,光绪9年)
1月6日,日本任命竹添进一郎为驻朝鲜公使。1月20日,兴亚会改名为亚细亚协会。2月10日,曾根俊虎《清国漫游志》由绩文社刊出。3月10日,日本以太政官布告的形式发布中国及朝鲜日本侨民管理规定(9月2日,日本上海总领事制定并实施“清国上海居留日本人取缔规则”)。3月26日,日本外务省通知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日清条约期满,要求双方修约。3月,金子弥兵卫编《支那总说》由中近堂出版。4月16日,中村敬宇在东京大学“古典讲习科乙部典礼”(汉学科)上,强调“汉学为里,洋学为表”,望其“成鸿儒硕匠之种子”。4月,日本人在上海开的商店中的20%转移到汉口。5月,黎庶昌针对修改友好条规,要求解决琉球问题。5月26日,日本外务卿指示其驻华公使榎本武扬,条约修订与琉球问题分别议论。7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9月15日,在长崎,吸食鸦片的中国人抵抗逮捕,致使死伤者6人。9月18日,中国驻日领事书记官向长崎县令抗议没有领事的允许而进行抄家和拘留是违反条约的。10月,田口卯吉《支那开化小史》刊(到1888年,5册)。11月16日,日本留学生楢原陈政从北京出发到各地探查旅行(1884年3月19日到福州)。11月22日,清政府总理衙门向各国公使声明对藩属越南的保护。12月5日,原敬赴任天津领事从东京出发(1884年1月4日到达天津)。12月,岸田吟香在苏州开设乐善堂支店。12月中旬,“中法战争”开始。
本年,俞樾《东瀛诗选》刊。
1884年(甲申,明治17年,光绪10年)
1月14日,原敬天津领事上任。1月,陆军少尉小泽豁郎被派往福州从事谍报活动。3月5日,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发表社论《期望日本不为支那所蔽》。4月8日,恭亲王奕被罢免。4月13日,日本《朝野新闻》发表《东洋之气运》批判蔑视中国,强调以中日联合为基础的整个亚洲连横的必要性。5月29日,日本冈千仞随杨守敬回国赴清游历(6月6日到上海,访问王韬。后至杭州、天津、广州,1885年4月回国)。6月6、18日,《邮便报知新闻》发表《兴亚的问题及东洋之现势》,指出“守旧”的中国与“改进”的日本发展方向不同,强调中日协和是不可能的。8月7日,日本九州的日下部正一、宗像政等在上海设立东洋学馆,教授中文、英语,馆长为末广重恭。8月20、29、30日,日本《自由新闻》发表《为何归咎法国》,系统地提出了亲法反中的理论。8月27日,尾崎行雄从横滨出发游历中国。8月29、30日,《东京横滨每日新闻》发表《支那之败北为日本之幸》,期待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失败。8月,元田永孚向伊藤博文提出以儒教为根基的《国教论》。9月19、20日,《朝野新闻》发表《针对外患论政体之得失》,论述无论中法战争的战况如何,中国都不可能胜利,根源在于中国的专制政体不可避免造成政府与人民的背离,而法国的自由政体使得人民与政府在利益上是一致的。9月28日,关轮正路在《朝野新闻》上发表《开化与开化的战争》,将中法战争理解为中国的“空想开化”与法国“实用开化”之战。10月2、3日,《邮便报知新闻》发表《四十年来的日本及支那》,论述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中国与日本是朝着保守和进步正好相反的方向发展的,而且日本将中国作为衡量西方实力的“试验材料”而采用了西方的兵制,强调日本对中国的优越性。10月5日,清政府任命徐承祖为出使日本大臣。10月,小野田孝吾编纂《近世支那人杰传初编》第一册出版,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曾纪泽传。11月,日本驻朝鲜公使竹添进一郎请训打败中国在朝鲜势力的办法。