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校风-教学相长 风正气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

    教风是一个学校的教学精神、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教育教学风气。好的教风是一所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社会声誉度和社会可信度,教风是一所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教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它表现出学校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教育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一校是一所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地区品牌名校。多年来,学校秉持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教育宗旨,以“灵性教育”为办学理念,植根于和平教育这方沃土,不断耕耘,形成了“创新求真,治学严谨,敬业乐群”

    的教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勾画出浓浓的生命底色。

    一、创新求真,课程为先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要不断发展也需要创新求真的精神。进入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南京一校将创新点放在校本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上。学校根据“灵性”教育的办学理念,用生命的观点来理解课程,提出了“以美好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的课程理念,建构“丰盈灵润”的“小精灵校本课程”。

    (一)设置灵润的课程目标

    尊重学生整体发展,通过推行整体的学习,促进学生灵性丰满展开。课程价值在于它是学校育人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载体,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把育人目标进一步细化,形成低中高三个学段相统一的“小精灵课程”目标,以丰富的课程资源,给予学生适合的教育。

    (二)构建灵趣的课程模式

    学校挖掘一切美好的教育元素,同时顺应儿童“玩”的天性,精心构建起“小精灵校本课程”模式,架构起七个维度的“七巧板”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突出对“生命的眷注”与“创新学力”的培养;构建起七个维度主题课程结构。即:玩出好习惯(“小使者”系列课程)、玩出好教养(“小绅士”系列课程)、玩出好身体(“小健将”系列课程)、玩出好品位(“小儒生”系列课程)、玩出好头脑(“小博士”系列课程)、玩出好口才(“小学者”系列课程)、玩出好才艺(“小达人”系列课程)。

    (三)采取灵活的推进方式

    学校在校本课程推进上大胆进行改革,采取“三多”推进法:多形式,即纳入课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形式;多模式,即采用学生走班选课,教师轮班授课,长短课时;多样态,即在课程讲授中借鉴微课、网络学习、学生自选、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开放、课内外结合,立体交互式校本课程推进模式。在校本课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将校本课程划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纳入课表的为必修课程,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为学生自选课程,课程的时间设置上突显学生在校本课程的主导地位。

    “丰盈灵润”的课程已成为撬动学校变革的杠杆,成为更多凸显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和个性发展的平台。“创新求真”的教风引领着南京一校不断创新,探索着学校变革的新增长点。

    二、治学严谨,课堂为根

    治学严谨是指教师求知和传授知识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课堂是教学工作的根基,更是一所学校教风集中体现的地方。作为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学校不断从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入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效益。

    (一)不断探索的课改历程

    纵观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课改中收获到了成长。第一阶段,“三高三率”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在“辽宁省三年课改研讨会”上交流。第二阶段,“15+25”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在“辽宁省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基地校”现场会做团队展示与汇报。第三阶段,“三动、六段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在“辽宁省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成果大会上做汇报。第四阶段,“自主灵动”课堂经验在辽宁省“小学生深度学习研究”课题会上交流。

    (二)自主灵动的课堂建设

    “自主灵动”即是温情平等,倾听包容,分享合作的课堂,“自主灵动”的课堂致力于养成学生好奇心、专注、好问、敏思的学习品质,倡导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灵动的生趣。我们提出“灵动课堂”的两个层面六大指标。第一个层面是自主:(1)自主提出问题。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2)自主体验研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就是解决学习中的困惑的过程。(3)自主分享展示。分享是自信的表现,分享学习收获最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第二个层面是灵动:(1)灵思:会思考——能发现问题,奇思妙想各有千秋。(2)灵感:善感悟——有独到见解,自由表达与众不同。(3)灵悟:有悟性——能发现规律,联系生活举一反三。

    (三)自主探究的实施途径

    在南京一校,学生是带着两张“通行证”走进课堂的。一张是准备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共享的学习收获,另一张是准备向老师和同学求教的尚未理解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中间环节。师生们在“玩”中开展交流、探究、合作,共享活动乐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来实践自主灵动课堂的教学主张,每一个学生都能站在课堂的中央,每一个学生都正在学会学习,独具灵思。

    三、敬业乐群,教师为本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砥石。良好的教风,要从建立过硬的教师团队开始。学校遵循分合并进的教师培训策略,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采取名师引领、分层培训、团队共赢的教师培养途径,打造充满活力、应对自如、淡泊名利、敬业乐群的教师团队。

    (一)提出标准,灵慧成长

    好教风,从好教师开始。南京一校从师德、治学、育人等多方面提出了好教师标准。即好口才:会上课、会评价、会培训;好头脑:勤钻研、愿探索、乐思考;好品位:淡泊名利,乐奉献,善合作。“三好”教师标准的提出为教师工作明确了方向,增强了教师们的目标意识,把教风量化成指标,让教风变得更为科学。

    (二)分层培训,师蕴丰厚

    21世纪的教师正式进入需要具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时代。为了使南京一校的每一名教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学校分层次,为每一名教师“私人定制”专业成长规划。第一层,为每一名新任教师配备师父,使新任教师能够随时地向师父请教。第二层,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阶梯,将有共同专业关注的教师组织起来,引入名师作为团队的导师,让其尽快进入名师行列。第三层,为名师创设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对名师们提出“做名师,自教研”的要求,鼓励名师们个性化专业发展。

    (三)名师引领,团队共赢

    作为全国“名师工程建设”科研基地、辽宁省“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研究基地,学校坚持“让名师有名、名师有位、名师有责”的名师工作策略,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名师团队。第一,让名师有名。自课改以来,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改行动研究,为教师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迄今为止,学校85.5%的任课教师获得市级以上优秀课。在辽宁省精品课堂录制中,我校有6位名师参加录制,共录制30节,位居全省第一。在沈阳市岗位大练兵活动中,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通过选拔代表区参赛,成为参加人数最多、参赛学科最多、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第二,让名师有位。为了更好地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学校成立以名师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学校现有6位名师拥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他们所带领的教研团队分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教研团队称号。第三,让名师有责。为促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均衡,几年来我校名师参加全国巡讲、省、市举行的送课下校(乡)、手拉手活动,足迹遍及全国。作为沈阳市“双优引领·实践式”培训基地,我校每年均承担沈北、康平及内蒙古骨干教师的培训。承办了省、市、区手拉手“影子培训”活动,每学期还举行深化课改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教育同仁走进学校,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创新求真,治学严谨,敬业乐群”的教风,已成为塑造南京一校师生们共同遵守的契约。教学相长,风正气扬,必会使南京一校各项教育事业更为蓬勃发展,必会为每一名学生开启丰盈智慧的人生!(王凯 撰稿)

    教师这一职业以学生为教育对象,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塑造者,教与学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过程,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切行为对学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积极或消极的教育影响,因此形成良好的教风,要从建立过硬的教师团队开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师要在工作岗位上推陈出新、教有所成,就必须重视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坚持“创新求真,治学严谨,敬业乐群”的教风,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