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校风-养成习惯凝聚 学风全面发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和平区文化路小学

    科学系统的课程支撑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此外,在学校文化引领下树立良好的学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当教育的热点从“双基”转变到“三维”,又转变到“核心素养”时,校园已经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课堂的主人已经转为学生,课堂话语权已经交给学生。学校活动的主人也逐渐发生变化:校园活动学生们自己做主,自己设计内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和多彩的活动就在这种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慢慢展开。这就是文化路小学学风的体现,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

    一、课堂习惯到课程选择形成良好学风

    学风重点体现于“学”,在学的习惯、方式、内容等方面涵盖许多“教”的方法与艺术,学校合理安排,才能达到学生发展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注重实效

    文化路小学结合学校情况,探索出符合校情的“自主学习六步法”课堂模式,努力实现教学工作高效化。“自主学习六步法”课堂模式分为“明—学—探—导—练—评”六个环节,将学习过程从“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讨—创造”。不但教给学生各门课程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把活跃在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全体参与的机会,例如“我是小老师”“我是小小演说家”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上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浪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良好学风。

    (二)学科活动培养习惯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习惯的主阵地,即使是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例如,开展小状元评选活动、进步小明星评选活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的积累本、预习笔记、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等。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养成了熟练使用工具书、记听课笔记、写读书笔记、朗读背诵等很多好的习惯。

    (三)校本课程丰富多彩

    学校根据课程结构均衡性原则及本校现有条件,为学生的成长确立必修和选修两大类校本课程,必修类即古筝、围棋、书法、阅读活动课四大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二胡、长笛、舞蹈、合唱四项内容,给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提供丰富的“学”课程体系。

    1.必修课程纳入课表

    必修类即古筝、围棋、书法、阅读活动课四大校本课程,纳入课程体现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全员性与实效性,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会达到一定水准的。

    2.选修课程融入社团

    由于我校临近音乐学院,有得天独厚的校外资源。我校是音乐学院沈阳市第一家惠民工程单位,免费提供教师及艺术资源。针对这一条件,学校成立了多个艺术社团,其中除了必修课的四个社团之外,学校还成立了长笛社团和二胡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社团四个社团,在平时中午及周四下午有喜欢的学生自愿参加,进行活动。

    好的习惯、好的课程成就好的学风,好的学风促成好的校风,好的校风沉积优质的校园文化,也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二、润物无声到潜移默化显出育人方式

    学习知识,不只是课堂教学,德育活动也在渗透着学校的“教”、学生的“学”。这个“教”是润物无声,这个“学”是潜移默化。

    (一)环境文化衬出良好学风

    学校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将校园环境艺术化,营造校园人与人、人与物、师与生、生与生、师与师之间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增强学校和集体的凝聚力。我们将各楼层的大厅装饰成各个主题厅:一楼文明礼仪厅、二楼教学厅、三楼艺术厅、四楼科技厅。展厅里彰显着各自不同的浓郁的氛围,开阔学生视野,为孩子们搭建起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力求墙壁文化教育人,班级文化感染人,厅廊文化陶冶人。通过厅廊文化去影响孩子们,为从小开阔视野,打下基础。

    (二)日常行为养成规范学风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仪等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学校少先队还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负责检查课间秩序、仪表、卫生、文明礼貌、课间操等项目。学生每天到校园自动成一排,见到老师与值周生问好。楼内轻声慢步、自动成排、右侧通行。班级还设立值日班长,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渐增强,既发挥了带头作用,又增强了大家的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

    (三)主题活动促进体验学风

    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有所侧重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节日教育”为载体,将传统的德育内容融入各种特色节日中,贴近孩子生活,顺应孩子天性进行道德体验,文明修养、情感态度和言行习惯必将改善,它实际也是一个人修养磨炼的过程,也是学风体验的过程。

    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

    每周一全体师生肃立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不仅是学生,老师们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演讲内容结合总队每月工作重点及上级文件精神准备了演讲稿,充分发挥国旗下演讲的教育作用。

    2.播下感恩和爱的种子,让心灵开出最美的花

    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期间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召开一次班会、出一期报纸、写一篇作文、做一件家务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思想的教育。雷锋月、劳动节时做让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感动的“小雷锋”;读书日开展“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做“有志少年”活动,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3.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实际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教育活动。如“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教育活动,采取祭扫烈士墓、网上祭奠、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学习先烈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学习革命优良传统,加强同学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通过班会、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并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4.空间工程打造自主学风

    学校围绕“养成教育”开展“炫”空间工程,使学生在玩的空间中学、乐的空间中学、团结合作的空间中学、勤奋专研的空间中学,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积累大空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通过“小导图大空间”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内容,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做阅读笔记,创造性地做学习的总结,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小游戏大空间”教会孩子玩健康的游戏,即锻炼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开发脑力资源又培养同学间合作学习的能力、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小调研大空间”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培养了学生想象、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交流能力,形成自主体验的学风。

    良好的学风在于学校的引领、教师的努力、学生的养成。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文化路小学终于迎来收获硕果的季节。学校连续获得“和平区政府先进单位”“教学质量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社团活动更是收获满满,学校的民乐队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在区艺术展演中取得优秀成绩,并参加和平区的新年音乐会。在2014年和2016年两次参加沈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二等奖。2016年学校在由团市委、市教育局主办,市青少年宫、市青教办承办,历时半年、覆盖十余万中小学生的“沈阳青旅杯”2016年沈阳市青少年才艺大赛中喜获佳绩,学校荣获优秀指导奖、优秀组织奖,学生分别荣获一个特等奖、一个银奖、两个铜奖。学校的文化传承活动坚持不懈,2016年被评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总目标,文化路小学将不懈努力,求真务实,以“古乐琴声,笔墨清香”为办学特色,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雅致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

    (王晓东撰稿)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将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环境文化衬出良好学风,日常行为养成规范学风,主题活动促进体验学风,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雅致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