12月2日,日本成立以废除汉字为目的的罗马字学会。12月4日,朝鲜亲日派开化党金玉均等发动“甲申政变”,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率领军队占领王宫。12月6日,中日军队在朝鲜王宫发生冲突。10日,清军护送其国王回宫,平定政变。12月15日,李鸿章指示不要与日本在朝鲜肇事。同时袁世凯等电请李鸿章向朝鲜派兵。12月22日,丁汝昌率军舰3艘500名兵士到朝鲜马山浦。12月21日,日本派遣外务卿井上馨为全权大使处理甲申事变。此日,尾崎行雄在《邮便报知新闻》发表《勿使支那朝鲜增长倨傲心》。
本年,姚文栋《日本地理兵要》由总理衙门刊出。本年末到1885年初,自由民权的领导者之一杉田定一发表《游清余感》,批判中日友好,主张出兵中国。
1885年(乙酉,明治18年,光绪11年)
1月9日,日朝签订《汉城条约》。1月,小室信介《第一游清记》由(东京)山中喜八郎刊行。2月24日,日本决定派遣参议兼宫内卿伊藤博文为特派全权大使赴清(3月14日到天津)。2月25日,副岛种臣对来访诸生发表了《甲申事变后的对清政策意见》。3月6日,黑田清隆从横滨出发赴香港,开始巡游中国各地(9月5日回国)。3月16日,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3月27日,森田文藏在《邮便报知新闻》上刊载《上海通信》。4月3日,伊藤大使与李鸿章开始交涉。4月18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中日《天津条约》。4月,河井源藏编《清国里程明鉴》由有则轩出版。三岛鹿之助编《开卷惊奇支那风俗一斑》弘道书院刊。5月,沼田正宣《日清贸易针砭》刊。7月3日,榎本公使访问李鸿章,提议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8月,日本上海领事馆遣送20余名日本妓女回国。9月29日,日本邮便汽船三菱公司与共同运输公司合并创立日本邮船公司。10月1日,日本邮船公司横滨至上海航线开业,并在上海设立支店。10月12日,台湾改建行省,清政府任刘铭传为巡抚。10月30日,清政府派袁世凯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11月,东本愿寺上海别院为日本侨民设置教育所。12月22日,日本废除太政官制度,确立内阁制,伊藤博文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任命盐田三郎为驻华公使。
1886年(丙戌,明治19年,光绪12年)
3月,日本邮船公司开设长崎到天津航线(到1900年10月)。4月初,日本参谋本部派陆军中尉荒尾精到中国,以开办日清贸易协会为名,以乐善堂汉口支店为据点收集情报(1889年4月回国)。4月,山本由方《清国水产辩解》由水产局出版。5月1日,日本外务大臣井上馨与各国公使召开第一次修改条约会议。5月31日,中日之间开始交涉修改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8月10日,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定远、镇远、威远、济远等舰从仁川赴日本修理,抵达长崎港。8月13日,中国水兵在长崎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互有伤亡。8月,冈千仞《观光纪游》刊(私家版)。9月4日,日本驻华公使盐田三郎向总理衙门提出改订条约底稿。9月15日,李鸿章致函醇亲王奕,提出联俄制日的主张。
本年,日本农商务省三次从中国输入蚕种。
1887年(丁亥,明治20年,光绪13年)
