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沈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打造大沈阳的国际优质营商环境,学校要端正教风,弘扬校风。教风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精神所在,是一个学校教师群体的德与才的统一表现,是学校教师群体整体素质的核心内涵。在继承与弘扬的道路上敬业中学形成适合本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教风,为学校的不断提升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之源。
一、立足校情,传承发展
沈阳市敬业中学始建于1994年,“敬业”这个名字诠释了老一代敬业人的奉献品质和精神追求。从学校被列为“沈阳市百所义务教育提升校”到成为“辽宁省课程改革示范校”,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学校的办学目标逐渐清晰,积淀了厚重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形成了“敬教善导,为人师表”的教风,为学校优质化和内涵多样化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让学校找到了进步与发展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形成了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学校发展优势。
二、凸显教风,乘势而为
(一)教风引领,明晰责任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努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追求更高定位的优质特色发展。尤其在学校教风形成上,更是注重高品质教师队伍的构建。
作为教师要做到“敬教善导”,即对教书育人事业的崇敬和敬畏,既要牢记使命而教耕不辍,又要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正确指导和有效引领,善于因材施教和因需而教,善于教学管理和与时俱进。“为人师表”就是要坚持师德高品位,恪守师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二)教风引领,弘扬师德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教师职业形象。强化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全面规范教师的从业行为,从自重、自律、自省、自强方面,提高师德素养。第二,从提高党员干部师德修养和增强教师专业素质两方面“强化两个着力”,发挥创新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第三,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建立师德考评机制,推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工作的科学化、客观化、民主化和制度化。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乱收费、乱补课、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规范要求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查处力度,对违反有关政策规定、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三)教风引领,专业发展
1.学校积极推进教师发展的“三项工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促进骨干教师再提升的“名师工程”,以“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主持人和学员群体)为重点,创建示范学科和特色学科,推动“导学帮教”教学基本模式的实践评优和“优秀班集体”的特色评展。二是推动青年教师快成长的“青蓝工程”,以青年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以及构建创新、和谐的班级文化为重点,深化优师带徒、捆绑评价和互补发展。三是深化教师团队整体共发展的“全员工程”,以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的全员提升为重点,推动协同合作和专业水平梯次发展。
2.创新专业发展的校本研训
创新校本教研,是把教研、科研、培训有机整合,研训一体,“研”字当头,研训互补。创新校本研训的实践策略,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工作的校本研训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助力教师“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将学习培训变成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持续动力,以深度学习培训推进深度课改。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研训过程作为发挥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的作用并使之有机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研训效果迅速转化为工作质量的提高。三是坚持把研训根植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指向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促进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性智慧的不断提升。四是坚持把实践反思的质量和改进提高的效率作为推进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反思的重点是对教育教学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提高,在学习、思考与实践感悟中学会反思,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五是坚持以科研课题引领教师走向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参与各级科研课题,以学校核心课题研究带动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促进教师素质的大幅提升。
3.激发干部和教师的教育激情
第一,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真正能“想学有机会,去学有收获,学后有改进”的研训一体化平台。另一方面,营造一种理解关爱、信任宽松的和谐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尊重、信任和关怀,感受到成长发展就幸福,增强内生动力和注入发展活力。第二,科学推进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一方面,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尊重信任、分层考核、量化有度、激励自觉”的考评原则,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实绩”的考评标准。另一方面,加大过程性评价和诊断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导向功能。在“达标”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适当的表扬与鼓励、给予切实可行的提升建议,激发工作热情和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切实增强教师成长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以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提质升级。
(四)教风引领,彰显特色
1.打造尊重差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和敬课堂”
构建“导学帮教”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我们把能够体现“和敬”办学理念的“导学帮教”教学基本模式的课堂称为“和敬课堂”。构建基于“生本教育理论”和“差异势能教育理论”的“导学帮教”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导学”即教师导学,主要体现在“学案导学”和适合点拨,明确课堂目标和学法指导;“帮教”即学生帮教,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和帮教互补,实现差异共进。
推进“导学帮教”教学基本模式的实践,及其引领下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研究,调整导学与帮教的关系,构建不同学科多元形态的教学模式群体现不同的教学特色。比如,数学学科“导学帮教一五一”教学模式;英语学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情境导入——知识呈现——合作互教——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学以致用——总结并拓展”教学流程中彰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并与课外活动指导相结合,打造英语教学特色,力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
2.打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相融合的数字课堂
学校自主开发研制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引导教师应用网络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实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
3.打造资源共享与均衡发展相促进的拓展课堂
学校发起成立了“教育均衡发展联盟”,以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为依托,同步优质课程,携手联盟校共同发展;以资源推广中心为抓手,组织开展各项培训和活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以送教下校为重点,培养种子教师推进联盟发展。通过这个联盟,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联盟校的教育均衡发展,而且借助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和优质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了课程的创新和课堂的延展。
一直以来,学校在办学工作中,始终坚持教风带动学风,教风促进校风,教风夯实内涵,教风推动发展,教风打造特色,教风带动家风,教风引领社会风尚。教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共同为创建国际优质营商环境贡献力量。(李冬云 撰稿)
教风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育人方法和教学风格的综合表现,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是体现教师群体素质的标志。教师如果律己不严、专业不精,必然影响到教学工作,教风不正必将导致学风不正、校风不正。弘扬“敬教善导,为人师表”的教风,为学校优质化和内涵多样化发展注入活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有助于学校找到进步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形成学校新的发展优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