2月8日,中日签订《长崎事件议定书》。2月,日本参谋本部拟定《征讨清国策》(小川又次起草),并派陆军军官多人到中国华北等地进行间谍活动,收集军事情报。4月12日,宫岛大八从横滨出发来中国,在保定、武昌师从张廉卿学习经学、训诂(1891年11月回国)。5月8日,中村敬宇在东京学士会院发表《汉学不可废论》的讲演。5月下旬,中江兆民《三醉人经纶问答》由集成社书店出版。6月,黄遵宪《日本国志》40卷编成,提交总理衙门。9月13日,清政府再次任命黎庶昌为驻日公使。9月17日,井上馨外相辞任,由伊藤博文兼任。11月14日,光绪皇帝命傅云龙、顾厚焜等12名官员游历考察日本和欧美各国,到达长崎。12月,沼田正宣《日清贸易新说》有邻堂(东京)出版。
本年,落合泰藏《征蛮医志》(1874年参加出兵台湾时的记录)由陆军文库出版(1920年又出版了《生番讨伐回顾录》)。
1888年(戊子,明治21年,光绪14年)
1月13日,中国新任驻日公使黎庶昌向日本天皇呈递国书。1月,山县有朋提出《军事意见书》。2月1日,大隈重信任日本外务大臣。4月30日,黑田清隆内阁成立。3月,刑部主事顾厚焜赴日考察期间编写《日本新政考》。7月,《朝野新闻》报道到海滨侨居的中国人达400余人,构成了对日本劳动力的威胁。夏,菅沼贞风以《大日本商业史》为毕业论文(1892年由东邦协会出版)从东京帝国大学古典讲习科毕业。9月8日,那珂通世《支那通史》刊行(4卷,到1890年)。9月14日,日本盐田公使通知总理衙门,停止中日修约谈判。11月,楢原陈政《禹域通纂》由大藏省刊行。12月17日,清政府北洋海军成立,丁汝昌为提督。
1889年(己丑,明治22年,光绪15年)
2月8日,日本文人招待黎庶昌公使等举办诗会,结集为《己丑集续编:枕流馆集》。2月11日,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2月,长崎禁止中国人放爆竹。3月23日,黎庶昌在红叶馆举办诗会,编为诗集《己丑集续编:修禊编》。4月,神户建立关帝庙。6月3日,日本任命大鸟圭介为驻华公使。6月20日,日本在天津设置邮便接受所。6月,东本愿寺在杭州设立开导学堂。7月15日,中村敬宇在《斯文学会杂志》第一号上发表《论支那学之非迂阔》。8月8日,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9月,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在日本刊行。10月,黎庶昌在红叶馆举办重阳节酒宴,编辑诗集《己丑集续编:登高集》。12月24日,日本公布内阁官制,第1届山县有朋内阁成立(到1891年5月6日辞职),青木周藏任外务大臣。
1890年(庚寅,明治23年,光绪16年)
1月24日,中国共有包括北京在内的11个城市开始可以办理挂号邮件。1月25日,青木周藏外相向黎庶昌公使提出中国人在居留地之外经商是违反通商章程的。5月23日,吉备山人编《现今支那言语风俗独案内》由石丸商社分店(东京)刊行。6月5日,松野平三郎在上海创刊日语周刊《上海新报》(到1891年5月29日)。7月1日,日本第一次众议院议员总选举。9月20日,荒尾精等在上海举行日清贸易研究所开幕式,学生约200名(1893年6月研究所关闭)。8月,抵抗废藩置县而投奔到福州的琉球旧藩士40余名回到琉球。9月,清政府任命李经方为驻日公使。10月30日,日本颁布《教育敕谕》。
本年,黄遵宪《日本国志》由广东富文斋刊行。日莲宗僧人穗坂岩到上海从事布教活动(到1891年5月)。冈田篁所《沪吴日记》刊(私家版)。松野平三郎设立上海修文馆(出版社)。
1891年(辛卯,明治24年,光绪17年)
3月25日,板垣退助就任自由党总理。3月,日本邮船公司开通神户到牛庄的航线。本月,书法家日下部鸣鹤赴上海、杭州,向吴大澂、杨见山、俞樾学习。5月6日,第1届松方正义内阁成立。5月16日,三岛毅(中洲)在斯文学会讲谈会上发表《五大洲不出仁义范围之说》的讲演(9月刊发在《斯文学会杂志》第77号)。5月26日,榎本武扬任外相。7月2日,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7艘军舰访问日本,到神户。7月7日到横滨(此日,东邦协会第一次总会召开,发起人为小泽豁郎、福本成等,会头为副岛种臣)。7月9日,访问天皇。7月10日,榎本外相招待丁汝昌、李经方等举行游园会。7月16日,丁汝昌率在横滨港的旗舰“定远号”上招待日本国会议员。丁汝昌访日期间还拜访了胜海舟家,邀请胜海舟参观军舰。8月4日,作为北洋舰队访日的回礼,日本常备舰队赴清。8月25日,松方正义藏相请榎本外相就广东、香港、天津、上海等地日本货币的流通状况举行调查。10月,三井物产公司设置“支那修业生制度”。12月10日,日清贸易商会编《日清贸易案内》,由大阪府内务部第二课刊行。
本年,《上海新报》因为揭露了日清贸易研究所接受陆军提供的军费而培养特务,为该研究所的学生所攻击。不久停刊。
1892年(壬辰,明治25年,光绪18年)
7月4日,清政府任命汪凤藻为驻日公使。7月16日,天津、芝罘设立日本邮便局。8月8日,第二届伊藤博文内阁成立,陆奥宗光任外务大臣。8月29日,日清贸易研究所编编辑出版《清国通商综览》第1编(12月,第2编刊行)。10月25日,宫岛大八再次留学中国,在西安师从张裕钊。11月16日,福岛安正《蒙古跋涉略记》刊。12月21日,安东不二雄《支那漫游实记》博文馆刊。“支那文学全书”开始由博文馆出版(到1894年,包括内藤耻叟《四书讲义》、《小学孝经忠经讲义》、《墨子文中子讲义》、《靖献遗言讲义》、《近思录讲义》,小宮山綏介《老子·列子·孙子·吴子讲义》、《韩非子讲义》、《诗经讲义》,大田才次郎《庄子讲义》、《十八史略讲义》,石川鸿斋《文章规范讲义》,城井寿章《荀子讲义》、《史记列传讲义》,平井鲁堂《战国策讲义》。)
1893年(癸巳,明治26年,光绪19年)
1月10日,海军大臣仁礼景范在众议院以海军扩张计划的说明暗示对华军备扩张。3月11日,日本成立殖民协会,会长为榎本扬武。4月16日,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中将及柴五郎大尉等4人,秘密赴朝鲜、中国考察。5月12日,李鸿章在天津会见日本参谋次长川上操六。5月15日,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上海设立办事处(1900年升格为支行)。6月17日,中日成立邮政协定。7月15日,大鸟圭介兼任驻华和驻朝公使;冈仓天心受帝国博物馆之命,为美术调查而赴清(游历了北京、龙门石窟、西安、四川等地,12月6日回国)。7月,荒尾精在上海开设日清商品陈列馆(中国名为瀛华广懋馆)。8月2日,日本文部省将《君之代》选定为日本国歌。8月,森本(樽井)藤吉《大东合邦论》刊。9月13日,清政府解除华侨海禁,听任经商出洋。10月,枢密院议长山县有朋根据川上操六、福岛安正等的实地调查,论说东亚形势,主张加强海军军备为当务之急。
1894年(甲午,明治27年,光绪20年)
2月15日,朝鲜全罗道发生东学农民起义。2月22日,光绪帝为祝贺明治天皇银婚式而赠送礼物。5月31日,朝鲜国王请求袁世凯派兵镇压农民起义。6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派兵朝鲜,并与中国对抗。6月7日,汪凤藻公使通告陆奥外相应朝鲜国王之请为保护属邦而出兵。陆奥外相回答日本不承认朝鲜为中国之属邦。6月9日,日本派兵的第1次输送部队从宇品出港。此日,李鸿章请英国公使住址日本出兵朝鲜。6月10日,大鸟驻朝公使率海军陆战队400余名到朝鲜。6月12日,大鸟公使与袁世凯商议中日共同撤兵。6月14日,朝鲜驻日公使李埈镕向陆奥外相要求日本撤兵。6月16日,陆奥外相向汪公使提议,中日共同讨伐东学党徒,共同推行朝鲜内政改革。此日,日军混成一旅团在仁川登陆。6月20日,李鸿章请俄国公使就朝鲜问题出面调停中日关系。6月21日,中国拒绝陆奥要求。此日,日本铁道局制定了为中日战争作准备的临时军用物资运输手续。6月23日,日本枢密院紧急会议决定对中国发动战争。7月16日,日英缔结《日英改正通商航海条约》。同日,胜海舟起草反对出兵朝鲜的报告书。7月20日,大鸟公使向朝鲜政府提出清军撤退及废除朝鲜与中国的宗属关系的最后通牒。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海军及运兵船,挑起中日甲午战争。7月28日,日军进攻牙山清军。7月,长谷川雄太郎、七里恭三郎编《清国军备总览》由日清协会出版。8月1日,明治天皇睦仁发布《对清国宣战之诏敕》。同日,三井八郎右卫门、岩崎久弥、涩泽荣一、福泽谕吉、东久世通禧发起,财界名流结成为军费醵金的报国会。8月5日,日本政府指示其各地方政府要登记中国侨民的住址、职业、姓名。8月15日,日本《教育时论》发表美津儿岛人《对清教育私见》,强调要将中国历史研究与地理研究结合起来,这是教育家在今后向外扩张本国势力对国民教育而言极为紧要之事。8月25日,博文馆出版《日清战争实记》第1卷(到1896年出版到第50卷)。8月27日,竹越与三郎《支那论》由民友社刊。8月31日,在川上音二郎一座、东京浅草座开始上演“壮绝快绝日清战争”,后又在春木座、明治座公演。8月,佐佐木信纲《支那征伐之歌》由博文馆刊。热血处士著《对日本必胜清国征讨军歌》由大阪尚武堂出版。此后关于“清国征讨”的图书大量出版发行。竹越与三郎《支那论》刊行。10月,《征清歌集》博文馆刊。9月15日,日军进攻平壤,清军败退。天皇亲临广岛战时大本营。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大战。10月16日,荒尾精《对清意见》博文馆刊。10月21日,国木田独步《爱弟通信》(日清战争从军记)开始在《国民新闻》上刊载(到1895年3月9日)。10月22日,东京浅草的凌云阁举办日清战争的油画展。10月24日,日军第一军渡过鸭绿江侵入中国境内。日本公布临时军费特别会计法。11月5日,美津儿岛人在《教育时论》发表《国民精神的修养与支那历史及地理的关系》,对倭寇大加赞扬以少年志气,并推崇《大日本商业史》。11月7日,慈禧太后60寿辰大典。大连失守。11月22日,日军侵占旅顺口,野蛮屠杀中国居民。日美缔结《日美改正通商航海条约》。11月24日,日本参谋本部编纂课编《满洲地志》由东京的博文社刊。11月,福地樱痴的《海军连胜日章旗》在歌舞伎座演出(9世团十郎、5世菊五郎也参加演出);石川鸿斋《清国五不知论》由一新堂出版;骨皮道人著《ちゃんちゃん征伐流行歌》由弘文馆出版。12月12日,清政府通过美国公使表明希望在上海召开讲和会议。12月17日,竹内拙三编《清国战地写真集录》出版。12月26日,德富苏峰出版《大日本膨胀论》。12月31日,大鸟圭介《长城游记》由丸善刊。
本年,松井广吉(柏轩)《英清鸦片战史》由博文馆刊行。此书由汤叡翻译为中文,以《英人强卖鸦片记》为书名于1895年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出版。
1895年(乙未,明治28年,光绪21年)
1月,尾崎行雄的《支那处分案》由博文馆出版。2月12日,清政府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余舰11艘投降日本。3月24日,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刺伤李鸿章。3月30日,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开始谈判。签订中日休战条约。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本年,水野年方绘《清国北洋舰队于威海卫全灭遂提督丁汝昌我海军敌不能于官宅自杀图》。1894—1895年,小林清亲绘、骨皮道人文《锦绘社会幻灯百撰百笑》、《锦绘日本万岁百撰百笑》系列刊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